别名 : 臭草、臭毛毡草
来源 : 菊科毛毡草Blumea hieraciifolia (D. Don) DC.,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 : 微辛,凉。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主治肠炎腹泻;外用治毒蛇咬伤,肿痒疼痛。
用法用量 : 全草3~5钱,水煎服。外用鲜全草捣烂取汁外涂,或用全草水煎外洗。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注音 : Máo Zhān Cǎo
别名 : 臭草、鹅掌风、走马风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毛毡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hieracifolia (D. Don) DC.[Ergeron hieracifolium D. Don;Conyza hieracifolia Spre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切段晾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草地或低山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云南等地。
原形态 : 毛毡草 草本,高50-150cm。茎上部有分枝,具条棱,被开展的必绢毛状长柔毛,并杂有头状具柄腺毛,在上部和花序轴被毛更密,节间长1-2cm。叶主要茎生,下部和中部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cm。宽2-3.5cm,先端短尖或小凸尖,基产渐狭下延,近无柄,边缘有硬尖齿,上面被白色短毛,下面被密绢毛状绒毛或绵毛;上部叶较小,无柄,长2-4cm,宽0.4-1.5cm,两面被白色密绵毛或丝光毛,边缘尖齿。头状花序多数2-7个簇生,排列成穗状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或钟形;总苞片4-5层,上部淡紫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白色绒毛,中层线状长圆形,背面被疏毛,内层极狭,丝状;花托无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檐部5稀6浅裂,有疏毛和腺体。瘦果圆柱形,具棱10条,被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浇。花期12月至翌年4月。
性味 : 味微辛;性凉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主泄泻;毒虫螫伤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44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毛梾枝叶
下一篇: 毛水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