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野菊

中医世家 2023-05-04 03:10:42

《中药大辞典》:野菊

拼音注音 : Yě Jú

别名 : 苦薏(陶弘景),野山菊(《植物名实图考》),路边菊(《岭南采药录》),黄菊仔(《中国药植志》),野黄菊(《江苏植药志》),鬼仔菊(《广西中药志》),山九月菊(《辽宁经济植物志》)。

出处 : 《日华子本草》

来源 : 为菊科植物野菊、北野菊及岩香菊等的全草及根。夏、秋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 : ①野菊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亦可达120厘米。顶部的枝通常被白色柔毛,有香气。叶互生,卵圆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6厘米,宽1.5~5厘米,有羽状深裂片,中裂片较大,侧裂片2~3对,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尖,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及腺体,沿脉毛较密;具叶柄。头状花序顶生,直径1.5~2.5厘米,数个排列成伞房花序状;总苞半球形,外层苞片椭圆形,较内层稍短小,边缘干膜质,中肋绿色,被绵毛或短柔毛,内层苞片长椭圆形,全部干膜质;外围为舌状花,淡黄色,1~2层,舌瓣长11~13毫米,宽2.5~3毫米,无雄蕊;中央为管状花,深黄色,先端5齿裂,雄蕊5,聚药,花丝分离,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约长1.5毫米,具5条纵纹,基部窄狭。花期9~10月。生长于路边、丘陵、荒地及林缘。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②北野菊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茎直立,粗壮,近叉状分枝。基生叶有时枯萎。叶互生,卵状长圆形或阔卵形,长3~7厘米,宽2.5~5厘米,先端尖,基部稍呈心形、截形或近圆形,羽状或近掌状5~7深裂,裂片狭卵形或长圆形,有缺刻状锐牙齿,下面灰白色,密被分叉状短柔毛及腺体;具叶柄。头状花序多数,直径8~12毫米,生于枝端,密集成聚伞状,有时近乎伞形;总苞浅杯状,苞片长卵形,覆瓦状排列,中肋绿色,革质,边缘膜质,褐色;舌状花管状花均为黄色,管状花疏生腺点。生于路旁、山地或丘陵草地。分布东北及河北。③岩香菊多年生草本,高达150厘米。茎直立,多叉状分枝,生有微毛,较北野菊为稀。叶较薄,长卵形,1~2回羽状深裂或掌状深裂,裂片长椭圆状卵形、披针形,有尖锯齿,下面微具柔毛;假托叶不显著。头状花序多数,直径8~12毫米,生于枝端,稍下垂,集成近聚伞状;总苞半球形,苞片3~4列;舌状花1列。长椭圆形,与中央的管状花全为黄色。生于石质山坡、路旁。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各地。以上植物的花序(野菊花)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化学成分 : 野菊全草含挥发油、蒙花甙、木犀草素的甙、矢车菊甙、菊黄质、多糖、香豆精类、野菊花内酯。挥发油中主要为莰烯、樟脑、葛缕酮等。

药理作用 : 见"野菊花"条。

性味 : 苦辛,寒①陶弘景:"味苦。"②《岭南采药录》:"苦,寒。"③《陆川本草》:"甘,寒。"④《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辛,无毒。"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治痈肿,疔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①《本草拾遗》:"破血,妇人腹内宿血食之。又调中止泄。"②《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息。"③《纲目拾遗》:"治蛇咬,梅疮,天疱疮。"④《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疮毒。"⑤《分类草药性》:"根,解烟毒。治头目眩昏,男子虚淋,女子白带。"⑥《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⑦《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或塞鼻。

复方 : ①治疔疮:野菊花根、菖蒲根、生姜各一两。水煎,水酒对服。(《医钞类编》)②治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㈠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孙天仁集效方》)㈡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绞汁服,取汗,以滓敷之。(《卫生易简方》)③治瘰疬疮肿不破者:野菊花根,捣烂煎酒服之,仍将煎过菊花根为末敷贴。(《瑞竹堂经验方》)④治天泡湿疮: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傅滋《医学集成》)⑤治妇人乳痈:路边菊叶加黄糖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⑥治蜈蚣咬伤:野菊花根,研末或捣烂敷伤口周围。(《岭南草药志》)⑦治白喉:㈠野菊一两,和醋糟少许,捣汁,冲开水漱口。㈡野菊叶和醋半匙,将野菊叶捣烂后,加白醋调匀涂在喉头。(《贵州中医验方》)③预防及治疗疟疾:㈠鲜野菊揉烂。塞鼻。每天塞二小时,两鼻孔交替进行,连用三天。㈡鲜野菊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菊

拼音注音 : Yě Jú

别名 : 野菊花、土菊花、草菊

英文名 : all-grass of Lavandulaleaf Dendranthema, all-grass of Indian Dendranthema

出处 :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野菊或岩香菊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anthema ivdicum (L.) Des Moul D. lauandrlifolium (Fisch. Ex Trauty) Ling et Shih.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 1.野菊 多年生草本,高25-100cm。根茎粗厚,分枝,有长或短的地下匍匐枝。茎直立或基部铺展。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7cm,宽1-2.5cm,羽状分裂或分裂不明显;顶裂片大;侧裂片常2对,卵形或长圆形,全部裂片边缘浅裂或有锯齿;上部叶渐小;全部叶上面有腺体及疏柔毛,下面灰绿色,毛较多,基部渐狭成具翅的叶柄;托叶具锯齿。头状花序直径2.5-4(-5)cm,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骗子或不规则的伞房花序;总苞直径8-20mm,长5-6mm;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黄色,雌性;盘花两性,筒状。瘦果全部同形,有5条极细的纵肋,无冠状冠毛。花期9-10月。2.岩香菊 本种与野菊的区别在于:叶为羽状深裂,绿色或淡绿色,两面被稀疏的呀下面稍多膨松的柔毛;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或复伞房花序,舌状花黄色。花果期5-11月。

药理作用 : 见野菊花严条。

性味 : 味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主感冒;气管炎;肝炎;高血压病;痢疾;痈肿;疔疮;目赤肿痛;瘰疬;湿疹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熬膏涂。

复方 : ①治疔疮: 野菊花根、菖蒲根、生姜各一两。水煎,水酒对服。(《医抄类编》)②治痈疽疔肿,一切无名肿毒: 一、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热服取汗,以渣敷之。(《孙天仁集效方》)二、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握,共捣,入酒一碗,绞汁服,取汗,以滓敷之。(《卫生易简方》)③治瘰疬疮肿不破者: 野菊花根,捣烂煎酒服之,仍将煎过菊花根为未敷贴。(《瑞竹堂经验方》)④治天泡湿疮: 野菊花根、枣木。煎汤洗之。(傅滋《医学集成》)⑤治妇人乳痈: 路边菊叶加黄糖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⑥治蜈蚣咬伤: 野菊花根,研末或捣烂敷伤口周围。(《睁南草药志》)⑦治白喉: 一、野菊一两,和醋糟少许,捣汁,冲开水漱口。二、野菊叶和醋半匙,将野菊叶捣烂后,加白醋调匀涂喉头。 (《贵外中医验方》)⑧预防及治疗疟疾: 一、鲜野菊揉烂,塞鼻,每天塞二小时,两鼻孔交替进行,连用三天。二、鲜野菊一两。水煎服,连服三天。(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各家论述 : 1.《本草拾遗》:破血,妇人腥内宿血食之。又调中止泄。2.《纲目》:治痈肿,疔毒,瘰疬,眼。3.《纲目拾遗》:治蛇咬,梅疮,天疱疮。4.《植物名实图考》:捣敷疮毒。5.《分类草药性》:根,解烟毒。治头目眩昏,男子虚淋,女子白带。6.《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治温热头痛,赤眼,痢疾。7.《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鼻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湿疹,皮肤瘙痒。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36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