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Yě Dōnɡ Jú
出处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 为菊种植物野冬菊的花。秋季采花,晒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分布云南等地。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茎直立,圆柱形,密被白色短租毛。基生叶丛生,稍似莲座状,匙状倒披针形,长3~5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渐狭成柄,全缘。两面均密被短粗毛;茎生叶互生,倒披针形,向上渐狭,先端尖,基部抱茎。头状花序3~5着生于茎顶,排成伞房状,花序总梗长2~6厘米,基部有1苞叶;总苞2~3列,半球形;舌状花雌性,1列,紫色。瘦果倒卵形,有棱,被白色短毛,冠毛白色。花期秋季。
性味 : 苦,凉。
功能主治 : 清热消炎。治牙痛,喉痛,眼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泡水含漱。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Yě Dōnɡ Jú
别名 : 菊花暗消、肋痛草
英文名 : Stony Living Aster
出处 :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石生紫菀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oreophilus Franch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4000m的针叶林下、开旷坡地或山坡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 石生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茎横走或斜升,有丛生的茎和莲座的叶丛。茎粗壮,中部以上有分枝,被开展的长粗毛,基部被枯叶裂片。莲座状叶狭匙形,长4-8cm,宽0.6-1.5cm,下部渐狭成具翅的长柄,全缘或有小尖头状疏齿或浅齿;茎下部叶匙状或线状长圆形,长4-8cm,宽0.5-1.2cm,全缘或上部有浅齿,先端钝或的圆形,中部及上部较小,直立,线状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急狭,半抱茎,全缘,先端圆形;全部叶两面被密或疏短糙毛。头状花序径2.5-3.5cm,伞房状排列;花序梗长状长圆形或舌形,被长密毛,常紫褐色,内层被短密毛;舌状花多毛带红色或污白色,具微糙毛。瘦果倒卵形,稍扁,一面有肋,被密绢毛。花、果期8-10月。
性味 :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目赤肿痛;咖啡喉疼痛;口腔炎;牙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泡水含漱。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3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紫金皮
下一篇: 野冬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