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Xiáo Mǐ Chái
别名 : 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
来源 : 杜鹃花科小米柴Lyonia villosa (Wall.)Hand.-Mazz.,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 : 贵州。
性味 : 微酸、涩,温。
功能主治 : 杀虫止痒。疥疮发痒:叶适量,挫绒擦患处。麻风:小米柴、八面风、牛屎树各半斤,捣绒煎水洗。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注音 : Xiáo Mǐ Chái
别名 : 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 :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 为杜鹃花科植物小米柴的枝叶。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于灌木林中。
原形态 : 灌木,多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革质,上面光滑,下面散生细柔毛;具叶柄。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基部有小叶数枚,椭圆形;萼5深裂;花冠白色,钟形,5浅裂,裂片反曲;雄蕊10,花药无芒状附属体,顶端孔裂;子房上位,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
性味 : 性温,味涩微酸。
功能主治 : 治皮肤疮毒。
复方 : ①治疥疮及烂疮:小米柴煎水洗。②治疥疮发痒:小米柴叶搓绒,擦患处。(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③治麻风:小米柴、三棱草、牛屎树各半斤。捣缄,煎水洗。(《贵州草药》)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Xiáo Mǐ Chái
别名 : 米饭花、山胡椒
出处 :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珍珠花的枝叶、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onia ovalifolia(Wall.) Drude[An-dromeda ovalifolia Wall.;Poeris ovalifolia(Wall.) D.Don;Xolisma ovalifolia(Wall.)Rehd.」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700-2800m的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 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小乔木,高4-12m。枝条淡褐色;冬芽长卵圆形或心形,淡红色。叶互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圆形,稀为心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在表面下陷,背面凸起,侧脉6-8对,羽状,连同网脉在表面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5-10cm,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轴上微被柔毛,有花15-25朵,花梗长3-4mm,下弯;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圆筒状,白色,有香气,上部浅5裂,裂片向外微反折,先端钝圆;雄蕊10花丝线形,先端有2枚芒状附属物;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6mm,柱头头状,略伸出花冠外。蒴果球形,直径4-5mm,5室,室背开裂,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7月,果期7-9月。
化学成分 : 珍珠花叶中含毒性成分泪木毒(lyoniol)A[1],泪木毒(lyoniol)D[2],还含有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3],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圣草素(eriodictyol),落新妇甙(astilb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嫩芽中含有金丝桃甙,左族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以及微量的木犀草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5]。从其木质部提取物中检出左旋表儿茶精[5]。
归经 : 肝经
性味 : 辛;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 活血止痛;祛风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煎水搽;或捣敷。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18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小筋骨藤
下一篇: 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