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小大黄

中医世家 2023-05-04 01:52:26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大黄

别名 : 矮大黄

来源 : 蓼科小大黄Rheum pumilum Maxim.,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 青海。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痛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 1~3钱。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大黄

拼音注音 : Xiǎo Dài Huánɡ

别名 : 大黄、次大黄、白大黄

出处 : 始载于《藏药标准》。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小大黄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eum pumilum Maxim采收和储藏:秋末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0-4300m的坡灌丛、河谷阶地。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态 : 多年生小草本,高10-20cm。茎直立,具短柔毛;基生叶宽卵形,长3-5cm,宽1.5-3cm,近革质,先端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全缘有缘毛,上面无毛,有时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沿叶脉被柔毛;主脉粗壮,稍凸出;叶柄粗壮,与叶近等长或比叶片长,茎生叶1-2,较小;托叶鞘膜质。花序圆锥状,铗窄,分枝稀疏;花被片淡绿色,或带紫红色;花梗细弱,近基部具关节。瘦果连翅成卵状三角形,翅狭窄,长约5mm,宽3-4mm。

性状 : 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上面下细,表面黄褐色,长5-10cm,直径1.5cm,具纵皱纹,断面灰棕色,味苦、涩。

性味 : 苦;性寒

功能主治 : 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 1.《新华本草纲要》:全叶:味苦、酸,性寒。有泻"黄水"、清积热、缓下的功能。用于"黄水"病、腹水、关节炎、搔痒、湿疹、便秘。2.《中藏经·论水肿脉证生死候》: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中也。用本品能利二便,消积热、消水、通便,似大黄,但力缓。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17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