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蜈蚣草

中医世家 2023-05-04 01:47:16

《全国中草药汇编》:蜈蚣草

拼音注音 : Wú Gōnɡ Cǎo

别名 : 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

来源 : 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 : 淡,平。

功能主治 : 祛风活血,解毒杀虫。用于防治流行性感冒,痢疾,风湿疼痛,跌打损伤;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

用法用量 : 根状茎2~4钱。外用全草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蜈蚣草

拼音注音 : Wú Gōnɡ Cǎo

别名 : 蜈蚣蕨(《湖南药物志》),小贯仲(《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 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 生墙上或石隙间。分布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及华南、西南各地。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3~2米。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厘米,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厘米,宽5~30厘米,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厘米,宽0.5~1厘米,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本植物的根(蜈蚣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性味 : 《贵州民间药物》:"性平,味淡。"

功能主治 : ①《贵州民间药物》:"治疥疮。"②《湖南药物志》:"辟疫,消肿,退热。治腹痛,痢疾,蜈蚣咬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 治疥疮: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蜈蚣草

拼音注音 : Wú Gōnɡ Cǎo

别名 : 蜈蚣蕨、小贯仲、百叶尖、蜈蚣蕨、贯众、牛肋巴、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长叶甘草蕨、肺筋草、小牛肋巴、蜈蚣连、斩草剑、梳子草、黑舒筋草

英文名 : Herb of Chinese Brake,Herb of Centipedal Brake,Herb of Ladder Brake

出处 :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vittata L.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100m的空旷钙质土或石灰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原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1.3-2m。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cm,宽5-30cm,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cm,宽0.5-1cm,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化学成分 : 全草含木脂体甙,顺-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葡萄糖甙(ci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9-O-β-D-glucoside),落叶松脂醇-9-O-β-D-葡萄糖甙(lariciresinol-9-O-β-D-glucoside),还含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丝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

归经 : 肝;大肠;膀胱经

性味 : 淡;苦;凉

功能主治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症;蛇早咬伤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复方 : 治疥疮: 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 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各家论述 : 1.《贵州民间药物》:治疥疮。2.《湖南药物志》:辟疫,消肿,退热。

摘录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216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