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Qiā Bù Qí
出处 : 《江苏药材志》
来源 : 为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的全草。
生境分布 : 生于路旁,山坡丛林中。分布我国南部、中部及华北等地。
原形态 : 小灌木,高50~100厘米。枝条四散,小枝纤弱,有条纹,被有绒毛。托叶呈硬毛状,宿存;3出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1.5厘米,阔7~9毫米,先端钝,有短尖,基部圆形,边缘微卷,背面有伏贴白毛,近革质。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柄细,毛发状;苞片披针形;花小,开展;花萼钟形,5深裂,裂片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或微呈黄色,旗瓣宽大,基部有紫斑,较龙骨瓣为短;雄蕊10,2体;子房上位,花柱内曲,柱头小,顶生。荚果圆形,长常不超出萼片。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 : ①《江苏药材志》:"治疟疾。"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中暑。"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Qiā Bù Qí
英文名 : Herb of Virgate Lespedeza
出处 : 出自《江苏药材志》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细梗胡枝子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spedeza virgata(Thunb.)DC.[Hedysarum virgatum Thunb.]采收和储藏:政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200m的路旁山坡丛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河北、山西、陕西、台湾、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 细梗胡枝子 小灌木,高50-100cm。三出复叶,互生;小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5-15mm,宽4-9mm,先瑞圆,具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光滑无毛,下面疏被白色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疏生,总花梗长于叶;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小形;花萼杯状,5裂,裂片狭披针形,外具白色柔毛;蝶形花冠,黄白色,旗瓣基部有紫斑,长约6mm,翼瓣较短,龙骨瓣长于旗瓣或近等长。荚果短椭圆形,有网脉。种子1颗。花期6-9月,果期9-10月。
性状 : 性状鉴别 根呈长圆柱形,具分枝,长10-30cm,表面淡黄棕色,具细纵皱纹,皮孔呈点状或横向延长疤状。茎圆柱形,较细,长约50cm,多分枝或丛生,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木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片狭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2.5cm,宽0.5-1.5cm,先端圆钝,稍具短尖,全缘,绿色或绿褐色,上面近无毛或被平伏短毛,背面毛较密集。有时可见腋生的总状花序,总花梗长4-15cm,花梗无关节,花萼杯状,长约4.5mm,被疏毛,花冠蝶形。荚果斜倒卵形。气微、味谈,具豆腥气。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排列整齐的木栓细胞组成。皮部狭窄。韧皮部细胞呈压缩状。木质部宽广,细胞壁厚,木化,中央可见髓部。
鉴别 : 理化鉴别 取本品2g,用乙醇10ml浸泡1h,滤过,将滤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溶液显黄绿色荧光;将溶液加入少许镁粉,滴加浓盐酸2-3滴,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成分)
归经 : 脾;肺经
性味 : 甘;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 清暑利尿;截疟。主中暑;小便不利;疟疾;感冒;高血压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 1.《江苏药材志》:治疟疾。2. 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中暑。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195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强威生草
下一篇: 曲枝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