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枇杷核

中医世家 2023-05-03 23:03:24

《中药大辞典》:枇杷核

拼音注音 : Pí Pá Hé

出处 : 《本经逢原》

来源 : 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

化学成分 : 种子含苦杏仁甙,蜡醇,氨基酸:4-亚甲基-DL-脯氨酸、反-4-羟甲基-D-脯氨酸、顺-4-羟甲基脯氨酸,脂肪酸,甾醇。又含淀粉和游离的氢氰酸。

归经 : 《本草再新》:"入肾经。"

性味 : 苦,平。①《本经逢原》:"大寒。"②《现代实用中药》:"苦,平。"③《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 化痰止咳,疏肝理气。治咳嗽,疝气,水肿,瘰疬。①《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②《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③《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④《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 ①治咳嗽:枇杷核,硒干、捣碎,约六钱,煎汤,煮沸十多分钟,临服时加少量白糖或冰糖,一日两次服用。(《浙江中医杂志》(10):32,1958)②治瘰疬:枇杷干种子为末,调热酒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枇杷核

拼音注音 : Pí Pá Hé

英文名 : Loquat Seed

出处 : 出自《本经逢原》。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春、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 枇杷 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cm;萼筒浅杯状,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mm,宽4-6mm,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性状 : 性状鉴别 种子呈圆形或偏圆形,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有光泽。种皮纸质,子叶2片,外表为淡绿色或类白色,内面为白色,富油性。气微香,味涩。

化学成分 : 核中含4-亚甲基脯氨酸(4-methylene-DL-proline),二十六烷醇(ceryl alcohol),棕榈酸二十六醇酯(ceryl palmitate)和苦杏仁甙(amygdalin),有机卤化合物反式-4-羟甲基-D-脯氨酸(trans-4-hydroxymethyl-D-proline),种子油含脂肪酸由饱和C/12-20脂肪酸及C/14-20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中含高级醛类、酮类及甾醇(sterol)。

归经 : 肾经

性味 : 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 化痰止咳;疏肝行气;利水消肿。主咳嗽痰多;疝气;水肿;瘰疬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 1.《本草纲目拾遗》:治肝有余诸症,气实者可用。2.《本草再新》:治疝气,消水肿,利关节,治瘰疬。3.《现代实用中药》:镇咳祛痰。4.《四川中药志》:疏肝理气。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193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