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材

苜蓿根

中医世家 2023-05-03 22:13:44

《中药大辞典》:苜蓿根

拼音注音 : Mù Xu Gēn

别名 : 土黄耆(《食疗本草》)。

出处 : 《唐本草》

来源 : 为豆科植物紫苜蓿或南苜蓿的根。

化学成分 : 紫苜蓿的根含糖类。根的分泌物中含氨基酸,其中有2-氨基己二酸及另二种未知氨基酸。

药理作用 : 南苜蓿的变种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作用。

性味 : 苦,寒。①《唐本草》:"寒。"②苏医《中草药手册》:"苦微涩,寒。"

功能主治 : 清湿热,利尿。治黄疸,尿路结石,夜盲。①《唐本草》:"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②《纲目》:"捣汁煎饮,治砂石淋痛。"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利尿,退黄。"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

复方 : ①治尿路结石:鲜苜蓿根,捣汁温服,每次半茶杯,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②治黄疸,尿路结石:南苜蓿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临床应用 : 治疗夜盲症:以新鲜南苜蓿根1两,洗净切碎煎汤,连渣服,每日1次。治疗6例,4例痊愈,2例无效。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苜蓿根

拼音注音 : Mù Xu Gēn

别名 : 土黄耆。

英文名 : Root of Alfalfa, Root of California Burclover,Alfalfa,Lucerne

出处 : 出自《唐本草》。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紫苜蓿M.sativa L.和南苜蓿Medicago hispida Gaertn.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dicago hispida Gaertn. [M.denticulata Willd.non L.]2.Medicago sativa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1.紫苜蓿:生于旷野和田间。2.南苜蓿:长江下游有栽培。资源分布:1.紫苜蓿分布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2.南苜蓿分布我国中部、南部;长江下游有栽培。

原形态 : 1.紫苜蓿,多年生宿根草本。主根长达2-5m。根茎发达;有蔓茎或无,茎高30-100cm,直立或匍匐,光滑,多分枝,约在15-25枝不等。3出复叶,小叶片倒卵状长圆形,长2-2.5cm,仅上部尖端有锯齿;小叶顶端有中肋突出;叶柄长而平滑;托叶大。花梗由叶腋抽出,花有短柄;8-25朵形成簇状的总状花序;萼钟状,有5齿;花冠紫色。荚果螺旋形,2-3绕不等,稍有毛,黑褐色,不开裂。种子1-8粒,肾形,黄褐色,很小。花期5-6月。2.南苜蓿,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小叶阔卵形或倒心形,先端稍圆或凹入,上部有锯齿,下部楔形。花黄色。荚果螺旋形,无深沟,有突起疏刺。

性状 : 性状鉴别 根圆柱细长,直径0.5-2cm,分枝较多。根头部较粗大,有时具地上茎残基。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皮孔且不明显。质坚而脆,断面刺状。气微弱,略具刺激性,味微苦。

化学成分 : 紫苜蓿的根含糖类。根的分泌物中含2-氨基己二酸(2-aminoadipic acid)及另2种未知氨基酸。

药理作用 : 南苜蓿的变种M.hispida Gaertn.var.den-ticulata的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则无作用。

归经 : 肝;肾经

性味 : 苦;寒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主热病烦满;黄疸;尿路结石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

各家论述 : 1.《唐本草》:主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捣汁服一升,令人吐利即愈。2.《本草纲目》:捣汁煎饮,治砂石淋痛。3.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利尿,退黄。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189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