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uì Yè Dòu
来源 : 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 云南。
化学成分 : 叶显蒽醌类及黄酮类反应。
性味 : 辛,温。
功能主治 : 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
用法用量 : 鲜叶适量捣汁搽患处。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注音 : Duì Yè Dòu
别名 : 非洲木通(《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 为豆科植物有翅决明的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生境分布 : 多为栽培。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遍及热带地区。
原形态 : 灌木或小乔木。叶近于无柄,长30~60厘米;小叶5~12对,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厘米,宽5~7厘米,有细尖,硬革质,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叶轴两边有狭翅。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生于茎顶;苞片大,三角形,膜质,早落;花黄色,有很多明显的脉;雄蕊极不相等。荚果长舌状,膜质,开裂,每瓣纵贯中央各有一阔翅,无毛,长10~20厘米,阔12~15毫米。
化学成分 : 叶含蒽醌类、黄酮类化合物,已知有大黄酸。果实亦含蒽醌类化台物。
药理作用 : 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叶、果含蒽醌甙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性味 : 《云南患茅中草药选》:"辛,温。"
功能主治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疹。"
用法用量 : 外用:捣汁搽。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Duì Yè Dòu
别名 : 翼柄旃那、非洲木通
英文名 : Leaf of Ringworm Senna
出处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翅荚决明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sia ala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选晴天采摘,除去茎枝,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较干旱的山坡。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
原形态 : 翅荚决明,高1.5-3m。枝粗壮,绿色。托叶三角形;偶数羽状复叶,近于无柄,长30-60cm,在靠腹面的叶柄和叶轴上有2条纵棱,有狭翅;小叶革质,6-12对,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cm,宽3.5-7.5cm,向下渐小,先端钝圆而有小尖头,基部斜截形,下面叶脉明显凸起;小叶柄近无。花序顶生和腋生,具长梗,单生或分枝,长10-50cm;花蝶形,黄色,有明显的紫色脉纹;位于上部的3枚雄蕊退化,7枚雄蕊发育,下面2枚的花药大,侧面的较小。荚果长带状,长10-20cm,宽1.2-1.5mm,每果瓣的中央顶部有贯至基部的翅,翅纸质,具圆钝的齿;种子50-60颗,扁平,三角形。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性状 : 叶片多完整或有破碎。小叶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宽5-7cm,有细尖,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下表面主脉突出。叶黄绿色。硬革质。叶轴两边有狭翅。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 叶含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4,5-二羟基-1-羟甲基蒽酮(4,5-dihydroxy-1-hydroxymethylanthrone),4,5-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4,5-di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异大黄酚(iso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L-葡萄糖甙(physcion-L-glucoside)。
药理作用 : 1.抑制肌肉瘤: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一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2.泻下、抗菌作用:叶、果含蒽醌疳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归经 : 心;脾经
性味 : 辛苦;寒温
功能主治 : 祛风燥湿,止痒,缓泻。主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疮疖肿疡,便秘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后下。外用:适量,鲜叶捣汁擦;或调制成油膏敷。
各家论述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疡。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132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对叶草
下一篇: 对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