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注音 : Dà Tòu Gǔ Cǎo
出处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 为杜鹃花科植物尾叶越橘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 生于山脚、林下阴湿处。分布云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 灌木,高1米以上。茎直立,分枝。叶互生,革质;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2.4~4.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浑圆,全缘,羽状侧脉7对,上弯,两面均无毛;叶柄短粗,长不及3毫米。总状花序排成圆锥状,腋生,有花15~25朵;花梗长4.8毫米;小苞片狭细,线形,长约7毫米,先端钻形;大苞片卵形,包被花蕾,长8~11毫米,先端尖,棕色;大小苞片均于花时脱落;花冠短钟状,径约6毫米,绿色而带淡紫色晕;花瓣5枚。浆果近球形,冠以宿萼。种子不规则三角状,表面淡棕色。花期初夏。
性味 : 微苦,微温。
功能主治 :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治风湿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或浸酒。外用:水煎洗。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拼音注音 : Dà Tòu Gǔ Cǎo
出处 :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樟叶越橘及尾叶越橘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Epigynium dunalianum (Wight)Klotzscjh;Thibaudia revoluta Griff.]2.Vaccinium dunalianum Wight var.urophyl-lum Rehd.et Wils.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700-)2000-2700(-3100)m的山坡灌丛、阔叶林下或石灰山灌丛,稀附生常绿阔叶林中树上。2.生于海拔1400-3100m的山谷杂木林下,石灰岩山坡常绿林中及山坡灌丛中,有时附生于常绿阔叶林中树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2.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原形态 : 1.幼枝紫褐色,有细棱,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5-7mm,通常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5-12cm,宽2.5-5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背面散生贴伏的短腺毛,侧脉3-4对,自叶片部向上斜升,连同中脉在两面突起。花序腋生,总状,多花,长3-6cm;苞片卵形,早落;萼筒长1mm,萼齿三角形;花冠淡绿带紫红色或淡红色,宽钟状,裂片三角形,开展或向上反折,外面无毛,内面被疏柔毛;雄蕊鲜黄色,与花冠近等。长,花丝扁平,长约1mm,药室背部有开展的距,药管长为药室的2倍,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9-12月。2.与上种不同外在于;幼枝、叶柄及叶两面沿中脉被短柔毛。
性状 : 性状鉴别 全株长达2m,多卷折,枝条有棱。叶片常反卷,展平后呈椭圆状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尾尖,中脉和侧脉两面隆起,尾叶越橘下面中脉和叶柄略有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被缩成团,花冠展开后呈卵状坛形,浅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 : 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 : 祛风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酒。外用:适量,煎汤水洗。
摘录 : 《中华本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ai/130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透骨消
下一篇: 大避债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