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剃头的谚语、民谚、俗语:
★ 饱不洗澡,饿不剃头。
★ 饱剃头,饿洗澡。
★ 刀快头皮光(剃头)。
★ 焚香不如扫地,吃肉不如剃头。
★ 刚学剃头,就遇上了连毛胡子。
★ 官府是把剃头刀,剃了头道又二道。
★ 光脑袋,剃得快。
★ 害眼洗脚,强似吃药;害眼剃头,火上加油。
★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 剃头洗脚,赛过吃药。
★ 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欢迎大家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 篇1龙抬头是古代人民对节气的称呼,龙抬头代表者春季来临,万物复苏,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龙抬头又被称作踏青节。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二月二,龙抬头”,恐怕是关于“二月二”的流行最广泛的一句俗语了。“龙抬头”是什么意思?若要追溯这句话最早的来历,应该与古人对星辰运行的认识有关。
在古代,人们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以此判断季节,提醒农时,这在《礼记·月令》中有大量记载。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之双角。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天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吃春饼、吃焖子、吃蝎豆等习俗。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而吃饺子则叫“吃龙耳”。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 篇2龙抬头的寓意一:
苍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苍龙头上的两只犄角。“角宿” 之后的四颗星是“亢宿”,亢是龙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颗星排列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是“氐宿”,代表着龙爪。龙爪后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别代表了龙的心脏和尾巴。
龙抬头,一种说法是指东方青龙七宿的 角宿在傍晚刚刚露出地面,龙刚刚露出角,所以叫做龙抬头。当然日期是不太准的。但是大概取那个意思吧二月二十农历时间,一般在公历三月多。这个时候,晚上东方的青龙七宿,刚刚露出地面,渐渐的过几个月后,龙身完全露出。
所以开始只是露出角的时候,叫做龙抬头。
龙抬头的寓意二: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说,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
角、亢、氐、房、心、尾、箕角、亢、氐、房、心、尾、箕
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春夏之间,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 篇3实际上,之所以说“二月二,龙抬头”,是与古代观测天象的天文学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又根据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将其分为四宫,并依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很像想象中的龙形星象,便称其为东方苍龙(其它为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每年农历二月二傍晚,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而整个“龙身”即其它六宿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为“龙抬头”。
那么为什么要在“二月二”祭龙呢?这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也是农田春耕、春播季节,能否风调雨顺,这直接关系到一年庄稼的丰歉。而在古代诸神谱系中,龙是掌管降雨的神仙。为了求得龙神行云布雨,二月二这天,民间便在龙神面前摆供,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除唱大戏娱龙之外,有的地方还要舞龙、戴龙尾、开笔(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祝愿孩子长大后能断文识字)等,以求得“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民间,则盛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赶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并立碑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民间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直到第二年二月初一,一位中年妇女背了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民间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第二天即二月二,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看管龙王的太白金星一看,确实是“金豆开了花”,便让龙王重返天宫。
后来,民间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民间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二月二祭祀龙王,还寄寓着民间“引龙伏虫,驱毒除瘟,保佑平安”的愿望。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惊蛰过,百虫苏,蝎子、蜈蚣都露头。”百虫萌动,易传疾病,易伤五谷,而“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因此民间“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驱毒除瘟,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明代沈榜《宛属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步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撒灰十分讲究,也很有意思:用簸箕盛草木灰,从家门口撒一条龙到河边,再用谷糠撒一条龙引到家,意为送走懒(青)龙,引来钱(黄)龙,保佑人畜平安;从临街大门口一直撒到厨房灶间,并绕水缸一圈,叫做“引钱龙”;将草木灰撒于门口,镇门避灾;将草木灰呈龙蛇状撒于墙角,以招福祥避虫害。
老百姓过年,讲究个长长久久,圆圆满满。因此,从广义上讲,自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王爷开始,就算过年了,到二月二龙(王爷)抬头,才算真正结束。比如陕北乡间直到现在还流传着一段民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初一过大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了年过完。”对老百姓而言,二月二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民间认为这天不仅是苍龙“登天”之日,更是新一年的开始。
因为二月二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春耕在即,百事开端,因此,除祭祀龙神外,民间往往还要举行多种纳吉活动,如舞龙灯、戴龙尾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剃龙头习俗,即二月二要理发,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一天理发呢?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而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而陕北在这天,不仅要唱大戏、舞龙灯、放烟火,十里八乡的秧歌队还要聚拢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扭一天,图个圆满。
为了纳吉,连二月二这天吃的食物也要加上“龙”的头衔。如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面)”、水饺称作“龙耳”、米饭称作“龙子”、春饼称作“龙鳞”、馄饨称作“龙眼”,馄饨面条一块煮则叫做“龙拿珠”,等等。
中国地域辽阔,地域不同,过节的风俗不同、方式不同。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着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不仅寄托了民间的生存理想,也饱含着民间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关于手艺的谚语大全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谚语吧,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的艺术语句。你还记得哪些民间谚语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手艺的谚语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手艺的`谚语
1、手艺是活宝,走遍天饿不倒。
2、家有黄金万两,不如薄艺随身。
3、薄技在身,胜过金银。
4、与其多攒金银,不如薄技随身。
5、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
6、艺高人但大。艺不压人。
7、艺到用时方恨少。
8、一艺不精,误了终身。
9、不怕不精,误了终身。
10、不怕人不请,只怕艺不精。
11、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12、一窍通,百窍通。
13、一门不到一门黑。
14、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15、慢工出细活。
16、笨工出巧匠。
17、细工出巧匠。
18、巧匠手中无弃材。
19、上漆先去锈。
20、肥漆瘦油。
21、刀快头皮光(剃头)。
22、生打铜,熟打铁。
23、冷打锡,热打铁。
24、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就走。
25、弯木头,直木匠。
26、样样都通,样样稀松。
27、要学惊人艺,须下死功夫。
28、不经一师,不长一艺。
29、化梨膏是熬的,手艺精是学的。
30、快织无好布,快纺无好纱。
31、死店活人开。
32、百样生意百样做。
33、一番生意两番做。
34、做生意不懂行,好比瞎子撞南墙。
35、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36、客大欺行,行大欺客。
37、货高招客远。
38、没有笑脸不开店,没有知识难理财。
39、人无笑脸休开店,会打圆场自落台。
40、阎王开酒店,鬼也不上门。
41、笑脸相迎顾客暖,冷眼直对买主寒。
42、开店容易守店难。
43、柜台站三年,见人会相面。
44、种田要起早,见人会相面。
45、种田要起早,经商要常算。
46、本不去,利不来;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47、薄利广销生意好。
48、忙时心不乱,闲时心不散。
49、有货不愁无卖处,但怕无货买卖空。
50、老店里断不了陈货。
51、放得千日货,自有赚钱时。
52、市中有货方招客。
53、不怕不卖钱,只怕货不全。
54、百货中百客。
55、百货对百客。
56、百货中百客,棉花中絮客。
57、林中不卖薪,湖上不卖鱼。
58、货快落地不沾灰。
59、货卖当时。
60、一种买,千种卖。
做人的谚语
1、全国一盘棋,先人后自己。
2、吃饭先喝汤,强似开药方。
3、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4、借债还债,剜肉补。--亦作还债没钱剜肉补
5、守着干草饿死牛。
6、身正不怕影子歪。
7、金钱如粪土,人格值干金。
8、染坊里拿不出白布来。
9、心静自然凉。
10、站着说话不腰疼。
11、酒肉朋友,难得长久。
12、要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
13、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14、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15、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16、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17、放蜂人百毒不侵。
18、艺高人胆大。
19、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20、临死拉个垫背的。
21、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22、善恶到头终有报,远走高飞也难逃。
23、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4、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25、月无常圆,人无长寿。
26、鸡窝里飞不出凤凰来。
27、人的名,树的影,风吹扬花远扬名。
28、不见棺材不落泪。
29、走端行正,野狗不敢钝。
30、千层单不如一层棉。
31、浇花浇根,交人交心。
3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33、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34、软的欺,硬的怕,见了老虎就跪下。
35、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6、正直的人直走,调皮的马胡整。(哈萨克族)
37、有话说在面上,有菜切在案上。
38、一勤生百巧。
39、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40、酒过伤身,气过伤人。
41、纸里包不住火,眼里揉不得沙。
42、好心人不出坏点子。(哈萨克族)
43、想学惊人艺,须下苦工夫。
44、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45、有钱难买后悔药。
46、先小人,后君子。
47、不怕慢,就怕站。
48、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
49、只帮穷人餐锅,不帮富人吃喝。
50、不到黄河心不死。
51、坐山观虎斗,倚桥看水流。
52、当面鼓,对面锣。
53、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54、人护短,狗护食。
55、远水不解近渴。
56、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
57、好手难绣没线花。
58、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59、无风树不响,无虱不痒痒。
60、瞎猫碰上死老鼠。
61、明人不做暗事。
62、真金不怕火炼,脚正不怕鞋歪。
63、先尝后买,才知好歹。
64、事事装好人,到了投亲朋。
65、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66、好心有好报,歪心腔子上留一刀。
67、马前不磕头,马后去作揖。
68、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69、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70、上有天,下有地,当中有良心。
71、出门不叫哥,必然走路多。
72、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73、世人搁得厚,修桥又铺路。
74、不见船翻不跳河。
75、一回生,两回熟。
76、光棍不吃眼前亏。
77、吃饭穿衣量家当。
78、出汗不迎风,走路要挺胸。
79、英雄死了名气大。饭桶死丁挨顿骂。
80、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81、一臣不保二君。
82、春吃蒜,冬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83、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
84、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85、不学灯笼千只醒,要学蜡烛一条心。
86、宁可种花分天下,不可栽刺害别人,
87、越说他胖,他越喘。
88、他仇我不仇,冤家即了休。
89、黑字落在白纸上,钉子砸在木头里。
90、新官上任夸前任。夸的夸的得人心。
91、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9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93、打铁先要自身硬。
94、向人难向理。
95、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96、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97、好汉不提当年勇。
98、一问三不知,神仙怪不得。
99、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100、醉死不认那壶酒钱。
101、娇生惯养,没有好儿郎。
102、但能依本分,后来无烦恼。
103、花有谢时,筵有散时。
104、买尽天下物,难买子孙贤。
105、见利不要命,钻头不顾腚。
106、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07、人活脸,树活皮。
108、一个鸡蛋吃不饱。一身臭名背到老;
109、吃人一口。还人一斗。
110、无知讲斯文,衙役装丞相。
111、人怕江脸,树怕没皮。
112、心要热 头要冷,胆要大,心要细。
113、光打雷,不下雨。
114、恶人先告状。
115、人不伤心不落泪。
116、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工。
117、人恋旧物,马恋旧槽。
118、只讲过五关,不讲走麦城。
119、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20、老将不减当年勇。
121、知思不报不如猪,恩将仇报不如狗。
122、四十四,眼生刺。
123、打人别打脸,说话别揭短。
;
关于除夕的谚语:
1、大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的穿。
2、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
3、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
4、大年三十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5、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
6、小孩盼过年,大人忧无钱。
7、有钱没钱,团聚过年。
8、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9、廉不廉,看过年。
10、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11、干净冬至过年雨。
12、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13、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14、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15、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谚语是来源于人民生活的语言,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它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心理。有关于常用中医养生谚语有哪些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中医养生谚语大全,供大家学习参考。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精选10句 1)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 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
3)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4) 胃为五谷之府,胆为中精之府,小肠为受盛之府,大肠为传导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三焦为中渎之府
5) 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
6) 头为诸阳之会,四肢为诸阳之本
7)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8)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9) 六腑以通为用
10) 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爪为筋之余
常用的常用中医养生谚语 1)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2) 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天天跑步走,药铺不用找。
3)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
4)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5) 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6) 上工治未病
7) 五脏藏而不泻,六腑泻而不藏
8)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一身之根
9) 肺朝百脉
10) 肺为娇脏,心为火脏,脾为土脏,肝为刚脏,肾为水火之脏
11) 肺主治节,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肾主水液
12) 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13) 肾者胃之关也
14) 七节之旁,中有小心
常用中医养生谚语大全 1) 剃头常洗澡,身体自然好。
2) 常洗衣,常洗澡,常晒被服疾病少。
3) 春不减衣,秋不加帽。
4) 冬不蒙首,春不露背。
5) 情极百病生,情舒百病除。
6) 寡欲精神爽,思多血气伤。
7) 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8) 不要虚胖,但求实壮。
9) 表壮不如里壮。
10) 小孩不蹦,必定有病。
11) 有钱难买老来瘦。
12) 百病从口入,病从虚处发。
13) 感冒是百病之母。
14) 裤带越长,寿命越短。
15) 英雄只怕病来磨。
16) 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17) 新病好医,旧病难治。
18) 白露切勿露,免得着凉又泻肚。
19) 衣服常洗换,强如上医院。
20) 牙不剔不稀,耳不掏不聋。
21) 苍蝇嗡嗡叫,疾病快来到。
22)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23)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24) 蔬菜是个宝,赛过灵芝草。
25) 能忍者长寿。(常山)
26) 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27) 机器不擦要生锈,卫生不讲要短寿。
28) 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
29) 三分医,七分养,十分防。
30) 出汗不迎风,跑步莫凹胸。
31)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32) 常常晒太阳,身体健如钢。
33) 常开窗,透阳光;通空气,保健康。
34) 日光不照临,医生便上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anyu/93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台湾谚语、民谚、俗语大全(八)
下一篇: 关于/有关金钱的谚语、民谚、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