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冬季田间管理和农田基本建设阶段。此时如果有场降雪,对越冬的小麦十分有利。因此,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下面介绍我国部分地区与小雪节气有关的气象谚语。
● 根据小雪有无雪预测来年年景
从一些有关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长工,庄稼都长得好。如:“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等。
● 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
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江南各省各有不同的说法。如浙江省的“小雪无云大旱。”湖南省的“小雪晴天,雨至年边。”湖北省的“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 黄河中下游
小雪节气期间,北方各地最低气温多在零下,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地区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较少的时期,小雪的到来意义非同小可。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 长江中下游
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但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 华 南
福建、广东:小雪期间地里仍有庄稼,有谚语可查。福建当地有:“小雪点青稻”的说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所谓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此时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关于节气的农谚如下:
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2、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4、上半年在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5、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温防腐烂。
6、立春雨水二月间,顶凌压麦种大蒜。
7、三月惊蛰又春分,整地保墒抓关键。
8、四月清明和谷雨,种瓜点豆又种棉。
9、五月立夏到小满,查苗补苗浇麦田。
10、芒种夏至六月天,除草防霉麦开镰。
11、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12、立秋处暑八月天,防治病虫管好棉。
13、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种麦夺高产。
14、十月寒露和霜降,秋耕进行打场连。
15、立冬小雪十一月,备草砍菜冻水灌。
16、大雪冬至十二月,总结全年好经验。
17、燕子来在谷雨前,放下生意去种田。
18、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19、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20、豌豆大蒜不出九,种蒜出九长独头。
最近气温越来越多,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3度,连续几天阴天,还刮着大风,昨天,在我们老家农村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满山雪白,银装素裹,煞是好看。
现在是小雪节气,还不是最冷的时候,等到12月22号冬至节气以后,就开始交九了,到时候天寒地冻,会更加的寒冷,像我这么怕冷的人,只能在家烤火取暖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冬至过后第二天开始头九,而一年最冷的季节要属于三九四九了,等到立春以后,天气就会渐渐暖和了。
“头九下,九九下”这句俗语是说如果在一九的几天里会下雪,那么到了九九的时候,也就是农历三月份左右,春雨也会比较多。
相对应还有一句俗语“头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头九如果不下雪,天气以晴朗温暖为主,那么到了九九,出九的时候,三月份也会十分温暖,像六月的天气一样。
头九雨雪多了,到了三九四九雨雪相对就会偏少,等到九九的时候,雨水又会多了起来。头九不下雪,到了三九四九雨雪就会偏多,等到初春的时候,又会变得晴朗干旱,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天气变化,也是可以简单预测的,老天不可能总是下雨,也不可能总是晴天,晴天和雨天会交替出现。
这些俗语,都是劳动人民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针对天气的一种预测方法,大体上还是蛮有可信度的,因为天气变化从长远来看,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冬冷夏热,四季变换,如果某一时期的天气变化不正常,比如到了冬天该冷的时候不冷,在往后一段时期气温就会徒降,如果整个冬天比较干旱,那么到了春季相对来说雨水就会偏多一些。
头九下,九九下。冬至后数九,头九是初九,即冬至后头九天,下是指下雪。九九下,九九既指每个九,也特指最后一个九,九九八十一天,九九可以特指第九个九的最后九天。头九下,九九下,是说初九下了雪,末九即九九也会下雪,也可说成初九下,终九下。意即九的头尾都会下雪。
关于下雪的农谚不少,我将我知的列于后以娱各位友友:
首先有关小雪大雪节气的:
小雪不出土,大雪不发股。
小雪不露土,大雪不分股;大雪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小雪不冻地,大雪不插河。
小雪雪花飞,来岁必丰年。
小雪满地红,大雪满地空。
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小雪下小雪,大雪下大雪。
小雪雪封地,大雪雪封河。
小雪大雪雪满天,来年必定是丰年。
大雪三白定丰年,冬下瑞雪兆丰年。
大雪天已冷,冬至换天长。
有关下雪的:
雪打高山,霜打平地。
冬雪下米,春雪下水。
冬雪丰年,春雪无用。
雨中夹雪,刻不肯歇。
秋雪没径,坚冰在须。
雨夹雪,没收歇。
拦冬雪,半冬干。
冬雪宝,春雪草。
雪打灯,好年成。
瑞雪兆丰年。
霜后南风雪。
雪花六出,先兆丰年。
雪大年景好,雪厚兆丰年。
今年下大雪,明年免虫灾。
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
雪是麦的被子。
大雪下成堆,小麦堆满屋。
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丰年三尺雪,旱年雨浇山。
初三日头初六雪。
雨雪麻麻下,柴米要涨价。
雨夹雪,难得晴;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五盖雪普,米贱如土;雪若不均,米贵如银。
霜重见晴天,雪多兆丰年。
………
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三九严寒北风起,象征着一年的寒冷时节,“九九”是 历史 上我国劳动人民,根据农谚一年二十四节气,变化总结出来的经验,看云观天气例,天上起了鱼鳞云,河里不知淹死了多少人,说明风云独变,要下倾盆大雨,雨落中,两头空,南转北挖田缺,谷雨要淋,清明要明,立夏不下,梨耙高挂,都是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寒冬腊月步入“九”天,说明严冬已到,如,三九四九冻破对就,(对就是我们农村加工大米,的一个原式石头工具),三伏不热也晕,三九不冷,也静,五九六九扬树放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脱衣单,说明寒冷已经过去了,春天到了,春暖花开,满山遍野鲜花盛开,杂草丛生,到处一片繁花似景,生机蓬勃的新气象!
农村俗语:头九下,九九下,关于下雪农村农谚你知道多少?
农村俗语“一九有雪、九九不缺”。转眼之间就进入12月份了,从节气的时间来看,头九也马上就要来临了。在冬天里,农村里的人们很盼望着下雪的,因为下雪可以让农民们待在暖和的家里,然后烤着火炉,喝着小酒,别提有多惬意了。而冬雪的到来也上庄稼“盖上棉被”,在来年有一个好收成。 那我们也研究一下农村的俗语:“头九下、九九下”,关于下雪的农村俗语知道多少呢?李子来回答下
什么是头九、什么是九九?
所谓头九,就是从冬至这天来算,在冬至第一天即是一九的第一天,以此数九九八十一天即可是九九。而2019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
而头九和九九起源于何时,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 历史 资料。不过在在古代的南北朝时,头九、九九节气已经在流行了。而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等到“九尽桃花开”,这时候天气就开始暖和了。
为什么会有“头九下,九九下”的农村俗语呢?这句俗语应验吗?
古人们认为,在一九的时候如果下雪,那么在整个九九的节气中,雪花是自然不断的,而整个九九的天气也是寒冷异常。但是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依据呢?在我问了农村里的一位老人后,才了解了日子墨迹的原因:
村里老人说:“这句“头九下、九九下”的农村俗语在村里也确实有这么个说法,如果头九这天天气不好,有阴雨天气,那个以后得日子也是常伴有雨雪的,不过有时候还是挺准的。”
但是来说,在农村俗语“头九下,九九下”后面还对应着一句农村俗语,“头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这也就是说,如果头九不雪的话,整个九九还是比较暖和的。至于这个农村俗语准不准,也是有待研究的,我们也要等到头九的时候下不下雪的时候,再来观察。
关于下雪的农村俗语有多少
笔者认为,下雪的农村俗语有很多的,比如“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还有“小雪不见雪,大雪遍地飞”,“一九一场雪,牲畜不吃黑”,还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等等农村俗语。而这些农村俗语也是古代人们历经的多年的生活经验才得出来的哲理。不管农村俗语在今后准不准,但是我们还是要按照一些农村俗话来分析。
综上所述
大雪节气过后,就进入冰冻时节了,而此时的北方也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所以下雪的日子在北方人看来,是比较高兴的,毕竟没有下雪的日子,在冬天里也是不完美的。
(一)民间气象谚语对人们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为今年的天气反常,从春季几十年未有遇到过的倒春寒,今年秋季的大部分地域又遇到了低温,特别是今年的入冬时间气温,比往年会提前二十天入冬,让人们提前穿上了棉衣。今年的气候反常,确实是引起了人们对气象谚语的信以度大大提高了。民间的气象谚语对天气以后的走势,还是有一定道理参考价值。无论是对农业上,养殖业上,生活上,确实是有很大帮助的,最起码让人们提前有个思想准备,防止突然出现天气反常让人措手不及。
(二)我养蜂六十余年,从未有间断过二十四节气象记载:
因为我今年七十六岁,终身养蜂六十余年,在这六十余年中,我每年对气象特别是二十四节每年都有记载,从没有间断过。特别是农民长久流传的气象谚语,虽然说不是十分准确,通过我六十余年的记载,确实还是有很大参考价值的,特别是二十四节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这一天的气象变化谚语,确实是对一年的气象还是有十分参考价值的。下面我把我冬天冬至这一天,六十余年记载的天气变化情况,和以后的天气变化,和网友们共同分享以下作为参考。因为我对二十四节的谚语记载过多,下面主要围绕题主的问答冬至这一天的气象谚语作为回答。
(三)二十四节气中冬至这一天的天气变化,对以后天气走势的影响:
(1)冬至这一天如果里阴天,一般情况下春节期间会是晴天,如果是晴天春节期阴雨雪天较多(2)冬至这一天下雪了,一冬会雨雪不断,也就证明了题主的说法是正确的,并且夏季一般情况下雨水较大,会出现涝情。(3)冬至这一天晴了第二年一般的情况下一切果树会丰收。(4)冬至这一天刮起了强大的北风,第二年春季会出现霜冻。(5)冬至这一天刮了西北风,春天会出现干旱无雨的情况。(6)冬至这一天刮起来了南风,下面会出现长时间的阴天。这是冬至这一天我通过多年记载和结合气象谚语,总结出来的天气变化,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四)总结:
象惊蛰动了风,刮到五月中。清明南风晒干柳,今年必定好收成。八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因为我凡是遇到了气象谚语,我都会收集,给合我六十余年的二十四节天气情况记载,虽然不是很准确,确实还是参考价值很大的。就象今年的秋季低温,和今年冬天会出现的低温天气,我通过多方面记载分忻,在二个月以前我已经多次发表文章,向养蜂界的蜂友提醒,今年秋季会出现低温天气还是正确的。作为气象谚语虽然不是什么科学知识,但是这是民间上千年劳动人民,根据多年气象走势总结出来的,不是十分准确,但是还是有很高参考价值的。
头九下,九九下。暑九寒天下大雪。大雪纷纷落,来年吃馍馍。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雨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就在四九。
农村俗话是我们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那时候的人们根据每个时期天气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来一套完善的经验,形成了很多的谚语俗话。
关于下雪的就好多: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上天同云,雨雪纷纷。
先下大片无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
瑞雪兆丰年。
八月15云遮月,正月15雪打灯。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
那雪是宝,春雪不好。
人们常言数九寒天,这句话实际上是指冬至这一天开始便进入数九季节。所谓数九寒天实际上是指从一九第1天一直到九九第9天总共81天的时间。
其实对数九这种传统文化和风俗有了了解之后,许多人应该都知道这81天里最冷的季节集中在三九和四九时期。
冬天的节气总共分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立冬时节其实并不冷,这是因为秋天的余热还没有完全退去。因此除了东北和我国西北地区以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会在立冬季节下雪。
而小雪和大雪节气尽管听起来很吓人,但实际上也不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最冷的季节要从冬至开始。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着这样的谚语:“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当然南方地区可能是吃汤圆或者其他食物)。
实际上这样的谚语就是在告诫人们,从这一天开始天真的要冷了。而这一天也开始正式进入到数九寒天。
之所以会留下头九下,九九下的说法,实际上是因为如果头九就开始下雪。那么说明今年的气温空气中的湿度都偏大。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在整个数九季节恐怕都难逃下雪的命运。
除此以外关于数九寒天的谚语还有许多。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下面这一句:
这首数九谚语歌很好地概括了这81天的气候变化。是在全国范围内流行最广的关于数九季节的谚语歌。但是由于全中国幅员辽阔且纬度跨度较大。因此这首的谚语歌可能更适合于中国的黄河两岸地区。而对于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及青藏地区则不太适用。
冬季节气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下面我整理了立冬节气的谚语,欢迎大家阅读。
立冬节气的谚语
“立冬打雷要反春”、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立冬补冬,补嘴空”
小雪节气的谚语与民谣
小雪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进入了冬季田间管理和农田基本建设阶段。此时如果有场降雪,对越冬的小麦十分有利。因此,我国很早就有了“瑞雪兆丰年”的农谚。下面介绍一部分与小雪节气有关的谚语和民谣。
黄河中下游
小雪节气期间,北方各地最低气温多在零下,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地区正值初雪期,在降水较少的时期,小雪的到来意义非同小可。
河北:“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这是农民朋友对小雪节气时下雪的赞扬,此时的雪水能抗旱防寒。
山东:“小雪收葱,不收就空。萝卜白菜,收藏窖中。小麦冬灌,保墒防冻。植树造林,采集树种。改造涝洼,治水治岭。水利配套,修渠打井。”
河南:“立冬小雪,抓紧冬耕。结合复播,增加收成。土地深翻,加厚土层。压砂换土,冻死害虫。”
长江中下游
小雪期间,长江中下游开始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可见初霜。但初雪来得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这一地区在小雪节气期间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并开始积肥。
江苏:“立冬下麦迟,小雪搞积肥。”
上海、浙江:“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油菜定植麦续播,贮足饲料莫迟延。”
华 南
福建、广东:小雪期间地里仍有庄稼,有谚语可查。福建当地有:“小雪点青稻”的说法,青稻指的是晚稻。广东则有:“小雪满田红”,大雪满田空”,这里所谓的红,不是指红颜色,而是指农活多,此时开始收获晚稻,播种小麦。
根据小雪有无雪预测来年年景
从一些有关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年景好,不用长工,庄稼都长得好。如:“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 “小雪雪满天,来岁是丰年”等。
根据小雪晴雨预测后期天气
浙江省的“小雪无云大旱。”
湖南省的“小雪晴天,雨至年边。”
湖北省的“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
大雪节气气象谚语
大雪节气的寒、暖、风、雪等异常天气现象的出现,均对未来的天气有影响,有关这方面的气象谚语有:
大雪不冻倒春寒桂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黑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冀
大雪不寒明年旱冀
大雪下雪,来年雨不缺皖
寒风迎大雪,三九天气暖冀
大雪不冻,惊蛰不开苏、皖、赣、鄂、湘、贵、京、冀、晋
1、 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
2、 旱插,早活;快长,快大
3、 下秧太冷怕烂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4、 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5、 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6、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7、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9、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10、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11、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12、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13、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14、 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15、 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16、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17、 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18、 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19、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20、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21、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22、 清水下种,混水插秧
23、 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
24、 不怕种子旱,就怕秋苗干。
25、 圩田好作,五月难过。
26、 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27、 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28、 青蛙开口早,早禾一定好。
29、 立了秋,在小一齐揪
30、 晚霜伤棉苗,早霜伤棉桃。
31、 水荒一条线,旱荒一大片。
32、 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
33、 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
34、 雪化水成河,麦子收成薄。
35、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
36、 人怕老来穷,禾伯寒露风。
37、 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
38、 立秋前早一天种,早一天收
39、 风刮一大片,雹打一条线。
40、 麦要浇芽,菜要浇花
41、 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42、 会插不会插,瞅你两只脚
43、 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
44、 三年不选种,增产会落空。
45、 春旱谷满仓,夏旱断种粮。
46、 稔子结卜,耙田撒谷;稔子
47、 买种百斤,不如留种一斤
48、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49、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
50、 春雪填满沟,夏田全不收。
51、 麦怕清明连夜雨。
52、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53、 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
54、 大雪兆丰年。
55、 寒潮过后多晴天,夜里无云地尽霜。
56、 处暑根头白,农夫吃一赫
57、 小暑小禾黄。
58、 小暑吃芒果。
59、 小暑温暾大暑热。
60、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61、 小暑南风,大暑旱。
62、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63、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64、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65、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66、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67、 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68、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69、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70、 六月年景如翻饼。
71、 年年防涝,月月防盗。
72、 防汛工作早张罗,水到不致荒手脚。
73、 事先不挖沟,暴雨无处流。
74、 暴雨下满湾,冲垮堤和堰。
75、 雨前不疏沟,大雨沟外流。
76、 沟水外漫,淹了农田。
77、 预先不清淤,水到来不及。
78、 河道淤浅,水来外漫。
79、 沟旁没有树,水到堤难护。
8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81、 人怕引诱,塘怕渗漏。
82、 河堤再坚硬,老鼠能挖洞。
83、 河道决口似瀑布,千人万人难挡住。
84、 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85、 七月秋,里里外外施到抽
86、 耙田插秧莫迟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anyu/93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桥头镇生活谚语
下一篇: 关于命运与生命的谚语、民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