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溶血症孕妇有什么症状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
病因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在ABO系统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数比A型及B型的人数多:A抗原较B抗原的抗原性强,故母O型,胎儿A型者得病机会多.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Rh溶血症的免疫抗体,只能由人类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才进入母体,则除有输血史者,罕见第一胎即发病.我国绝大多数人为Rh阳性,故Rh溶血症在我国少见.
症状
本病症状之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病儿常于生后24小时以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o型血孕妇溶血症状有:贫血、白眼珠泛黄、嗜睡、肝脾肿大、生出的宝宝容易患上溶血性黄疸。希望对你有用。
2、溶血症孕妇有什么症状
母儿血型不合,母亲血液内的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溶血,早期可致流产、死胎。幸存胎儿出生后发生新生儿溶血,迅速出现黄疸、贫血,血胆红素升高,严重病儿黄疸、水肿、肝脾肿大。
3、出现新生儿溶血孕妇是什么症状?
孕妇没有什么啊
溶血的是孩子又不是大人
生下来才会发生的
孩子会发黄,红细胞破裂,
有条件的送大医院,给新生儿换血就可以了,不过要快,
专业回答
o型血的妇女与a型、b型或ab型的男子结婚后,怀孕后所得的胎儿可分a型、b型、ab型。胎儿由父亲遗传而获得血型抗原为母亲所缺少,这中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抗体又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相结合使胎儿细胞凝集破坏,发生溶血,可出现流产和死胎。母胎血型不合的新生儿可出现早发性黄疸,发生心力衰竭或黄疸后遗症,抢救不及时,则造成脑性瘫痪、呆傻甚至死亡。
当然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o型血母亲,但以母亲o型、子女为a型或b型最多见。可是绝大多数母胎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不患病,这与父亲血型抗原性的强弱、连接母胎的胎盘屏障的通透性等因素有关。
妇女怀孕后应到产科检查血型,检查主要包括孕妇血中抗a(或抗b)抗体的浓度,如果大于1:32,就应引起重视。
4、怀孕溶血有什么影响
病情分析:
这种状态,基本不会有问题。
指导意见:
看到了很多西医说是溶血的胎儿。用了药物治疗。
溶血,能发生新生儿黄疸,通过预防,目前都能避免。出生后没事。
母体与胎儿发生rh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血液中的红细胞破坏,出现胎儿溶血病。亚洲黄种人最常见的是abo溶血病,大家都比较熟悉,对rh血型不合造成的胎儿溶血病较为陌生。虽然rh溶血病发生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可遗留永久的后遗症。甚至危及胎儿的生命。
rh血型分为rh阴性和rh阳性,我国人群大多数是rh阳性,rh阴性只占1%,汉族人群中则低于0.5%。白种人群可占15%左右。
rh血型不合发生在母体是rh阴性,而胎儿是rh阳性的母子之间。
rh血型不合溶血反应多发生在第二胎以后,约占99%。而初孕时溶血反应较轻。当再次妊娠时,如果胎儿仍是rh阳性,则母体内已有的抗体和新产生的抗体,使胎儿红细胞接二连三地被破坏,胎儿可因重症贫血而死于宫内。存活者可出现重症黄疸,造成核黄疸,影响脑及其它重要器官的发育,引起智力障碍。
所以你如果是初孕的话,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是第二次怀孕的话,胎儿几乎是肯定有问题的。
另外,还要密切观察。勤测抗体:从妊娠16周至妊娠38周。共七次。
当抗体达1:32时,则进一步检查羊水,测定磷脂酰胆碱与鞘磷脂比值,若gt;2可考虑提前分娩。若比值lt;2,可反复给予血浆置换。若胎儿血色素lt;80克/升,可输新鲜血液(rh阴性,且abo血型与胎儿相同),严重者考虑换血治疗。
1概述
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较少,其他如MN、Kell血型系统等少见。
2病因
当胎儿由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在ABO系统中,因O型人具有抗A或抗BigG的人数比A型及B型的人数多:A抗原较B抗原的抗原性强,故母O型,胎儿A型者得病机会多。ABO溶血症可发生在第一胎,与母体曾受自然界中类似A、B物质的抗原刺激,已具有抗A或抗B抗体有关。Rh溶血症的免疫抗体,只能由人类的血细胞作为抗原刺激而产生,在分娩时胎儿红细胞才进入母体,则除有输血史者,罕见第一胎即发病。我国绝大多数人为Rh阳性,故Rh溶血症在我国少见。
3症状
本病症状之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病儿常于生后24小时以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4发病机理
新生儿同族免疫性溶血是由于母体存在与胎儿血型不相容的血型抗体(1gG)引起。因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当母体缺乏胎儿红细胞所具有的抗原时,母体就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则引起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
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多发生于O型血产妇所生的A型或B型血的婴儿。因为O型血孕妇中的抗A、抗B抗体IgG,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坏。理论上母A型血,胎儿B型或AB型血,或母B,型血,胎儿A型或AB型血也可发病。但临床少见。主要是由于A型或B型血的产妇,其抗B、抗A的"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易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
由于A,B抗原因子在自然界广泛存在,O型血妇女在孕前可能受血型物质的刺激,如寄生虫、感染、注射疫苗及进食某些含有A,B抗原的植物等,使机体产生抗A、抗B的IgG,妊娠期间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溶血。故本病约一半可发生在第一胎。
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在Rh血型系统中有6种抗原(C,c;D,d;E,e)。其中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E,e,C,c次之,d目前尚未发现。中国国内多见于少数民族,因为少数民族妇女中Rh阴性较多。当Rh阴性妇女所怀胎儿为Rh阳性时,其D抗原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此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胎儿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出现溶血。
5检查
1. 血液生化检查: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显著增加,涂片中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计数时,因连同有核红细胞一起算进而可大为增高。这些血象变化也随溶血轻重而异。
2.血型检查:在母婴Rh血型不合时用马血清来鉴定ABO血型会出现错定ABO血型的可能。因马在人红细胞表面抗原刺激下,当产生抗 A(B)抗体的同时,也产生抗IgG类抗体,故发现有不可解释的疑问时应想到本病可能而改用人血清来鉴定ABO血型。
3.特异性抗体检查:有免疫抗体。血甭黄疸指数增加,胆红素增高,由于操作方法的不同,结果可相差3倍以上。尿、粪中尿胆原排出增加。在胆道被胆栓阻塞时、大便可呈灰白,尿内查见胆红素。ABO溶血病时红细胞乙酰胆碱脂酶活性明显降低。血浆白蛋白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可能降低,这些都能促成出血症状。重症者可用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少数发生DIC。
4.羊水检查胆红素含量。
5.影像检查。
6.其它实验室检查。
6鉴别
应与各种其它可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相鉴别。
1、全身水肿要与遗传性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的α—地中海贫血;s胎儿水肿型和先天畸形相鉴别,其它还应考虑母患糖尿病、先天性肾病、胎盘功能不足,胎一胎或胎一母输血、宫内感染等因素,这些都能通过临床检查血清学检查等予以鉴别。
2、黄疸生理性黄疸出现晚,进展慢、程度轻、无贫血和肝脾肿大。败血症有中毒症状、发热,特异性抗体阴性,血培养有助鉴别,其它如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浆虫病、颅内出血,G-6-PD缺乏症等其它先天性溶血性疾病都应考虑鉴别。
3、贫血主要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性贫血鉴别,G-6-PD缺乏症在南方较多见。其它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均少见。
7预防
预防措施:
1、近年利用被动免疫学说制成抗DIgG免疫球蛋白,遇Rh阴性未免疫妇女第一胎娩出Rh阳性新生儿72小时内一次肌注300μg,以中和进入母体的D抗原。在羊膜腔穿刺或流产后也需注射。它对抑制Rh免疫反应的效果甚佳。失败率约 1.5%~2.0%之间。我国由于Rh血型不合的发病率较低,很少妇女在怀孕第一胎前已知自己为Rh阴性,故上海中心血站虽已制备而实际应甚少。
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可减少本病发生率。
3、轻型病例,只需补充葡萄糖不作特殊处理即能很快痊愈。重型病例,生后及时治疗,也能很快好转,成长后与正常儿无异样。早期胆红素脑病换血后仍有痊愈可能,晚期者常有后遗症,全身水肿者,虽经积极治疗,成功机会也少。
8治疗
1.药物治疗
⑴西药。①血浆或白蛋白。②肾上腺皮质激素。③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要及早用药。两药同用可提高疗效。④葡萄糖及碱性溶液。
⑵中药。
中药可以退黄,体外试验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常用的方剂有:①三黄汤 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②茵陈蒿汤 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③消黄利胆冲剂 茵陈9g,栀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以上三方可选其中之一,每日服1剂,分次在喂奶前服。
2.光疗
3.换血输血
⑴换血目的:换出血中已致敏红细胞及抗体,阻止进一步溶血;减少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预防发生胆红素脑病;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竭。
⑵换血指征:①产前已经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出生时有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及心力衰竭,脐血血红蛋白 < 120g/L。②脐血胆红素 > 59.84~68.4μmol/L (3.5~4mg/dl),或生后6小时达102.6μmol/L(6mg/dl),12小时达205.2μmol/L (13mg/dl);③生后胆红素已达307.8~342μmol/L(18~20mg/dl)、早产儿胆红素达273.6μmol/L(16mg/dl)者;④已有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者。
⑶血清选择:ABO溶血症用AB型血浆,加O型红细胞混合后的血。Rh溶血症应有ABO同型(或O型),Rh阴性的肝素化血。血源应为3天内的新鲜血。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xuexing/23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日繁花之O型血-蓝雪花
下一篇: 中国最长寿的血型是A型还是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