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痢疾食疗方有哪些

佚名 2023-09-20 18:12:23
【湿热蕴结】【寒湿内犯】【脾肾阳虚】【阴虚夹湿】

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通过被污染的食物而传播。人群有普遍易感性,儿童感染的机会较成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临床常见发热,腹痛,腹泻,便中有黏液或脓血,典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同时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发热、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见高热、精神委靡、烦躁,进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口唇与甲床紫绀、持续惊厥、神志昏迷等危象。若急性痢疾未能及时治疗或病程迁延达2个月以上者,即转为慢性痢疾,其症状表现为常感腹胀,食欲不振,时而腹泻时而便秘,或长期腹泻,大便有黏液,少数可有脓血,如遇寒冷、饮食不节或过度劳累等不良因素,可引起急性发作。

痢疾属中医“赤白痢”、“脓血痢”、“疫毒痢”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湿热毒邪侵及肠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湿热内蕴所致。临床上急性痢疾以肠道湿热蕴结、寒湿内犯为多见;慢性痢疾则以脾肾阳虚、阴虚夹湿为多见。

【黑木耳汤】
配方:黑木耳50克。
制法:木耳择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木耳熟烂即可。
功效:益气凉血止痢。
用法:先将木耳以盐、醋拌食,次喝汤。每日2次。
【绿茶蜜饮】
配方:绿茶5克,蜂蜜适量。
制法:绿茶放入瓷杯,以沸水冲泡,加盖泡5分钟再调入蜂蜜。
功效:清热生津,止痢消食。
用法:每日3~4次,趁热顿服。
【皮蛋】
配方:松花皮蛋3个,红糖60克。
制法:把松花蛋剥开。
功效:滋阴清热止痢。
用法:每日1~2次,每次3个,皮蛋蘸糖,空腹食用。可以常食。
【干贝烧冬苋菜】
配方:冬苋菜750克,干贝100克,奶汤500克。
制法:冬苋菜取带叶嫩梗尖,去梗皮,洗净,用开水烫熟,捞出用凉水冲凉,干贝用水发好。锅内放100克猪油烧热,下冬苋菜稍煸,加奶汤、干贝、盐、料酒、味精、胡椒粉,烧入味,取出冬苋菜,整齐码放盘中。锅内汤汁勾芡,淋少量鸡油,浇在菜上即成。
功效:滋阴补肾,调中下气。
用法:佐餐食用。
【薏米莲子粥】
配方:薏米30克,莲子10克。
制法:薏米先煮至半熟,再加莲于,继续煮至成粥。食时加冰糖少许调味。
功效:健脾祛湿。
用法:每日2次,作早晚餐服。
【桃花粥】
配方:赤石脂24克,干姜6克,粳米30克。
制法:赤石脂打碎,与姜同入砂锅中,加水适量,煎取汁50毫升,去渣澄清。粳米煮粥,粥成时兑入药汁,煮沸即成。
功效:温中养胃,涩肠止泻。
用法:温热空腹食之,1次食尽。

痢疾怎么治疗?

痢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当然就现在的医疗条件可能发病率并不高,但是在过去,痢疾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主要是有各种病原菌导致的,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接触性的传播导致的,因为空气也是可以传播的。那么,一般痢疾是怎么治疗的呢?
1、及时隔离
痢疾属于一种肠道传染疾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患者需要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患者的食具、用具要单独使用,注意消毒。要有专用便盆。另外平时要保持房间的通风,饭前便后勤洗手。
调整饮食痢疾发生后,饮食方面需要非常注意,避免因为错误的饮食加重病情。
在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时,可短期禁食。
当症状稍有减轻时,可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质饮食,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进食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禁饮牛奶、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
发热,腹泻症状好转后,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由少渣、少油半流过渡到半流、软食或普食。可食用粥、面条、面片、小馄饨、豆腐、蒸蛋羹、小肉丸,量不宜过多。禁食油炸食物、芹菜、韭菜、刺激性调味品,生冷食物,待肠道病变康复后再恢复普通膳食。
2、及时补液
腹泻时体内的水分会大量排出体外,如果不立刻补充水分,严重的话会导致身体脱水。发生这种情况不能盲目补液,如白开水、糖水、运动饮料,不仅不能起到及时补充水分跟电解质的目的,还会加重肠胃负担。这时候我们应当选择低渗透,好吸收的溶液,如淡盐水、米汤、果汁等。严重脱水者应考虑静脉补液。
3、对症用药
痢疾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性疾病,所以患上痢疾不能盲目止泻!盲目止泻只会遮掩病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应当听从医生吩咐,使用抗生素,消灭痢疾杆菌病原体,消灭抑制细菌。
4、食疗缓解
(1)马齿苋粥
鲜马齿苋500克,洗净捣烂取汁,粳米100克。将马齿苋汁加水稀释与粳米煮粥食用。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治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腹痛胀满等。
(2)大蒜粥
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将大蒜去皮备用,加水煮粳米,将熟时再将大蒜放入粥内。略煮几沸即可,早晚热食。有下气,消炎作用,治急慢性痢疾。
(3)乌梅粥
乌梅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乌梅先煮取浓汁,加水适量稀释后煮粳米为粥。每日两次温服,也可酌加冰糖调味。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的功效,治久泻久痢难愈者。
(4)绿茶蜜饮
优质绿茶5克,纯蜂蜜适量。绿茶用开水冲泡,5分钟后调入蜂蜜少许。每日3-4次不拘时常饮。有清热生津、止痢消食的功效,可用于细菌性痢疾治疗时防止脱水,纠正电解质紊乱。
(5)姜茶乌梅饮
生姜10克,乌梅肉10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将生姜、乌梅肉切碎、与绿茶一起放入保温杯中,开水冲泡加盖。10多分钟后加入红糖热饮,每日三次。有和中生津,收涩止痢的功效,可辅治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久泻难止,体质虚弱者。
5、注意事项
痢疾在夏秋季多发,主要受天气跟饮食影响。病从口入,首先应当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其次,注意防寒保暖,增减衣物,防止由冷热骤变引起的身体不适。
6、痢疾的日常禁忌
1、柿子。性寒,味甘涩。患有痢疾之人忌食之。
2、狗肉。为温补性食物,急性痢疾者切勿服食,以免助长大肠湿热之邪,加剧病情。
3、羊肉。性温,味甘,甘温补益之物。
4、马肉。性寒,味甘酸,凡下痢之人当忌之。
5、海参。由于海参为清补食物,能滋阴润燥,故凡脾虚便溏下痢者不宜多食。
6、甜瓜。性寒,尤伤脾胃阳气,因此,凡患有慢性虚寒痢下之人,切忌食之。
此外,急性痢疾之人还应忌吃鸡肉、鸭肉、鹿肉等各种肉类食品;忌吃蚬肉、蚌肉、带鱼、鲥鱼、鳊鱼等水产品;忌吃桂圆、荔枝、大枣、柏子仁、松子仁、人参、黄芪、枸杞子等补益食品;忌吃芡实、莲子、菱角等性涩之物;也忌吃辣椒、桂皮、花椒、白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慢性痢疾者还应忌吃田螺、螃蟹、蛤蜊、香蕉、生菜瓜、生黄瓜、生莴苣、生地瓜等性寒生冷之物。

一天拉肚子十几次怎么办 拉肚子吃什么马上见效

1 15个食疗法

1、熟苹果止泻

煮熟的苹果有良好止泻作用。因为苹果为碱性食物,内含果胶和鞣酸,具有收敛、止泻之力。

做法:取苹果1只,连皮带核切成小块,置温水中煮3~5分钟,待温后食用,每日2~3次,每次30~50克。

2、姜茶饮

食材:绿茶6、干姜末3g

做法:把绿茶、干姜末都用开水冲泡闷10分钟,作茶频饮。

功效:主要针对于大便清稀,臭味不浓,肠鸣腹痛,发寒热的急性肠胃炎腹泻适用。

3、干姜车前子

食材:干姜3g,炒车前子10g

做法:将干姜、车前子一起研成粉末,加一勺红糖,用开水冲服。每次一杯,每日3次。

功效:温中止泻,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的急性肠胃炎有很好的效果。

禁忌:泄泻停服,不宜久服。

4、粳米方

配方:粳米适量。

制法:将粳米炒焦,研为细面。

用法:每饮5克。温水送服。

功效:和中养胃。适用于腹泻。

5、山楂神曲粥

配方:粳米100克,山楂30克,神曲15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山楂、神曲洗净去渣后捣碎,入砂锅煎煮取药汁;将粳米淘洗干净,入砂锅加清水煮沸后,再倒人药汁煮至米烂,加红糖即可。

用法:趁温热服食,每日1剂,分2次食完。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可改善消化不良、腹泻等。

6、无花果叶方

配方:无花果叶100克,红糖50克。

制法:将无花果叶切细,加入红糖炒干,研成细末。

用法:开水调服,每日1次。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适用于腹泻日久不愈。

7、甘薯藤方

配方:甘薯藤60~ 90克,盐适量。

制法:甘薯藤和盐入锅炒焦。

用法:每次10克,开水冲服。

功效:适用于急性腹泻。

8、地榆徐长卿方

配方:地榆10克,蜘蛛香9克,徐长卿6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煎煮,滤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止血止泻。适用于腹泻、痢疾。

9、莲肉茯苓糕

配方:莲肉、粳米各100克,茯苓50克,白砂糖适量。

制法:将莲肉、粳米、茯苓放入盆中,加白砂糖拌匀;笼屉上铺纱布一块,纱布上放上方框,倒人拌匀的莲肉、粳米、茯苓,盖上纱布,隔水蒸熟即可。

用法:随时服用。

功效:健脾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腹泻。

10、车前子方

配方:车前子适量。

制法:车前子研为细末。

用法: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2~ 3次。

功效:利水通淋,渗湿止泄。适用于湿盛中满型腹泻。

11、白面方

配方:白面500克。

制法:白面炒焦黄。

用法:每日空腹温水服1~ 2次,每次2~ 3匙。

功效:涩肠止泻。适用于泄泻。

12、杨梅方

配方:干杨梅30克。

制法:干杨梅炒炭存性,研为细末。用法:每次3~ 6克,米汤送服。

功效:涩肠止泻。适用于痢疾或消化不良、便溏腹泻。

备注:炒炭存性——中药炮制方法之一,是指将药物炒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表面部分炭化,而里层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

13、乌梅蜂蜜饮

配方:乌梅500克,蜂蜜250克。

制法:乌梅加水2升,煎至1升,取药汁加人蜂蜜即成。

用法:成人每日服3次,每次服30毫升;小儿减半。

功效:止痢。适用于赤痢。

14、醋煮鸡蛋

配方:鸡蛋2枚,醋100克。

制法:将鸡蛋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略煮,打碎蛋壳,再加醋,用小火煮至熟透。

用法:剥壳蘸醋食之。

功效:滋阴养血,润燥止泻。适用于阴虚久痢。

15、石榴皮饮

配方:石榴皮60克。

制法:将石榴皮洗净,入锅内,加适量水,煎至100毫升即可。

用法:每日服3次,连续服用1周。

功效:收敛止泻。适用于赤白痢疾。

备注:上述食疗方,需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对症使用。

附:具有止痢作用的食品

1、鳖肉

性平,味甘。有滋阴,补肾,凉血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骨蒸潮热、久痢、脱肛、子宫下垂、崩漏带下、肺结核等病症。

2、龟肉

性平,味甘咸。有滋阴补血,舒筋活络,润肺止咳,治疗血痢作用。用于治疗肺痨咳嗽、咯血、吐血、痢疾、多尿、遗尿、肠风、痔血、筋骨疼痛、子宫脱垂、糖尿病等病症。

3、蚶肉

性温,味甘。有补血,温中,健胃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胃痛、消化不良、痢疾等症。

4、蛏肉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毒,养阴除烦,益肾利水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产后体弱、烦热口渴、湿热水肿、中暑泻痢等症。

5、螺蛳肉

性寒,味甘。有清热,明目,利水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痢疾、痘疹肿毒等症。

6、黄花鱼

性平,味甘。有健脾和胃,安神,止痛,止痢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虚纳差、失眠等症。

7、比目鱼

性平,味甘。有补虚弱,解热毒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劳伤、体弱、久痢等症。

8、苋菜

性凉,味甘、微苦。有清热明目,解毒止痢,收敛止泻作用。用于治疗头昏耳鸣、目赤肿痛、赤白痢疾、毒蛇咬伤、漆疮、小腿溃疡等症。

9、蕨菜

性寒,味甘、微涩。有解毒,安神作用。用于治疗心烦失眠、痢疾、疮疖肿毒等症。

10、西红柿

性微寒,味甘、酸。有健脾开胃,生津止渴,补血润燥,?凉血平肝作用。用于治疗食欲减退、热症口渴、中暑、口疮、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菌痢、高血压等症。

11苦瓜

性寒,味甘、苦。有清心明目,消炎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病烦渴、中暑、痢疾、目赤疼痛、疮疡、丹毒、恶疮等症。

12、茭白

性寒,昧甘。有清热除烦. ?利尿止渴,解毒催乳作用。用于治疗热病烦热口渴、目赤、黄疸、痢疾、小儿风疹、白癞、疮疡、酒齄面赤、产后乳汁不下。

13、著迭菜

性凉,味甘。有散风清热,解毒行瘀,补中下气,止滞通经作用。用于治疗时病发热、头风头痛、小儿痘疹初起、月经失调、经闭带下、热痢。

14、甜菜

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行瘀止血作用。用于治疗痢疾、腹胀、吐血、月经稀少等症。

2 针灸法使用针灸治疗腹泻,具有经济、方便、显效快和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具体做法为:

针刺疗法

1、取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2、方法:中、强刺激,发热加曲池;四肢厥冷出汗者直接灸关元。

备注:针灸疗法需在专业的中医师下操作,不可自行治疗。

3 拔罐法采用拔罐法治疗腹泻,常用以下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用口径6厘米的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以神阙穴为中心,包括两侧天枢穴的部位)拔一罐,一般隔1日或隔4日1次,治疗1~3次后病症即可减轻或者痊愈。

适用病症:大便溏薄、次数多,或为清冷之灰白色稀便,或为完谷不化之稀便。

备注:拔罐法需在专业的中医师下操作,不可自行治疗。

4 按摩法功效解析

腹泻病位在肠,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而成俞募配穴,与大肠之下合穴上巨虚合用,调理肠腑而止泻;中院健脾化湿以止泻;大巨居于下腹,内连肠腑,无论急、慢性泄泻,用之皆宜;三阴交健脾利湿兼调肝肾。

1、按揉中脘穴

操作:用手掌大小鱼际处以打圈的方式按揉患者中脘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揉5分钟,再逆时针按揉5分钟。

2、按揉天枢穴、大巨穴

操作:用指尖按揉腹部的天枢穴、大巨穴,患者感到舒畅后,双手指尖缓慢地加力,每穴各按揉5分钟。

3、揉按水分穴

操作: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用手臂的力度揉按水分穴1 ~ 3分钟,以潮红发热为佳。

4、按揉大肠俞穴

操作:用双手拇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大肠俞时间为3 ~ 5分钟。

5、按揉上巨虚穴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穴2 ~ 3分钟,力度适中。

6、按揉三阴交穴

操作:以拇指指腹按揉三阴交穴2 ~3分钟,力度适中。

备注:按摩法需在专业的中医师下操作,不可自行治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hiliao/650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