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生肖星座 >> 十二星座

为爱而活

佚名 2023-05-02 23:57:18

为爱而活

说起爱情,有的人很喜欢,但是有的人却在抗拒,其实大多数人心里是有爱的,拥有了爱情之后,大家会觉得生活变得很不一样,特别是正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会给大家带来一些美好。那么在十二星座中,为爱而活,不能没有爱情的星座说的都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巨蟹座:为爱奉献
巨蟹座是很容易单身很久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得到爱情,正是因为自己很渴望有爱情,巨蟹座才会谨慎的去选择的。巨蟹座一旦爱上了一个人,那么他们一定会为爱奉献的。巨蟹座的爱情会来得晚一些,但是并不会缺席自己的生活,他们追求爱情。

双子座:有爱才有安全感
双子座缺少安全感,他们其实是害怕感情的,但是又只能在爱情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双子座看起来很花心,不会认真的去爱,但是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的时候,双子座绝对是比任何人都要认真专一的。拥有自己想要的爱情的时候,双子座一定会开朗起来。

摩羯座:有爱有力量
摩羯座并不是可以孤单一个人过日子的,摩羯座对爱情的期待有很大,有了爱情之后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才是充满了希望的。不过摩羯座不会着急去追求爱情,他们一般是先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然后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这样才有能力守护住爱情。

水瓶座:一个人很孤单
水瓶座是害怕一个人的生活,爱情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水瓶座就会去寻找友情,但是一旦有了爱情,水瓶座就会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生活了。水瓶座是容易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有了爱的人在身边陪伴着自己,这种时候水瓶座才能够找准生活的方向。

观影《入殓师》:为爱而活,向死而生

好些年前,第一次看《入殓师》,带着青春的懵懂。浮云一别,流水十年,爱过几个人,看过一些书,也经历了几次生死离别,重温这部影片,有了不一样的感触。尤其是对死亡,更是有了新的理解。
这部电影,根据日本作家青木新门的小说《纳棺夫日记》改编拍摄而成。在常人眼里,入殓师是一份冷门、卑微、不吉利、继而受人嘲讽的工作。要跟死人打交道,为他们进行纳棺仪式。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提到死亡,甚至对“死”这个字眼,世人总是抱有偏见,心怀恐惧。这部影片,通过入殓师的视角,带领大家观察各种死亡,感受围绕在逝者周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最重要的是,认识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在此基础上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珍惜当下拥有的,告别正在失去的,放下心头纠结的,用爱面对生命中的遇见。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1.不可避免的死亡,让我们学会珍惜
大悟本来是大提琴手,在乐团工作。他还没上几天班,乐团由于不景气宣布解散。失业后,大悟与妻子美香回县城老家,那里有母亲留下的房产。
有一天,在报上看到招工启事,写的是“协助旅行”,他想大概是旅行社。去了才知,是与死人打交道的工作——入殓师。
他有过犹豫,也许正如社长所说,这是缘分。他最终接受了这份工作,从助手做起。
第一次出工,碰上空巢老人的去世。还没进门,就从房间里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大悟望而却步。屋内,桌子上的饭菜已经腐烂,生出蛆虫,苍蝇嗡嗡。躺在地上的逝者让人无法不敢靠近,社长经历过太多死亡,已经平静对待。
这是大悟第一次直面死亡,肉体的衰腐,生命的逝去,带给他极大刺激。下班回家,看到年轻美丽的妻子,他不禁情有所动,上前紧紧搂住,生怕失去一样。妻子误以为,他这是情欲的缠绵,却不明白,丈夫深情地拥住她,贪婪地吻嗅她的时候,内心正发出后怕的赞叹:青春多好,活着多好,爱着多好!
直面过衰老与死亡,内心受到震动,然后于无声中懂得珍惜。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在一起的日子,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法国作家纪德写过一句话:“人应该时时怀有一种死的恳切。”
死亡终将到来,于是我们就悲观消极,随波逐流,一天又一天地虚度?我想恰恰相反,正因为死是不可避免的事,才应该珍惜被命运之神馈赠的生命,用力活一回,做自己喜欢的事,去过想过的生活。
就像电影中的大悟,有一天他站在桥头,呆望着河水中逆流而上的鲑鱼,不禁感慨:“真可悲啊,拼命游上来,就为去死。反正是死,还这么辛苦。”
散步路过的大叔,接了一句话,大有禅意:“它们是想回家,回到出生地。”
鱼犹如此,人何以堪。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2. 难以逃脱的死亡,让我们学会告别
在工作过程中,大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死亡,见证了各种各样的告别。
炭烧自杀的人妖,逝者面前,父母却在为孩子的性别归属问题发生争执,吹胡子瞪眼;病逝的家庭妇女,照片上是笑容温婉的女性,躺在那里的她却一脸凄苦,判若两人,看到化妆后的妻子,丈夫感叹道:这是她一生最美的一次;车祸身亡的少女,父母一边相互责怪对孩子疏忽教育,一边痛斥骑摩托车带女儿出去的男孩,问他怎么好意思一个人活下来……
措手不及的死亡,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人心善恶美丑,也展示出人生百态。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案例。
其中一户人家,年迈的老奶奶去世了,安详地躺在那里。子女儿孙围绕一旁,平和对待。大悟进行到穿袜子的步骤时,孙女拿出一双白色长筒袜,微笑着告诉大悟:“奶奶生前嘱托过,她走时想换上这种袜子。”大悟接过,报以微笑。
还有一户人家,上老父亲去世了。进行完纳棺仪式,几位女儿,依次与逝者做最后的告别。她们无所恐惧,俯下身体,发自内心地吻别。当她们看到各自的唇印印在父亲的脸庞与额头上,不禁破涕而笑——带泪的微笑。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昆德拉说:“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也许步伐匆匆,也许不敢面对,也许指望下一次见面,有时候我们不说一声再见,就转身离开。生离,还有希望再见,一旦死别,就成了杜甫那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人生就像一趟旅行,有遇见,就必然有分别。遇见时心生欢喜,告别时好生再见。如此,也就不留遗憾。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3.终究到来的死亡,让我们学会放下
大悟担任入殓师,是电影的主线,他对童年的回忆,是电影的辅线。大悟小时候,父亲将老家房子改建,开了咖啡店,不曾想抛妻弃子,与一位女招待私奔。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母亲将咖啡店改为小酒吧,独自将大悟抚养成人。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大悟对父亲心怀怨恨。在公司聊及往事,同事问“现在父亲在哪”,他随口回答“大概死了吧。”雪花飞舞的冬夜,他与妻子一边饮酒,一边倾谈,提及父亲,大悟愤愤不平地说道:“要是见到他,就揍他一顿。”
岁月匆匆,时光流逝,父亲的模样已经在脑海中模糊,大悟始终难以释怀。在他心里,父亲是没用的家伙,是十足的混蛋。
一开始,大悟从事这份工作,纯粹为了赚钱谋生。慢慢地,他喜欢上了这份职业。因为,他看懂了入殓师的本质,就像他的内心独白:“把失去的人重新唤回,赋予永恒的美丽。这是平静、细致、温柔、最主要是充满爱的过程。目睹每一次生死离别,舒缓、完美,深深打动着我。”
就在一次次打动与熏染中,大悟对死亡、乃至整个人生的认识,都发生转变。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听闻父亲去世的噩耗,他和妻子赶过去,仔仔细细地为父亲梳洗清洁,眼里噙着泪。苍老的父亲,经过整理梳洗,似乎年轻了十多年。此时此刻,大悟第一次在脑海清晰呈现父亲年轻时候的笑貌。
最终,他原谅了父亲,也与自己和解。
向死而生。
这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名言。对此,他解释道:“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我想,大悟正因为一次次接近死亡,才能够体会到生的意义,那就是:
为爱而活。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4.死亡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生命的结束
马尔克斯说:“死神是一位冷眼旁观的隐形客人。”
我们总以为,它远在天边,事实上根本就是如影随行。身边有些人,昨天还好好的,昨天还跟我们打招呼,还在说着来日方长。谁知,说走就走了,或因疾病,或因意外。
人生无常,正在于不可预料。
就像电影中的澡堂老板,儿子经常劝她关掉澡堂,安享晚年。但她不愿意,因为还想工作,想继续为街坊提供方便。一天,她在搬柴烧水的过程中,摔了一跤,再也没有站起来。街坊都去送行,在殡仪馆,大悟遇到澡堂的老顾客,原来他是那里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旁观死亡,每天都在见证生与死的告别。
《入殓师》: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当相处多年的老街坊推进火化炉,当他亲手按下焚烧按键,当炉内窜起熊熊大火,这位大爷说出一番话,那是他对死亡的理解,或许属于死亡的一个真相:“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其实就是门,我送很多人穿过那扇门,对他们说声,后会有期。”
这番感慨,与《庄子·齐物论》中的观点不谋而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道家认为,没有绝对的生与死,在这个世界死去,也就在另一个世界出生,在另一个世界死亡,才会降生到眼前这个世界。
总之,认识生命的本质,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才能享受人生的美丽。我们能做的就是:
向死而生,为爱而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hierxingzuo/115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