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3,000项符合查询结果,库内数据总量为1,733,768项。(搜索耗时:0.0077秒) [XML]
第十四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吕本作“怳忽”)。迎之不见其首,随...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五十八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章教人混沌养真。杳冥养...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二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上道字乃制行之道,可道行之也,常道乃真常不变之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上名字乃立言之名,可名言之也,常名即常道之名。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道也,所以生天生地也。有名,万物之...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多智巧诈,故难治也。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智,犹治也,以智而治国,所以谓之贼者,故谓之智...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久矣其细,犹曰其细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不尚贤章第三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zhì)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弱志须先以...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闻之,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忘;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直者渝,大方无隅...
栏目:道德经注解 作者:德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