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姓的历史起源由来,施姓是稀有姓氏吗?中华民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也有很多的姓氏,将这些汇集成一本《百家姓》,是古人的智慧。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想知道更多百家姓文化,请关注。施姓的历史起源由来1、源自姬姓
根据《通志》记载,鲁惠公姬弗涅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做姬尾,字施父,也被称为施父尾,在鲁桓公继位的时候,姬尾已经做到了鲁国的大夫,由于他精通音律,所以在曹国太子拜访鲁国的时候,他通过观察太子的赏乐表情和姿势,断言他的父亲不久于人世,而后来也确实应验了,于是受到了鲁桓公的赏识,最终成为了一代名臣,而在他的第五代孙时,姬孝叔就改为了“施父”姓,以此来显得和其他姬姓后代不同,最终简化为了单姓一个“施”字。
2、源自姒姓
夏朝的时候有一个诸侯国就叫做施国,据《姓氏考略》中记载可知,就位于现代的湖北省恩施地区附近,而在夏朝灭亡之后,施国也因此灭亡,于是当地的遗民为了纪念故国,便将姓氏改为了施姓。
3、源自改姓
方孝孺家族最初时明朝的著名大儒,但是之后由于遭到明成祖朱棣的追杀,所以他的族人几乎都外逃了,并且纷纷将姓氏更改以此避难,其中有一部分更改为何姓,而另一部分改为施姓,因为施姓拆开就是“方人”的意思。施姓是稀有姓氏吗施姓不是稀有姓氏,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
施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施姓虽然得姓不算很早,但其后世族人的南迁,特别是移入福建,却是较早的一支,这是施姓与其他诸姓的不同之处。施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明清之际,江浙闽一带的施姓拥有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中举人、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
施姓在古代是贵族。
施姓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诸侯国施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夏王朝时期诸侯中有施氏,建施氏国,其故址在湖北省恩施县一带。
商汤灭夏桀之后,施氏国亦随之灭亡,其后,施氏国的公族子孙就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施氏,世代相传,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施姓的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施姓开始活动在山东、安徽一带,随后被迫西迁河南北部,接着南下湖北恩施地区,又向南进入湖南、贵州,其中一支西迁四川泸州地区和云南洱源地区,形成了西南施姓主要生息地。由安徽古施国南下一支是移民中最重要的,唐朝时在浙江湖州吴兴郡已经形成了施姓望族。
到唐、宋时期,施姓已经散播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施姓大约近1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3%,排在第九十三位。
浙江和四川为施姓大省,分别约占全国施姓总人口的1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四川、江苏、安徽、湖北,这五省约占施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河北三省。当时施姓分布形成了以西部川鄂、东方浙苏皖为中心的两大聚集区。
明朝时期,施姓大约近2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5%,排在第八十三位。浙江为施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施姓人口的41%。
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苏,这四省大约占施姓总人口的81%。宋、元、明600余年间,施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苏、浙、赣、闽为当时的施姓聚集中心。
施(shī)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三位。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零六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五十八万四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左右。
据《姓氏纪略》的记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一个以施为国名的诸侯,后来他们的国王,子孙就以国为氏,统统姓了施。不过,这一支施氏后来的活动,古籍缺少记载,所以对于他们的发展和繁衍情形,迄今仍无资料可稽。
扩展资料
施姓名人:
1,施耐庵
施耐庵(1296~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籍贯:江苏兴化人。祖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
2,施闰章
施闰章,清代文学家,安徽宣城人,顺治年间进士,任山东学政,曾为蒲松龄的老师。博览群书,工诗善文,享有盛誉著有《学余堂文集》二十八卷。
-施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ingdaquan/3473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蓟姓女孩起名免费带解释
下一篇: 蔺姓历史名人名望、明星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