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 起名 >> 起名大全

雷姓的来源于历史雷姓起源于什么地方

网络 2023-10-02 18:13:05

雷姓的来源于历史,雷姓起源于什么地方?百家姓中汇集的是中华民族的各种姓氏,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想知道百家姓一览表,请关注,即可了解更多百家姓文化。雷姓的来源于历史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裔孙方雷氏的封地方山,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传,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叫雷。在黄帝率领炎黄部落联盟战伐蚩尤时,双方激战于涿鹿,雷奋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佐黄帝剿除蚩尤立下大功。战争胜利后,黄帝论功行赏,雷被封于方山(今河南禹州市方山镇,方山古亦称龙山,建立了自己的部落集团(诸侯国)。其后裔子孙以及部族人等遂以国为姓氏,复姓方雷氏,为古诸侯国之一。在方雷氏的后裔子孙中,后省文简化分衍为两支,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雷氏,也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方氏。该支雷氏、方氏同宗同源,世代相传至今,皆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他们共尊方雷为得姓始祖。2、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殷纣王宠臣雷开,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在殷商王朝时期,纣王身边有一个宠臣叫雷开,对纣王忠心耿耿,尽教唆纣王肆意欢乐。周武王姬发灭殷商王朝后,在雷开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称雷氏,世代相传至今。3、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属下大臣雷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传说,远古时期有个人叫雷公,他精通医术,是一个名医,被任命为“巫”,即医官,掌管天下巫医。他还曾与黄帝一起讨论医学理论。在雷公的后裔子孙中,有延续其先祖之名为姓氏者,即称雷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4、源于他族改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出自东汉时期南郡潳山蛮。出自氐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前秦国氐族雷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出自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壮、苗、彝、瑶、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改汉姓雷氏者。雷姓起源于什么地方?1、先秦时期,雷姓主要活动于河南。2、秦汉时期,雷姓东迁安徽、江西,开始在东部发达起来。3、唐宋时期,雷姓继续在西北发展外,还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成为主流。4、明朝时期,雷姓主要向南和东南移动,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

姓氏“雷”的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姓氏迁移 分别是什么?

关于雷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雷氏"出自古诸侯方雷氏之后,以国为氏,后单姓雷。"由此可知,雷姓与方姓同出一源,都是方雷氏的后裔。相传方雷氏是炎帝神农氏的九世孙,因战功被黄帝封于方山(在河南中北部的嵩山一带),建立诸侯国。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复姓方雷氏,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姓方,一支姓雷。 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相传黄帝有大臣雷公,精通医术,是个名医,曾与黄帝讨论医学理论。《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殷纣王有宠臣雷开。黄帝的基地主要是在河南,这说明早期的雷姓人物出自河南。 聚集地 :迁徙分布 在晋以前,雷氏已分布于南方的安徽、江西、四川、湖北等省。西晋豫章(今江西南昌)人雷焕的后裔有一支迁至冯翊(今陕西大荔),后来发展成名门望族。南北朝至五代期间,雷氏的聚居地在南北反都有发展,已散播至内蒙古、湖南、广东等省的一些地区。宋代时,雷氏分布更为广泛,今福建、广西、湖南、广东、山西等省均有雷氏人居住。 雷姓是汉族大姓之一。但是,并非只在汉族中有雷氏,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雷氏。其中,居住在青海、甘肃一带的雷氏,就有许多是羌族人。如十六国时前秦大司马雷弱儿既是南安(今甘肃陇西)羌族人。迁徙至原楚国境内的雷氏,东汉时有雷迁,被称为南郡"潳山蛮"。迁徙至江南、岭南的雷氏,一部分融入苗、瑶、彝、侗、畲、壮、黎、布依等族。瑶族雷氏在广西、湖南、广东一带分布相当广泛,例如广西的临桂、灵川、湖南的城步、广东的博罗、海丰、云浮等县都有瑶族雷氏居民。 堂号 "谦让堂":东汉雷义和同郡陈重是好友。太守举陈重孝廉,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允。刺史举雷义茂才,雷义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听,雷义遂装疯披发而去。 家乘谱牒 上海:雷氏统宗谱 江苏:苏州雷氏支谱一卷 浙江:冯翊郡雷氏宗谱四卷、雷氏宗谱一卷 安徽:雷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二卷末一卷 福建:晋江雷蓝苏氏三姓族谱、晋江斗山雷氏族谱 河南:雷氏三修族谱十卷 湖北:雷氏宗谱十卷、雷氏家谱 湖南:雷氏家谱 四川:零陵雷氏族谱六编外编二编 东郡雷氏族谱二卷 历史名人 :雷义:最早出现于史书的雷姓名人。东汉时时代为官,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斅:南朝宋时药物学家,以著《炮炙论》三卷著称。此书7种。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 雷海青:唐代著名宫廷乐师,以精通琵琶闻名当时的朝野。安禄山攻入长安时,雷海青在其宴会上掷乐器于地痛哭,被安禄山支解示众。 雷发达:明末清初时建筑工匠。他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后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200余年。有许多成果,如北京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被通称为"样式雷"。 雷焕: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姓有多少人口_雷姓取名及起源分布

雷姓有多少人口

雷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十八位姓氏,在四川、湖南、陕西最有影响。当今雷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24%, 总人口大约在300余万

外族基因的融入:
另一支出自外族的改姓。雷姓中融入外族血液始于秦汉,最重要的事件有:首先是西汉南安郡雷姐羌有大姓雷,是取族名首字为姓,自称出自炎帝之裔方雷氏之后,与汉族雷姓同源,历汉晋南北朝,主要活动于陕西宝鸡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后来完全汉化;东汉南郡潳山蛮有雷姓,南郡地处湖北襄樊以南、长江以北一带,潳山蛮属南蛮一种,后来也完全汉化;三国蜀汉下辨的雷姓出自氐族,下辨地处甘肃成县西,后融入氐族杨氏之中,到隋唐时,随氐族杨氏一起也完全汉化;以上三支汉化后的雷姓是我国雷姓姓族中最重要的组成,其人数可能超过方雷氏后裔的雷氏,目前在陕西渭北地区的地名中仍留有大量的带雷字的村名和地名。
南方地区的汉族雷氏一部分来自南蛮盘古氏之后,盘古氏后裔是当代苗、瑶、畲等族的先民,雷姓为其大姓,尤其在赣浙闽地区畲族中为四大姓氏之一。北方地区的雷姓一部分来自女真人的后裔,北宋金国的阿典氏族集体改姓为雷氏,其中没有改姓的北移东北地区,至清朝时成为满洲八旗阿克占氏族,后来也集体改姓雷氏,除一部分成为满族外,其余与汉族长期混居后也同化为当地的雷姓汉族。

历史上雷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雷姓活动限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跃,史书上很少有记载。直到秦汉,雷姓东迁安徽、江西,开始在东部发达起来,形成著名的豫章雷姓大族。魏晋南北朝是雷姓发展的重要时期,西北羌族、氐族以及巴蜀蛮中雷姓的兴起和汉化,陕甘宁地区和川鄂地区成为雷姓的重要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冯翊雷氏望族。唐宋时期,雷姓除继续在西北发展外,向南方和东南地区的移民成为主流,到明朝时,雷姓的重心向南和东南移动,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尤盛于赣闽地区。
宋朝时期,雷姓大约有1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姓氏排在第七十七位。当时雷姓第一大省是陕西,约占了全国雷姓总人口的53%。雷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这二省雷姓大约占全国雷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河南、广西、湖北、福建,六省的雷姓占雷姓总人口的29%。全国形成了陕甘、江西两块雷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雷姓大约有1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一百位之后。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雷姓人口的增长率为负值。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害群体首先应是主体在北方的人群,雷姓一直活动于北方地区,自然遭到严重的冲击。当时雷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福建,这三省雷姓大约占雷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湖北、陕西,这四省的雷姓又集中了27%。江西为雷姓第一大省,占雷姓总人口的30%。宋元明期间,雷姓人口主要由北向东南部、由西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南赣湘闽、西北晋陕川两大块雷姓聚集地,雷姓人口重心由西北向东南移动。

当代雷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雷姓的人口已达到300余万,为全国第七十八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雷姓人口由15万增到300余万,增长了20倍,雷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雷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陕西三省,大约占雷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湖北、贵州、河南、福建、广西,这五省区又集中了30%的雷姓人口。四川为当代雷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雷姓总人口的16%。在近600年中,雷姓人口主流是由东南部向西北、西部强劲地回迁,雷姓人口重心由东南向西移动。全国形成了西北陕西、西部川鄂贵湘、南方福建三块雷姓聚集区域。
雷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陕渝、湘黔桂、云川东鄙、甘肃东部、晋豫西部、鄂赣粤大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新疆西南,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2%以上,中心地区达到1.6%以上,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1.7%,居住了大约56%的雷姓人群。在云南中部、四川中部、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内蒙古中部、山西中部、黑龙江西部、豫皖南部、湖北东北、江西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部、广东东部和南端、台湾北端、新疆西北,雷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8%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8.8%,居住了大约20%的雷姓人群。

雷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雷姓的郡望主要有豫章、冯翊、南安、新平等。除了有与郡望同名的堂号外,雷姓的重要堂号还有谦让。谦让堂号典出雷义。雷义,东汉鄱阳人,雷义与同郡陈重是好友,情谊深厚。当太守推举陈重为孝廉时,陈重要让给雷义,太守不同意。而刺史推举雷义为茂才时,雷义也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允许。雷义遂装疯披发远走他乡。后官侍御史、南顿令。

楹联重要的雷姓楹联有以下三副:
情逾胶漆;光浊斗牛。
钟山招隐;雍丘著名。
学精易理;忠播睢阳。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雷姓历代名人63名,占总名人数的0.1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二十八位;雷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八位;雷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二位;雷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五位。
历史上重要的雷姓人物有:南朝宋药学家雷斅;北朝北魏渭州刺史雷绍;唐朝宫廷乐师雷海青,山越首领雷万兴;北宋绍州刺史雷孝先;明清之际建筑家雷发达;清朝陕西按察使雷以諴,学者雷学淇;当代工艺美术家雷圭元,历史学家雷海宗,青年榜样雷锋。

雷姓血型:
雷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3%,A型占29.3%,B型占27.1%,AB型占8.3%。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ingdaquan/3458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