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沧桑巨变,因为不同时刻,都有生命离去,也有新生命到来,而在不同时辰不同日子出生的男孩,也有不同的运势,所以父母在为他们取名时,也要根据孩子的出生时辰来取名,从而取一个适合的好名字。那么2019年大寒节气是几月几号,大寒出生的男孩如何起名字?农历2019年大寒节气是几月几号?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也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而农历2019年的大寒节气是2020年1月20号。大寒节气出生的男孩如何取名?
做父母的,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功成名就、自立自强、有坚韧不拔的意志,那么在给大寒出生的男孩取名时,就可以用一些阳刚之气十足的名字,如:定、立、主、志、毅、恒、坚、力、决、独、刚、强、衡、韧、意、自等给孩子起名。另外平安健康也是所有人的追求,所以如果父母期望孩子能够一生平平安安,可以采用一些最平常的字来表达这种心愿,如:安、静、定、和、康、然、宁、顺、通、坦、泰等。另外因为大寒节气寒冷,父母也可以给孩子使用一些五行属火的字来取名,比如:志、庞、临、伦、炎、纶、彦、尔、朗、丹、忠、达、宝、唐、政、端、煌、胧、励、瞳、昆、智、章、秦、录、晓、昭。
八字: 戊 甲 戊 丁
戌 子 戌 巳[辰巳空]
丁戊辛癸丁戊辛 庚丙戊
八字五行个数(本气):0个金,1个木,1个水,2个火,4个土
八字五行个数(含余气):3个金,1个木,1个水,4个火,5个土
当月节气:小寒(5日23:39);中气:大寒(20日17:0)
命主从1岁6月7天开始行大运,于每一交运年的六月初三日交运。
2020年,大寒节气诞生。金宝宝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父母在给宝宝起名时,可以根据宝宝的出生年月和生肖来衡量宝宝的运势和人生,选择一个符合命理五行的名字。好运为你准备了很多关于宝宝可以取什么名字的信息。欢迎咨询。
2020年大寒节气出生五行缺金宝宝怎么起名?
五行命名法就是用名字来平衡宝宝生辰中缺失的五行属性。比如五行缺金的宝宝起名字的时候,就要考虑尽可能使用黄金字。一般来说,除了部首为“金”的字外,部首为、寇、己、道、格、比、贤、虞、史、潘、北、对、信等字也属于“金”字。“鲜、早、周、周、成、迟、巴、徐、子、左、常、任、蔡、川、钱、石、萧、任、少、生、各、属”等词语也是合适的。
适合五行缺金宝宝的好名字示例:
【明秀】XimngXiu:五行属金。本义是指装修、施工、建筑、装修、书房、书房。用作人名时,表示美丽、勤劳、智慧、优秀等。明:本义爽朗。在一个人的名字中,它意味着聪明,智慧,洞察力,光明,照明等。【xnpng】xnpng辛:五行属金,表示金多,兴旺。这是辛名字中常见的一个词,意思是得到更多的钱和繁荣。彭:原意是大鹏,神话中的鸟。在人名中,引申为宏伟、壮丽、努力、远大前程的意思。【鸥轩】suXun鸥:鸟类中的一科,喜群飞。用在女生名字里表示凝聚,讲究团结精神,也有展翅高飞的意思。玄:五行属金,有指引之意,引申为强有力的领导。【安然】NRn:指的是心态平和,快乐,对生活或工作满意。一个平安快乐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心愿。然而五行属金,自成语“安然无恙”。希望孩子们过上平安的生活,没有病痛的折磨。
更多适合五行缺金宝宝的好名字:
楚俊、孟隽、小朵、季朵、何欣、道馨林俊、君博、多斯、颜朵、金生、博欣君道、君恒、金波、一朵、尹馨、金奥多恒、郑钧、范朵、宁朵、金一、金童于、温心、吴昕、颜禅、颜氏
起名口诀:
一年之计在于春,
火热夏天艳阳照。
秋高气爽喜收获,
深藏不露在冬季。
所谓季节起名法,就是指根据出生的季节来给孩子起名的方法。
季节起名法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一种起名方法。在给您的孩子起名时,可以根据其是出生在春季、夏季、秋季,还是冬季的季节起名字,这是一个记念出生季节的好方法。如果用季节起名法起好了名字,自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其中。
春天到了,绿草茵茵,很多人在给自己的孩子起名的时候,就会跟春天联系起来。如果谁家生了女孩就会起名春英,要是生男孩就会起名春生。秋天出生的女孩大多叫秋凤、秋红、秋苹之类。一句话,以出生季节起名,他(她)的名字具有了出生季节的特色。人们一听(一看)便知道他(她)是哪个季节出生的。下面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排列下来的顺序的不同,分别举例。
相对来说,给春天出生的孩子起名字比较简单一些。好多人喜欢直接选用春字,再加上其他、相关的有联系的字组成一个名字。“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字吉祥丰富,给人生机盎然的想象。选用“春”字起名,还有一种间接方法,即选用与“春”义有关而无“春”字的词语来起名。如清青、韶光、阳杰、青芳等。
不管起名字的寓意如何,艳阳高照的夏季总是让人感到热烈、向上、进取的力量。所以选用“夏”字为人名的也很多。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夏季,有的是因为喜欢夏季代表着火热奔放的人生,有的是因为“夏”字字义文雅不俗。用“夏”字为名或以夏的字义为名可以有不同的叫法,如孟夏、夏明、炎夏、夏清、炎亭、炎节等。
因为“秋”字的字形寓意都很好,给人以本分质朴、务实奉献、不事张扬、收获产出的印象,所以女孩子叫秋字的较多。如秋芬、秋英、小秋、素商、金秋、高商、商节、清露、秋高、素秋等。
音韵较为平柔,字义也不错的“冬”字,也是很多人给孩子起名的首选。用“冬”字起名的例子很多,有隆冬、严冰、元冬、冬冬、白雪、冬辰、元序、卫冬、冬青等。
有的还以二十四节气名为孩子起名,如立春、雨水、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夏至、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寒露等。
所以在给孩子起名时,也并不是一定要遵循固定统一的格式,比如在季节起名法中,有的人还喜欢把一年四季联系在一起起名,如春秋、冬秋、夏秋、春冬、秋冬等等。
在中国文化中,许多孩子被以出生时的季节命名。如叫“迎春”的孩子可能是在春天降临人世的。这是一个纪念孩子生日的一个很好的办法。下面是按春、夏、秋、冬四季排列下来的季度的不同叫法,可供广大命名者参考。
春有如下不同名称如: 三春、青阳、韶节、苍天、阳节、九春、艳阳、淑节、阳春、青春等。
夏有如下的不同叫法如: 三夏、朱明、清夏、炎夏、炎亭、朱夏、朱律、炎节、长赢等。
秋的叫法包括: 三秋、素商、凄辰、金秋、九秋、高商、商节、素节、日藏等。
冬的叫法包括: 三冬、严节、元冬、九冬、青冬、安宁、冬辰、元序等。
有时二十四节气亦可做为给孩子起名时的依据,兹列于此,如: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下面总结出四季的雅称和节气,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名集锦
正月: 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华月、夏正、冠月、新正
二月: 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杏月、竹秋、火壮、中春
三月: 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秒春、桃浪
四月: 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建巳、中吕、朱明、正阳
五月: 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郁蒸、小刑、鸣蜩
六月: 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七月: 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八月: 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九月: 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十月: 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 建字、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十二月: 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每年公历1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大寒”节气开始。虽说此时节寒潮频频南下,大风、降雪不时让天气变得寒冷,但大地却在悄悄回暖,“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意味着严冬即将结束,春天就要到来。
“大寒”三候也显示出春意正在萌动,一候母鸡产蛋孵化,二候猛禽盘旋寻食,三候湖水冻到深处。“花信”三候是:“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尽管这三种花大都开放于江南,但毕竟也为萧瑟冬季平添了一抹色彩和生机。
“俗话说:‘小寒大寒,又过一年’。‘大寒’常与岁末重合,此后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准备在‘爆竹声中’迎接新春的到来了。”罗澍伟说。
“大寒”时节,公众该如何养生?罗澍伟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说,此时节,空气干燥,呈现出一种持续“晴冷”的态势,人体新陈代谢减慢,养生仍需藏神于内而不露于外,注意持续保暖,避免感冒。“大寒大寒,防风御寒”,这对老年人,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老年人安度冬季,尤为重要。
饮食方面,要做到既能抵抗严寒,又可蓄存能量,进补量可渐次减少,适度增加具有升散性的食物,如萝卜、洋葱、芥菜、莲藕等;亦可选用健脾、护胃、益气的谷物和果蔬,以调理脾胃,滋养脏腑,为即将到来的春天做好准备。
进入“大寒”,天冷气燥,人体皮脂腺分泌减少,常见皮肤干燥;瘙痒症、皮脂性湿疹、手足皴裂等皮肤病的发病率也会明显上升。除随时注意皮肤保暖,亦可经常按摩,使皮下毛细血管舒张;日常多饮水,及时补充体内水分,或安装室内加湿器,避免沐浴过频,忌烟酒。阳光充足时,应注意通风,居住环境空气流通,则寒邪不至。
大寒节气的特点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节气的习俗
1、大寒迎年
事实上,作为最后一个月“腊月”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喝粥”、“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蒸供”、“赶婚”、“赶集”、“洗浴”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喝粥”,即俗话说的“喝腊八粥”,腊月逢八日喝粥风俗由来已久,这种粥由米、豆、枣、莲、花生、枸杞、栗子、果仁、桂圆、葡萄干、核桃仁等放一起熬制而成。
“纵饮”,指放开宴乐,纵情喝酒。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但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
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蒸供”,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故称。
“赶婚”,迷信说腊月底诸神上天“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去了,这时的人间百无禁忌,赶在这时婚娶不用挑日子,又是农闲,所以旧时民间景象是“岁晏乡村嫁娶忙”。
“赶集”,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大寒迎年”的风俗还有不少,各地也不尽相同,但主题基本上是围绕“祭祀”展开的,其中一些风俗尚存。为什么会这样?汉朝应劭《风俗通义》“腊”条交代得很清楚:“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大寒所在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最早源头就在这里——祭祀的月份。所以,祭祀是大寒节气后古人最紧要,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2、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3、吃糯米饭
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在传统节气中极冷的一天,广东民间形成吃糯米饭的习俗。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又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
4、喝鸡汤、炖蹄膀、做羹食
在江苏一带民间有“一九一只鸡”的传统食俗。虽然大寒节气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但南京人依然要喝鸡汤。做鸡必须用老付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构祀、黑木耳等同炖。鸡汤美味滋补很适宜在寒冬时享用。但是最具南京特色的要数腌菜头、炖蹄膀,这是南京人独有的吃法,小雪时腌的青菜此时已是鲜香可口;蹄膀有骨有肉,有肥有瘦,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腌菜与蹄膀可谓荤素搭配,肉显其香,菜显其鲜,符合科学饮食要求,且便于家庭制做。腊月时,老南京还喜欢做羹食用。北方的羹偏干豁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赫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南京冬日喜欢食羹的一个原因是取材简单,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腾腾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全身热气腾腾。
5、买芝麻秸
以前,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到了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
6、蒸腊米
天津人会在腊月最寒冷之时,蒸腊米。所谓蒸腊米,就是在大寒时节,家家户户会拿出一些上等好米洗净蒸透,之后铺摊在芦席上,等冷透后晒干,装进干净的瓷缸内储存,即使放上几十年也不会坏。夏天吃这种米可以免泻痢;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用蒸腊米煮食。对脾胃有益。
7、吃消寒糕
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所以老北京的习俗中大寒这天,一家人分吃年糕,既带着吉祥味,也能驱散身上寒意,所以称为“消寒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ingdaquan/3128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2019年圣诞节出生男孩要怎么起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