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奇门术数

漳州风水_宋孝宗赵昚是嘉兴人吗

网络 2025-02-06 14:25:27

漳州风水_宋孝宗赵昚是嘉兴人吗

漳州风水,宋孝宗赵昚是嘉兴人吗?

宋孝宗出生在嘉兴,也算嘉兴人了,他是通过海选被留在宫中,隐忍二十九年终于熬出头的。

被称为南宋圣主的孝宗赵昚,是做为嗣子承继高宗赵构,才登上皇帝宝座的,虽然他六岁就被接进宫中养育,但直到三十四岁才始正名份成为大宋的皇子。

在这二十九年间,赵昚也是历尽波折,几经坎坷,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毕竟是要在变态构手下讨生活啊!

赵昚也是中国历史上被皇帝生前过继的嗣子中第二个没有追尊本生父的帝王,庙号“孝宗”的确名副其实。01,失独的萎货赵构

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兵陷东京,北宋灭亡。五月,流窜在外的康王赵构登基,改元建炎,拉开南宋的序幕。

就在建炎元年(1127)六月,才继位一个月的赵构盼来了之一个儿子,也是他今生唯一的亲儿子赵旉。

赵旉出生后四个月,十月二十二日夜,在秀州嘉兴杉青闸官舍,宗室、嘉兴县丞赵子偁的妻子张氏,生下次子赵伯琮。

据说张氏怀孕之前做一个梦,梦到一个人送给她一只羊,因而有孕,伯琮出生那天夜里,“红光满室,如日正中。”有梦还有红光满室,妥妥的未来天子没跑了。

虽然赵构做了皇帝,依旧是一个四处逃亡的皇帝,被金兵搜山检海追得四处跑,五月在南京继位,十月就流窜到扬州。

建炎三年(1129)二月渡江跑到杭州,就在流窜过程中,赵构还不忘女色,结果,就在这次逃跑路上,正在胡天胡帝之时,金兵追来,赵构一下子就吓萎了,再也立不起来。

跑到杭州后还来不及医病,就遭遇苗刘兵变, *** 退位让给三岁的儿子赵旉,还好兵变失败,四月初一赵构复辟重登帝位,还没喘口气金兵又来了,五月又跑到南京,七月的时候,独生子赵旉夭折,赵构绝后。

不管23岁的赵构怎么伤心,儿子也活不回来,要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就在赵旉夭折后三日,仙井监乡贡进士李时雨上书请求赵构“择宗室之贤者。使视皇太子事俟。皇嗣之生。退居藩服。”

李时雨是建炎以来请求皇帝选择宗室子过继的之一人。他以父荫补官,吏部拟授予他将仕郎的职务,指令还没下来,他就上书建议赵构过继宗室子,正悲痛死儿子的赵构又愤怒又难堪,觉得这货是羞辱他不会生,把任命李时雨的将仕郎职务取消,并下令把他“押出国门。”

八月份,赵构逃到临安,又逃奔海上。建炎四年(1130)再从温州到越州,颠沛流离的逃亡日子中,赵构终于面对自己萎了的现实,大概生儿子真的无望,心境自然发生变化。

因此,面对上虞丞娄寅亮上书请选太祖后裔时,“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遴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视秩亲王。以待皇子之生。退处藩服。”赵构并没有暴跳如雷,现实迫使他不得不去考虑皇嗣的事情。

随即,哲宗废后孟相也以梦说赵构,关于孟太后的异梦以及她对赵构说了什么话,已经无从知晓,但是从后来赵构派人选择宗子的行为联系起来,孟太后的梦和话当与选立宗子有关,因此,李心传才说孝宗得立“始则昭慈圣献皇后感动上意。”

经过综合考虑,不管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避免濮议事件再次发生也好,还是为了迎合民间同情太祖后裔的情绪也罢,赵构决定在太祖后裔中寻访宗室子收养。02,在海选中脱颖而出的赵伯琮

赵构命太祖后裔、时为秘阁修撰、提举临安府洞霄宫、西外宗正事赵令懬去拣选宗室子,赵令懬先选择四五个年龄在三二岁的小孩子送回来,但是赵构对这四五位宗室子并不满意,认为他们“资相皆非岐嶷。”让他们各自归家,又命赵令懬为集英殿修撰、知南外宗正事,去泉南广选。

赵构还公开和宰臣讨论选择宗子的事情,宰相范宗尹恭维他为“万世之虑。”赵构越发显得高尚,“艺祖以圣武定天下。而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取法于仁宗。为天下计。将何以慰在天之灵。”

绍兴二年(1132)五月,赵令懬在太祖后裔的一千多名伯字辈中,再次选择十名宗室子,送进宫中让赵构拣选,赵构选择了赵伯浩和六岁的赵伯琮。

“伯浩丰而泽。上(伯琮)清而癯。”赵构很喜爱胖胖的伯浩,都准备让伯琮走了,心里又犹豫,让他们俩并立,再比较比较。

忽然有一只猫从二个娃面前经过,活泼的伯浩去踢猫,胆怯的伯琮则拱立不动。龟毛的赵构就认为伯浩太轻狂了,不能担当社稷重任,赐伯浩白银三百两打发他回家去,留下伯琮。

六岁的伯琮开始他小心谨慎的宫廷生涯,生父赵子偁也被提拔为京官。赵构才28岁,自然幻想自己哪天能立起来再生一个儿子,因此并不给伯琮皇子的名份,只是让后宫张婕妤做伯琮的养母,他自己教授伯琮读书习字,一来培养感情,二来看看伯琮的资质。

绍兴三年(1133)二月,伯琮授和州防御使,赵构准备给伯琮换单名,让学士院选择二十个玉字旁的字,注明意义呈上让他选择,赵构从中选择“瑗”字,赐给伯琮,从此,伯琮就叫赵瑗了,三月份赵瑗又升贵州防御使。

03,竞争对手赵伯玖出现

绍兴四年(1134)五月,赵令懬又寻访到秉义郎赵子彦的儿子赵伯玖送进宫中,当时赵伯玖才五岁,聪慧可爱,赵构非常喜欢,就让吴才人抚养伯玖,赵瑗就从唯一的储君候选人成了备选。

既然赵构已经选择了赵瑗,为何又留下伯玖呢?自然是出于平衡考虑,赵构可不希望赵瑗有来当太子的念头,也不希望大臣们就此认定赵瑗,留下伯玖,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也让群臣猜不透他的心思。

伯玖因为被留在宫中,生父赵子彦也升迁武翼郎。替赵构跑腿选择宗子的赵令懬也从左中大夫、集英殿修撰转行在大中大夫、知泉州,后来在绍兴六年(1136)二月的时候,安定郡王赵令矼薨,赵构就任命赵令懬承袭堂兄的爵位以奉太祖祀,这也是对他跑腿的酬谢。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为右仆射,再次向赵构提出皇嗣的事情,早在绍兴元年八月,赵构下令寻访太祖后裔时,张浚就曾密奏“多择宗室之贤。优礼厚养。以为藩屏。”这是第二次提皇储的事,赵构就告诉他已经养了两个太祖后裔,大的都九岁了,准备让他就学。

进入五月后,赵构安排赵瑗读书的事,对宰相赵鼎夸赵瑗“此子天资特异。俨若神人。朕自教之读书。性极强记。”并应赵鼎之请,把行宫新建的书院作为资善堂,让赵瑗在那里读书学习,以宗正少卿范冲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建隆观兼资善堂,翊善起居郎朱震兼赞读。

又授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禄赐比皇子,还再次晋升赵瑗生父赵子偁的官职,由此,中外皆知赵构之意,好像是很中意赵瑗的样子。

但随即在次年,绍兴六年(1136)正月,赵构下诏赐伯玖名赵璩,授和州防御使。赵构的行为不免引起群臣议论,大家都不明白赵构这是折腾啥子。

04,前仆后继的大臣上书建储

绍兴七年(1137)二月,有日食,赵构诏举直言极谏之士,就是下诏求言以消除灾异。

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廖刚就应诏上书,请求赵构立建国公赵瑗为太子,“愿陛下昭告艺祖在天之灵。正建国储君之位。布告中外。不匿厥指。异时虽有则百斯男。不复更易。则足以达天意而转祸为福矣。”

廖刚言辞激烈,不但指名要立赵瑗为太子,还要求赵构昭告天下,就算以后有亲生子也不改立,这才有诚意,才能上达天听转祸为福。

赵构不想理睬还不能真不理睬,召廖刚为御史中丞,就是不提立太子的事。结果,到了七月,天又大旱,虚伪的赵构不得不再次诏中外臣民求言。

简州州学教授黄源也应诏上书,说陛下你既然已经过继宗室子,为何不立太子以慰民望呢?等你真生出亲儿子了,再让太子退守藩服也行啊!之后的绍兴八年(1138)正月,进士李焘也献《反正议》,“乞择宗室贤者使摄储贰。或留守形胜。或别出征伐。使民无异望。”

总之一句话,大臣们都是让赵构暂时立宗室子为太子以慰民望。赵构就是迟迟不表态。就在这年三月,秦桧复为右仆射,到了八月份,赵构就内批授赵璩节度使,封吴国公。

一时之间,朝野哗然,枢密副使王庶提出“并后匹嫡。古以为戒。今岂可行也。”反对让赵璩建节和赵瑗并肩。

宰相赵鼎也反对,说赵构:之前建国公一切都并同皇子,虽然没有正名,但天下人都知道陛下你有儿子了,这是国家大计啊!你现在又把赵璩抬出来是闹哪般啊?

赵构也觉得委屈啊!觉得宰臣们都不理解他,非逼着他立储,你们就不能再等等?说不定朕会生出来呢?

这时候,秦桧秦大人就表现的忠心耿耿,对赵构说:现在不能立太子,陛下一定能生出皇子!赵鼎怎么老是逼着陛下立宗室子,难道他是认为陛下生不出来吗?眼药上的多了,赵构自然对咄咄逼人的赵鼎反感,就让秦桧取代赵鼎。

随即在绍兴九年(1139)三月,赵璩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赵瑗、赵璩在身份不相上下了。有些心思活的臣子不由都观望起来,一时之间没人再提立太子的事。

绍兴十年(1140)五月,军头岳飞密奏建储,“今日欲图恢复。必先正国本。以安人心。”因为之前岳飞入京时曾见过赵瑗,认为赵瑗英明俊伟,又听闻金国想谋立钦宗太子为帝与南宋对抗,因此岳飞才有此密奏。

05,身陷逆境的赵瑗

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诏十六岁的赵瑗出就外第,加检校官,封普安郡王,搬进专门为他建造的王府里,每月朔望入朝。二月,赵瑗的养母张婕妤薨,赵构命他以已经是吴婉仪的吴才人为母,和赵璩同食同入。

同时,以秦桧的兄长秘书少监秦梓兼资善堂赞读,做赵璩的老师,从秦桧的行为看,在赵瑗和赵璩之中他选择支持赵璩。

这一年宋金和议,八月,赵构的生母韦贤妃从五国城归来,赵构带着赵瑗亲迎于临平镇。大概是眼缘的问题,韦太后并不亲近赵瑗,反而很喜欢赵璩。

绍兴十四年(1144)正月十九,十八岁的赵瑗娶妻祥符人郭氏,这时,去年在秀州去世的赵瑗生父赵子偁的丧报传来,让赵瑗陷入两难之地。

赵瑗从小入宫,虽然没有正名份,但天下人都知道他是过继给皇帝了,可就是因为没有明确过继子的身份,如今遭遇生父去世的事,不知道该服什么礼节。

为此,赵构还下令让台谏讨论赵瑗当持何服,秦桧抓住这个机会,极力主张让赵瑗回秀州服丧,赵构采纳了秦桧的意见,让赵瑗解除官职,但依旧给俸禄,回秀州服三年丧。

赵瑗四子中的前两子都是在丧期出生的,长子出生在绍兴十四年,次子出生在绍兴十六年,不知道宋人是否不计较丧期生子的事,秦桧居然没有抓住赵瑗这点小辫子攻讦他。

就在赵瑗守丧期间,绍兴十五年(1145)二月,赵璩加检校少保,封恩平郡王,出外就第,与赵瑗的王府遥遥相对,号称“东西府”。

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普安郡王赵瑗丧满回京,次年六月,改常德军节度使。

绍兴二十二年(1152)八月,赵璩的生父右武大夫、忠州团练使赵子彦卒,因为之前有赵瑗的例子,赵璩也乖乖的解除官职回去给亲爹守丧。

赵瑗和赵璩相比,唯一的优势就是比他早两年进宫,得到人们先入为主的关注。赵璩的优势比较明显,养母吴婉仪已经贵为皇后,宰相秦桧支持,还有韦太后的喜爱。

虽然赵构迟迟不立太子有仍旧幻想自己能生的因素,但也有对赵瑗、赵璩难以抉择的原因,他本人是倾向赵瑗,觉得他孝顺、聪慧,但是赵璩也很聪明啊!还有吴皇后、韦太后、秦宰相的加持。

当然,也许多疑的赵构就是因为赵璩得到皇后、太后、宰相的支持,反而不愿意立他为太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瑗也不免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更是引起秦桧的不满。绍兴二十四年(1154)夏,衢州发生了***,秦桧瞒下来没有奏闻赵构,就直接派殿前司将官辛立率军千人去 *** ,赵瑗就把这事告诉了赵构。

赵构大吃一惊,次日就问秦桧,秦桧诡辩说这种小事不足以让圣人烦心搪塞过去,出来后秦桧就查谁告诉皇帝的,知道是赵瑗后不由忌恨。

06,曙光在望苦尽甘来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病重,家人 *** ,想让秦桧的儿子子代父职,赵瑗听说后又悄悄报告给嗣父,赵构也正想换掉秦桧,就亲自到秦桧家探病,并下诏让秦桧致仕,当天夜里,惊惧交加的秦桧就病死了,赵瑗通往皇子路上的拦路虎终于搬开一块。

随着秦桧的死,大臣们再次活跃起来,纷纷上书请求赵构立储,二十六年闰十月,秘阁修撰辛次膺论国本;国子司业兼崇正殿说书王大宝也密陈“宗社大计”,赵构都回复说他已有安排。

这个时候,赵构的确在心中已经选定赵瑗,为什么呢?就在这年的六月,赵瑗的妻子郭氏薨。随后,赵构用吴皇后的名义各自赏赐两名美女给赵瑗和赵璩,让两名美女充当试金石,结果就是,赵璩快乐的享用了美女,赵瑗在师傅史浩的提醒下成功通过了赵构的考验。

到了绍兴二十七年(1157)春,晋原人阎安中在考进士的策文中大胆的发表意见,认为赵构效法仁宗,挑选太祖后裔养育宫中这么多年了,考察的时间也够久了,但储君之位却迟迟未定,恐怕朝廷中的佞臣会心生异端,危害社稷,请求早正储位,“以系天下之望”。赵构很欣赏阎安中的大胆,遂亲笔定他为第二名。

群臣便纷纷提起立储的事情,“宜择其贤者浸别异之。以系天下之望。”这时赵构已经五十三岁,对生出儿子已经绝望,心中已经圈定赵瑗,但是鉴于老娘韦太后喜欢赵璩,依旧把立储的事拖延下来。

绍兴二十九年(1159)九月,韦太后驾崩。十二月的时候,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焘就上书请求赵构早立储君,“两贵不能以相事。又曰物不能两大。此天下之常理也。”你整两个王出来,到底想立谁?老娘已死,赵构也没什么好顾虑的,就说等忙完太后的丧事一定会给天下一个交代。

绍兴三十年(1160)二月,办理完韦太后的丧事,赵构正式对群臣宣布:普安郡王非常贤明,可以授少保、使相的职务,爵位进为真王。

诸臣纷纷道贺,赵构又为自己描补,把迟迟不立太子的锅都扣到亲妈头上,宰相汤思退安慰他,陛下你还年轻,上天一定能让你生出圣子,现在立太子也是安抚民心人望。

汤思退又提出按制度不是皇帝至亲不能封真王,皇帝陛下你是准备给普安郡王皇侄的身份还是皇子的身份呢?赵构觉得已经到这个地步了,自己也没啥矫情的,直接是皇子吧!

汤思退继续:立皇子要有陛下你的诏书,还要派人去告庙让老祖宗们知道。对于汤思退的要求赵构一一满足。

宫中举行盛大典礼,赵构御笔以赵瑗为皇子,改名赵玮,次日,册立皇子的诏书公布天下,“制授皇子宁 *** 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王。制既出。朝士动色相庆。中外大悦。”

07,嗣皇帝与侍皇帝

随着皇子身份的确立,尘埃终于落定,进宫二十九年、已经三十四岁的赵玮终于获得皇子名分,名正言顺。

三月的时候,恩平郡王赵璩以皇侄信王、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的身份离开京城,迁居绍兴府。赵玮成为赵构唯一的嗣子继承人。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人入侵,十月初一,赵构下诏亲征,面对两淮失守,廷臣争先恐后进献退避之策,赵玮也曾义愤填膺请求亲自出战,还是师傅史浩再三以晋申生、汉惠帝、唐肃宗的故事告诫赵玮,不要违逆高宗赵构,不要亲自带兵出战,也不要留下监国,要和皇帝共进退,这才打消赵构的疑虑,父子冒着雨雪出行,赵玮随侍左右亲自安排嗣父的饮食起居,帮忙整理各种奏章,受到赵构和群臣的赞誉。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赵构回临安,禅位之意已定,提出禅位给建王,陈康伯劝他不要着急,应该先册立建王为太子,为其正名,赵构就让陈康伯起草立皇太子手诏。

五月,赵构宣布册立建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赵昚。以秦桧旧第建筑新宫。六月,以新宫名德寿宫,御笔追封皇太子赵昚生父赵子偁为秀王,谥号安僖,并赠太师,称皇兄,赵昚生母张氏为王夫人。

六月初十,赵构下诏传位给皇太子,“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帝。退处德寿宫。皇后称太上皇后。一应军国事并听嗣君处分。朕以澹泊为心颐神养志。岂不乐哉。”

六月十一,在赵昚的痛哭挽留、父子俩的你推我让中,举行了盛大的内禅典礼,三十五岁的赵昚历经坎坷,终于登上了皇帝宝座。

08,猴格说

赵昚是继周世宗郭荣之后第二位没有追尊本生父的皇帝,当然,是指皇帝生前所立嗣子没有尊崇本生的。

不得不服气赵构的心思,如果他真是选择血缘最近、根深叶茂的濮王系,可以肯定的说,他死后,来自濮王系的嗣皇帝分分钟会把赵构这个不忠不孝的玩意甩一边去,仁宗的名声那么好,英宗还翻脸不认人,何况赵构这样的名声?

选择赵昚,血缘关系已经出五服之外,他的地位比平民高不了多少,自然要对赵构感恩戴德,如果赵昚敢去追尊本生,恐怕会被天下人的口水淹没。

更何况,赵构是生前禅让,更显得高风亮节,又死抓权力不放,赵昚就和后世的嘉庆帝一样,都是侍奉上皇的傀儡嗣皇帝而已,又谈何尊崇本生?

就是这样。

图片系截图电视剧侵删,图片不代表历史人物。

参考资料: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福建有哪些适合露营搭帐篷的地方?

提到露营,有人就会说,那是在践行“身体的地狱,眼睛的天堂”,我却不认同。初夏,我觉得最美好的打开方式,莫过于寻一处优美风景,带上亲朋好友,或者只是爱人,一同和大自然约会,那真的是再美好不过。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处我觉得还不错的露营场地,让你躺着仰望星空,聆听大海的低语、虫儿的歌唱。

【一】首选推荐:平潭

平潭的坛南湾海岸线比较长,绵延22公里,沙子细而柔软,环境优美且无污染。交通便捷,不仅离平潭城区近,而且还有烧烤和帐篷出租,比较适合简装出行的人。每年在坛南湾露营的人很多,不仅可以玩水冲浪,运气好的话,在夜晚,也许你还能邂逅那浪漫的“蓝眼泪”。

白天在可以赶海、捡贝壳、捉螃蟹、放风筝;夜晚,躲帐篷里,听海风数满天星斗,枕着涛声入眠,十分惬意。

在平潭,还有塘屿岛、东甲岛等,也是露营的不错选择。

交通:坐动车到福州,然后转大巴到平潭,在平潭车站坐班车可到达,每半个小时一班。

【二】其次推荐:漳州

漳浦六鳌

六鳌是漳浦的一个半岛。这里三面环海,翡翠湾海滩更是绵延6.8公里,退潮后,海水将在500米开外。沙软滩平、海域广阔、海水清澈,在这样的美景下露营,心情一样很美。

六鳌的旅游项目也比较多,扎营后,可以挖挖螃蟹、捡捡贝壳,或者光着脚漫无目的在沙滩上踩出深深浅浅的足迹,海风习习,赏海景、观日出或日落,这一切都会让人不由自主的放开心怀。非常值得推荐。

交通:乘坐动车到漳浦,在漳浦动车站下车后,联系拼车到六鳌;或到漳州乘坐巴士到漳浦,然后再联系拼车。

漳州其他地方推荐:镇海角、东山岛

【三】厦门

1、五缘湾

五缘湾是岛内惟一一块集水景、温泉、植被、湿地、海湾等多种自然资源于一身的风水宝地。这里不仅有广阔的海滩,还有长长的木栈道,人也不会非常多,夜景又美,找一处草坪地露营是非常不错的。但因为绿化植被好,蚊虫也相对会多点,所以要注意防蚊。

2、观音山沙滩

观音山沙滩,是新兴的游泳浴场,还是全国沙滩排球的比赛基地,沙滩海岸线长、场地比较宽阔,交通便利来此游玩很是方便,夜景美,是海边观日的绝佳地点,如今是厦门岛内露营最集中的地方。

厦门其他地方推荐:环岛路、鼓浪屿、厦大白城沙滩、云顶山。

【四】福州

1、福州鼓岭

福州鼓岭,山虽不高,但却可以俯瞰整个福州城,是赏月观星看日出的好地方。加上这几年鼓岭旅游发展得不错,整体的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 ,而且还能开车上去,方便我们载露营帐篷之类。

交通:①直接乘公交车上山;②导航自驾上山。

福州其他地方推荐:目屿岛、东洛岛

【五】泉州

1、崇武西沙湾、青山湾。这两处距离不是很远,西沙湾比较靠近崇武古城,开发也比较早,不过两处的海岸线都比较长,沙滩也相对比较广阔,但青山湾会更安静一些。这两处都有一些烧烤可以出租,晚上的时候烧烤、篝火、聊天,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

交通:坐去崇武的大巴;或自驾。

2、泉港惠屿岛。惠屿岛开发比较少,民风淳朴,一切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海岛气息。在岛上小学前有一片“半月湾”的沙滩,可供大家游泳溪水和露营,空气也非常清新,夜晚星空,几千颗星星和你眨眼打招呼,妙不可言。

交通:先要坐车到泉州泉港肖厝码头,然后从肖厝码头坐船上岛。

露营很棒,但大家也要做足功课,做好防晒、防蚊,及一些安全措施,祝大家每一次露营,都是一次美好的体验。

(闽南网 蒋晓彬)

卧室不适合摆放什么花卉?

卧室不适合摆放的花卉太多了,应该换个问法,哪些花卉适合放在卧室。因为大部分花卉都是白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到了晚上正好相反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些植物花卉放在卧室无异于与人争夺氧气,如果睡觉门窗关闭,那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有些植物花卉虽然可以放在客厅但并不等于可以放在卧室。

但有少数花卉植物是白天关闭毛孔,夜间打开,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类植物是可以放在卧室的。比如多肉植物、长寿、鸿运当头等,还有仙人掌,但仙人掌在风水上有讲究,所以尽量也不放卧室,百无禁忌者可以忽略这点。

需要提醒的是,多肉植物是喜阳的,并且对通风条件要求高,放在室内肉肉养会长得很难看。而长寿只需要散光即可,室内光线对它影响很小。所以本人的观点是,除了长寿,什么植物也不要进卧室。你好它也好!

写头条我是新手,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我是个懒人,我养的花都是好打理的花。感兴趣的话就关注@梦姐花园,以后会看到我一年四季打理花园的过程以及经验分享。

漳州云霄哪里好玩?

1.将军山风景区

将军山为闽南历史文化名山,位于云霄县城西郊,海拔425.9米。高耸挺拔、雄视东海,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左侧有石交椅,右侧有小将军山,两座次峰呈左右拱卫之势,恰合传统的风水宝地之说。公元677年,奉诏入闽平乱的归德将军陈政逝世后,陈政将军的儿子陈元光...

2.云顶温泉

漳州云顶温泉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开漳圣地 福建省云霄县将军山公园森林处,酒店按国际高星级标准兴建,荣获国家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中国更佳动感SPA温泉、中国更佳度假温泉酒店等荣誉称号,酒店于厦门与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离二地均仅需90分钟车程,厦深高...

福建哪个市离广东近?

漳州市,福建省地级市,位于福建省最东南部沿海,与广东省交界。现辖2区8县,代管1县级市,常住人口500万。

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686年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敕建漳州郡,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历史。名人有林语堂等,

南靖土楼,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其他县也有)。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朝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模式。5 *** 景区。

云洞岩,位于漳州市龙文区。有大小洞穴40余处,历代各体书法题刻200余处。因山上有一石洞,天将降雨,云雾从洞中飞出,雨霁天晴,云雾又飘回洞里,故名云洞岩。被誉为“闽南之一洞天”。

东山岛,位于漳州市东山县。是福建省第二大岛。海湾辽阔,沙滩平缓,绿树成荫,胜景众多,极具南国滨海风光特色。建于明代的铜山古城,系为防御 *** 而建,至今雄风依存。古城内有一座回廊曲径、玲珑雅致的关帝庙,建于明代,至今香火旺盛。

荣朝历史

1.赵元卿历史上有这人吗 赵元卿的历史原型是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高宗去世后不久,孝宗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

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上谥号为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历史上的宋孝宗

本 名: 赵昚

别 称: 赵伯琮、赵瑗、赵玮、赵元永

字 号: 字元永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时间: 1127年11月27日

去世时间: 1194年6月28日

主要成就: 改对金称臣为称侄、发动隆兴北伐;创乾淳之治;为岳飞 ***

年 号: 隆兴、乾道 、淳熙

庙 号: 孝宗

谥 号: 明圣成孝皇帝

陵 寝:永阜陵

在 位: 27年

继 任: 宋光宗赵惇

享 年: 68岁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

绍兴二年(1132年),被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二十八日,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让位于赵昚,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高宗去世后不久,孝宗禅位于三子赵惇,自称寿皇圣帝。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赵昚去世,在位27年,享年68岁,葬会稽府永阜陵。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上谥号为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宋孝宗普遍被认为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 *** 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安康,史称“乾淳之治”。

2.如何公正的评价韩侂胄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 韩侂胄(1152—1207),字节夫,祖籍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

曾祖父韩琦乃北宋名臣,先后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并官至宰相。韩侂胄是南宋宁宗时期的宰相,主持朝政长达14年,曾经发动“开禧北伐”志复中原。

但是由于军事上准备不充分,再加上投降派暗中活动,最终导致北伐失败,自己也被暗杀身亡,“函首议和”。但是,尚不知情的宋宁宗还将韩侂胄除名勒停,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安置,从而给三亚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不仅于此,抗金名相韩侂胄还被人诬为“奸臣”而入正史。 力图恢复的“开禧北伐”:宋朝南渡后,朝廷始终存在抗金派和投降派两股势力的明争暗斗。

自从孝宗“隆兴和议”之后几十年,再无人公开提及北伐之事。但是韩侂胄却是坚定的抗金派。

他把持朝政打击道学势力之后,抗金派在朝廷处于主导地位,恢复中原再度成为朝廷的重要话题。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任平章军国事,军政大权独揽,开始筹划北伐事宜。

他首先从思想上进行动员,要求朝廷追封含冤而死的抗金名将岳飞为鄂王,并削去投降派秦桧的王爵,改其谥号为“谬丑”(即荒谬、丑恶)。崇岳贬秦的做法大大鼓舞了主战派的士气,沉重打击了投降、妥协势力,一时大快人心,上下抗金情绪极度高涨。

同时,主战派也得到提拔重用,如闲居在家的辛弃疾被任命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宁宗也不堪在金人面前的屈辱地位而赞同北伐,任命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兼陕西、河东路招抚使,郭倪兼山东、京、洛招抚使,赵淳、皇甫斌兼京西北路招抚使、副使,进行战前的军事部署。

在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朝廷正式下诏北伐,史称“开禧北伐”。 但是,南宋王朝沉湎于半壁江山而文恬武嬉多年,因此“开禧北伐”的不利因素很快就出现了。

自从符离兵败(1163年)后,妥协投降派窃取朝廷要职,军备松弛,军纪涣散,多年没有作战。另外,决策北伐前,宁宗、韩侂胄为了最大团结力量,特地解除“庆元党禁”,重新任用一些在籍官员,争取支持,但部分人并不真诚合作反而拆台。

同时,被寄予厚望的吴曦在四川里通金朝,密约献出关外的甘陕四州,求金朝封为蜀王。北伐开始后,吴曦果真按兵不动,使金军东下,无西顾之忧。

吴曦叛变,对北伐部署破坏极大。其他几路人马也进军不利。

韩侂胄又用丘崈为两淮宣抚使。但丘崈受命伊始,就放弃已占领的泗州,退军盱眙,以守为策,金兵分九路进攻,战争形势由宋军北伐变为金军南侵。

丘崈多次遣使与金军谈和,擅自停战。 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使得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正月,韩侂胄罢免丘崈,改命张岩督视江淮兵马,又自出家财二十万,补助军需,但战局不利,不得已派遣使臣到开封同金谈判。金国却提出割两淮、增岁币、赔军银,还要韩侂胄的人头等无理要求。

韩侂胄大怒,决意再度整兵出战。宁宗下诏,招募新兵,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院都承旨。

但是身患重病的辛弃疾还未及赴任就离开人世了,时年68岁。 开禧三年(1207年),蜀中吴曦叛乱被平定,淮南形势渐趋稳定,金国大将仆散揆也病死,形势转而对宋有利。

但是主和派最终杀死韩侂胄主动乞和,“开禧北伐”宣告失败。 被贬吉阳,函首议和:韩侂胄求和不成筹划整兵再战,朝中一些官员却在挖空心思搞议和,悲剧由此产生。

开禧三年(1207年),孝宗朝宰相史浩之子、主和派中坚礼部侍郎史弥远率先弹劾韩侂胄,指责北伐以来军民死亡无数,耗费财资不可胜计,给国家带来惨重灾难,宁宗因此罢免其平章军国事职务。但是史弥远惟恐韩侂胄东山再起,打算将其杀死以绝后患,便与杨皇后、皇子荣王等勾结密谋。

嘉泰二年(1202年),韩侂胄的侄孙女韩皇后死后,宁宗立杨氏为后,韩曾持异议,杨后因此对其深怀仇怨。史弥远谎称密旨,命令权主管殿前司公事夏震在韩侂胄上朝时,突然袭击,将其截至临安城南门外玉津园夹墙内害死,时为十一月乙亥。

但是宁宗对韩侂胄被暗杀一事尚不知情,还在第二天下诏“责为和州团练副使,郴州安置”,第三天又“改送英德府安置”,第四天再次下诏“除名勒停,送吉阳军安置”。史弥远见隐瞒不住才向宁宗报告了实情。

韩侂胄被暗杀,军政大权由杨后、史弥远操纵,进一步向金国屈膝求和。嘉定元年(1208年),他们遵照金朝的无理要求,将韩侂胄的棺椁打开,割下头颅装在盒子里送去,屈辱地签订“嘉定和议”:增岁币为三十万,犒师银(赔款)三百万两,金军自侵占地撤回。

这一事件又被称为“函首议和”。当时太学生作诗讽刺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

生灵肝脑空涂地,祖父冤 *** 戴天。晁错已诛终叛汉,于期未遣尚存燕。

庙堂自谓万全策,却恐防边未必然。”一场轰轰烈烈的“开禧北伐”就这样令人心寒地收场了。

金主高兴地说:“除掉了韩侂胄之流,金不足忧也!”其时,金朝已处于“必乱必亡”前夕,只不过是借宋廷的软弱和内部矛盾实施威胁讹诈而已。如果能如韩侂胄所愿抗战到底,打败金国是有可能的。

“开禧北伐”后,再无人提及恢复事宜,直至宋亡。坚持抗金如陆游者也只能通过诗文表达壮志未酬的遗憾:“王师北定。

3.宋度宗时期有哪些历史名人 贾似道

贾似道(1213~1275),字师宪,号悦生、秋壑,宋理宗时权臣。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贾涉死时,贾似道年仅11岁。

端平元年(1234)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1238)登进士,为理宗所看重。淳佑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宝佑二年(1254)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宋理宗以"师臣"相称,百官都称其为"周公"。

咸淳九年(1273),襄樊陷落,德佑元年(1275)贾似道精兵13万出师应战元军于丁家洲(今天安徽铜陵东北江中),大败,乘单舟逃奔扬州。群臣请诛,乃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行至漳州木棉庵,为监押使臣会稽县尉郑虎臣所杀。

忽必烈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青年时代,便"思大有为于天下"。1251年,长兄蒙哥继大汗位,忽必烈受封为王。1252年忽必烈即奉命征讨大理。1260年长兄去世,忽必烈在开平即汗位,建元中统,开始按中国传统的王朝年号纪年。

1294年正月,在大都病逝,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

吕文焕

吕文焕(?-1299年?),中国南宋后期著名将领。小名吕六,吕文德之弟,安丰(今安徽寿县)人,活动年代是宋末元初。吕文焕在宋蒙襄樊之战后期任宋朝守将,相持达6年之久。1273年,襄阳兵尽粮绝。吕文焕投降元朝,并立刻为元军策划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自请为先锋。随后攻破及招降沿江诸州,并为伯颜向导,引元军东下。1276年,元军破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吕文焕与伯颜一起入城。官至中书左丞,1286年告老还乡,卒于家。

宋度宗赵禥

赵禥(1240-1274),南宋皇帝,荣王赵与芮之子,初名孟启,又名孜、长源。宋理宗无子,收其为养子,先后封为建安王、永嘉王、忠王。1260年,被立为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10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淳"。

赵禥在位10年,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

1274年8月12日驾崩于临安,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葬会稽永绍陵。

4.王者荣耀苏烈历史人物原型 剑仙李白和苏烈是什么关系 你好

从英雄介绍和定位来看,苏烈是一个前排英雄,造型也是纯纯的纯爷们儿,我肯定要第一时间秒到手。

而苏烈这个新英雄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历史原型的,如果说“苏烈”这个名字很多人还陌生的话,那么他另外一个名字你肯定如雷贯耳!没错,他就是大唐名将——苏定方!

苏定方(592年—667年),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

少年时代的苏定方便以骁勇善战和气魄惊人而闻名一时,十五岁时追随父亲苏邕为州郡征讨叛贼,先登陷阵,乡里依赖他得以安定。隋朝大业末年,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乱世中屡建战功。

直到贞观初年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作为前锋率领两百名骑兵一马当先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唐灭亡东突厥立下大功。

显庆二年,累功升任行军大总管,开始独当一面,并以其非凡战绩和正直为人深受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葱岭,夷百济,伐高句丽,定方前后消灭了三个国家,都活捉了他们的君主,史无前例地将大唐帝国版图向西开疆到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今伊朗),向东拓土至朝鲜半岛南部。立下了不朽功勋的苏定方先后迁任为左骁卫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封邢国公。晚年受命担任安集大使,全面负责对吐蕃的军事防御。

乾封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追赠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庄。

人物评价:

在演义小说作品中,苏定方的形象与真实历史相差甚远,甚至与其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是被后世通俗小说、评书和戏剧歪曲形象最严重的历史人物之一。然而苏定方的文学形象在隋唐系列小说中也有一个逐步丰满,逐步演化的过程。

他是保卫家乡、先登陷阵的少年豪杰,是开疆拓土、老当益壮的一代名将;他是大军事家李靖麾下骁勇前锋,亦是唐高宗朝中杰出统帅;他是窦建德、刘黑闼旧部,天下安定后,又成为拱卫国土、平定四方的大唐军魂;他在演义中是受人唾骂的大反派,在中国历史上却又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唐朝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了巅峰,大唐的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的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中国版图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者荣耀苏烈和李白的关系:

长城小分队也将在月中上线第一位英雄铠,铠是露娜的哥哥,与苏烈、百里守约、百里玄策是队友,百里玄策和百里守约是兄弟,长城小分队队长是花木兰。他们共同抵御来自西域的魔种威胁,与达摩和兰陵王是敌对势力,武则天则派兵外出镇压魔种。

望采纳!谢谢

宋孝宗算是好皇帝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他是一个皇帝,却是个养子出身。他胸有大志,却不能如愿施展。他几乎一生都活在灰暗的世界中,还遭到干爹和亲儿子的前后夹击……他就是宋孝宗赵昚,南宋第二位皇帝。 赵昚,一般评价认他是南宋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其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回顾他的一生,我们看到,他的人生更写满了郁闷二字。 从小给宋高宗当养子,面临激烈的竞争。上岗后,一直活在干爹太上皇的阴影下,如履薄冰。其当政时期的业绩也极为有限,不仅没有回恢复中原,国弱民贫的状况没有得到多大改变。最终,他还被亲生的儿子抛弃,抑郁而死。 让我们同情一把这个可怜的皇帝吧。 寂寞的养子处处隐忍 宋孝宗并非宋高宗的亲儿子。他甚至不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而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就是《杨家将》里面的八王千岁)的后裔,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 当年金兵入侵,宋高宗一路夺命狂奔,受了惊吓,失去生育能力。他唯一的独子赵旉又早死。皇位继承人成了问题,于是宋高宗放话:当年宋太祖大公无私,将皇位传给弟弟,如今朕准备将皇位传回给太祖的后人。这样,继承人便从太祖的后人中选拔。赵眘(时名伯琮)经过层层PK,终于从众多的候选者中胜出,得以作为高宗皇帝的养子进宫。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死,有多种说法。据文莹所著《湘山野录》一书记载,当夜阴霾四起,大雪突降,赵匡胤召来弟弟赵光义对饮。众人皆退出,只余下哥俩。烛影之下,只见弟弟赵光义似酒力不支。三更时分,赵匡胤走出屋子,以“柱斧”戳雪,回头对弟弟说:“好做,好做。”随即,赵匡胤就寝,鼾声如雷。当夜,赵光义也宿于宫内。五更时分,太监发现赵匡胤已经驾崩了。很快,赵光义就在赵匡胤的灵柩前继位为帝。据此“烛影斧声”的描写,则太宗有篡位嫌疑。 赵眘入宫时,年仅六岁。小小年纪远离爹妈,接受苛严的教育,其孤独寂寞自不必说。干爹高宗一直对他不冷不热,毕竟不是亲生的——高宗还抱有幻想,指望自己创造奇迹,再生个儿子出来呢。权相秦桧也强烈反对立赵眘为太子。就连高宗生母,赵眘干奶奶韦太后也不喜欢赵昚,而喜欢另一个养育在宫中的赵伯玖。 这样,面临着现实和虚幻的双重威胁,赵昚被养在宫中近20年,却一直未确定太子名份。为了在争夺皇位的决赛中胜出,赵昚谨小慎微,曲意逢迎,处处讨养父的欢心。 当时秦桧当朝弄权,赵昚觉察出父皇对秦桧的提防之心,便在这方面做文章。不止一次,他打探出秦桧背着朝廷擅自的一些举动,向高宗汇报。后来秦桧病危,妄想由儿子秦熺代行父职,又是赵昚揭穿其阴谋。由此,高宗看到了他的勤敏和才华。老奸巨猾的秦桧,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成为了赵昚讨好干爹的垫脚石。此后,高宗又各赏赐十名宫女给两位皇位候选人。赵眘一眼就看出这是个考题,便洁身自好,一年内,对宫女们分毫不犯。这又把竞争者赵伯玖给比下去了。 此后,金兵大举南侵,两淮失守,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大臣纷纷建议逃跑。赵眘又好好表现了一把。他挺身而出,表示愿带兵前去抵抗。最终,高宗御驾亲征,赵眘则跟随出兵。这一趟,基本确立了赵昚的地位。金兵退去后,高宗终于1162年宣布赵昚为太子。 1163年,高宗退位为太上皇,赵昚即位,就是后世的孝宗。寄人篱下,隐忍多年,赵眘终于出头。他摩拳擦掌,只待要大干一番。 北伐志难成,鬓丝生 自从公元1127年,北宋莫名其妙被金所灭,皇族漏网之鱼在金兵的追击下,一路狂奔到江南,建立南宋。不久,南宋迁都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偏安一隅。 1141、1164年,金、南宋两次和谈以后,两国边界稳定在淮水、大散关一线,金朝政治和经济重心自北向南转移。 尝到甜头的金兵不断南下,来势汹汹。懦弱的宋高宗屡次议和,又屡次被得寸进尺的金人撕毁。孝宗即位后,金国又要求宋割让海、泗、唐、邓、商等五州土地。 血管里留着宋太祖骄傲的血液,赵昚岂能答应!他起用主战的张浚、李显忠等人,下令北伐,要借此恢复太祖纵横天下的光荣。 初期,宋军接连取得了胜利,李显忠攻克灵壁、宿州,邵宏渊攻克虹县。可惜好景不常,渐渐的,军队内部的种种问题显现出来。 原来招讨副使邵宏渊自恃甚高,对主帅李显忠心怀不满,不愿听他指挥。而主帅李显忠,面对胜利,产生骄傲心理,不谋进取,终日饮酒作乐。并且,在犒赏军队时又有失公允,兵卒牢骚不断,士气大减。 金军乘机调兵遣将,大举反击。宿州一战,邵宏渊按兵不动,反而动摇军心,全军溃逃。李显忠孤军奋战,无奈连夜南撤,退到符离,又被金兵围攻,损伤无数。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作一首《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结友尽豪英。蜡封夜半传檄,驰骑谕幽并。时易失,志难成,鬓丝生。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其中就讲到此次的北伐。可惜符离溃败,本来很有希望收复中原的大好机会被轻易地断送了!陆游痛惜不已。 至此,连同随军民夫在内,13万人马伤亡殆尽,历时仅20天的北伐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孝宗的壮志雄心渐渐归于消沉。1164年,南宋向金签署了屈辱的“隆兴和议”。 失败后的孝宗很是郁闷,不过,他已经习惯了。从小,他就是这么郁闷着过来的。 仅有雄心是不够的 隆兴之败,给了赵昚闷闷一棍。随后,他的远大抱负又遭到接二连三的打击,最终锐气尽失,郁郁寡欢。 他本人有一定才华,可惜遇事优柔寡断,朝令夕改,迟疑不定。 在抗金的问题上,他总是或战或和,摇摆不定。绍兴三十二年,驻扎川陕的大将吴璘反攻金军,屡获胜利。他却担心进兵失利,竟下诏吴璘班师。等到了次年正月,又猛然醒悟,急忙改诏“进退可以便宜”。然而为时已晚!宋军奉令撤退途中损失惨重,亡失战将数十名,士兵三万余人,连营痛哭,声震原野。新收复的大片土地又重新为金所取。 用人方面,孝宗对属下很不信任,事皆亲决。不稳定的用人政策,造成不稳定的统治群体,官无成绩,吏治不清,影响了国力的提升。 因为有了秦桧久任擅权的教训,孝宗勤于任相,在十六年间任相十七人,参知政事前后多达三十四人,简直成了走马灯。将帅、谏官和地方守臣也是频繁调换。然而,官员来了就走,不足以熟悉业务,展示才干。频繁的调动更使官吏不安于位。 为防止大臣擅权植党,孝宗还“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这不仅阻碍了大臣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使皇帝身边的近习,得以倚仗宠信,招权纳贿,肆意开权。士大夫纷纷奔走其门,造成吏治的混乱与黑暗。 孝宗的魄力也不够。政治上他承袭了北宋的基本国策,也继承下北宋政权积累的弊病。虽进行了一些革新,也不过是对皮毛枝节修修补补,而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更张,以彻底解决问题。 还有,他为人太过慷慨。慷慨诚然是一种美德,但在一国之君的立场上,这个度把握不好,则会对国家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孝宗的慷慨,不但纵容了宋朝冗兵的弊端,也影响了他对冗官冗费的裁汰效果。他还对干爹太上皇高宗夫妇巨额奉养,仅每月给德寿宫的缗钱就有十万贯。微弱增长的社会财富,被各种花费和支出吞噬殆尽,无法形成稳固的物质基础。 如此种种,可怜的孝宗能不失败,能不郁闷吗? 许是为了排遣郁闷,孝宗酷爱并且工于书法。他的书法笔划秀劲匀整,行笔圆转流畅又具有沉着遒劲的韵致。 孝顺养子遇上不孝亲生儿 孝宗虽然当了皇帝,他那退位了的干爹,太上皇宋高宗,却还如幽灵一般束缚着他,让他不能随意施展。因为是个养子,所以他更在意旁人的目光,深怕被人说不孝。他对高宗毕恭毕敬,从不敢说一个不字。他始终活在高宗的阴影里,登基之前是,之后也是。 孝宗当了27年皇帝,相当不幸的是,在其中前25年,他的干爹一直很健康地活着。在平常人家,老人高寿是儿女的喜事,但在朝廷上,意味着孝宗处理朝政时,不得不看太上皇的脸色。 高宗持续着自己一贯的立场,坚决反对和金国开战。在“隆兴和议”前,他就与朝中的主和派遥相呼应,不断向宋孝宗施压,要议和条件。他甚至对孝宗说,老大,要打仗,等我百年之后,你再随意为之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孝顺的皇帝敢不听吗? 太上皇以八十高龄去世的这一年,宋孝宗似乎也解脱了。然而他也已是60岁的老人。青春韶华无情流逝,当年恢复中原的大业,对于年迈的宋孝宗来说,只留下一个永远的遗憾。 宋光宗赵惇,在位5年,是宋朝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终日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由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执政。 他的晚年也是闷闷不乐。赵昚在62岁传位于太子,自己退居重华宫。原本以为终于卸下重担了,能悠闲地安度晚年,却没有料到几乎被他的亲儿子给气死。 俗话说:上行下效。可孝宗的对干爹的孝顺,却一点也没被亲儿子所继承。登上了帝位的光宗觉得目的达到了,再也没有必要装出“孝子”的模样来讨孝宗的欢心,便开始找各种借口不去探望孝宗。可怜的孝宗,对此很是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终因郁闷而起病。 孝宗得病,光宗仍然无动于衷,一次也没有过宫探视,自顾在外玩乐。亲儿子竟然可以冷落自己到这种地步,孝宗失望至极。抑郁的心情,使得他的病情急转直下。病重的孝宗,留下一篇《拟行乐表》,郁闷而死。 朱熹对孝宗的评价是:“即位二十有七年,而因循荏苒,无尺寸之效”。 对于这个评价,九泉之下的孝宗如果听到了,估计又得郁闷好一阵子。 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观其一生,也许他唯一成功的事情就是在与赵伯玖的皇位争夺中获得了胜利,当上了皇帝。但是,谁又能证明,做皇帝对他来说就是一件幸事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menshushu/479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