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女性

女人身上哪儿一按就亢奋|太冲穴|穴位

中医世家 2023-07-05 14:07:27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悲伤、愤怒、焦虑、不安等情绪,人们一旦有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人们的心理扭曲,所以人们要及时调理好情绪,那么,人们怎么调理情绪呢?下面为大家介绍下人们情绪不好可以按摩穴位。

人们情绪不好可以按摩穴位

情绪不好的时候,我们除了想办法调节以外还可以动手给自己做做按摩。这样可以更好的让人们排泄情绪,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导出体外。

像脚上的太冲穴配上手上的合谷穴就是补救坏情绪恶劣影响的妙药

合谷穴在手上,在太冲穴对应的位置,与太冲穴相配,能让人平静,让人理性。

太冲穴是肝经上的重要穴位,它不但能调节肝功能,使肝更易于疏泄毒素,而且能平息肝火,使人迅速消气。

耳朵是人体最敏感的部位

耳朵上的穴位也最密集,对于心情不好、经常生气的人,可以用按压耳穴的方法,补救坏情绪产生的恶劣影响。

因为坏情绪破坏的是人体内分泌系统,而大脑又主管内分泌,所以首先要按压内分泌和皮质下这两个穴位。同时,怒伤肝,肝的疏泄功能减退了,不利于毒素的排出,这时要舒肝,所以要取耳穴上的肝点。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人们情绪不好可以按摩穴位,可以让人们更好的排解心理闷气,而且人们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们平时要多保持良好的心情,多吃蔬菜水果等。

太冲穴—“降血压、赶走坏脾气”的要穴

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种烦心事,一些脾气暴躁的人群便会动不动就 “大动肝火” ,面红耳赤;当然也有一些人群生气后表现为 “郁郁不闷” ,久而久之导致 “肝气郁结” 中医认为情绪和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暴怒伤肝,忧思伤脾” 。长时间的大动肝火便会引起 “肝阳上亢” ,导致 “高血压病” ;长时间的 “肝气郁结” 引起女性 “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 等疾病的发生,为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防治疾病至关重要。 “气伤身”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遇事往往无法很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那么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号称出气筒” 的穴位“太冲穴” 。那么这个穴位为什么可以调节情绪呢?

原穴 是储存元气的地方,它与人体的元气关系非常密。人体的十二经脉都有自己的原穴,“太冲穴” 是足厥阴肝经上的 原穴 ,也是“ 肝经的第一要穴” 肝主疏泄 ,具有极强的舒畅气机的作用,所以当我们“生闷气或者发脾气”, 感觉胸闷气短 或者 胁肋疼痛 时,就不妨找“太冲穴” ,这个穴位能够有效 “化解心中的怒气” ,消除心胸的不适之感。

“太冲穴” 不仅可以“ 疏肝理气” ,还能降血压 。当然高血压目前 最有效的方法是药物控制血压 ,另外就是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维持血压每天处于一个平稳状态。有朋友会问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有没有其他物理疗法呢?

确实有, 穴位按揉 是调节高血压的 重要补充 “太冲穴” ,太者大也,相当于皇帝的太子,而冲,指的就是气血的冲盛。人一旦血压升高,就会 “脸红脖子粗,头晕手抖” ,这是因为 “气血往上冲” 的原因,要想让气血冲下来,把血压降下来,就要按摩 “太冲穴” 。所以如果家里面有谁得了高血压,不妨也找 “太冲穴” 帮忙。 “太冲穴” 特别适合治疗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 ,该类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 “头晕耳鸣,头痛,心悸,失眠多梦”

1.穴位位置: 

足背, 沿第1、第2趾间横纹向足背上推 被1、2跖骨结合部位挡住了的前下方是太冲穴 ,可感有一凹陷处 即是。

2.穴位功效:

①高血压:

②疏肝解郁(解除心中郁结之气);

③头痛、失眠;

④更年期综合征;

3.按揉方法:

①手指按揉法:

太冲穴的位置用点按 的方法, 一直点按到大脚趾和二脚趾联合处 ,也就是从 上到下点 按,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效果, 每次按揉3-5分钟 ,先左脚,后右脚,早晚各一次,有 特殊胀、酸、疼痛 的感觉。

②脚跟按揉法:

用一只脚的 脚跟 用力搓揉另一只脚从 脚背最高处到脚趾根部 的部分。左右脚各揉搓36次,或者搓揉3-5分钟。

女人按摩哪个穴位可以保养卵巢 常按一按气色更好

1、肾俞。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大家可以先找到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在捆皮带的两侧的骨突处,两个骨突处做一条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四腰椎。向上数两个椎体为第二腰椎。按揉方法: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

2、肝俞。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以先确定肩胛下角,两肩胛下角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为第7胸椎,往下数两个胸椎为第9胸椎。按揉方法:取穴时以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为准,用力不可过大,手法要轻柔缓和。每次持续10秒左右再放开,然后再按,时间以5分钟为宜,每天1~2次,比如起床时或者睡觉时。当然,如果你觉得麻烦,还有一个偷懒的方法,那就是用背部撞墙,离墙根10~15厘米处站立,撞个5-10分钟也可,只不过效果肯定没按摩好。

3、关元。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按揉方法:按揉前先搓热手掌,用发热的掌心做旋回动作按揉穴位,范围由小到大,以穴位发热为佳。

4、子宫穴。在腹部,关元穴下1寸旁开2寸左右各一。按揉方法:按揉前先搓热手掌,用发热的掌心做旋回动作按揉穴位,范围由小到大左右交换,以穴位发热为佳。

5、太冲。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按揉方法:按揉太冲穴时可以取坐位,用左手拇指按揉右侧穴位,每次1到5分钟,反之亦然。以感到穴位处酸痛为佳。

养生穴位合集丨哪里不舒服按哪里,值得收藏转发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科普行动之 养生 穴位合集

按摩穴位缓解病状可以说是中医特有的日常保健方式,除了可以缓解各类疼痛外,降压、美容也能靠按摩穴位收获效果!


那么,到底每个穴位的位置在哪儿?它们各针对哪些症状呢?我汇总了一篇超级实用的常用 养生 保健穴合集,阿姨爷叔们一定要记得收藏转发哦~


百会穴

位置: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在头顶的正中心。

功能:

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会处。所以,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将我们人体大部分的经络以及穴位都带动起来。


想要滋补大脑,不用花钱买什么乱七八糟的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个滋补大脑的穴位,就是百会。


如果有大小便憋不住的情况,按压百会穴,同样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风池穴

位置:

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后发际的凹陷处。

功能:

按压风池穴,可以增加颈部、脑部的血流量,缓解颈部僵硬,增强有关大脑功能,如记忆力等。


血压高了、感冒了、落枕了、记不住东西了……一个风池穴就可以负责这么多问题!


肩井穴

位置:

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功能:

肩周炎、五十肩……想要缓解肩颈方面的疾病,按压肩井穴必定可以手到病除。


除此之外,头部的酸痛、眼睛疲劳、耳鸣、落枕等问题,也可按压肩井穴来缓解。


曲池穴

位置:

肘部,屈肘最高点凹陷处。

功能:

降火:因上火引起的喉咙发炎、疼痛,只需要按按曲池穴,就能达到清热祛火的目的。


降压:降压效果最好的就是曲池穴,若血压居高不下,除药物调理外,赶紧试试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压降下来吧~


此外,按摩这个穴位对于因热、干导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膻中穴

位置:

人的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的的正中位置。

功能: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捶胸顿足动作确实是对胸闷的一种治疗。因为捶的那个地方就是膻中穴。


通过刺激调节膻中穴,可以调理气机,恢复气的正常运动状态,从而缓解因为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气机的影响。


内关穴

位置:

内关穴位于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

功能:

晕车:因为晕车,很多人害怕旅行,不妨试一试内关穴,对于晕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胃疼:一般有胃病的人胃气就会上逆,胃气升起来,浊气就会上泛,因此引起胃疼、恶心或者呕吐。所以,一旦感觉胃不舒服,通过按揉内关穴,便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合谷穴

位置: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将大拇指与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点便是合谷穴。

功能:

治疗面部疾病:如头面汗出、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迎风流泪等症。


各类镇痛:合谷还是镇痛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例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腹痛、手臂疼痛等疼痛。


委中穴

位置:

位于膝关节后侧,也就是腘窝处,腿屈曲时,腘窝横纹的中点。

功能:

中医上有个说法是“腰背委中求”,所以是治疗腰背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对缓解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膝盖疼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

位置:

小腿外侧,将大拇指卡在膝盖处,中指自然往下,中指的指尖就是足三里。

功能:

它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经常按压或艾灸,可以调和肠胃、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民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谚语。


理上: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同时往上方使劲;


理中:腹部正中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内按就行了;


理下: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


三阴交

位置:

小腿内侧,脚踝突出的骨头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位置。

功能:

女性想要美容,不妨按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阴交,就可以起到保护女性的子宫,减缓皱纹发生的效果。


涌泉穴

位置:

用力弯曲脚趾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

功能:

常按摩足心能够调节肾经,补益肾气,起到强肾固腰的作用,还能促进足部血脉通畅,改善局部营养,通畅全身气血,从而解除肢体疲劳,达到抗防老、助长寿的目的。


太冲穴

位置: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功能:

太冲穴有个俗名,叫“出气包”,顾名思义,生气的时候,就拿它出出气,按、压、揉,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畅通气血的目的,避免生气伤了身。

本文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综合整理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nvxingys/774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