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女性

春捂秋冻有学问,秋季女人这三处别轻易露

关爱女性健康 2023-07-05 08:34:36

秋风起,秋雨来,狂燥的夏天已经渐渐走远,秋来了。但不少爱美时尚女性仍把“露肩、露脐、露脚”坚持到底,由此引发的“难言之痛”、颈椎、腰椎、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病人接二连三。春捂秋冻何为度?老话虽有道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露脚穿凉鞋易痛经

最近,大学生小晴被痛经缠上了,她向医生诉苦:“最近接二连三下雨,因为怕下雨麻烦,所以在实习途中还是每天赤脚穿凉拖,结果经期一至就腹痛难忍。”与此同时,记者从不少医院妇科了解到,最近年轻女性就诊人数也较往日略有升高,而且大多因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后、痛经等前来就诊。

“俗话说,病从寒起,寒从脚生。因此足部的保暖很重要,尤其是女性需要特别注意。”妇科专家表示,秋季早晚温差大,而且又多雨,喜欢赤脚穿时尚凉拖的女性极易因此受寒着凉,导致子宫、下腹部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经期提前或延迟,严重者还会因子宫肌痉挛、组织缺血而致痛经。

专家建议,即使在秋天多雨季节,最好也不要为贪图方便赤脚穿凉拖。在室内空调房里,最好还要记得穿双薄丝袜。

露肩装易发颈椎病

“平时已经很注意保护颈椎了,而且每天还坚持适度颈部运动,但颈椎病还是发作!”连日被颈椎病困扰的宋小姐很委屈。最近,记者发现,前来医院骨伤科就诊的颈椎病、腰椎病发作的病人明显增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入秋后依然穿露肩、露背吊带裙的女性。

专家指出,颈椎病的诱因很多,落枕、睡姿不当都可能会引发颈椎病。但对于宋小姐这样的女性,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和受凉有很大关系。秋季气温较凉,此时依然常穿吊带装、露背装的女性,颈背肌肉很容易因寒气侵入诱发颈椎病。

专家提醒,爱美女性秋凉后还应尽量少穿露肩、露背装,以免颈椎、腰椎受寒。如果一定要穿,不妨在外加件镂空的小外套,或者披条质地柔软的丝巾,既能够保护颈椎,又不失仪态。

春捂到底应该捂哪儿?

说到“春捂秋冻”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是“春捂”到底该怎么“捂”,大家可能就没那么了解了。下面我就来说说关于“春捂”的一些小知识吧~

一、“春捂”是什么时候“捂”,“捂”到什么时候?

每年二月初立春,从立春开始我们就能渐渐感受到气温的升高,连吹到脸上的风都感觉温柔了许多。尤其到了三月,气温变化的快,衣着变得也快。很多人纷纷脱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单薄的春装,甚至已经穿上了短袖。

春季中自然界气温处于上升阶段,但是温度变化也比较大,如果没有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减少衣服,很有可能造成感冒。

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要"焐"得住,因此“春捂”的最佳时机是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就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除此之外,日夜温差大于8℃也是该焐的信号。

"春捂"讲究持续时间,一般这7-14天恰到好处。专家认为,"捂"在身上的衣服随着气温回升总要脱掉一部分。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

那怎么捂才算到位呢?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后面气温回升了,也得再焐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如果减衣过快,有可能会冻出病来。

我们说了"春捂"的时间以及捂多久,那么什么时候不用捂了呢?其实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二、“春捂”怎么捂,捂哪里?

说到捂哪里,很多人会认为既然是捂,那就是多穿衣服的意思。其实这样也不是全对,人的身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容易受到风寒侵袭,所以寒气多是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

所以“春捂”我们要注意多捂身体下半部,特别是腿和脚踝处。很多年轻时尚的人,衣服穿的少也就算了,关键是大冷天还露出脚脖子,叫人看了都觉得冷。

所以如果春季不注意保暖,天一热就急忙减衣服,这样稍不注意就会着凉感冒发烧,甚至还会在上了年纪之后出现膝关节疼痛,逐渐发展为膝关节骨质增生,重者还会出现膝关节积水、肿胀以及伸不直等病症。

“春捂秋冻”是我国古代的谚语,流传至今,我们也有句俗语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所以古人的经验还是要听的。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哪三个部位真不能冻?

经常到了秋天温度降低以后,街上还有不上年轻人要风度不要温度穿的很少。我们总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是这句话真的完全对吗?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是有三个部位不能挨冻的。那是哪三个部位呢?

春天的时候不能着急脱掉厚重的外套,需要多捂一段时间,秋天的时候也不要着急穿太多,冻一冻可以提升免疫力。但是我们的身体也是有三个部位需要区别对待,无论什么季节都要做好相关保暖工作。

第一个部位是肩膀。肩膀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凉的部位,一旦挨冻就可能会出现炎症。对于当今的人来说,本来长期伏案工作就容易使得肩膀疼痛,肩颈得病,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肩周炎。所以在秋天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度增减衣物,尤其是女性要少穿一字领的衣服,可以增加外套或是丝巾来避免着凉。

第二个部位是腹部。腹部是及其容易受凉的部位,受凉后,就会出现腹痛腹泻的情况。尤其是饮食上再有不注意更会使得腹凉的情况加重。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腹部着凉会造成痛经或使得痛经加剧、气血不通。因此要多喝热水,注意增添衣物。

第三个部位是脚。身体内的寒气多数都是因为足部受凉,从脚底进入到全身各处,因此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足底保暖。平时一定要多泡脚,选择厚度合适的鞋子,注意保暖。

春捂秋冻也是要依据实际天气情况与个人身体状况而变化,因此,以上三个部位,无论何时都要注意保暖。

白露起居须警惕,谨防疾病侵袭


如果你是一个不喜欢炎炎夏日的人,那你一定会喜欢白露时节;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凉凉秋日的人,那你也一定会喜欢白露时节。白露时节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将会越来越凉快。此时没有了夏天的酷热,也没有冬日的肃冷,正是迎接凉爽天气的前奏,可真是极好的天气。此时,作为秋日里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更要注意昼夜温差变化,谨防着凉受寒。正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说白露时节要注意气温变化,切勿坦胸露体,尤其是早晚更要注意增添衣物。白露时节露气较重,也是诱发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高发期,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在白露时节,平时生活起居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白露不露身,做好保暖工作
有语云:“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也就是说白露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此时的白天温度还是较高,但是早晚的温度较低,应该做好保暖防寒工作。所以在这个时节,不宜再坦胸露体。在民间谚语中亦有“白露不露身”之说,说的是白露时节到了,就不要在穿着短衣短裤了。入秋之后,天气转凉,虽然此时天气还没有深秋那般湿冷,但是昼夜温差是一年中最大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增添衣物,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很容易着凉受冻。再加上秋天是主燥气,一旦不小心受冻着凉了,还特别容易导致肺部感染风寒。因为肺所主的肺部、皮毛、鼻腔等人体部位特别容易受到空气中的燥气与风结合而成的风燥带来的伤害。而且,一旦感染到筋骨,则特别容易出现关节炎、风湿病等肢体病症。此外,在民间还广泛流传着“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的说法。这句话是说白露时节到,晚上不盖好被子睡觉的话,就容易着凉腹泻。所以,白露一到,晚上睡觉一定要注意盖好被子,特别是老年朋友、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注意预防支气管哮喘和花粉热
白露时间气温变化较大,也很容易诱发支气管哮喘,要想预防支气管哮喘最主要的办法是进行体育锻炼。很多哮喘病人误认为进行体育锻炼会使哮喘发作而从心理上抗拒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想法自然是不准确的。相反,如果不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下降,反而会增加患其他病的风险。患者朋友可以通过慢跑、打太极等运动方式进行锻炼。另外唱歌因为可以增大肺活量,也是哮喘患者不错的选择。
而在白露时节还容易患上的一种病就是“花粉热”。秋高气爽,正是出游放松的好时候,可是很多人却在旅游过程中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其实这可能是患上了花粉热。预防花粉热最主要的是远离过敏原。如果是过敏体质的人群建议不要在这个时节出游,如果要出游也应该佩戴口罩,远离鲜花并且最好不顺风,避免患上花粉症,一旦身体出现不适也应该尽快就医。
“春捂秋冻”,进行耐寒锻炼
古话有云:“春捂秋冻”。在秋天天冷的时候如果可以适当的进行耐寒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加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这对增强身体体质大有裨益。但是不能盲目地秋冻,温度变化还是要注意增添衣物。只是在增添衣物的时候,不需要过多过快地增添,以求逐步增强自身身体的耐寒力。另一方面,“春捂秋冻”还要注意进行脚部的保暖。脚在远离心脏的位置,血液循环是最不通畅的地方,但是脚上却分布着人体重要的6条经脉。白露时节,寒气入侵,所谓“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秋天再怎么冻也应该注意脚部保暖,这样才能远离疾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nvxingys/76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