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女性

热点关注:乳房植入物有致癌风险吗?

关爱女性健康 2023-07-04 19:02:33

日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官方发布,乳房植入物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有明显关联,目前已有9例死亡。

去年7月,法国药品监管机构也发表过类似声明。

2011年,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被首次发现与乳房植入物相关,这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此后fda一直在调查之间的关系。

截至2017年2月1日,fda已收到359例与乳腺植入相关的癌症报告,但实际发生的病例数量可能被低估。他们还发现,毛面植入物和罕见癌症的联系更强。在目前发现的359例中,231例有植入物表面的信息 - 203个是毛面的,28个是光滑的。

植入物和癌症之间似乎没有显著关系,359份报告中的312项包括植入物含量信息,186枚填充有硅胶,126枚填充盐水。

值得注意的是,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不是乳腺癌的一种形式。相反,它是免疫系统的癌症。根据淋巴瘤研究基金会,只有约1%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alcl,症状通常包括发烧,背痛,淋巴结无痛肿胀,食欲不振和疲劳。

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数据,2016年有超过29万名妇女获得了隆胸,比2015年增加了4%,这对很多女性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fda不是唯一一家把乳房植入物与患癌风险联系起来的机构,世界卫生组织也在2016年承认了,整形外科基金会和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公布了信息,以帮助医生更多地了解该疾病,其中诊断和治疗。

相关专家认为,乳房植入物可能会导致癌症,因为它们会造成身体炎症。纹理植入物风险更高的原因在于,更多的植入物进入身体组织,易导致更多的炎症反应。

平滑植入物更有可能翻转或转移,因此医生们考虑到植入物保持原位,会更多选择使用纹理植入物。

淋巴瘤通常用化疗和放疗,对于患alcl的病人来说,她们还需要去除植入物。预后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发生alcl的概率非常小,不必过于惊慌。

扩展阅读:一、乳房囊肿的检查乳腺彩超

哪些食物有致癌风险?

癌症,在中国,患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虽然有些癌症的控制率和治疗后生存期都有所提高,但是,谈起癌症,人们还是一副“色变”的情景。

研究显示:30%的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不合理及营养不良有关,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由于一些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所导致,比如肥胖、吸烟饮酒以及各种致癌风险高的食物摄入过多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那我们就来看看哪些食物或是饮食习惯会增加致癌风险?


哪些食物或饮食习惯增加致癌风险? 一、红肉和加工肉摄入过多(不是说红肉、加工肉就致癌,而是摄入过量)

如:腌制肉等加工肉类中有含量过高的亚硝酸盐等

二、盐腌制、熏烤、煎炸以及过度辛辣刺激食品

盐腌制食物中的亚硝酸盐、熏烤食物中的苯并芘、煎炸食品中的杂环胺等


三、发霉的食物

比如:发霉的花生、谷类中的黄曲霉毒素等

四、高脂、高糖食物摄入过量(并不是食物本身致癌,而是长期大量摄入)

比如一些动物脂肪、含糖(精致糖)饮料等


五、长期吸烟饮酒

长期吸烟、大量饮酒,比如烟中的尼古丁等有毒物质,酒精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乙醛等

六、饮食中,如果蔬菜水果的摄入过少(饮食习惯)

蔬菜水果摄入过少,可能导致抗氧化营养素摄入不足,如维生素C、维生素E、叶酸、植物化学素等

有致癌风险的食物,常见有以下数种:

第一,霉变食物: 黄曲霉素被认为是致癌性非常强的物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品,例如霉变的花生、玉米、大豆、小麦等等,无疑就具备了致癌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食品的存放环境,要保持干燥、防潮,防止霉变。另外,对于已经发生霉变的食品,一定不要食用,务必扔掉、扔掉、扔掉。

第二,烧烤食物:很多人对烧烤食品的安全性没有什么防范心理,认为吃烧烤对 健康 没什么大碍,但其实,烧烤食品中含有致癌物,其中苯并芘就是其中含量很高的一种。街头售卖的烧烤羊肉串中,苯并芘的含量常超标十倍及数百倍。 另外,烧烤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烧烤所释放的“烟气"中,也含有多种致癌物质,例如二恶英,长期吸入这些气体,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第三,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中含有一种物质叫丙烯酰胺,它是含淀粉高的食品,经过油的高温作用生成的一种物质,具有致癌性。所以像炸油条、炸鸡腿、炸薯条、炸蛋糕等等这些食品一定要少吃。

第四,腌制食品: 腌制食品如泡菜、咸菜、腌鱼、腊肉等等中也检测出了N—亚硝基化合物和苯并芘,它们都是致癌物。并且,因为它们含盐量很高,进食过多,也容易引起消化道的癌症。

第五,槟榔: 槟榔当中含有槟榔碱,刺激口腔粘膜,具有致癌性,长期嚼食可以引起口腔癌。早在2003年,槟榔就被国际上定义为一级致癌物。

第六,其他: 烟与酒也是一级致癌物,也具有致癌风险。虽然它们不属于食品行列,但因为这二者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烟草和酒精,都被列入了一级致癌物的行列。

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人们对「什么食物会致癌」这个话题也变得格外敏感。为了让大家直观、清晰的了解,我对致癌物名单进行了筛选,找出了我们身边接触较多的致癌物。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发霉的致癌物: 花生、粮食、坚果里面含有黄曲霉毒素,让人体致癌,所以劝大家发霉的食物千万别心疼,赶紧扔掉。

2 . 酒、含酒精的饮料: 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所以,酒,能少喝就少喝。

3. 咸鱼: 经常吃咸鱼会增加的鼻咽癌的风险,吃鱼就吃新鲜的,咸鱼能少吃就少吃。

4. 加工肉 :肉干、火腿、肉罐头、腊肉、腊鱼、培根等,每天食用50 克的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癌的风险会增加18%。

5. 油炸、烧烤、烘焙食物: 油脂的持续受热和油炸的食物,都会产生致癌物,
例如「苯并」和「丙烯酰胺」。

虽然很多癌症的病因至今还是个谜,但大多数是有明确高危因素的,所以, 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能改的还是早点改吧。 毕竟,面对癌症,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有120种,真正涉及到日常饮食的大概是这么几类。


1、乙醛,主要是以酒精饮料为主。

2、黄曲霉素,常见于过期坚果、大豆、油脂、米面等。

3、槟榔,很少见的直接将一种食物列为一类致癌物。

4、马兜铃酸,常见于各类中草药。

5、烟草,也算作一种食物吧。

6、花椒毒素,最常见的就是花椒,所以不能多吃。

7、中式咸鱼,搞不懂世卫组织……大概是腌制物吧。

以上7种一类致癌物都能在常见食品中找到,但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吃。


例如咸鱼……

不能吃,还不能用来说段子吗?

美味的食物,让人难以抗拒,但诱人的 美食 ,大多口感都不清淡。比如烧烤、麻辣烫,长期的吃还会对生活造成危害。

我们经常听人说:吃火腿会致癌,隔夜菜会致癌······感觉吃什么都容易致癌一样,连让人愉快的吃吃吃的心情都没了。那么到底这些食物真的致癌吗?

今天,NA姐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致癌物就是不安全的吗?

要想知道生活中哪些东西是会有致癌的风险,其实不难,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就是专门做这方面的工作的。根据研究,致癌物被分成了5个等级4个分类。

看到这,相信大家都明白了,我们最需要加以重视并且避而远之的只有1类和2A致癌物。

那么我们饮食当中,哪些食物属于这类高危致癌物呢?别着急,这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

哪些食物是致癌风险高的

1.酒精

酒精,是总所周知的I类致癌物,经研究表明,酗酒人群中有4成人有机会患上肝癌,因为酗酒会令肝脏无法立即分解太多的乙醇,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导致肝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脂肪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等疾病。还有酒精是致癌物质的催化剂, 甚至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促使癌症的发生。酗酒人群患上口腔癌、食道癌的几率是比普通人高的。

2.腌制食物

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候,人们常常为了更好的储存食物,就会将食物腌制,其实食物在腌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I类致癌物质——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在进入到人体后,是可以直接破坏胃黏膜,长期食用就会引起胃肠道等疾病。

3.加工肉类

加工肉常见的有香肠、培根、火腿等,而为了方便保存和运输,会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容易产生致癌化合物,长期摄入是会增加人们患上肠癌、胃癌、前列腺癌等的几率。

4.油炸食物

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吃油炸食品,因为吃起来很香,但很多不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会重复使用炸过的油,而这些被炸过很多次的油是会引发产生环芬烃和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油炸食物,会导致肥胖症、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

5.烧烤食物

现在的夜生活很丰富,而宵夜就很受年轻人的喜欢,街边的宵夜摊档多是烧烤,在明火上烧烤时,烤肉里的油脂滴到木炭上,除了产生肉香外,还会产生杂环胺和苯并芘,这些是可以通过呼吸进入到人体,长期积聚的话,是会引起癌症的。

6.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也是I类致癌物,大米、花生、玉米、大豆等食物是很容易受潮霉变的,而霉变过后产生的物质就是黄曲霉素,是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其毒性极强的。严重时可以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很多人看完可能会问,接触致癌物就一定会得癌症吗?简单来说,接触致癌物并不一定会得癌症,但是长期接触会加大患癌的几率。平时,我们应该在饮食上更注重均衡,此外,定期的体检也是很要必要的。

我感觉偶尔吃一下没事

乳房取出和植入物引起的机械并发症可以走医保吗

可以。如果这些手术是因为疾病或者医学需要而进行的,符合当地医保的报销范围和条件,那么可以通过医保进行部分或全部的费用报销。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等都可能存在差异,建议您咨询当地医保中心或医院的医保专员,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外来医疗器械及植入物风险控制的意义

摘要探讨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对策防控,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应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整个管理流程,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相关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加强对预防措施的学习。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流程,主动学习,积极讨论。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有效地保障了器械消毒的质量与持续供应。结果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监测等每个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防止院外传染发生。

关键词: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14 - 0181- 03

外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体腔中,留存时间≥30d的可植入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持、和修补的一些高尖、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特殊器械,而这些特殊手术器械非常昂贵。医院从效益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一般均委任厂商以租借形式提供手术器械,这样既解决了这类特殊手术器械需求,又减少了购买这类昂贵器械的成本问题。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且昂贵,处理存在很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杜绝和降低风险,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新难题。

1 外来器械风险管理

1.1外来器械风险

1.1.1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数量繁多,同一器械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率高,器械公司时常不能在规定时间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结束后有时又直接取走器械,这种使用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器械即在多家医院来回传递,而不是按“WS310.2—2016”新标准执行消毒处理,因此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还有一些器械由于螺钉数量多,出现反复重新清洗、消毒、灭菌的情况,也有磨损螺钉及器械的风险。

1.1.2医疗机构招标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接收器械时常无法看到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包装标识、标签、合格证等原始资料,器械信息的可追溯。因此手术使用这类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安全性难以保障。

1.1.3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流程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处理未设专人专岗,清洗工作缺乏固定人员监督,工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欠缺;器械公司又不能按规定时间将手术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造成没有足够的清洗处理时间,使得清洗工作匆匆完成;外来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纹路沟槽、清洗工勤人员缺乏正确的装卸知识,导致污染残留;同时由于外来器械品种过多、过大、过重,包装时常存在超大超重的情况,导致灭菌时装载不规范,影响灭菌效果,还有湿包风险。

1.2外来器械管理

1.2.1 人员的管理制定严格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前,组织在岗人员学习培训,使其认识风险管理意义,掌握医疗器械正确的处理流程,学习相关医疗器械的名称、用途、特性及维护保养等知识。

1.2.2器械公司管理所有外来器械公司必须经医院审核准入,并且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督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医疗器械,并注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1.2.3严格按《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接收外来器械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认真清点器械,当班人员与租赁公司业务员当面清点器械,检查功能是否完好、结构是否完整、动力工具是否充电良好、配件是否齐全;并认真填写各种交接清单,包括器械的名称、器械种类及数量、植入物的种类及数量、检查质量、租赁公司名称、交接时间等等;注明患者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时间、双方签名;器械清洗有无特殊要求,新器械必须提供说明书,根据器械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清洗处理方法。

2对策

2.1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科室,加强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学习相关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依法执业,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2.2 医院应严格制定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应提前24~ 36h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厂家提供规范、无锈、无腐蚀、性能正常的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有血迹与污迹,器械盒应符合灭菌要求,并提供植入物及植入眭手术器械清单。同时厂家还必须提供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处理的说明书,医院消毒中心则应严格按说明书参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严格按卫生部“WS310.1 - 2016.12”、“WS310.2 - 2016.12”修订新标准执行。

2.3严格规范消毒清洗流程

2. 3.1加强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设立专人专岗清洗外来器械;器械清洗时拆卸到小化,置于专用容器装载清洗,拆卸器械时应注意相关注意事项,特殊复杂器械请厂家培训指导;在器械拆卸前进行清点,已拆卸的器械,装配好后再清点,清点完毕再拆卸清洗,避免器械零件遗失。

2.3.2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外来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根据手术安排,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26—36h送到医院,以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

2.3.3采取正确清洗方法,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材质、形状,选择不同清洗方法。

2.4检查包装清洗完毕进入检查包装区,由检查包装区护士检查、整理、装配,核对无误后在外来器械接收单上签字;包装时,必须先由1人检查,在经另1人核对无误方可包装,并注明外来器械供应商名称、外来器械包名称、使用科室、病人患者住院号、医生、核查者、包装者、灭菌锅号、灭菌锅程序号、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等。

2.5灭菌监测

2.5.1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性能和耐高温情况,选择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选择低温灭菌。外来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首次应进行灭菌参数检测。金属器械重量不超过7kg,体积灭菌≤30×30×50cm,灭菌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疏松放置,重的器械放在下层,对于细小的或特殊器械采用专用的小盒子单独包装,严禁受压。适当延长自然干燥时间,冷却时间,避免湿包。

2.5.2建立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灭菌循环、监测记录及发放登记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包括清洗消毒者、检查包装者、消毒者、监测者、放行时间及放行者等信息。粘贴监测记录:包括物理监测该灭菌锅次的灭菌打印记录单,化学监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第5类化学指示物,生物监测指示管的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上的标签,分别注明并记录监测结果,必须选择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

2.6发放使用建立外来器械发放登记本,包括器械公司名称、业务员、患者科室、医生、清洗者、检查包装者、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灭菌锅号及灭菌锅程序等。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确认使用科室申请单,检查器械包外标识,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有无湿包。再次查对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生物监测结果,确认测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使用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使用科室。

3体会

外来器械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作中找出潜在风险,加强人员对规章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对于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及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接收、认知、清洗、消毒、包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每一环节,各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1- 2016. 12,WS310.2 - 2016.12 ,WS310.3 - 2016.12.

[2] 李晓予,朱勤,闰翠英,等.外来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1):89 -90.

[3] 蒋碧菊.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7,(8):102 -103.

[4] 杨研,卢琰嘉.外来器械处置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1):146 - 147.

[5] 黄伟坚.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难点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9):82 - 83.

[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 Jl.当代医学,2016,22( 36):18 - 19.

[7]陈肖连.外来手术器械存的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 2z):105 - 105.

[8] 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2013
摘要探讨风险管理理念、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的效果。目的探讨外来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及对策防控,杜绝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应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外来医疗器械的接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监测及发放整个管理流程,评估外来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提高相关人员对风险隐患的认识,加强对预防措施的学习。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及标准流程,主动学习,积极讨论。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有效地保障了器械消毒的质量与持续供应。结果外来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及监测等每个环节质量得到保障,保障患者安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消毒供应中心相关人员及医疗器械供应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交接,外来医疗器械使用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无害化处理后取走,防止院外传染发生。

关键词:外来器械;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 6411(2018)14 - 0181- 03

外来医疗器械是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医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植入物;放置于外科操作造成的或者生理体腔中,留存时间≥30d的可植入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体骨骼的维持、支持、和修补的一些高尖、复杂的外科手术需要一些特殊器械,而这些特殊手术器械非常昂贵。医院从效益和临床需求角度出发,一般均委任厂商以租借形式提供手术器械,这样既解决了这类特殊手术器械需求,又减少了购买这类昂贵器械的成本问题。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且昂贵,处理存在很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如何杜绝和降低风险,是目前消毒供应中心的新难题。

1 外来器械风险管理

1.1外来器械风险

1.1.1 由于外来医疗器械价格昂贵,数量繁多,同一器械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频繁流动,临床使用率高,器械公司时常不能在规定时间把手术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结束后有时又直接取走器械,这种使用后未经规范处理的器械即在多家医院来回传递,而不是按“WS310.2—2016”新标准执行消毒处理,因此存在很大的感染风险。还有一些器械由于螺钉数量多,出现反复重新清洗、消毒、灭菌的情况,也有磨损螺钉及器械的风险。

1.1.2医疗机构招标并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接收器械时常无法看到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包装标识、标签、合格证等原始资料,器械信息的可追溯。因此手术使用这类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安全性难以保障。

1.1.3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流程不规范,外来器械清洗处理未设专人专岗,清洗工作缺乏固定人员监督,工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清洗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欠缺;器械公司又不能按规定时间将手术器械送达消毒供应中心,造成没有足够的清洗处理时间,使得清洗工作匆匆完成;外来器械品种繁多、结构复杂,多纹路沟槽、清洗工勤人员缺乏正确的装卸知识,导致污染残留;同时由于外来器械品种过多、过大、过重,包装时常存在超大超重的情况,导致灭菌时装载不规范,影响灭菌效果,还有湿包风险。

1.2外来器械管理

1.2.1 人员的管理制定严格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和在岗人员培训计划,在接收外来医疗器械前,组织在岗人员学习培训,使其认识风险管理意义,掌握医疗器械正确的处理流程,学习相关医疗器械的名称、用途、特性及维护保养等知识。

1.2.2器械公司管理所有外来器械公司必须经医院审核准入,并且需符合《医疗器械监督条例》第26条规定: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医疗器械,并注明产品合格证、进口注册证、准销证等卫生权威机构认可证明。不得使用未经注册、过期或淘汰的医疗器械。

1.2.3严格按《外来器械的管理制度》接收外来器械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认真清点器械,当班人员与租赁公司业务员当面清点器械,检查功能是否完好、结构是否完整、动力工具是否充电良好、配件是否齐全;并认真填写各种交接清单,包括器械的名称、器械种类及数量、植入物的种类及数量、检查质量、租赁公司名称、交接时间等等;注明患者姓名、科室、手术医生、手术时间、双方签名;器械清洗有无特殊要求,新器械必须提供说明书,根据器械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清洗处理方法。

2对策

2.1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科室,加强人员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学习相关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行业标准依法执业,提高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2.2 医院应严格制定外来器械准入制度外来器械厂家相对固定,应提前24~ 36h送到消毒供应中心。厂家提供规范、无锈、无腐蚀、性能正常的器械,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能有血迹与污迹,器械盒应符合灭菌要求,并提供植入物及植入眭手术器械清单。同时厂家还必须提供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处理的说明书,医院消毒中心则应严格按说明书参数清洗消毒检查包装,严格按卫生部“WS310.1 - 2016.12”、“WS310.2 - 2016.12”修订新标准执行。

2.3严格规范消毒清洗流程

2. 3.1加强器械清洗人员的培训,设立专人专岗清洗外来器械;器械清洗时拆卸到小化,置于专用容器装载清洗,拆卸器械时应注意相关注意事项,特殊复杂器械请厂家培训指导;在器械拆卸前进行清点,已拆卸的器械,装配好后再清点,清点完毕再拆卸清洗,避免器械零件遗失。

2.3.2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做好外来医疗器械的回收工作,根据手术安排,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必须提前26—36h送到医院,以保证足够清洗消毒时间。

2.3.3采取正确清洗方法,根据器械污染程度、材质、形状,选择不同清洗方法。

2.4检查包装清洗完毕进入检查包装区,由检查包装区护士检查、整理、装配,核对无误后在外来器械接收单上签字;包装时,必须先由1人检查,在经另1人核对无误方可包装,并注明外来器械供应商名称、外来器械包名称、使用科室、病人患者住院号、医生、核查者、包装者、灭菌锅号、灭菌锅程序号、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等等。

2.5灭菌监测

2.5.1根据外来手术器械的性能和耐高温情况,选择灭菌方法。耐高温、耐湿器械首选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耐湿选择低温灭菌。外来手术器械种类繁多,对灭菌参数要求高,首次应进行灭菌参数检测。金属器械重量不超过7kg,体积灭菌≤30×30×50cm,灭菌物品之间应留有空隙疏松放置,重的器械放在下层,对于细小的或特殊器械采用专用的小盒子单独包装,严禁受压。适当延长自然干燥时间,冷却时间,避免湿包。

2.5.2建立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灭菌循环、监测记录及发放登记薄,记录操作人员签名,包括清洗消毒者、检查包装者、消毒者、监测者、放行时间及放行者等信息。粘贴监测记录:包括物理监测该灭菌锅次的灭菌打印记录单,化学监测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及第5类化学指示物,生物监测指示管的阳性对照管和阴性对照管上的标签,分别注明并记录监测结果,必须选择同批号的生物指示剂。

2.6发放使用建立外来器械发放登记本,包括器械公司名称、业务员、患者科室、医生、清洗者、检查包装者、灭菌时间、失效时间、灭菌锅号及灭菌锅程序等。遵循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确认使用科室申请单,检查器械包外标识,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和有无湿包。再次查对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生物监测结果,确认测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发放。紧急情况下使用植入物及植人性手术器械,第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提前放行,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使用科室。

3体会

外来器械管理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工作中找出潜在风险,加强人员对规章制度、强制性行业规范、标准化流程的培训。制定风险控制方法,落实管理标准,对于可能引起感染风险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将风险管理理念及方法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接收、认知、清洗、消毒、包装检查、灭菌、监测、发放每一环节,各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外来器械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1- 2016. 12,WS310.2 - 2016.12 ,WS310.3 - 2016.12.

[2] 李晓予,朱勤,闰翠英,等.外来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1,(1):89 -90.

[3] 蒋碧菊.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医药卫生,2017,(8):102 -103.

[4] 杨研,卢琰嘉.外来器械处置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 31):146 - 147.

[5] 黄伟坚.外来医疗器械清洗灭菌的难点及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9):82 - 83.

[6]李淑玲,黄自珍,楼丽琼,等.外来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浅议[ Jl.当代医学,2016,22( 36):18 - 19.

[7]陈肖连.外来手术器械存的在风险及应对措施[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 2z):105 - 105.

[8] 刘玉村,梁铭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岗位培训教程[M].2013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nvxingys/738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