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16周霉菌感染,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霉菌感染包括念珠菌感染和念球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味道变化、阴道瘙痒、灼热感、阴道红肿等。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建议尽快就医确认。
如果怀孕16周霉菌感染,应立即向妇科医生寻求帮助。咨询医生会提供适合怀孕妇女的治疗方案,并根据具体病情推荐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孕妇在治疗霉菌感染时需特别注意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妇科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外用药膏或洗液进行局部清洁和杀菌。尽量避免使用口服药物或阴道片剂,以减少孕妇及胎儿的潜在风险。
除药物治疗外,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保持外阴和阴道干燥清洁,使用柔软的棉质内裤,经期后尽早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过多的洗液或阴道湿巾。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霉菌感染的风险和复发的可能性。一些研究显示,饮食可能对霉菌感染的风险有一定影响。建议减少糖分和淀粉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消费。此外,维生素C和益生菌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怀孕期间霉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但不必过于担心。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治疗方案,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调整,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与医生定期交流和复查可以确保随时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指导。
孕期常见症状
孕期常见症状,妈妈在怀孕期间,肚子一天天的变大,在子宫内胎儿的发育都是有一定的过程的,胎儿在腹中成长的过程和成长的指标,需要格外注意,以下分享孕期常见症状。
孕期常见症状1 恶心、呕吐
原因:怀孕6周左右,孕妇会出现的乏力、嗜睡、食欲不振、喜食酸食、厌油腻和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属于正常现象,称为早孕反应,主要是由于怀孕时激素改变所致。
应对措施:这些症状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妊娠12周后随着体内HCG水平的下降,症状多自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一般呕吐,可调节饮食,少食多餐,多挑选自己喜欢的食物,不需用药。但呕吐严重,不能进食,甚至出现脱水时,应去医院检查,输液治疗。
胃灼烧感
原因:从怀孕第二个月起,孕妇血液中的孕激素水平升高,造成食管下段的括约肌松弛,致使胃液返流到食管下段。胃液中含有胃酸,会刺激食管下段的痛觉感受器,从而使孕妇产生烧灼痛。
应对措施:少食多餐是防止胃烧灼痛的好办法,一天最好进食4~5次。不要吃刺激性食物,少吃豆类、谷类及油煎食物,睡觉时适当把枕头垫高,唾前可饮热牛奶,减轻症状。
尿频
原因:增大的子宫或胎头下降压迫膀胱,使膀胱的容量减少,引起小便次数增多而且总有尿不完的感觉,这就是尿频。
应对措施:注意及时排尿,不要憋尿。勤洗澡、勤换内裤,预防泌尿系感染。晚餐后尽量少摄取液体,以减少夜间排尿。
便秘
原因:由于孕期肠蠕动及肠张力减弱,排空时间延长,水分被肠壁吸收,增大的子宫及胎先露部对肠道下段压迫所致。
应多措施:清晨饮白开水、多吃易消化的含有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活动,按时排便。便秘严重者,可用些蜂蜜通便,必要时用开塞露,有助排便。
腿抽筋
原因:可能因妊娠期缺钙引起,多发生在受凉或疲劳时,小腿的肌肉痉挛,夜间多见。
应对措施:首先应注意饮食调节,注意钙的补充,必要时可服钙片及维生素D,保证血钙的浓度。若出现痉挛时,可以按摩局部,也可以用力伸直小腿,即可缓解。
头晕
原因:多发生在站立过久、蹲下突然站起来,或是劳累、过热时,测血压偏低,心率较快,当平卧、休息后很快好转。主要可能因妊娠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孕期生理性贫血引起的。
应对措施:注意不要站立过久,下蹲站起来时不要过猛,洗澡时水不要过热,时间不可太长,一般不需治疗。
腰背痛
原因:妊娠期间关节韧带松弛,增大妊娠子宫向前突使躯体重心后移,腰椎向前突,使背肌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孕妇常出现轻微腰背痛。
应对措施:休息时,腰背部垫枕头可缓解疼痛必要时应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可做舒缓背肌的前弯动作,或用腹托带将腹部上提,维持身体平衡。
下肢浮肿
原因:怀孕后雌激素、醛固酮分泌增多,体内水、钠潴留,引起水肿。加上妊娠后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下半身的血液回流受阻,静脉压升高,引起下肢浮肿。
应对措施:孕妇脚踝、小腿下半部轻度浮肿,属正常现象,睡眠取左侧卧位,下肢垫高15度能使下肢血液回流改善,浮肿减轻。平时要低盐饮食,如下肢浮肿严重需警惕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注意血压变化。
孕期常见症状2 恶心、呕吐与胃酸逆流
怀孕初期,有些准妈妈不是吃了东西就想吐,就是没有胃口,体重不增反减,严重时还会造成营养不良。
处理方式
1.早晨醒来先吃点面包或饼干,休息半小时后再起床。
2.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食物以较干为宜,避免汤汤水水。
3.尽量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油腻、腥味和辛辣等。
4.避免产气性食物, 如豆类制品。
5.避免用餐时喝汤及开水,最好餐后隔半小时后再喝汤或饮料。
6.出现恶心呕吐时,可吃点苏打饼干之类的碱性食物,或是饼干、面包等高糖食物,此外蜜饯酸梅也可以抑制呕吐。
7.如体重明显减轻或严重呕吐时,请回院找医师诊治。
因为怀孕初期体内荷尔蒙改变,使胃肠蠕动减少,加上子宫压迫到胃部,使得胃部上移,胃酸容易逆流至食道。
处理方式
1.饮食方式宜采少量多餐,避免进食过量。
2.少吃甜食、油腻与油炸、不易消化或容易发酵的食物。
3.吃完饭后避免立刻躺下,可以采半坐卧的方式。
4.如果症状严重时,请回院找医师诊治。
恼人的便秘、痔疮与尿频
由于怀孕时荷尔蒙作用使肠蠕动减低,以及增大的子宫压迫直肠,加上运动减少,所以孕妇常发生便秘。
处理方式
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每天固定排便的时间或次数。
2.多吃高纤维的蔬果谷物。
3.增加水分摄取。每天摄取15002000cc的水分。
4.避免食用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像是豆类或油炸类食物。
5.适量的运动,多散步,能帮助肠胃蠕动。
6.若一直无法改善便秘的情况,可依医师处方使用软便剂。
痔疮多数伴随便秘问题而来。
处理方式
1.预防便秘,多摄取含多纤维的食物。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依医师指示,局部使用药膏或温水坐浴。
怀孕的最初两、三个月,骨盆腔内的子宫逐渐增大,压迫到膀胱,使膀胱的容积变小,所以容易产生频尿的情形。
而三个月后,子宫已从骨盆腔大到腹腔,受压迫的情况就会获得改善。
处理频尿方式
1.多做骨盆底肌肉收缩运动(凯格尔运动),减轻症状。
2.不要故意减少水分的摄取也不能憋尿,如此反而容易造成泌尿道感染。
3.减少利尿食物的摄取,像是西瓜、蛤蜊等。
4.晚餐后减少水分的摄取,避免半夜晚起来上厕所而影响睡眠。
注意头晕及呼吸短促
怀孕时妈咪的血压会比平常时稍微偏低,加上血液回流变差,约有三分之一孕妇会有头晕现象。
处理方式
1.避免长时间站立,头晕时立即坐下或蹲下避免跌倒。
2.姿势改变时要将动作放慢。
3.避免仰睡,可藉由侧睡加以改善。
4.检查后若为贫血,应适当补充铁剂。
怀孕时扩大的子宫压迫横膈,使得肺活量减少而造成呼吸短促。
处理方法
1.站或坐时,姿势应正确。
2.夜间若发生呼吸短促,则用枕头垫高,采半坐卧式。
3.避免举重物。
4.避免疲劳。
阴道分泌物增加
怀孕时子宫颈变肥厚,腺体分泌旺盛,孕妇会感到分泌物(白带)增加,有时外阴会有轻微的搔痒。
处理方式
1.穿着棉质吸汗内裤, 若有需要,一天可多更换几次。
2.可使用棉垫,但要勤于更换,保持干爽。
3.不要穿着太紧的裤子或裤袜,尽量保持通风干燥。
4.淋浴替代盆浴,避免用肥皂或消毒水等刺激品清洗会阴部,以温水清洗即可。
5.内裤和其他衣物分开清洗。
6.如厕后,卫生纸应由前往后擦拭,以防感染发生。
7.白带如有恶臭、外阴痒与疼痛,则为细菌或霉菌感染,应该请医师诊治。
孕期常见症状3 孕吐,怀孕初期影响大
如果女性发现自己月经没来、胃口不佳、嗜睡、胸胀,甚至有恶心想吐的感觉,你有可能已经怀孕了。
上述的状况都是刚怀孕的女性可能出现的症状,其中对孕妇影响较大的是孕吐的问题,大约怀孕6周左右就会出现,约12至16周症状会缓解。
孕吐依据个人体质轻重程度会有不同,不过孕妈咪如果孕前就有胃溃疡等胃部问题,会让孕吐更严重;
此外,怀多胞胎的妈妈,因为人类绒毛促性腺激素(HCG)的分泌量会更多,所以孕吐的机率也比较高;另外,不正常的怀孕(葡萄胎)也会引起较严重的孕吐。
孕妈咪可以用少量多餐、吃干一点的食物、少喝汤汤水水、早上刚起床可以先吃点苏打饼、食物中加点醋以及不要饿肚子等方式来缓解孕吐的发生。
若孕吐严重,可以到医院照超音波了解胎儿的状况,排除葡萄胎的可能性(怀葡萄胎需要中止怀孕),或是照胃镜来了解是否有胃部问题,医师会开一些止吐药或制酸剂让孕妇服用。
如果孕吐依然严重,出现剧烈呕吐甚至连水都不能喝,喝了也会吐或是体重在一两周内减轻过多,就需要就医了。
因为连水都不能喝的孕吐,会引起孕妇脱水、身体电解质不平衡以及营养素不足的问题,需要透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来补充电解质。
视力,少戴隐形眼镜
孕期荷尔蒙的改变与体重的.增加,会使孕妈咪的视力产生变化,孕妇眼角膜的厚度会慢慢增厚,怀孕至8、9个月时会比原先增厚约3%。
此外,角膜的弧度也会变得比较凸出,已有近视的孕妇甚至会改变近视的度数,但眼角膜的敏感度会下降,导致角膜的反射能力与保护眼球的功能都减低。
所以不建议孕妇戴隐形眼镜,尽量戴一般眼镜,若一定要戴隐形眼镜,建议配戴的时间也要缩短,尤其晚上不可以戴着睡觉。
当孕妈咪戴隐型眼镜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就要立刻去眼科看诊。这种孕期的视力变化约产后6至8周就会恢复正常,维生素A与B群对眼睛有一定的助益,像是维生素B1可以缓解眼睛疲劳,B2可缓解角膜发炎。
所以保健的方式可以多吃对眼睛有益、富含维生素A(例如红萝卜、蕃茄、深海鱼)与维生素B(例如大豆、鲜奶、芝麻、小麦胚芽)的食物。
怀孕中期之前的视力变化会让孕妇眼睛比较容易累,看东西比较吃力,这种状况只要多休息、不要过于劳累就可以改善状况。
但如果到怀孕后期(27至40周)出现视力模糊合并头痛与血压高等症状,就是一个警讯,有可能是子癫前症的征兆,此时就必须就诊让医生判断状况。
皮肤,轻重程度不一
痘痘
依据个人体质,有的会在怀孕早期就出现痘痘问题,有的则会到中后期才出现。孕期长痘痘的原因,与荷尔蒙的变化以及黄体素增加,导致皮肤分泌物增加有关,除了脸部外,头部的发根与胸前、背部都有可能出现痘痘。
建议孕妇使用无刺激性、中性的洗面乳,保养保湿的面霜也需选用无油的清爽配方,可减低刺激,因为保养品过油会造成毛细孔阻塞,让情况更严重。
而头发则应经常清洗,尤其发根部份要清洁干净,寝具枕头套也需常更换清洗、保持干净。
孕妈咪平时可多摄取含维生素A的食物,例如红萝卜、蛋、深海鱼,但不建议吃维他命A锭剂,因为维他命A锭剂属于油性不易被身体排出,对孕妇身体会有影响。
孕妈咪长痘痘千万不要挤,挤痘痘不但会留下疤痕,也有可能造成毛囊发炎。若痘痘长很多,可以请医师开药,妈咪千万不可以自行去药房购买成药服用,有造成畸胎的可能;
另外,也不可以使用含有A酸的保养品,这类保养品擦在皮肤上经由皮肤吸收到体内,其中的成分也有形成畸胎的可能。
黑色素沉淀
大约九成的孕妈咪都会有黑色素沉淀的问题。黑色素沉淀发生的可能原因是,孕期中女性的荷尔蒙以及黄体素发生改变,刺激黑色素刺激素的增加而产生,从怀孕初期2、3个月开始就会慢慢出现。
容易出现的部位包括:肚脐往下至阴部的中线变黑、乳晕变黑、腋下以及生殖器颜色变深、颈部与脸部出现斑点。
通常身体出现的黑色素沉淀会在产后6个月左右消失,但在脸部形成的黑色素沉淀(黑斑与肝斑,大部分出现在位置明显的脸部颧骨部位),则会消退的比较慢,有的人甚至就不会消退。
晒太阳会让黑色素沉淀的状况更加恶化,容易出现黑色素沉淀的孕期,更不能轻忽防晒这项工作,除了可多利用阳伞、帽子来做物理性防晒外,擦防晒产品也是另一种重要的防晒方法,其次则可多吃富含维生素C与E的新鲜蔬菜水果。
干痒
干痒的问题大多出现在怀孕中后期,建议不要用过热的水洗澡,洗澡时请选用中性(PH5.5)或弱酸性的天然成分沐浴乳,因为碱性的肥皂会让皮肤干燥,若有干痒问题则会更严重。
而妈咪洗完澡后也需在干痒部位擦上保湿乳液,建议使用含有芦荟或洋甘菊等天然成分的保湿产品较佳。
有时痒得厉害孕妇会忍不住挠抓,此时建议能忍着不抓就尽量不抓,因为若不慎抓破皮,将使状况更严重,而且必须马上至皮肤科看诊并擦药治疗。
针对干痒的问题,孕妇可以在痒的部位稍微冰敷止痒,也尽量不要穿太紧的衣服、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果搔痒难耐可请医师开药,通常会开可止痒的抗组织胺或类固醇药膏,让孕妇擦在发痒的局部皮肤上。
牙齿,避免牙周病上身
身体潜在性的发炎都有可能引发早产,而孕期牙龈发炎引发的牙周病,就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不得不注意。
孕期荷尔蒙的变化会让孕妇的牙龈产生充血的现象,再加上怀孕初期孕吐频繁以及孕妈咪嗜吃酸性食物,都会让原本就已经牙龈浮肿的口腔更容易发炎;
此时妈咪的口腔若是长时间处于酸性的环境,就会让牙齿的珐琅质崩解、容易蛀牙,上述这种状况如果没有改善,已经发炎的牙龈就有可能演变成牙周病,严重的牙周病会伴随骨头的破坏而让牙齿脱落。
所以,建议孕妇孕吐后一定要漱口,饮食过后一定要确实刷牙与用牙线清洁,也可使用冲牙器来协助清洁口腔;
如果不方便漱口或刷牙,也可先用无糖的口香糖做初步的洁牙,出现发炎现象则不要拖延就医,要立即找牙医师检查诊治。
建议计划怀孕的女性在怀孕前半年应先做个全面的口腔检查、洗洗牙将牙结石清理干净,发生问题的地方赶紧诊治,让口腔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减少怀孕时牙齿出问题的机会。
SOS!孕妈咪需安胎的10种状况 日前一名女艺人因为罹患急性肠胃炎被医师要求卧床安胎,以保护母胎的平安。当孕期出现哪些状况会建议安胎?安胎方式为何?又有哪些重点应加以留意? 孕妈咪的安胎比例在临床上不算低,新光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萧国明根据医学文献统计指出:「目前安胎比例为10%~12%。」安胎原因复杂,引起安胎的危险因子包括子宫发炎、感染、子宫颈闭锁不全、早期破水等,造成子宫收缩且合并子宫颈变化。
孕期不稳定而需要安胎,台北荣民总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叶长青表示:「大多是子宫收缩,加上子宫颈出现变化或子宫颈过短等因素。」其实安胎对于孕妇而言,多少会带来压力,除了使用安胎药物让怀孕状态稳定,医疗团队与家人对于孕妇的身心支持皆很重要。
萧国明医师曾遇过一位长期住院安胎的特别案例,他说明,这位孕妇曾经流产3次,即使住院安胎仍是没有保住胎儿。这次发现怀孕,她决定若再有问题就不生了,之后她到新光医院产检,并从怀孕13周住院安胎直到37周,总算如愿平安生产。
安胎,降低早产机率 对于安胎的目的,叶长青医师指出:「主要减少早产的并发症。」至于怀孕24~34周被视为安胎关键期,他说明,这期间早产儿存活率的上升幅度大,平均多安胎1天,宝宝出生后的风险会降低很多。叶医师也就台湾新生儿科的数据分析,24周出生的早产儿存活率约5成、26周约7成、28周约8成,30周以上则超过9成。若早于28周出生,早产儿易并发脑部出血、呼吸窘迫症候群、视网膜病变等,加上肺部尚未发育完全,必须住保温箱避免失温,甚至影响将来发展问题。因此,若宝宝出生的周数太早,小儿科能给予的医疗协助有限。
一般而言,怀孕37周称足月,胎儿在37周前出生即属于早产,一旦出现早产情况,通常会希望尽量安胎至34周,萧国明医师表示:「让胎儿在母体内多待一些时间,增加存活率。」而目前健保给付的安胎周数至孕期36周加6天,37周不用再安胎。
出现10个危险因子,需安胎 哪些是引发早产的危险因子,需要谨慎以安胎方式来维护母胎健康?
如果子宫收缩频繁,1小时达3~5次以上,叶长青医师表示,应观察是否合并出现其它变化,像是收缩强度较强、带有分泌物或出现像月经来的闷痛感等,可能需要评估是否安胎。
至于规则子宫收缩的缓解之道,首先是卧床多休息,并请医师开立口服安胎药,倘若状况未获改善,可能需要住院安胎。
另外,萧国明医师补充:「若经由超音波检查发现子宫颈较短,亦为子宫颈闭锁不全,建议在怀孕12~17周做子宫颈缝合术,多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原则上,若未出现子宫收缩,无须住院安胎。」采取自然生产的孕妇,通常会在37周拆除缝合部位,并请孕妈咪增加活动量、等待产兆;若预计采取剖腹生产,则待生产完毕再将缝合部位拆掉。
目前可借由子宫颈长度来评估早产机率,叶医师表示:「如果子宫颈长度在正常范围,早产机率低。若较短,引发早产机率约3~5成。不过,子宫颈较短不代表一定会早产。」基本上若没有出现腹痛、子宫收缩等情况,通常以黄体素安胎。
危险因子4:产前出血
正常来说,孕期16周以后不该发生不正常出血,倘若有产前出血,萧国明医师说明:「会先进行内诊检查子宫颈是否长瘜肉」。若出血起因于子宫颈瘜肉,只要走路摩擦就会产生点状式出血,即使服用安胎药亦无法改善,因此,会评估是否借由门诊手术将瘜肉切除。
另外,造成出血的原因亦要视怀孕周数而定。如果孕期5个月发生出血,必须检查是否为前置胎盘,当胎盘位置较低时也容易引起出血,建议多卧床休息,并施打安胎药来让子宫放松、减少收缩而造成出血情形。
由此可知,产前出血除了可能是前置胎盘或胎盘剥离等引发,也可能是子宫颈瘜肉导致,叶长青医师指出:「原则上,如果出血合并子宫收缩,可能需要安胎。」
延伸阅读: 各孕期注意事项一定要看!怀孕后这5种工作恐影响胎儿健康
SOS!孕妈咪需安胎的10种状况
叶长青医师亦说明:「多胞胎妊娠的早产机率较高,通常不一定会到足月才生产。」因为原本适合一个胎儿的子宫现在住了两个宝宝,容易造成孕妇的生活不便,加上子宫的空间有限,可能提高子宫收缩、早期破水或早产的机率。
至于多胞胎妊娠的安胎重点,原则上与单胞胎妊娠没有太大差别,不过,怀多胞胎的孕妇容易出现并发症,例如:子癫前症、子宫收缩、早期破水等,除了谨慎评估,也建议增加产检次数。
如果发生早期破水,且渗出大量羊水,萧国明医师说:「由于担心感染,须立刻住院安胎,并施打胎儿肺泡成熟剂,加速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肺部成熟,增加存活机率。」若只是稍微破水,加上怀孕周数小,且没有感染迹象,则是先住院安胎观察1周,有时会慢慢愈合不再渗水,即可出院。
原则上,发生破水情况时,叶医师建议转诊至医学中心或设有新生儿科的医院,如此,宝宝出生后即可让新生儿科评估是否发生感染或其它问题。
上一胎发生早产情况,相对会提高这一胎的早产机率,不过,还是得检查评估这一胎状况。叶医师曾遇过孕妇在第一胎安胎了2、3个月,第二胎却完全正常,甚至催生。他笑言:「可能是每一胎的房客不同,产生的孕期状况也不一样。」
所以,当出现早期宫缩或发生早产现象,应多休息。不过,对于孕妇而言,可能会受不了24小时卧床;再者,医学研究指出完全卧床的安胎效果不一定比较好,而且还可能因为24小时躺在床上,造成肌肉萎缩、脚部没有力气,并产生心理压力或负作用,因此,不妨抽离带来压力的环境,从事一些能让身心放松的静态活动,例如:听音乐或看书等。
因工作压力大或情绪变化大而引发子宫收缩的情况不少见,萧国明医师亦曾遇孕妇在产检时发现胎儿的器官构造异常,长时间心情沮丧而造成破水、引发早产。因此,情绪和压力一定会影响孕期,怀孕时应放松心情、多休息,尤其现在的上班族孕妈咪的压力大,即使身体不适也不轻易请假在家休息。然而,若休息不足,可能影响血液功能,甚至怀孕后期造成胎盘退化,导致胎儿窘迫等情况。
胎儿体重不足且合并早期子宫收缩,需要安胎。如果没有出现子宫收缩,应先找出造成胎儿体重不足的原因,例如:孕妇患有免疫疾病而不自知、孕妇有高血压,胎盘血流异常、营养缺乏等;除此,如果孕妈咪经常加班工作,长时间用脑造成血流供给脑部较多,也会减少供给胎儿的血流、影响胎儿的养分吸收,造成宝宝的体重较轻。
孕期前中后3阶段安胎关键 孕期前、中、后阶段所引发的早产因素不同,因此,各时期有其安胎重点与方式,医师也会依据怀孕周数开立适当的安胎药物。若孕妇本身对药物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应主动提出与医师讨论。
至于怀孕初期所开立的黄体素类型,叶长青医师表示:「包含口服、注射或 *** 塞剂等,以每个孕妇的习惯方式为主。」虽然 *** 塞剂型的效果佳,不过,临床上多数孕妇感到不习惯或觉得不便。
16 周以后让子宫放松、减少收缩 孕期16周之后胚胎已趋于稳定,此时的安胎目的在于让子宫放松、降低早产机率。除了对于子宫颈较短的孕妇会持续使用黄体素,另外也会开立「你得宝」(Yuar)让子宫放松,或「钙离子阻断剂」来降低子宫收缩频率。如果状况未获得改善,则需要住院安胎。
萧国明医师亦根据医学研究补充:「对于子宫颈较短的孕妇,每周给予250毫克长效型黄体素,可采注射或 *** 塞剂来延长怀孕周期。」
SOS!孕妈咪需安胎的10种状况 掌握安胎5大重点 无论在家安胎或住院安胎,都是为了降低早产风险,让孕期顺利、母胎平安,而安胎期间有哪些重点应该注意?
延伸阅读: 肚子痛代表快生了?一分钟快速辨别真假阵痛!
终止妊娠的6种状况
当重度子癫前症造成胎儿过小、胎盘功能不足、羊水不足等情况,恐产生胎儿立即性危险,萧国明医师指出:「视状况先安胎2天,施打胎儿肺泡成熟剂以促进胎儿的肺部成熟,接着进行分娩。」
一般而言,当子宫颈扩张超过4公分时,容易造成安胎失败,医师会评估怀孕周数并决定是否进行生产,叶医师表示:「如果怀孕33周,可能会进行分娩;如果是27周,则会先使用药物安胎,若子宫持续收缩,也许会视情形终止妊娠。」
放松心情享受孕期 台湾早产率约9%,3分之1起因于疾病,例如:子癫前症,但这是少数状况,不用过于担心。原则上,还是建议规则产检、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叶长青医师表示:「若发生出血、腹痛、子宫收缩等状况,应就医检查做进一步评估。」像是安装子宫监视器检查子宫的收缩情形,或是检查子宫颈长度等。
当孕妈咪觉得身体不适且持续没有改善时,萧国明医师提醒:「不要忍耐,就医检查也比较安心。」可是也别过度紧张,身体会受到生活习惯、活动与情绪的影响,若过于焦虑,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另外,日常生活中出现子宫收缩时,若是没有规律,多属于假性宫缩,多休息即可改善。
另外,即使高龄妊娠的早产率为10%,但85%孕期是健康的,而不是100%会早产或需要安胎,因此,别太过于烦恼、甚至钻牛角尖,以免为自己带来无形的压力。一般来说,只要每个孕期按照产检重点进行,如果没有出血、子宫收缩或破水等情形,胎动也都正常,不妨放松心情享受女人特有的怀孕时期,身心做好准备迎接新成员的到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nvxingys/3072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患有大三阳想备孕有什么建议
下一篇: 服用华法林可以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