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梦就是梦见什么就发生什么,梦见谁就见到谁。
人的梦都是象征性的,有的含蓄,有的直露,比较直露表现人所想的梦境就是直梦。例如,你与朋友很久不见,晚上做梦梦见了朋友,到了白天就真的见到他了,这样的梦境就是直梦。
能够成为现实的梦就是所谓的“预兆梦”了。《知觉生长模型》一书有专门论述:
最神秘的谜一样的梦首推具有预兆性质的梦。即人们认为这种梦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做梦者作出了关于未来的预告,预告的内容可以十分广泛,包括天文、地理、人事、国事、家事等等。
预兆之梦确实存在,谁经历过、体验过,都会感受到它的震撼力。这是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
预兆梦与时间有关。有的预兆梦会很快应验,如今晚梦见甲某来访,明天他真的来了;今晚梦见在宴席上大吃大喝,明天接到喜宴的帖子。这种短时间内(醒后至几个月)很快应验,而且与发生事件吻合的梦,古人称为直梦。小马母亲的梦也是很快应验的梦,但不是直梦,它要经过事后的解梦,被认为是与发生了的事件有关,并被确认为预兆梦。
预兆梦有的需时可达几十年,甚至认为在人逝世后仍然有效。如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笔下的曹操,做了个“三马吃槽的梦。”曹操死后,政权落入司马族人手中。我没有必要去考证这是否属虚构的情节,我只想说,民间认同这类梦都是预兆梦,相信天命的文化现象相当普遍,这才有了作家这个迎合读者口味的故事情节。
1、预兆梦的发生机制:预兆梦的发生机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派认为是神秘力量的作用,如上帝的旨意,上天的安排,祖先的关怀,某某神仙的保佑,鬼魂的托梦等等。另一派就是生理、心理分析学派,他们从生理、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人类灵魂的奥秘。预兆梦只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办法给予解释。我认为预兆梦的发生机制就是梦的发生机制,预兆梦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不必重述。倒是应该认真研究它为什么灵验的问题。
2、预兆梦灵验的原因:被人们认为具有预兆作用,并且已经灵验的梦,才是真正的预兆梦。某些让人认为可能具有预兆作用,但没有灵验的梦,不应该归纳为预兆梦。这里只研究已经灵验的、真正的预兆梦。
(1)准确程度很高的预兆梦:病理刺激信息所致的梦是预兆梦中准确程度最高的。由于病理信息的顽强性,导致梦发生的频率较高,以及固定的信息来源,梦所涉及的部位较有规律等,是做成这种梦比较准确的主要原因。
人的经验及直觉能力常能引起相当准确的预兆梦。例如家乡的土围墙日久失修,开了少许裂缝。春节回家时就有所担心,现在家乡连降大雨,这个消息在日间工作时被压抑了,晚上,此处的兴奋能量扩散(沿着经验之路),得出结论:这堵墙可能会倒塌。于是,就出现了房子倒塌的梦。如果今年侥幸不倒,担忧就依然存在,明年还会有类似的梦,而房子倒塌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这种梦的准确性是相当高的。
(2)很可能准确的预兆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希望。这种由人的需要和希望所致的梦,如果不超出他及他家庭的能力范围,是很容易解决的。例如,做父亲的本来舍不得花钱买昂贵的玩具给孩子,可是,听见孩子梦里还吵着要变形金刚,最后决定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是梦想成真。可是,成人往往不同意这是预兆灵验的梦,因为这太容易实现了。人们心中对预兆梦充满神秘感和敬畏感,对于那些人们自己无法把握的、未来的、模糊不清的、有点怪异的梦,他们才习惯于将它看成是可能有预兆作用的梦。那么,成人心中的预兆梦是怎样实现的?其实,人的动机、需要、希望、任务,决定了人的行为,有行为就一定有结果。如果这种行为努力在合适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譬如一个穷小子努力拼搏,最终成为成功人士,富裕了,那么,儿时富翁之梦就可能被他认为是预兆梦。
此外,客观事物内部总是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和规律,许多偶然性的事物都是由这种必然性所决定的,当“预兆梦”涉及这样的偶然事件之时,是很有可能成为真实的事件的。如公安战士长年与歹徒打交道,受伤甚至牺牲就不是奇怪的事情,妻子出于担忧,发了恶梦,她就可能认为这是预兆了;
某些客观事物,其发展结果总是两个以上,几个之内,即不论它那个结果,发生几率都是相当高的。譬如计算,结果不是对,就是错,几率都是50﹪;一场球赛,只有胜、负、平三种结局,发生几率都是33﹪;生小孩,不是生男就是生女……有一些人们认为非常神奇的预兆梦,其实也是适合用几率来解释的,只是人们忽略了这一点。
(3)偶然准确的预兆梦:与前述发生几率很高的事物相反,许多事物发生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如要中六合彩头奖,是难上加难,然而,毕竟还是有许多幸运之人获奖。预兆梦也有这样的情况,偶然的梦,巧合地碰上了某个事件,成了预兆梦。如梦见车撞死人了,过几天,报道说,一辆小轿车冲上人行道,闯进民居,将一位房东撞死了。平常的梦,巧合地遇上非常偶然的事件,神奇吧?别忘了,人们只会记住这种神奇的事情,不会去统计万万千千并不灵验的梦。这是许多神秘事件的一个通性。
(4)牵强附会的梦:除了极少数的直梦,绝大多数预兆梦是模糊的,这个模糊,不是指梦境不清晰,而是指梦境与以后发生的事件之间没有确切的联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梦见房屋倒塌,以后亲人逝世,准!冰雹砸烂猪舍的石棉瓦,准!自己病了一场,准!汽车撞伤途人,准!看见新工地开工,正在拆房子,准!太模糊了。
(5)似曾相识现象:似曾相识现象是指人在感觉客观事物时,感觉好象是曾经见识过、经历过的。在心理学上,属于辨别与回忆。辨别与回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似曾相识现象更复杂一些,它涉及有没有神秘力量的问题,试分析如下:
第一种情况是:个体确实见识过、经历过,现在感觉模糊,不敢肯定。这样的似曾相识感觉是正确的。
第二种情况是:记忆错误,将没有经历过的事物,误认为已经经历过了,这本来是很正常的记忆错误,可是,现在发生在“好象我在梦中见过”,这就神秘了。其实,如果他确实见识过、经历过,现在感觉模糊,而且说不清这种感觉的来源时,就有可能记忆成“好象我在梦中见过”。假如他确实是记忆错误,并且将这种记忆感觉的来源回忆为梦境之时,不是预兆梦的预兆梦就发生了。
第三种情况是巧合,如梦中看见火灾烧了房子,但是记忆逐渐淡忘。后来真的碰上火灾,回忆起来,好象曾经发过这样的梦。相信神秘力量的人,便认为真的有神灵在指点自己了。
第四种情况是相似,如果新旧两次的经历非常相似,便会产生混淆,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当“梦中好象见过”具有如下特征时,就很容易与现实相似刺激信息发生混淆,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
1模糊性:梦中情景比较模糊,似是而非。如梦中出现一个似人似猴的动物,后来,在街上看见小孩子逗弄走江湖人的小猴子,就产生了梦中好象见过的感觉。
2适用性广:梦中情景如果具有通用性质,如梦见一间很大的有顶盖的空间,那么,以后站在大宾馆的大堂中、站在空空荡荡的羽毛球馆内、站在大厂房里、大仓库里……都可以被认为是梦中见过的。
第五种情况是心态:当个体遇到上述各种似曾相识的梦境时、产生了“好象是真的见过,又好象是假的”犹豫不决的心态时,既不去求取实证,又不愿放下这个感觉,这个似曾相识感觉就会缠绕上他一段时间。
第六种情况是虚幻的认识:当个体遇到上述各种似曾相识的梦境时,由于他相信神秘力量存在,那么,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会加深他对神秘力量的敬畏感,产生虚幻的认识,即他坚信自己真有通灵的能力;或者是神秘力量对他特别眷顾,显灵给他。这样虚幻的认识也同样会留下深刻的痕迹,成为他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当以后再有似曾相识的梦境时,又会更加迅速地被他确认为神迹,完全失去分析研究的能力。
(6)相反的梦:相反的梦是预兆梦的一种,是指梦境刚好与实际结局相反的梦。其实,不论人的经验及直觉能力,或者人的希望和任务,都有犯错误和无法实现的时候,尤其是希望致梦,实现愿望的几率本来就很低(否则,也不能成为愿望了),所以,结局相反的梦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当人们将这类梦境看成预兆梦时,大大增加了预兆梦的准确率。
3、总结:综上所述,预兆梦是客观存在的,它准确的原因相当复杂,但都不是神秘力量的所为,都是可以解释的。
你的情况在心理学中叫着“灵异之梦”(precognitive dreams/ psychic dreams),情况有点相似“预知之梦”(prophetic dreams)。两者都是先梦到了事情的发生,然后实际上事情却发生在后了。预知之梦预知的未来是有关于非常重要的人生事件,人类甚至会设法改变未来。灵异之梦多数都是指那些小小的未来事情,做梦者多数不会想改变什么,也不能控制什么。
梦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析,一个是科学的角度,正确的说就是心理学;另外一个角度就是非科学角度,把梦看成是一种神秘的能力。
先说说神秘的角度:
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流传了很多关于梦的故事,很多梦都是科学不能解释的。梦是很神秘的,最具有代表就是《新约圣经》中所记载圣母玛丽亚的“处女怀胎”。梦中出现的天使告诉圣母玛丽亚,说:“你的身体正孕育着神的儿子”,玛丽亚所生的就是耶稣基督。
另外在《旧约圣经》中也记载了法老王梦见预知丰收和饥饿的故事。在日本也有关于这类猛地故事,例如:圣德太子建造的梦殿,是为了从梦中得到灵感的冥想空间。从这些角度去看梦的话,梦是充满神秘感,我们也可以说梦可以帮助一个人认识未来。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你的梦的话,那就是没有理由可言,神秘的事件往往是没有解释,所以才会叫着“神秘”。
心理上的角度:
(1) 心理动因“幻想”而“转移”的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一个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对于“灵异之梦”的看法如下:
有些人在初到某个地方时,会觉得“似曾相识”,觉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好像在“梦中来过”。这种“景物”的熟悉感,也可能是另一种受潜抑的心思的“转移”。佛洛伊德有一个女病人,对12岁时所发生的一件怪事一直无法忘怀,当年她到乡下拜访某位同学,一进她家庭院就觉得以前曾经来过,进入客厅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但她确实是未曾来过这里。佛洛伊德在他高明的分析里指出,这种“熟悉感”其实是来自另一种“熟悉感”。原来这位同学有个得很重,而且不久人世的弟弟(病人在拜访她家时已知此事),而病人自己唯一的弟弟在几个月前曾患恶性白喉,她因此而被送到远方亲戚家隔离,被迫离家的她也许有过期望弟弟死亡的念头,但这个念头被潜抑了。在拜访同学家时,知道对方也有个病得快死的弟弟时,(后来她也看到他了),可能模糊地想起自己在几个月前也有类似经验,但意识无法承认这点,于是这种熟悉感就“转移”为对花园、房子的熟悉感。
另外一个故事,佛洛伊德有一个女病人,梦见她在某街某店门口遇到一个好朋友,是她从前的家庭医师。第二天早上出去逛街,恰恰就在那儿遇见了他,好似梦境重演。但在佛洛伊德的详细查问之下,发现这位女病人从早上起床到与老医师相遇之前,都“没有昨夜做过此梦的印象”,是在遇到老医师之时,“一看到他,便认为自己昨夜曾梦过这次相遇。”佛洛伊德说:“她实际上有没有做过那个梦,并不要紧。分析的重点在于她何以会想起来。”分析的结果如下:原来这位女病人多年前在医师家里认识某位男士,两人一见钟情。多年来,两人一直继续来往,而就在做梦的前一天晚上,她空等他到深诳,但希望却落空了。佛氏说:“由于在此不便报告的种种详情,我很快就了解,看到这位老医师而发生那个预言性的梦幻觉,他的意思等于是说:“啊,医师,你让我想起了旧日时光,那是他多看重我们的约会,那时我总不会白等的。”对旧日美好时光的熟悉感,在遇到老医师时一下子浮现,想“重温旧梦”的念头“转移”成她在梦中与老医师相遇的想法。
你做梦之前,爸爸妈妈就已经告诉你有一个小朋友会到你的家去玩,你很开心。你梦见了那个男孩子,还吃草子年糕,你们还去割草,连割草的田块也跟梦一样。可能你对这一切发生的事情早就已经有了一种熟悉感,这种熟悉感可能来自一个你曾经经历过的事件,有了这个熟悉感,在某种幽微的心理动因之下,你“幻想”做过一个这样的梦,你受潜抑的潜意识把这些熟悉感“转移”成梦中所发生的事件。
(2) 前瞻性思考与潜意识的洞察力
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在1952年就相当精确地描述了“太空漫步”的情景,比真正的太空漫步早了13年。但没有人说阿西莫夫具有“预知能力”,大家觉得这是“合理的推测”,因为人是具有“前瞻性思考”的生物,梦见亲人的死亡,譬如前述那位来自西班牙的精神科医师,想起在故乡的父亲还有他过胖的体重,心中浮现“他可能死于中风”的想法,乃想“合理的担忧”,而这种担忧被编入梦中,实在也是合情合理的。
弗洛姆(E. Fromm)也提到一个含有心理洞察力的“灵异之梦”:
有一次,A与B见面,讨论彼此在未来事业上的合作。A对B的印象很好,因此决定把B当做自己事业上的伙伴。见面后当晚,A做了下面这个梦:“我看见B坐在我们合用的办公室内,他正在翻阅账薄,并篡改账薄上的一些数字,以便掩饰他挪用大量公款的事实。”
A醒来之后,觉得这个梦是他对B的敌意及疑心在作崇,他忘掉这个梦,而和B正式合作生意。一年后,A发现B真的擅自侵占大量公款,并以账薄的虚假记载来掩饰此种行为。佛洛姆认为梦中的预言性质可能表示A与B初次相见时,对B的洞察力。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常非如我们所愿意相信的那样单纯,A直觉地认为B是一个不诚实的人,但B的外在形象却又给A非常良好的印象,他遂压抑“B是不诚实”的不好想法(一开始就怀疑别人总是不太好的),这个压抑的念头难以在清醒思维时浮现,但却在夜梦中大肆活动,而产生了有预言性质的梦境。
你的灵异之梦,可能可以用人的“前瞻性思考”与“洞察力”来解释。你的爸爸妈妈以前可能已经在你的面前提过这个叫“国方”的人,他们可能曾经形容国方的长相,岁数,等,你的潜意识里面已经有了这个人的印象,只不过在现实上你没有见过他,你被压抑的印象就出现在你的梦中。
你梦见你们做的活动都发生了,问问自己你们家里的小孩有多少种活动可以做呢?草子年糕是不是你们地方的风味食品?其实你们的游戏就只有几种,你梦见了割草,或者吃着你们地方的风味食品是合情合理的。这些就叫着“前瞻性思考”与“洞察力”。
(3) 梦成了自我兑现的预言
一个太在意梦所提供的“第三种知识”的人,也有可能使梦成为“自我兑现的预言”(Self-fulfillment prophecy)。《聊斋志异》里有一则《牛飞》说:“乡人某甲买了一头牛,颇为健壮。有一天晚上,某甲梦见牛长了翅膀飞走了,他醒来觉得这是个不祥的梦,怀疑将有所丧失,于是牵牛到市场折价出售。他将售得的银两用布巾包裹缠绕在臂上,在回家的途中,看到路旁有一只老鹰正在吃死兔的腐肉。某甲走近前,老鹰很温驯,并不飞离,于是他就以布头绑住老鹰的腿股,再缠绕在自己的臂上,继续往回家的路走。被缚的老鹰沿途一再摆扑,某甲稍不注意,老鹰竟带着包有银两的布巾飞上天去。
表面上,“牛长了翅膀飞走”的梦中预言里果然象征性地兑现了,但如果某甲不认为梦不祥卖牛,牛又怎么可能飞走呢?我们可以说,这是某甲受了梦的暗示,而自己兑现了那个预言。
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里,另有一则有关清初大儒朱竹坨(明史的编修)的故事说,朱竹坨很喜欢吃鸭肉,年轻时候曾梦见自己行经郊外时,看到一个大水池,池中蓄养了好几千只鸭子,在一旁看守的童子对他说:“这是先生您一生的食料。”后来朱竹坨81岁时,因生小病而卧床休息,又梦见回到年轻时代梦过的那个大水池边,结果发现水池里只剩下两只鸭子。他醒来后,觉得不祥,告戒大家家人不可再烹杀鸭子;想不到女儿刚好回来探病,知道父亲喜欢吃鸭肉的她,在家里宰了两只,特地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看到这两只煮熟的鸭子,叹道:“我的食录就到这里结束了吗?“当天晚上,他就死了。
这也是“自我兑现的预言”,朱竹坨深信梦中的预言,而告诫家人勿再杀鸭,但“人算不如天算”,看到女儿送来的两只鸭子,他的“心理防线”崩溃了,也许就是这样,而使他的病情恶化,一命呜呼。
你在梦中看见了那个朋友要吃草子年糕,然后你们去割草,那个割草田块也是跟蒙中一样的。如果用“自我兑现”来解释,你可能被自己的梦牵着你的行动,那个时候你可能提议去割草,到了自己熟悉的割草田块去了。就算你没有提议什么,你也可能不经意的说了/行动上间接提议了这些活动,你们才会去做你们梦中里面的活动。你也有可能在你的朋友还没有来之前告诉了自己的爸爸妈妈关于吃草子年糕,割草等等,你的爸爸妈妈可能提议你们去玩你说的活动。可能性很多,简单的说,你的行动其实已经被你的梦间接影响了,而你自己却不知道。
(4)“巧合”中的心理因素
“巧合”看来似乎是个数学上的机率问题,但若有心理因素介入,则也会变成心理问题。一般人常说:“天下哪有那么巧的事?”但多数人都忽略了下面这个数学问题:就个人来说,一个人每晚做五六个梦,一生会做10万个以上的梦,这10万个梦若有一两个与外的事件,情景或他人想法“若合符节”,其概率并非“微乎其微”的,就所有的世人来说,每天晚上有几十亿个人在做梦,在这“几百亿”个梦中,若有几个梦和“明天发生”的事“若合符节”,其机率更是增加了很多。这种机率若再加上“随个人心意”的解释,就如虎添翼般。
明人张瀚在他的《松窗梦语》里,提到他的两个“预知之梦”:一次是在当诸生时,梦见一个青面鬼给他一双红鞋,里面题有“三十六名”,后来参加乡试上榜,排名第“四十九名”。又一次是乡试后赴京参加京参加京试,梦见一个人给他十个一文的青钱,对他说将十个铜板丢在地上,出现背面较多的就能上榜。他在梦中掷了两次,一次出现六个背面,另一次出现七个背面,那人说,“丢出这样的数目,已经足够了。”结果他京试也上榜,排名第“四十二名”。
张瀚说:“一以四九,一以六七,数皆暗合”。但所谓的“暗合”,第一次是将真实的名次“四十九”拆开来,以四乘九,得到梦中的“三十六”;而第二次则是以梦中的六乘以七,而得到真实的名次“四十二”。两次的计算方式是完全相反,共法则纯然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心理法则。其实,张瀚乡试生名次若是第九、三、十八、二名誉将梦中的六和三以加、减、乘、除“运算”的结果)。他恐惧也会认为“暗合”,只要是“存心相信”,我信总能够找出梦境与真实“暗合”的蜘丝马迹。
我们一生所做的梦,有一些会涉及到外在真实世界的人物(包括自己)及事件,就说千分之一好了,但多数人总是津津乐道于一两次偶然的巧合,而轻易遗忘其他1000个失败的预言或感应。
你的梦可以用“选择性的认知”来分析。想想看,你在梦中发生的事情,是不是完完全全都实现了?是不是还有一些部分没有实现的呢?也许实现的部分只不过是“巧合”而已,而没有实现的部分你就会“选择性”的忽略了,你只把“巧合”的部分拿出来分析,而不符合巧合的部分,你的潜意识里面就会“选择”忘记。你想想看你到现在为此作了多少个梦?有很多都没有“实现”,而巧合的梦你就会把它当成是“实现”了的梦。
―――――
以上的解释都是以科学和非科学来分析,你自己仔细想想看吧,我想你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mjqt/81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梦见从嘴里掉蚂蚁代表什么
下一篇: 梦见从衣服里抖落出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