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里,如果有扰乱心境的杂音出现,可能是耳鸣的征兆。
有个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江南的月夜,宛如水墨画一样的素雅,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的古寺传出了悠扬的钟声。声音越来越低,在他耳边萦绕,这个声音却扰得他心境不宁。但是他并没有在意。
可是没有过多久,他就被一种很难缠的耳鸣所困扰。
耳鸣是指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耳内鸣响的一种主观感觉。耳鸣是一种无意义的噪音。可以是单耳也可以双耳。持续而严重的耳鸣会令患者非常烦恼。程度远远超过耳聋,而且这是耳聋的先兆。
耳鸣的诱因很多,疲劳、失眠、紧张、焦虑、神经衰弱都会引发或者加重耳鸣。咖啡因和酒精常常可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习惯。噪声、暴震声和长时间的噪声接触,均能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产生。
小心护耳
治疗应针对根本的疾病,因为根本疾病的缓解可改善耳鸣。伴发的耳聋排除,常能导致耳鸣缓解。尽管对耳鸣无特效的药物及手术疗法,不少患者发现耳鸣可在音乐环境下掩蔽,甚至在收音机音乐的陪伴下入眠。一些患者得益于使用耳鸣掩蔽器,它是一种类似助听器装置,但能发放比耳鸣更舒适的声音。对内耳的电刺激,如使用耳蜗植入,常能减轻耳鸣,但只适用于深度耳聋者。
_姑苏__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故人西辞_黄鹤楼__,烟火三月下扬州。沾衣欲湿__杏花雨__,吹面不寒杨柳风。渭城__朝雨___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白雨____跳珠乱入船。÷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如还有新的问题,请不要追问的形式发送,另外发问题并向我求助或在追问处发送问题链接地址,答题不易,敬请谅解~~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祝学习进步!
一个秋天的夜晚,唐朝人张继乘船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忧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他写下了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大意是:月落夜深,江面上弥漫着茫茫雾气。透过朦胧的夜色,可以看到星星点点渔家的灯火,映照在船上正在睡眠的旅客身上。这时,城外寒山寺的大钟敲响了,阵阵悠扬的钟声,从遥远的地方传到了停在岸边的船上。
张继的这首诗清丽迥远,情景交融,是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佳作。特别是最后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不但是全诗神韵最完美的体现,而且,从科学角度讲,它还客观地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
大家或许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夜里声音比白天传得远。白天,尤其是炎热夏天的中午,无论怎样大声呼喊,声音也传不远;可是到了夜里,远处的叫喊声都能听得一清二楚。热天傍晚在外乘凉,人们常常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各种声音,而这些声音白天是很少听得到的。“夜半钟声到客船”正是这一类现象的生动描述。
许多大城市都矗立着巨大的报时钟,悠扬的钟声,向周围的人们准确地报告着时间。
你若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夜晚和清晨,钟声听上去很清楚,一到白天,钟声听起来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
那么,为什么会“夜半钟声到客船”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夜晚和清晨的环境安静,而白天声音嘈杂。
其实不然。广袤无垠的大沙漠,白天和夜晚都异常安静,然而在那里白天却很难听到远处的声音,甚至在几十米外爆破,人们都常常听不到爆炸声。可是到了夜晚,情况就不同了,空中不时传来各种声音,间或还能听到远处城市的喧嚣声,人们戏称它为声音的“海市蜃楼”。
究竟什么原因使声音在夜间比白天传得远呢?原来这也是声音弯射的结果。
声音是靠着空气来传播的。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往前跑,一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拣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白天,太阳把大地晒得很热,地面的温度远高于高空的温度。这时声音传播的路线向上弯曲,这样离开发声物体稍远一些的地方,声音就传不到,形成寂静区。人们在寂静区里是听不到发声物体发出的声音的。而到了夜晚情况发生了变化,地面由于迅速散热,使得它的温度低于了空气的温度,而且离开地面越高,空气的温度也就越高。这时声波传播的路线变成了向下弯曲,这样地面附近就没有了寂静区,声音传向了远方。如果声波较强,传到地面的声音还会被地面反射到高空中,声波就会继续上面的弯射过程,直到最后消耗殆尽为止。这样一来,声音就会传向很远的地方。于是,人们在很远以外也能清晰地听到钟声。看来,“夜半钟声到客船”还真有点科学道理呢!
声音的这种脾气,会造成一些有趣的现象。在炎热的沙漠里,地面附近的温度极高,如果在50~60米以外有人在大声呼喊,只能看见他的嘴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喊声发出后,很快就往上拐到高空中去了。相反,在冰天雪地里,地面附近的温度比空中来得低,声音全都沿着地面传播,因此人们大声呼叫时,能传播得很远,甚至在1000~2000米以外也能听见。
有时,由于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忽高忽低,声音也会跟着拐上拐下,往往造成一些较近的区域听不到声音,更远的地方反而能听到声音。1815年6月,在著名的滑铁卢战役中,战斗打响以后,部署在战场附近的25千米处的格鲁希军团竟无一人听到炮声,因此没能按作战计划及时赶来支援拿破仑。而在更远的地方,隆隆的炮声却清晰可闻。声音的传播性质影响到一个战役的胜败。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知识点 一、知识概述
1、了解声音的特征。
2、知道乐音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决定因素。
3、认识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重难点知识讲解
1、声音的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反映声音高低的,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振动频率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振动频率小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听起来低沉。
(2)响度即声音的强弱,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指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频率有关,在振幅相同的情况下,一般人感到每秒1000次左右的振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声音向外传播,越来越分散,越来越弱,响度就越小。
(3)音色表征不同声音的特征,与发声体本身的特征有关。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它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不同乐器,即使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音,我们也很容易识别乐器种类,就是由于音色不同。
2、噪声及其来源: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噪声主要来源于人类自身和人类发明的机器。
3、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它是声音强弱的单位。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声——听觉下限。
(2)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学习,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减弱噪声的最终目的是降低人耳处的声音响度,所以,要从噪声的产生到噪声的传播以及人耳接收声波三个方面着手减弱噪声。
(1)在声源处减弱:可以采用更换声源或加屏蔽罩隔离。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建立隔声屏障来反射或部分吸收传来的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在噪声环境中工作,可以戴上耳塞、耳罩等护耳器具,防止噪声损坏听觉器官。
5、区别乐音还是噪声的方法
(1)从定义本质上区别: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它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超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这一点看,所有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乐音在不适当的场合下也可能成为噪声。
6、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音调、响度是差异非常明显的两个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如果一个物体振动的频率为261.6Hz,不管这个物体是钢琴、小提琴、军号、笛……我们都说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中央C调。我们常讲男同学说话声音“粗”,女同学说话声音“尖”,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不同。
响度表现为声音的强弱,它使人的耳膜振动幅度大。响度与音调是根本不同的两个特征概念。打鼓发出的声音响度大而音调低,小鸟的鸣叫声音响度小而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而音调低,蚊子的嗡嗡声响度小而音调高。
7、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
人耳要能听到声音,首先需具备3个前提条件:声源、介质和良好的听觉器官。其次人耳要听到发声体的声音,还应考虑到声音的频率和响度。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另外,声音还必须具有足够的响度,才能引起耳膜的振动,使人有听觉。
初二物理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小明在进行小提琴演奏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2、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 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 声音的
3、 如图12甲所示,在鼓面上撒上一些纸屑,轻敲鼓时看到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_____ ,比较图12甲、乙两次敲鼓的情况,两次鼓面上的纸屑振动幅度不同,说明两次鼓发出声音的 ____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4、小雨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制作了一种发声装置。他在纸筒的开口端打两个孔,并用一根绳子穿过这两个孔后系紧。如图2所示,他抓住绳子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在头的上方转动此装置,筒中空气柱由于 发出声音。当转速增大时,他发现纸筒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了,这是由于_______(填“振幅”或“频率”)变大的缘故。
5、在学校的联欢会上,同学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_传播的。能区分是小提琴发出声音是利用 这个特性。
6、发声体在振动,音调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____________决定.
7、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9、每一首乐曲都有一部乐谱,演奏家们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他们的 相同。通常人们说:“这个人说话嗓门大”。你觉得这个人嗓门大是说话时的 大.
10、如图所示,用薄木片从木梳的梳齿上以相同速度不等的力滑过,可以用来研究发声体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以上都可以
11、二胡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拉二胡时,由于琴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人们听到的琴声是通过 传来的.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东风破》,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12、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______大。
13、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4)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
二、选择题
1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会逐渐减小C.音色会逐渐改变D.音调、响度、音色都会改变
15、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模仿歌手刀郎的声音,观众感觉很像。从物理学角度看,小沈阳主要是模仿了刀郎歌声的
A.音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16、乐队合奏一段乐曲时,细心的.人能分辨出其中二胡及小提琴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 节奏不同 D.音色不同
17、如左下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震动幅度大致相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和发声的关系,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C.音色与波形的关系 D.声音传播的条件
18、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者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传播方向
19、如图所示,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5~6Hz;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300~400 Hz。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过时,你
A.只能听到蝴蝶的声音 B.只能听到蜜蜂的声音
C.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能听到 D.蝴蝶和蜜蜂的声音都听不到
20、利用MP3听音乐时,调节MP3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21、有一发声体每秒振动6次,关于它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发声体可能是钢琴 B.比频率为600次/秒的声音传播得慢些
C.人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D.这种声音不能反射
22、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小声伴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男中音响度大,音调高 B.男中音响度小,音调低
C.女高音响度小,音调低 D.女高音响度小,音调高
23、下面的几项措施中,哪项不能使声音的响度变大?
A.使声源振动的频率变大 B.使声源振动的振幅变大
C.使声源离人耳更近些 D.拿一根空气塑料套管,一端紧贴人耳,另一端靠近声源
24、在正拉二胡的一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25、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①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6、往保温瓶里灌开水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初二物理声音的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振动、音调、空气 2、音调;响度.
3、振动;响度 4、振动 频率
5、空气 音色 6、频率
7、响度 音色 8、振动 音色
9、音调 响度 10、B
11、振动 空气 12、音色 响度 空气
13、
二、选择题
14、B 16、D20、D 21、A 23、A
25、B 26、B 28、C 31、D 32、A
34、A 36、D 37、A
借鉴了(唐)代(张继)的著名七绝《枫桥夜泊》。
全诗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刻永远523为你解答,祝你学习进步~~~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mjqt/1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梦里破产当心鼻子
下一篇: 高空坠海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