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名医

国医大师周岱翰:治未病,防肿瘤

荆十三 2024-03-05 15:23:50

“治未病”

是中医防治疾病的基本思想

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在肿瘤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

《内经》中

治未病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这对于肿瘤防治同样适用


“未病先防”

-防止肿瘤发生-

肿瘤的“未病先防”是在肿瘤未发生之前,通过各种方法,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首先,培育正气,需重视精神调养,情志调达,规律生活起居,加强机能锻炼。其次,“内虚”是肿瘤发生的关键,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亚健康人群数量明显增加,现代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有正气虚弱,尤其是脾气亏虚或肾气虚弱。通过中药健脾益肾治疗,均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调整内分泌失调状态,使正气得以恢复,防止肿瘤发生。

微信图片_20240120113644.png

“五脏盛衰,与四时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指在春夏之时,由于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顾护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而能抵御外邪;而秋冬之时,由于由于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

     如今正值此炎炎夏日,咱们就来讲讲《黄帝内经》里提到的夏季养生三法“夜卧早起”、“使志无怒 ”、“使气得泄”,夏季昼长夜短,阳气充盛,人与夏气相应,应该适当晚睡早起,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要使情志舒畅,不要郁结成怒;在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坚持参加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腠理开合,适当出汗。平心静气,勿厌恶日长天热,在阳气最充足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的时候,坚持参加适当的劳动和体育锻炼,以适应夏日养长之气,也可避免“空调病”。同时,不可过用冷食,使胃肠受寒,寒湿内生。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期间,通过穴位帖敷、艾灸、针刺、药物内服等,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亦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既病防变”

-激发自身抗病能力,战胜肿瘤-

    中医药治疗肿瘤,主要不是杀灭肿瘤细胞,而是激发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寄希望于调节患者自身内环境的平衡来实现中晚期患者的带瘤生存。虽然中医去除肿块没有西医那么迅速,但在增效减毒、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防止肿瘤复发等方面优势明显。

具体措施变现为:中医治疗贯穿肿瘤的全程管理

1

肿瘤早期尽快切除是有必要的,但要在手术前后把自身正气扶起来,如用一些益气养血的中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

2

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很多化疗药物容易引起恶性呕吐,就先健全胃肠道,把健脾和胃的药先用上;某些化疗药物容易引起骨髓抑制,就给患者健脾养血、补肾壮骨,保护骨髓功能,刺激造血,防止白细胞降得过低。

3

放疗过程中很多患者出现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鼻咽炎等副反应,给予中药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减轻放射性炎症。

4

靶向治疗中可以配合中药疏风清热、凉血解毒以减轻皮疹等副反应。

5

放化疗结束后,很多肿瘤患者生活在对肿瘤复发的恐惧中。此时,中药依然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方面通过中医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调达情志建立信心,把身心调适到最佳状态,“四季脾旺而不受邪”来抵抗肿瘤;另一方面适当使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药物,往往效果显著。

作者:周岱翰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治未病理论是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与原则,是古代医家防治疾病的大智慧及哲理升华。引申古人实践中的直觉和经验用于防治癌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恶性肿瘤的防治现状

癌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因素,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癌症负担呈持续增长态势,在我国因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位居死亡第一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癌症发病近十年来呈上升态势,每年增加约4%,调整年龄因素之后,每年增长约2%。

目前我国癌症高发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老龄化,其他致癌因素中也包括空气环境污染、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肥胖/超重、吸烟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广泛存在,我国癌症发病和死亡率还将不断上升,防治任务异常艰巨。

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国2015年全国癌症发病估计约430万,癌症死亡约280万。中国的癌症发病率接近并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以19.31%的人口占全球癌症发病的21.79%,调整年龄结构后,丹麦位居全球184个国家或地区癌症发病的第1位,美国位居第5位,中国位居全球癌症发病的第74位,亚洲国家中韩国居第7位,日本居第48位,印度和越南的发病率则相对靠后;我国癌症死亡率相对较高,占全球癌症死亡的26.9%,位居全球184个国家或地区的癌症死亡第30位,国人癌症5年相对生存率为30.9%,这也间接反映我国癌症预后较差,生存率相对较低,远低于美国和欧洲地区。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持续暴露等,癌症发病还会呈持续上升,了解和解读2017年美国癌症报告,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美国近年来癌症发病率开始下降,尤其是男性。过去10年,男性患癌人数每年下降2%,这主要得益于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三大癌种的持续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男女癌症死亡率的持续显著下降,在过去20多年,总体死亡率已经下降了25%,其中最重要的3个因素是控制烟草、推广筛查和开发新型疗法。

很多时候我们关注患癌后的治疗,其实,控制烟草和推广筛查这样的防癌手段,对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率更加关键。美国男性患癌最多的是前列腺癌,女性最多是乳腺癌,但这两种癌症生存率都很高,肺癌才是第一杀手,每年由于癌症去世的人里,肺癌占了1/4以上,美国60年代开始的控烟运动,近40年吸烟人数持续降低,从1990年到2014年,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3%,而在中国,男性医生吸烟率就高达20%~60%(美国是1%)。美国的前列腺癌患者数量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减少了过度诊断,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甲状腺癌。

治未病思想是先进医学模式的重要部分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转型,人类从密集体力劳动向脑力与体力过渡,伴随生活方式变化,人类主要疾病谱亦由生物学主导的急性传染病改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心脑血管、代谢障碍、运动系统和心理精神等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多脏器病变,医学治疗的目的则由治愈疾病前移为预防和控制疾病,适应这类疾病的医学模式亦由原来的生物学模式改变为生物-心理-环境-社会的医学模式。中医学从其形成并完善过程中就与这种先进的医学模式相吻合。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渊流长,其理论内涵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精髓与核心,一直指导着疾病的预防、诊治与康复。“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二千多年前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进一步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能实脾,惟治肝也。”告诫治未病含义有二:一是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加强养身摄生,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二是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已经患病就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杜绝疾病蔓延传变,即所谓“上工救其萌芽”。如在中医的四季养生中,秋风起,万物成熟,山川清肃,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宜早睡早起,适当调补,顺应阴精收藏,如纵欲过度,伤此阴气,则因秋冬不能养阴,以致春夏多患火病,故圣人告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历代医家遵循经旨,并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不断丰富治未病的内涵,就是“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施治,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止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针对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癌情,在恶性肿瘤防治策略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治未病具有以人为本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与美国提出并在当前热潮高涨的“精准医学”,在医疗目的上相通相融。2011年美国医学界提出精准医学,是基于目前的医学还不够精准,大多数措施是为“平均病人”设计的,这好比给所有人穿均码衣服,只能适合部分人,美国的一项研究统计提示,常见病处方药的疗效约50%~60%,癌症的疗效仅为20%。精准医疗计划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学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并对每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以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果。

精准医学为人类预防疾病和治愈肿瘤、糖尿病等复杂性疾病提供了美好的愿景,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属起步阶段,面临重重挑战。

譬如现在的精准医学是以遗传密码为依据的,可是当前对人类自身的遗传密码了解只局限于编码蛋白质部分,并不超过3%,另外97%非编码蛋白质部分迄今为止仍无法读懂,而数据量大,可提供样品量少也是制约的瓶颈,比如研究肝癌,对于特定分型的肿瘤,能搜集两三百个样品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数学体系需要建模,要求变量上千甚至上万的,几百个样品将无法成功建模。精准医学针对准确的人、在准确的时间、用准确的药,已经在部分明确驱动基因的癌症(如肺腺癌、胃肠间质瘤等)中取得傲人的疗效,但由于癌瘤的异质性和宿主内环境等变化,能够治愈的患者仍较少。

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就是重视人的整体和局部疾病的个体化辨证治疗。治未病思想体现《内经》因人、因时、因地治疗的三因制宜的临床治则,遵循三因制宜的指导,可以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精准医学是依托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大数据科学的高层次个体化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亦可出现“同癌异治”、“异癌同治”的现象,可以理解治未病模式与其他内、外科新技术是广义的精准治疗,而狭义的精准医学是由基因组学支撑的新型医疗模式,它们在医疗目的上是相通和兼容的。为了全民健康,我国也在力推精准医学。中医药法实施后,治未病思想和事业亦广泛开展,我们看到精准医学和治未病都在全民健康的路上疾奔。

治未病在癌瘤防治中的应用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肿瘤定位为“可控慢性疾病”,肿瘤的发生需要很长的过程。在此期间既可以预防,又可以通过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彻底治愈。目前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病程复杂、治疗方法多、预后不理想。把治未病理念应用于肿瘤学领域,一是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癌能力,未病先防;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防治肿瘤转移;三是瘥后调治,防止肿瘤复发。

积极治疗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身体内环境能够影响癌前病变向恶性肿瘤过渡。常见的癌前病变有黏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纤维囊性乳腺病、结肠多发性息肉病、慢性胃溃疡和萎缩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结节性肝硬化、皮肤慢性溃疡、子宫内膜和支气管黏膜等处上皮非典型增生等。

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但这种病变在某些危险因素作用下,容易变为癌(或肉瘤),如宫颈鳞状上皮中一重度不典型增生,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治疗,10年后大约1/3的患者要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以舒肝健脾、祛湿解毒法治疗慢性宫颈炎就是未病先防;抽烟可引起慢阻肺和肺癌,借鉴美国控烟经验,积极治疗慢阻肺亦是未病先防。现研究已证实,许多中药可能对癌前病变具有阻断或延缓恶变作用,如椿根皮、石菖蒲、大黄、炒白术、肉苁蓉等对消化系统癌前病变有抗突变作用。

在临床和康复中起重要作用

癌症临床治疗是在三因制宜辨治中防止传变。不同人患不同癌,其治疗时机、治疗经历及配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射或化疗等)不同,不同地域影响不同的体质及个体,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约60%以上的患者于初诊时可发现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

《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传舍”理论描述了病邪自远处转移的过程:“虚邪之中人……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经……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指出正虚是“传舍”发生发展的原因,经络是病邪转移的途径。已病防变则重在祛邪中顾护正气,如单纯中医治疗者用抗癌中药辨证论治,重视温脾肾药扶正补虚;配合手术者用健脾生血法;配合化疗者或健脾醒胃,或补气生血;配合放疗者或养阴生津,或滋阴补肾。

选用哪种治则或疗法由适时辨证来决定,疗效的积累需要疗程来完成,治未病思维要求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上全程参与,而不是在某时段危重时才临时上阵。在已病防变的康复治疗中可适时选用膏方,起缓慢、持续补益的功效。中医强调药食同源,中药中有部分食物本草,虽是食物但也有药物功效,这类食物可按中药的性味功效来辨证施膳,这就是中医食物疗法,将在肿瘤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拉动中医药健康产业

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人类要主动掌握健康状态,而非被动地接受疾病”。治未病理念可以使医疗健康的概念发生本质变化,从医疗健康体系以诊断治疗为主,转变到以健康保健为主。现在的医学都是以病人为对象,以诊断治疗为目的,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在一个人没有病的时候,了解他的健康状况,预测他未来健康的发展,此时医学所面对的就不再是病人,而是全民。这种根本性的变化,需要充分释放中医药产业潜力和活力,包括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健康食物、中药研发等。拉动中医药产业链可以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有利于改变当前肿瘤防治中的被动局面。

倡导“中和”思维,纠正不良生活方式

中和思维发端于《周易》,“中和”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中庸》。《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在中国哲学中,中即中正、不偏不倚,是说明宇宙间阴阳平衡统一的根本规律以及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的重要哲学范畴。中医强调养生防病,摒弃不良的生活方式,旨在使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养生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顺应自然、恬惔虚无、起居有常、食饮有节、动静结合。上述养生方法,涉及天人关系、精神调摄、起居作息、饮食劳作、形体运动等方面,均体现“致中和”的核心思维。

治未病学术理论是先进医疗模式的重要部分,是中医临症精准治疗的思维方法。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偏高,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治未病包括未病养生、欲病施治、已病早治、瘥后调摄等内涵,可在癌症防治策略、临床与康复、大健康产业中广泛应用。

文源:中国中医药报,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医学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mingyi/1248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