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子产不拆毁乡校

佚名 2023-06-12 00:44:03

子产不拆毁乡校

郑国首都有一所乡校,人们喜欢到那里聚会和游玩,每天热热闹闹的。

一天,有位叫然明的朝廷大夫走过这里,看见有几个人围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留神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议论朝政的得失,抨击官员的优劣,因为出现了不同意见,所以声音越说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明虎着脸转身就走,找到了当时担任执政卿的子产,忿忿不平地说:“老百姓到乡校去,并不是为了学点有益的东西,倒是兴致勃勃地说长道短,虽然也有人对朝廷说一些好话,可是抨击政事、指责国君、批评大臣的为数不少,如果流传开去,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干脆把乡校拆了,看老百姓还到哪里去嚼舌根?”

子产摆摆手说:“既然老百姓喜欢到乡校去,为什么要把乡校拆掉呢?”

然明连忙说:“你自己去听听吧,老百姓的这些话,对朝廷不利,对你我也绝没有好处呀!”

“我们先不谈乡校的事,”子产依然平静地说,“我有一事请教你,当河水暴涨,即将崩堤时,是因势利导放掉一些水,还是加高堤岸把水堵起来呢?”

“应该放掉一些水好。”然明想了想说。

“还有,当一个人有了难言之病,是痛痛快快告诉医生让他医治呢,还是遮遮瞒瞒不让医生知道呢?”子产又问道。

“当然应该把病情告诉医生。”然明这次回答得很干脆。

“这就对了,”子产朗声大笑起来,“朝廷在治理国家大事过程中,官员在处理大大小小的政务时,都免不了要出些差错,或者干出不利于老百姓的事来,老百姓对朝廷、对官员有意见,说出来了,我们可以及时予以纠正。现在首都的那所乡校,正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如果我们拆了它,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再聚集起来批评政事了,把他们的不满情绪全部憋到肚子里去。那样,就像暴涨的河水一样,堵塞得越厉害,冲决堤岸时的力量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加严重。这同向医生隐瞒病情造成贻误也是一样的道理。“然明听到这里,心服口服,赞同地说:”你说得对,这乡校不去拆了,留在那里,对国君有利,对朝廷有利,对你我都有利!”

子产不毁乡校读后感

百姓对政事的议论,是很自然的。他们是亲身体验到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利于民或者有损于民,因此,肯定会作出相应的评价。他们的嘴是堵不住的,他们的声音也是挡不住的,而他们的评价,却是为执政者提供了一份十分可贵的政绩评分单,应该重视,也应该以此分析自己的得失。子产不毁乡校,见解高明。他们说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表现了作为一位贤明政治家的治国、平天下的风度。乡校之毁,堵塞言路,耳根也许清净,但是,没有了人民的呼声,就如掌舵之人,容易迷失航向,飘流在汪洋大海之中那就太危险了。

子产不毁乡校的目的和意义

子产不毁乡校的目的:
1、及时获取群众议论的反馈信息;
2、形成沟通,参与组织决策;
3、根据公众意见调整决策,采取措施;
4、既可以获得民众之心,又可以得天下。

意义:
1、创造一种宽松的公共环境;
2、取得公众的理解与支持;
3、消除统治者与平民百姓间的隔阂;
4、加强统治者的良好形象,令国家强盛。

在“子产不毁乡校中的“毁乡校,何如?”中“何如”什么意思

1,“毁乡校,何如?”:“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2,文言文中“何如”解释及例句
(1)、如何,怎么样。用于询问。
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子木问於赵孟曰:‘范武子之德何如?’”
(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
①《左传·僖公九年》:“及里克将杀奚齐,先告荀息曰:‘三怨将作,秦晋辅之,子将何如?’”
(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
①《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4)、何似,比……怎么样。
①晋葛洪《抱朴子·逸民》:“子谓吕尚何如周公乎?”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
①《北史·卢昶传》:“卿若杀身成名,贻之竹素,何如甘彼刍菽,以辱君父?”
(6)、犹何故。
①元 无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儿去问他,要这个银子何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6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