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刘备破敌借刀计

佚名 2023-06-12 00:11:12

刘备破敌借刀计

曹操战败吕布之后,便乘着地方军阀混战之机将汉献帝迎往许昌,从此,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比之其他军阀,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当时,刘备率部驻扎于徐州,收留了被曹操打败的吕布,并把徐州附近的小沛让出给吕布屯兵。曹操生怕刘、吕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便召集部属商议对策。

武将许褚慷慨激昂地说:“我愿率领五万精乓,斩取刘备、吕布的头颅,献给丞相。”

谋士荀彧反对道:“许将军勇猛是勇猛,可不知用计,现在许昌新定为京都,人心未安,不能造次用兵。我有一计,可使他们自削力量。”

曹操问道:“什么计谋?”

荀彧道:“今天刘备虽然自己镇守徐州。并没有得到朝廷合法任命。丞相可以奏请皇上委任刘备为徐州牧,并写密信一封,叫他杀死吕布。事情如果成功,刘备就没有猛将辅助了,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事情如果办不成,吕布必然怒恨而杀刘备。这叫做‘二虎竞食’的计谋啊。”

曹操大喜,向汉献帝奏请关于刘备的委任状,派专使送去徐州,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并附上一纸密信。

且说刘备在徐州听说汉献帝已迁都许昌,正要上表恭贺。忽听下属报告,皇帝的专使到了,慌忙出城恭迎进府,拜受任命。谢恩完毕,就设宴招待来使。专使说:“大人得此任命,却是曹丞相保荐之功啊。”说着悄悄拿出曹操私信递与刘备。

刘备拆阅后,沉吟道:“这事还要商量商量。”宴席结束,安顿专使于宾馆,刘备连夜同众人商量。

张飞说:“昌布本是无情无义之人,杀就杀罢!”

刘备说:“他失败之后来投奔我,我如杀他,是不仁不义了。”

张飞说:“好人难做!”

刘备不理他。

第二天,吕布前来恭贺刘备得到朝廷任命,刘备表示感谢。只见张飞抽出剑闯进厅堂、要杀吕布,刘备急忙阻止。

吕布大惊道:“他为何要杀我?”

张飞道,“曹操说你是无义之人,叫我哥哥杀你。”

刘备连声呵斥,令张飞退出大厅,便挥手叫吕布同去后厅,告诉个中缘由,并将曹操的密信给吕布看。

吕布看后流下眼泪,“这是曹操要挑拨我俩的关系!。”

刘备说:“兄长不必忧虑,我是不会做不仁不义之事的。”

吕布再三感激不尽。刘备挽留昌布喝酒,尽欢而散。关羽、张飞一齐埋怨道:“兄长为什么不杀吕布?”

刘备说,“你们不知道,这是曹操唯恐我与吕布联合起来讨伐他,所以采用这个离间计,好让我俩自相火并,他好从中取利。我怎么能做他借刀杀人的工具呢?”

关羽听了点头称是。

张飞说:“我只要杀了吕布以断后患。”

刘备说,“切勿目光短浅,何况这也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采取的举动啊!”

刘备的好口才:凭此竟两次在袁绍手下死里逃生

如果你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被推出去斩首。旁边也没有一个为你说情的人,那么,你该怎样做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刘备这个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枭雄,就面临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危险。

袁绍派出了手下首屈一指的大将颜良去征讨曹操,却被正为曹操效力的关羽一刀斩于马下。因为关羽手快,颜良甚至连来将通名还没来得及问就一命呜呼了。

颜良部下败逃而回,向袁绍汇报说颜良被一个红脸孔、使大刀的杀了。袁绍帐下的谋士沮授立即判断这个杀了颜良的人是刘备的义弟关羽。

沮授虽然没有亲临现场,但他的判断是有道理的。当年关羽跟随刘备加入了征讨董卓的盟军,袁绍就是盟军首领。关羽在虎牢关前温酒斩华雄,袁绍一清二楚,他知道关羽出手很快,而且体貌特征也非常吻合。

折了第一大将颜良,袁绍当然是十分痛惜窝火的。袁绍的第一反应就是关羽是刘备的兄弟,这哥俩必定是狼狈为奸,内外勾结,坏我大事。

袁绍正在怒气头上,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对刘备呵斥道:你兄弟杀了我爱将,一定是与你合谋共议的!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

刘备实在是无辜的,他对此一无所知,此前乱军中三兄弟失散,他根本不知道关羽张飞去哪了,而且也不敢相信关羽会投降三兄弟的共同敌人——曹操。

但是,飞来的横祸就这样落了下来,如果你是刘备,你该怎样辩白,来保住自己的性命?

刘备的应变能力向来是非常强的。当年,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耳,刘备大吃一惊,以为自己韬光养晦的计谋已经被曹操识破,吓得连筷子都没拿住,掉到了地上。这个反常的现象,本来很容易引起多疑的曹操的怀疑。但正好这时,天上响起了一声响雷。刘备随机应变,推说自己自小害怕打雷,由此遮掩了过去。

尽管刘备十分机变,此刻在对相关情况毫不知情的前提下,又该怎么说服袁绍放下已经高高举起的鬼头刀呢?

说服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说服者在掌握了足够令人信服的论据后,通过开展缜密、系统的分析进行论证说服,这种直捣黄龙的说服途径就是中心途径;另一种则是不从论据着手,而是从情感、感觉、价值认可等方面寻找突破口,这种曲径通幽的说服途径就是外周途径。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说服的途径并正确地区别,我们再来举例说明。比如美国在进行总统选举的时候,选民被候选人的容貌、神态、气质、魅力打动而投了他一票,那么,选民就是被总统候选人的外周途径说服了。反之,如果选民是因为理解并认可候选人的各项施政方略而投了赞同票,那么,选民就是被总统候选人的中心途径说服了。再比如,如果我们购买某一样商品,是因为看了电视上明星所做的广告,那么,这也是一种外周途径的说服。反之,如果我们是因为了解了商品的功效确实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才进行购买,那么,这就是一种中心途径的说服。

换言之,我们也可以将说服的中心途径称之为理性说服,而将说服的外周途径称之为感性说服。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说服方法和技巧都包含在这两类说服途径之中。

那么,此时的刘备该采用哪种说服途径呢?

他只能采用说服的外周途径,也就是感性说服。因为他根本没有掌握任何的论据来解释自己的清白和无辜。

刘备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自己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刘备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说:我自从在徐州被曹贼打败,连老婆孩子都丢了,不知下落。怎么会知道关羽是在曹贼手下效力呢?况且,天下有多少面目相似的人,难道红面孔、使大刀的就只能是关羽吗?明公您一定详查,不要听信别人的一面之词啊!

刘备没法通过有力的证据和理性的分析来洗清自己,他只能以情动人。这个情就是人之常情。

刘备狼狈不堪,战败来投,确实是连老婆孩子都没带来。这一点袁绍是很清楚的。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在一般人看来,尽管兄弟之情也很重要,但总也没有老婆孩子重要(在当时的年代,老婆的重要性可能要差一点,但是孩子的重要性是无须多言的)。刘备用老婆孩子的重要性来和兄弟关羽的重要性作对比,言下之意当然是老婆孩子更重要。

现在,刘备连老婆孩子的下落都没有搞清楚,那么,他不知道关羽的下落(是否投降了曹操)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袁绍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有一次,他手下的谋士要他趁曹操远征他人之时赶快进军抄曹操的后路,即可成就霸业,但正好他最钟爱的小儿子得了重病,生命垂危,袁绍就说:我最疼爱的这个孩子眼看要死了,我也想跟着去死,我哪里还有心情去做别的事情啊。这件事说明,袁绍可能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但他显然是个有爱心的家长。这在当时的世代,也算是难得的了。

刘备的感性说服,触动了袁绍内心的感性因素。从而,刘备后面的那句天下面目相像者很多,未必红脸使刀的就是关羽也就起了作用。袁绍觉得他说得非常在理,马上就回心转意,改变了自己前面的决定,当场将刘备释放,再次奉为上宾。

这场风波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刘备的成功说服,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极其重要的经验:在很多时候,当我们没法开展理性说服的时候,妙用感性说服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但是,仅仅掌握感性说服也是不够的。

刘备随后又遭遇了一次性命之忧!

袁绍对爱将颜良被杀耿耿于怀,又派出另一员猛将文丑前去给颜良报仇。但十分不幸的是,文丑又一次被关羽斩杀,这等于再一次将刘备推上了绝路。袁绍一怒之下,又要将刘备斩首。

这一次情况更为严重了。接连两员爱将丧命,是对袁绍在实力上和感情上的双重打击!

但这次刘备已经无法故伎重施,再用感性说服来应对袁绍了。因为上次刘备确实是毫不知情,而这次他是作为后军跟随文丑一同出征的,是在后方亲眼看到文丑确实是死于兄弟关羽之手的。

那么,他又该如何说话才能挽救自己的灭顶之灾呢?

这一次,刘备使用了说服的中心途径,也就是理性说服!

刘备侃侃而谈,不再回避确实是关羽杀了颜良、文丑,而是首先分析曹操为什么要让关羽斩杀袁绍的这两员大将。刘备说:曹操向来对我恨之入骨。他既然知道我在明公您这里安身,这才故意派关羽,而不是别人来对付颜良、文丑。关羽和我的关系,天下皆知。他知道你必然会因此怪罪于我,会将我杀了。这就是借刀之计。

实际上,曹操和关羽都不知道刘备跑到袁绍这里了。但刘备的这番推理论证,在袁绍看来,却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从而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成功地将责任推到曹操身上之后,刘备已经没有性命之忧了。但袁绍的损失实在太大。刘备也知道,不管曹操如何使奸计,下手杀颜良、文丑的始终是关羽,如果不把袁绍的心病彻底消除,自己在他手下,也是朝不保夕的。

所以,刘备继续开展理性说服。刘备说:明公,我准备立刻写一封信给关羽,让他星夜来此,投奔明公,您看如何?

袁绍之所以要杀刘备,是因为他和关羽的手足情深。关羽对刘备向来是恭敬有礼,言听计从的。也就是说,刘备对关羽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刘备就顺着袁绍的思维,将这种影响力用来给自己解困脱难。

刘备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用关羽的到来以弥补袁绍痛失两员大将的损失。这种简单的计算,袁绍一下子就明白了。颜良、文丑都是在关羽手下一刀毙命的,如果自己拥有了关羽,当然就远远胜过颜良、文丑两人了。

袁绍顿时非常开心,再次放过了刘备。

刘备的这次成功说服,打的是理性牌,胜在论据的有力、论证的严谨。如果他这次再和袁绍打感情牌,恐怕很难消解痛失二将带给袁绍的负面情绪的叠加效应。所以,刘备直面现实,用精确周密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弥补方案,彻底打消了袁绍对他的怀疑和不满。

在乱世中,说服是一种确保生存的基本技能。如果你不善于说服,随时都可能在刀光剑影中身首异处。

刘备之所以能够两次死里逃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对说服的两类途径的娴熟运用。这种运用既包括说服本身的技巧,也包括在何种情势下选用哪一种说服途径的考量。

一般而言,采用说服的中心途径比较难,对说服者和说服对象的要求都比较高。说服者自己首先要寻找到足够多的强有力证据,然后开展符合逻辑的分析论证,才能提出站得住脚的论点,以打动说服对象。而同时,说服对象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思考来判断说服者的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正确无误。采用说服的外周途径相对比较容易。这是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性力量。只要说服者的说法符合人之常情的经验、惯例,就会比较容易让说服对象感同身受。

由此,在以下几种情势下,要优先考虑运用说服的外周途径(感性说服):

第一,对相关的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根本没有足以形成论证分析的论据材料;

第二,情势十分危急,没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缜密的思考论证;

第三,说服者自身弱于逻辑分析,即便掌握了一些有分量的论据材料,也无法形成严密的分析论证。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尽管说服的外周途径能够投机取巧,快速达致说服的目的,但就说服的持久性而言,采用中心途径进行说服的效果要好得多。也就是说,理性说服能够引起说服对象更加稳定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而感性说服的效果大多是暂时性的,很容易发生相反的变化。

还是以刘备对袁绍的两次说服为例。刘备的第一次说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了外周途径的说服,这种说服的效力显然不算长。当关羽再次杀了文丑后立即失效,刘备再次面临被杀头的危险。

现在,我们假定刘备第一次就了解了相关情况,就形成了嫁祸曹操的论证思路,那么,当他用中心途径说服了袁绍之后,说服的影响力应该持续很久。当关羽第二次杀了文丑之后,刘备就无须再想别的说服方法,曹操的借刀**论依然有效,依然能够在袁绍的内心起作用。袁绍只能更加痛恨曹操,而不会迁怒怪罪于刘备。

另外,在选择采用何种说服途径的时候,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说服者应该判断出说服对象现有的态度和认知是怎样形成的。如果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认知是因为感性因素形成的,那么就采用外周途径来进行说服;反之,则采用中心途径来说服。

也就是说,说服者要根据说服对象的态度和认知度形成来源对症下药,采用与之一致的说服途径。这样的针对性更容易形成共鸣,从而也更容易达成说服的最终目的。

关羽的自尊心远胜常人,容不得比他强的人。所以,当他听说猛将马超投归刘备麾下时,就提出要入川和马超一比高下。关羽生性孤傲,但诸葛亮仅凭一封书信,就平息了关羽的争强好胜之心……

历史上,刘备孔明为何借刀杀关羽?

因为关羽为人过于喋傲不逊,又统领荆州的兵马,是刘备手下唯一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功劳赫赫,又不太听从刘备与诸葛亮的命令,擅自发动襄樊之战,导致刘备与诸葛亮很生气,因此在关羽襄樊之战期间,不发援兵,借用曹操和孙权之手,杀了关羽。当然还有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关羽忠于汉室,而刘备的理想是要统一天下称帝的,忠汉与称帝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关羽的存在会是刘备称帝的威胁,因此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关羽。刘备与诸葛亮借刀杀关羽,与曹操借刀杀夏侯渊如出一撤,都是按兵不动,当年曹操坐镇长安就是不救夏侯渊看着他战死,刘备与诸葛亮也是按兵不动,看着关羽战死。

同样还有,孙权杀周瑜、杀吕蒙、逼死陆逊,都是因为周瑜、吕蒙、陆逊功高震主,而孙权是个权力欲极强的人,容不得身边有如此功高之人,必须除去。恩,有一小部分别有用心、擅长阴谋论的人就是这么想的,这些人认为刘备诸葛亮借刀杀了关羽,认为曹操借刀杀了夏侯渊,认为孙权鸟尽弓藏杀了周瑜、吕蒙、陆逊,对于这种观点,我只想说:你们错了,你们想的太简单了。杀人要讲作案动机的,刘备诸葛亮有没有杀关羽的动机呢?很显然,没有。无论是从结果倒推,还是从事态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刘备和诸葛亮都没有杀关羽的动机,杀了关羽对刘备诸葛亮有什么好处呢?荆州丢了,刘备辛苦了大半辈子的地盘丢了,刘备集团失去三分之一的地盘,三分之一的兵力,三分之一的人才、城池、补给,简直一点好处都没有,杀了关羽,刘备与诸葛亮不是受益人,是受害人!

刑事案件有一个原则:一个案件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的嫌疑最大。关羽失荆州,最大的受害人是刘备与诸葛亮,既然如此,刘备脑子坏了,还是嫌地盘多了,先杀了关羽,再来个夷陵之战抢回来,开一个天大的国际玩笑吗?再来回顾一下关羽襄樊之战的大致过程。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大概率上是刘备的命令,一是这种大型的战役没有刘备的命令,关羽再傲气,再假节,可也不能擅自发动; 二是襄樊之战本来就是为了响应刘备的汉中之战,实现刘备打通汉水的战略目的。刘备拿下了汉中,占了汉水的上游,刘封、孟达拿下房陵、上庸,占了汉水的中游,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如果拿下,就占了汉水的下游,如此,刘备就全据汉水,这是一条战略通道,这种战略级别的战争,只能是刘备集团的最高战略,统一部署的。

219年7月,刘备称汉中王,这个月关羽开始出兵北上围攻曹仁,关羽大捷;219年8月,曹操派于禁增援曹仁,被关羽水淹七军,关羽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关羽大捷;曹操继续增兵,令徐晃带兵增援,同时张辽的增援部队也在路上。219年10月,孙权偷袭荆州,吕蒙白衣渡江,江陵城与公安城投降,同时在襄樊战场,徐晃击败关羽,关羽只是被击败,还没有重大损失。219年闰10月,关羽从襄樊撤军,退回当阳,发现江陵失守,又与孙权一战,被击败,退守麦城。同进孙权派陆逊攻打宜都、夷陵等地,令朱然与潘璋截断关羽退路。219年11月,陆逊占领宜都、夷陵等地,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回成都,而关羽弃守麦城向西逃窜。219年12月,潘璋部下马忠在章乡擒获关羽,并将其杀害。

从上面可以看出,219年10月前,关羽一直是捷报,没有失败,从10月后孙权偷袭荆州开始算起,关羽开始失败走下坡路,如果关羽要通知刘备,应该就是在219年10月,信息传到成都,成都距离襄樊有一千多公里,最快也要一个月把信息传到,那 刘备看到信息已经是11月了,刘备得思考吧,得准备吧,就算刘备马上派兵出发,然后马不停蹄往襄樊赶,最快也要12月底才到,这个时候恐怕关羽早就死了,何况这还是最理想的状态,刘备看到信息要不要细作再探呢?会不会相信孙权偷袭荆州呢?这都需要时间证实。回到问题,刘备真是没有时间救关羽,而且汉中之战耗费了益州大量的人力物力,刘备一直在休整无力再战。直到关羽死后的2年后,刘备才有能力重新组织军队征战孙权,否则何必等两年呢?关羽之死 ,实在不是刘备与诸葛亮的错,但刘备与诸葛亮对关羽的死要负一部分责任,那就是在战略上没有考虑到孙权的背叛和偷袭。

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呢?

在史学界都有争论,为何刘备、诸葛亮都要借刀杀关羽?大多数人都知道关羽失荆州一事,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最终导致荆州失守,自己也被孙权所杀。但我们试想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如果派赵云去守荆州,十个吕蒙也不是赵云的对手。在关羽被徐晃击败退守麦城时,也去向刘封(刘备义子)请求救援过,但刘封拒绝了,这就让人看不明白了,如果没有刘备或诸葛亮的明示或暗示,刘封敢不去救关羽吗?在前有曹操,后有孙权,关羽纵有三头六臂也必败无疑了。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兵救援,《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我们大都认为是来不及了。有人提出过看法,说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计划,所以诸葛亮要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但也有人说,借刀杀关羽并不是诸葛亮主意,而是刘备。刘备与关羽之间有矛盾,这就对?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了。那到底是诸如什么原因刘备对关羽这么顾忌呢?一、关羽投降曹操的事情,就不可避免地给刘备留下心结。因为在曹操麾下,关羽曾经临阵刺杀袁绍大将颜良,而刘备当时就在袁绍军中。二、在曹操的指挥下,文丑被杀(文丑应该不是为关羽所杀,原因书中谈及),刘备夺路而逃,为了脱离险境,刘备以骚扰曹操后方为名南下。关羽为了报答曹操而考虑不周,直接造成了刘备处境的恶化。虽然他后来为了忠义而重回刘备麾下,但不代表刘备就会?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因为这些后来刘备对关羽也是有所防范的,在派关羽镇守荆州时他另外把自己小舅子糜芳也安排一起,这是对关羽的不放心,关羽的跋扈,刘备也考虑到以后自己死后,刘禅是根本没法控制关羽的,所以要提前把问题解决好。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些问题上看出刘备对关羽的成见,《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听说关羽战死的消息后,?大叫一声,昏厥于地?,完全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史料中并没有关羽死后刘备哭之的记载,相反却记有:庞统死后,?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法正死后,?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这难道不奇怪吗?照理说关羽是为国捐躯,英勇牺牲,刘备应该对他追封,给他谥号,但是关羽的谥号壮缪侯,是后主刘禅追封的。而法正死后,刘备当即追封他为翼侯。《三国志》中说,刘备同关羽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但关羽死后,享受的待遇还不如法正。 虽然我们对刘备、诸葛亮为什么要借刀杀关羽只是一个揣测,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当时三国中魏、吴都有自己的史书,唯独蜀没有,难道他们没有史官吗?不可能的,或许就因为蜀汉最高统治阶层的内部秘密,不敢公布于世吧!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4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