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贾诩设陷巧败敌

佚名 2023-06-12 00:08:11

贾诩设陷巧败敌

建安三年(公元198 年)夏,曹操假天子之命,第二次兴兵讨伐南阳军阀张绣。张绣抵挡不住,便退兵于南阳城内固守。曹操久攻不下,心情焦躁,便亲自骑马围着南阳城转悠了三天,终于发现张绣守城的破绽:东南角城墙的砖石,新旧不一,而且鹿角多遭毁坏。曹操心生一什,传令在城西北堆积柴薪,召集诸将,摆出了集中攻西北方向的架势。实际上他却秘密命令军队准备攻城器具,从东南角突袭入城。

且说张绣见曹操骑马绕城观察三天,又见西北角曹军堆积许多柴薪、甚为奇怪。谋士贾诩笑道:“曹操看了三天,我也看了他三天。他的意思我早已明白了,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行事,他必败无疑。”

张绣惊异地问道:“此话怎讲?”

贾诩说道:“我在城墙上见曹操对东南城角砖石的新旧颜色察看得十分仔细,我就明白:他认为此处是薄弱环节,打算从这里进攻。可他明里却在城西北堆积柴草,虚张声势,想骗我军将主九放在西北方向守卫,他就好乘黑夜偷偷爬上东南角突进城内。这是他运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啊。”

张绣惊问:“那我们怎么办?”

贾诩笑道:“这个很容易对付。我们可命令精锐士兵,饱食轻装,匿藏于东南房屋内,让百姓假扮士兵,摆出尽力防守西北的样子。到了晚上,让曹军在东南角爬城。等他们进入城里,一声炮响,伏兵齐起,他们猝不及防,就可以活捉曹操了。”

张绣采纳了贾诩的计谋。

早有探子报告曹操,说张绣集中兵力到西北角上呐喊鼓噪,拼力守城,而城东南防卫却十分空虚。曹操大笑道:“姓张的中了我的计了!”便命令军队秘密准备好爬城工具。白天,他只是命令部队佯攻西北角。到晚上二更时分,却让精锐主力爬上城墙,砍开鹿角,只见城中无一动静,他们便一拥而入。忽听得“咚”地一声炮响,张绣的伏兵四面冲杀出来。曹操突遇意外,慌忙退兵,张绣率领精兵勇猛掩杀。曹军败退出城,溃散数十里。张绣直杀到天明方始回师入城。此役使曹操损兵折将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贾诩两次追曹军

张绣听从贾诩的计谋在南阳守卫战中大败曹操后,荆州的刘表应张绣之请,乘机起兵要断曹操的后路。可是在安众一带,曹操施展奇谋,又打败了张刘联军。

此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探听到袁绍要兴兵侵犯许都.派人星夜飞报曹操。曹操得到消息,又急又慌,传令全军即日回师。

张绣的探子得到信息,即刻报知张绣,张绣就要率军追杀。贾诩力劝道:“如果追杀,必败无疑。”

旁边的刘表说:“今天不追曹军,岂非白白丧失千载难逢的良机?”竭力劝告张绣率领万余部队一同追击。

张刘联军追赶十余里,终于赶上曹操后卫。两军接战,曹军十分奋勇,张刘联军难以抵挡,大败而回。

张绣面有愧色,懊悔不迭地对贾诩道:“没有采纳您的劝告,果然遭到失败。”

贾诩笑道:“现在可以重整旗鼓再去追杀。”张绣和刘表都大为惊诧,说:“军中无戏言。刚才追杀失败,怎么又去追杀?”

贾诩严肃地说:“今番追去定获大胜。如果不胜,请砍杀我的头颅!”

张绣相信贾诩的话,胆小的刘表却心有疑虑,不肯发兵同往。张绣便自领本部军队前去追赶曹操。接战之后,曹军果然大败,张绣缴获军马辎重无数。正要继续追杀,忽然山后一支军队拥出拦住去路。张绣不敢恋战,回师安众。

刘表见状莫名其妙,询问贾诩道:“第一次我们用精兵追杀退兵,先生说必败,果然败了;第二次张将军用败兵追杀胜兵,先生说必胜,果然胜了。

两次结局都让先生料中,这是什么道理啊,特向先生请教。”

贾诩说:“这道理容易明白。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并非曹操对手。曹操精通兵法,他虽然败退,但为了防止追军必定部署精兵强将殿后。第一次追击,我军虽然精锐,却不能抵挡他的劲旅,所以我知道必败。而曹操之所以急于退兵,我估计必定许都有薪的情况等待他回去处理,他打退我们追兵后,当然轻车简从,火速赶回许都,不再作防止第二次追杀的准备,我军乘其不备再予追击,所以必定能取得胜利啊。”

刘表、张绣听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国志贾诩传文言文翻译

1. 《三国志 贾诩传》古文的翻译 曹操攻打张绣,一天突然退兵,于是,张绣便追击.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追,追了就败了.”张绣不听,带兵与曹操的军队交战,结果大败而回。

贾诩对他说:“现在马上再追击,肯定能打胜。”张绣回说:“我刚刚不听你的话,才以至于此。

现在已经败了,为何又追呢?”贾诩说:“现在的形势有了变化,你追的话肯定能胜利。”张绣听信了他的话,于是集合散兵再次追击,与曹军大战,果然胜利而归。

问贾诩:“我用精兵追击退军,你说肯定归输;而我以败兵去追击曹军的胜兵,你却说一定回赢。一切都像你说的一样,为何都应验了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的。

将军您虽然善于用兵,但决非曹操的对手。曹军突然退兵,曹操必定亲自断后;您的追兵虽精,但您不如曹操, 他的将士们也肯定锐不可挡,所以我知道您肯定回输的。

曹操的进攻部队您没有战略上的失误,还没尽全力打呢就退兵了,肯定是他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才不得以而退兵,曹操自己押阵,您当然会输了);当他打败了您的追兵,一定会(认为您不会再来了,就自己亲自率军撤退),留其他将领断后,他的部下虽然英勇,但决非将军您的对手,所以,即使您用败兵也能打胜曹操的胜兵。”于是张绣就服了贾诩。

2. 三国志魏书贾诩传翻译 这是三国志卷十 魏书十(二荀贾传)从贾诩开始到最后的翻译,不含裴松之的注。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看出他是个特异的人才,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奇策。

被推选为孝廉,任郎官,因为身染疾病而离开官职,向西回还,到达了汧,道途中遇到了叛逆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拘执。贾诩告诉他们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千万不要活埋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

当时太尉段颎,从前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威势震惧西方各地,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惊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和他互结盟好而把他护送回去,其余的人都被杀死。

贾诩事实上并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类似这些例子。董卓进入洛阳,贾诩以太尉掾的身份任平津都尉,升迁为讨虏校尉。

董卓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屯兵在陕地,贾诩在牛辅的军队中。董卓失败,牛辅又死,大家都深感恐惧,当时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都想解散军队,乘隙走小道回还故里。

贾诩告诉他们说:“听说长安中正在商议想把凉州人全部诛杀,而你们抛弃属众单独行动,就是一个亭长也能把你捆缚起来。你们还不如率领着兵众向西行去,在所经过的地方收编兵卒,以便迫攻长安,为董卓报仇,如果能幸运地达成任务,就遵奉国家的命令来征讨天下,如果没有成功,再逃走也不算晚。”

大家都认为这样对。于是李傕向西前进攻打长安。

这些事迹均记载在《董卓传》。后来贾诩为左冯翊,李傕等想因他的功业而封他侯爵,贾诩说道:“这是救命的策略,哪有什么功劳!”坚持拒绝不肯接受。

又要任他为尚书仆射,贾诩又说:“尚书仆射,是官中的师长,为天下人所仰望,我贾诩名位素来并不贵重,不足以使人畏服。纵使我贾诩昧于荣显利益,对朝廷来说又怎对得起呢!”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主管选举事,任内匡正助益的地方很多,李傕等人虽然和他很亲近,但是也都惮惧他。

正巧贾诩因母丧去官,后拜为光禄大夫。李傕、郭汜等人在长安争斗,李傕又请贾诩做宣义将军。

李傕等人和好,天子平安的离开长安,保护大臣,贾诩有大功势。天子离开了长安后,贾诩向天子送还印信组绶。

这个时候,将军段煨屯兵在华阴,和贾诩是同郡人,于是终于离开了李傕而托附在段煨处。贾素来就颇有名望,是段煨军士们所仰望的人物。

段煨内心害怕贾诩夺取了他的兵权,外表却尊奉贾诩非常厚而周全的礼节,贾诩心中愈是无法安宁。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勾结张绣,张绣就派人迎接贾诩。

贾诩准备前行的时候,有人告诉贾诩说:“段煨对待你那么优厚,你怎么忍心离去?”贾诩回答说:“段煨性情多疑心,有忌妒我的意念,对待我的礼节虽然不薄,但这是不可依恃的,日子一久一定会被他算计的。我离去,他一定很欣喜,而且也希望我到外头去求取大的援助,他也必定会厚待我的妻子。

张绣这个人缺少主谋的人,也希望我去,那么我个人和家庭两方都获得保全了。”贾诩前往张绣处,张绣行子孙礼来对待贾诩,段煨果然非常的照顾他的家室。

贾诩游说了张绣与刘表联合。等到太祖出兵征伐,一旦带兵退回,张绣亲自追讨。

贾诩即告诉张绣说:“不可以去追击他,追击他一定会失败。”张绣不肯接纳贾诩的意见,派兵前往和太祖会战,终于大败而退还。

贾诩告诉张绣说:“现在赶紧再极力追讨,继续打下去一定可以获胜。”张绣谢绝贾诩的意见而说:“就因为没有采用你的话,以至到这种地步。

现在已经失败了,为何还要继续追击呢?”贾诩回答他说:“出兵作战的形势是随时变化的,赶紧前往追击一定会获利。”张绣采信他的话,于是整收溃散的兵卒前往追击,和太祖再度作战,果然获胜而回来。

张绣回来后,即问贾诩说:“我张绣用精锐的士兵追讨引退的军队,而你却说一定会失败;等到我败退后,改用战败的兵卒进攻骄胜的兵士,而你却说一定会胜利。结果也都如你所料,为何两次相反的结果都一一灵验了?”贾诩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绝非曹公的对手。

他们的军队虽然刚刚引退,但曹公一定会亲自殿后,阻挡追兵;追讨的军队虽然精良,将军既然不如曹公,他们的士卒也很锋锐,所以知道你一定要惨遭失败。曹公进兵攻打将军从来没有失策过,还没有倾全力来应战就引兵退回,一定是国家有变故;而且又已经攻破了将军的追击,一定会以轻军急速回去,纵使留下了一些将领殿后,这些将领虽然勇猛,也不是将军你的对手,所以虽然引用败退了的兵卒也一定能获胜。”

张绣听后才信服。后来,太祖在官渡抵抗袁绍的军队,袁绍派人去招请张绣,并且写了封信给贾诩请求救援。

张绣想答应,贾诩就公然的在张绣面前告诉袁绍的使者说:“回去谢绝袁本初,兄弟之间不能互相容纳,而想要能容纳天下国士,可能吗?”张绣听后大为惊慌,恐惧地说:“何至于到这种地步!”随即私下对贾诩说:“既然如此,那么当何去何从?”贾诩就告诉他说:“倒不如追随曹公去。”张绣又问道:“袁绍兵强曹公势弱,而且又和曹公互结怨仇,如何去追随他呢?”贾诩告诉他说:“正因为如。

3. 三国志贾诩传的翻译 翻译:

是后,太祖拒袁绍於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绣欲许之,诩显於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於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雠,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馀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4. 谁有《贾诩传》的原文及翻译 三国志-贾诩传 贾诩宇文和,武威姑臧人也。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氵千千)?,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

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壻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

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

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

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

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

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会母丧去官,拜光禄大夫。

傕、汜等斗长安中,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佑护大臣,诩有力焉。

天子既出,诩上还印绶。是时将军段煨屯华阴,与诩同郡,遂去傕托煨。

诩素知名,为煨军所望。煨内恐其见夺,而外奉诩礼甚备,诩愈不自安。

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诩将行,或谓诩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诩曰:“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

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诩遂往,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诩说绣与刘表连和。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

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

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参司空军事。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

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

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

语在《武纪》。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

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顾。

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邑三百,并前八百户。

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访为列侯。以长子穆为驸马都尉。

帝问诩曰:“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对曰:“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

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臣窃料群臣,无备。

5. 三国志·荀彧攸贾诩传 翻译 荀彧字文若,是颍川郡颍阴县人,年少时,南阳人何黝看到他时认为他是异才,说:“这孩子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永汉元年,荀彧被举为孝廉,拜为守宫令。董卓作乱时,他要求外出做官吏,被任命为亢父县的县令。不久他就弃官回乡了。他对家乡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险地,一旦形势发生变化,这里常是兵家必争之地。应该赶快离开这里,不可久留。”故乡的人大多怀念故土,犹豫不决,恰好与荀彧同郡的冀州牧韩馥派车马来迎接他,邻里中无人愿随苟彧去冀州,荀彧就独自把他家的宗族领往冀州。然而到达冀州时,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官位。袁绍以上宾之礼对待苟彧。荀彧估计袁绍最终成不了大事,而当时魏太祖为奋威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荀彧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曹操非常高兴,说:“他就是我的子房啊。”

于是任荀彧为司马,当时苟彧才二十九岁。那时,董卓的 *** 陵迫天下,太祖就此询问苟彧,荀彧说:“董卓的暴虐太过分了,一定会因作乱而灭亡,不会有什么作为。”

兴平元年,太祖征讨陶谦,任命荀彧留守,恰逢张邈、陈宫用兖州为据点反叛曹操,暗中迎来了吕布。吕布到了兖州后,张邈才派刘翊告诉荀彧说:“吕将军特来帮助曹使君攻击陶谦,你应赶紧供给他的部队军粮。”众人听了都很疑惑,只有荀彧知道这是张邈作乱,立即统领军队作好防备,派人急驰去召东郡太守夏候敦。而这时兖州所属的诸城已经背叛曹操响应吕布了。当时太祖已经把军队全都调去攻打陶谦了,留下的兵很少,而督兵的将领官吏都与张邈、陈宫等勾结合谋。夏侯悖到达鄄城后,连夜诛杀数十名图谋反叛的人,众人才平定下来。豫州刺史郭贡带兵数万来到鄄城下,有人说郭贡与吕布合谋,城中人听了都很骇怕。郭贡求见荀彧,荀彧将前往,夏侯悖等人说:“你是一州的统领,前去一定有危险,不能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估计不是一向有勾结,如今来得这么快,主意一定还没有确定。趁他还没有确定时去劝说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如果我们先怀疑他,他将由恼怒而最终与张邈等合谋。”郭贡见荀彧毫不惧怕,认为鄄城不容易攻破,就带兵离开了。荀彧又与程昱定计,派程昱去劝说范县和东阿县的守将,最终保全了这三座城池,等待太祖归'来。

陶谦死后,太祖想要攻取徐州,回过头来再平定吕布。荀彧说:“从前汉高祖保有关中,汉光武占据河内,都是先深根固本以此为基础控制天下。这样,进攻足以战胜敌人,后退足以坚守。所以虽然屡有困难失败而终能成就大业。将军以兖州为根本首倡义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况且,黄河、济水之间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如今虽然有些残破,但仍可以凭此自保,这也是你的关中、河内啊。如果放弃吕布而攻打徐州,多留兵驻守,前方的兵力不够,少留兵驻守,后方的民众都会被征来守城,没有人手打柴。这时吕布如乘虚侵犯,民心就将更加危险,只有鄄城、范县、卫邑三城能保全,其余就不属于我们自己所有了,这样兖州也就丢了。假如徐州没有平定,那么将军你将回到哪里去呢?”太祖于是放弃了攻打徐州的计划。

《三国志》今注今译下载地址

只有翻译陈志,没有裴注

6. 三国志·荀彧攸贾诩传 翻译 荀彧字文若,是颍川郡颍阴县人,年少时,南阳人何黝看到他时认为他是异才,说:“这孩子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永汉元年,荀彧被举为孝廉,拜为守宫令。董卓作乱时,他要求外出做官吏,被任命为亢父县的县令。

不久他就弃官回乡了。他对家乡父老们说:“颖川,是四面受敌的险地,一旦形势发生变化,这里常是兵家必争之地。

应该赶快离开这里,不可久留。”故乡的人大多怀念故土,犹豫不决,恰好与荀彧同郡的冀州牧韩馥派车马来迎接他,邻里中无人愿随苟彧去冀州,荀彧就独自把他家的宗族领往冀州。

然而到达冀州时,袁绍已经夺了韩馥的官位。袁绍以上宾之礼对待苟彧。

荀彧估计袁绍最终成不了大事,而当时魏太祖为奋威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荀彧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

曹操非常高兴,说:“他就是我的子房啊。” 于是任荀彧为司马,当时苟彧才二十九岁。

那时,董卓的 *** 陵迫天下,太祖就此询问苟彧,荀彧说:“董卓的暴虐太过分了,一定会因作乱而灭亡,不会有什么作为。” 兴平元年,太祖征讨陶谦,任命荀彧留守,恰逢张邈、陈宫用兖州为据点反叛曹操,暗中迎来了吕布。

吕布到了兖州后,张邈才派刘翊告诉荀彧说:“吕将军特来帮助曹使君攻击陶谦,你应赶紧供给他的部队军粮。”众人听了都很疑惑,只有荀彧知道这是张邈作乱,立即统领军队作好防备,派人急驰去召东郡太守夏候敦。

而这时兖州所属的诸城已经背叛曹操响应吕布了。当时太祖已经把军队全都调去攻打陶谦了,留下的兵很少,而督兵的将领官吏都与张邈、陈宫等勾结合谋。

夏侯悖到达鄄城后,连夜诛杀数十名图谋反叛的人,众人才平定下来。豫州刺史郭贡带兵数万来到鄄城下,有人说郭贡与吕布合谋,城中人听了都很骇怕。

郭贡求见荀彧,荀彧将前往,夏侯悖等人说:“你是一州的统领,前去一定有危险,不能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等人,估计不是一向有勾结,如今来得这么快,主意一定还没有确定。

趁他还没有确定时去劝说他,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如果我们先怀疑他,他将由恼怒而最终与张邈等合谋。”

郭贡见荀彧毫不惧怕,认为鄄城不容易攻破,就带兵离开了。荀彧又与程昱定计,派程昱去劝说范县和东阿县的守将,最终保全了这三座城池,等待太祖归'来。

陶谦死后,太祖想要攻取徐州,回过头来再平定吕布。荀彧说:“从前汉高祖保有关中,汉光武占据河内,都是先深根固本以此为基础控制天下。

这样,进攻足以战胜敌人,后退足以坚守。所以虽然屡有困难失败而终能成就大业。

将军以兖州为根本首倡义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况且,黄河、济水之间是天下的战略要地,如今虽然有些残破,但仍可以凭此自保,这也是你的关中、河内啊。

如果放弃吕布而攻打徐州,多留兵驻守,前方的兵力不够,少留兵驻守,后方的民众都会被征来守城,没有人手打柴。这时吕布如乘虚侵犯,民心就将更加危险,只有鄄城、范县、卫邑三城能保全,其余就不属于我们自己所有了,这样兖州也就丢了。

假如徐州没有平定,那么将军你将回到哪里去呢?”太祖于是放弃了攻打徐州的计划。 《三国志》今注今译下载地址 只有翻译陈志,没有裴注。

7. 翻译古文 1.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后来,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李傕等认为贾诩有功,想封他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肯接受。

2.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贾诩当着张绣的面对袁绍的使者说道:“你回去替我谢谢袁绍。但是,他兄弟之间尚且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下天下的佼佼者呢?”3.若乘旧楚之饶,以食吏士,抚安百姓,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如果能以过去楚国丰饶土地的产出供养官吏,安抚民间百姓,则不用出动大军就可以使江东俯首称臣了。

8. 翻译古文 1.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

后来,贾诩被任命为左冯翊。李傕等认为贾诩有功,想封他为侯,贾诩说:“这是保命的计谋,哪有什么功劳?”坚决不肯接受。

2.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贾诩当着张绣的面对袁绍的使者说道:“你回去替我谢谢袁绍。但是,他兄弟之间尚且不能相容,又怎么能容得下天下的佼佼者呢?”

3.若乘旧楚之饶,以食吏士,抚安百姓,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如果能以过去楚国丰饶土地的产出供养官吏,安抚民间百姓,则不用出动大军就可以使江东俯首称臣了。

打赢吕布,刘备需三将曹操需六将,贾诩一将不用却赢了吕布和马超?

贾诩能够不费多大的功夫,就轻松的战胜吕布取得胜利,主要还是他惯用军事策略,巧设军阵,击敌要害。其实贾诩是心思深沉的谋士,就连以权谋著称的曹操都对他表示过赞美和倾佩,吕布更不用说,他作为三国猛将里的首位,一般而言,是需要武力值极高的人,才能战胜的,能够毫不费力的一举将吕布击垮,可见贾诩过人的谋略。

在对战吕布这一员猛将的的时候,贾诩采用的策略很简单。首先,他吃准了吕布只会勇猛上阵,毫无计谋,于是兵分四路,一路驻守在谷口,每日以语言相激,引诱他带兵多次对战厮杀,消耗兵力,一路绕后攻击,骚扰他的后方,另外两路部队则分别从两个方向,攻打长安,以致于吕布无暇分身,就这样,四路兵的四个将领虽然不太出名,却也赢了吕布。

之后就是马超,马超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虽然年纪小经验也少,不受重视,但他一上场就直接双杀了李傕倚重的两个偏将,贾诩自然要出谋划策来对付这个已经光芒初现的猛将,他直接建议将领采用坚守的策略,在坚守不出两个月之后,马超的部队已经快要断绝粮草后援,贾诩此时选择反攻,直接战胜了这支勇猛的西凉铁骑。


贾诩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出场的时间也不长,但是他超越了曹操的智慧和权谋,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了许多人的偶像。

三国杀武将攻略 SP贾诩

【缜(zhěn)略】锁定技,你使用的普通锦囊牌不能被【无懈可击】响应;你不能被选择为延时锦囊牌的目标。

【间书】限定技,出牌阶段,你可以将一张黑色手牌交给一名其他角色,并选择一名攻击范围内含有其的另一名角色,然后令这两名角色拼点:赢的角色弃置两张牌,没赢的角色失去1点体力。

【拥嫡】限定技,当你受到伤害后,你可令一名其他男性角色增加1点体力上限,然后若该角色的武将牌上有主公技且其身份不为主公,其拥有此主公技。

一、技能分析

缜略

①你使用的普通锦囊牌不能被【无懈可击】响应,即SP贾诩的【过河拆桥】、【顺手牵羊】、【铁锁连环】、【借刀杀人】、【火攻】、【决斗】、【无懈可击】等不能被包括SP贾诩自己的【无懈可击】抵消。虽然不能抵消你的锦囊,但敌方的【无懈可击】并没有消失,依旧能抵消你队友的锦囊,在参与集火时几乎无收益。当根据读条或武将技能判断出敌方有【无懈可击】而己方需要使用关键普通锦囊牌时,能分牌的队友应当优先把牌分给SP贾诩使用,如【决斗】、【过河拆桥】、【顺手牵羊】残血敌人打击杀,【过河拆桥】、【顺手牵羊】队友判定区的【兵粮寸断】、【乐不思蜀】。

②你不能被选择为延时锦囊牌的目标。一副牌里的延时锦囊牌共有7张:3张【乐不思蜀】、2张【兵粮寸断】、2张【闪电】,这个三血脆皮仅有的防御技远不如能防23张黑色锦囊的【帷幕】。由于技能的限制,SP贾诩不能主动挂【闪电】,上家的【闪电】会跳过SP贾诩直接进入下家的判定区,张郃发动【巧变】也不能把延时锦囊牌移到SP贾诩的判定区。

间书

SP贾诩的主技能,时机是出牌阶段,条件是交给别人一张黑色手牌,注意是手牌所以不能给装备区的牌,然后再选择第二个人。这第二个人的攻击范围内要有第一个人,“在攻击范围内”不光要看装备区的武器和马,还要注意场上武将技能,如【马术】、【追击】、【义从】、【千驹】、【撷芳】、【飞影】、【避乱】等。如果没有角色能攻击到第一个人,或者能攻击到其的所有其他角色都没有手牌,那么系统会做出判断不能选中这个人。因此,确定【间书】的对象A、B后,如果A攻击得到B,而B攻击不到A,那应该把牌交给B。

效果是让两人拼点,赢的一方弃两牌,可以弃装备区的牌、不足则全弃,没赢的一方流失一点体力,优先结算你给牌的那个人。成功对两个敌人发动不考虑特殊情况+4收益,作为限定技算不错了,可比【解烦】、【献州】。然而【间书】拼点结果SP贾诩并不能控制,使得聪明的对手能趋利避害:孙尚香、凌统拼赢可以弃装备【枭姬】、【旋风】,界黄盖可以不拼赢【诈降】,血量较高的敌人可以不拼赢保全残血队友。三国杀拼点没有“输”这一说法,平局即都“没赢”,各失去一点体力,均一血且没酒桃的情况下可能双双殒命,这就是SP贾诩战功“绝杀”的完成条件。PS.神关羽因【间书】阵亡后,除死于【武魂】的角色外没有其他角色因【间书】阵亡,则不满足“绝杀”的条件。

【间书】优先选取的对象是能跟上补刀的敌方核心。如果SP贾诩处于集火中心,【间书】能用就赶紧用,总比没用就阵亡要强;如果位置相对安全,应找准敌方手牌数较少的时机用在刀刃上。因【间书】阵亡是体力流失,想收反贼人头牌的SP贾诩要注意【间书】和出牌补刀的先后顺序。

拥嫡

时机是受到伤害后,效果是令一名其他男性角色增加一点体力上限,不回复体力,由于只能是男性,加了体力上限能有更大收益的张春华、王异和关银屏等女性武将是蹭不上的。在军争快节奏对局下,后期给残血队友加一体力上限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体力上限和手牌上限挂钩,所以这个技能越早找到队友发动,保核作用越明显。【拥嫡】配合的武将多是体力上限与技能收益挂钩的武将,如界周瑜、荀彧、孙坚、孟获、孙策、SP马超、孙休等,还能配合诸葛诞的【威重】,【崩坏】多摸一牌。然而军争路人环境下队友不可预测,能配合【拥嫡】的武将却少,这一点体力上限加的远不如回一点体力来的实惠。

另一个效果是让武将牌上有主公技的非主公武将拥有此主公技,武将牌技能和武将技能是分开的,如非主公身份且被【断肠】的刘禅被SP贾诩【拥嫡】后仍会获得【若愚】,并在觉醒后增加一点体力上限,即5体力上限会【激将】的刘禅。SP袁术的【伪帝】是视为拥有主公身份的主公技,如果场上有SP袁术,其不会获得因【拥嫡】新增的主公技。主公技在游戏早期同势力武将较多时有更高的发动频率,这也印证了之前说的【拥嫡】越早发动越好。

二、身份适应

反贼是SP贾诩最合适的身份,反贼队友最多,出现配合【拥嫡】队友的概率也最大,在速推主公的策略下,【间书】目标明确在前期造成的收益可观,而盾主围观局里SP贾诩则会成为反贼团队短板。

主公、忠臣、内奸身份的SP贾诩都是不合格的:

作为主公,首轮目标不明确不好贸然发动【间书】,而脆皮的身板在当前环境下大概率一轮跪了。

作为忠臣,【拥嫡】孙策之类的主公、用【间书】打开局面后也基本功成身退了,之后还有内奸从中作梗,减员的主忠方并不好打。

作为内奸,SP贾诩摸牌白,无蓄爆无降低嘲讽的技能,即使找准合适时机用好【间书】最终进入主内单挑,SP贾诩的单挑在全扩也是C-水平(四血白为C)。

三、综合评价

因为三国杀军争可以替换同名武将,在SP贾诩和林包贾诩同时出现在选将框时推荐选林包贾诩。林包贾诩在用过【乱武】后,【帷幕】能提供【缜略】4倍以上的防御能力,还有【完杀】的威慑力;而SP贾诩限定技相对较弱、技能间缺乏相互支持,用完【间书】和【拥嫡】后只能算半个武将全场看戏了。

前面已经说到SP贾诩存活能力堪忧,吃队友、适合快节奏局打前期,满足这两项的SP贾诩可进入T4档,大部分路人环境下为T5档。

贾诩:洞察人性称毒士,做人内敛幸白头

初中时,听《易中天品三国》,有嘉宾提问,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易中天老师说:贾诩,因为他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活的最长久,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最聪明的人。

三国时期,智者如云,贾诩为何在易中天老师心中,地位如此之高呢?

因为贾诩对人心和人性,洞若观火。

世上最难测的就是人性,最难读懂的是人心。

如果读《三国志·贾诩传》,就会惊奇地发现,贾诩一生算无遗策,对人心的预料,从未失手。

简直不可思议。智如诸葛亮曾错用马谡守街亭,曹操、刘备这种天下英雄,多次被人算计,命悬一线,死里逃生。

01.洞察人心入微,人称乱国毒士。

第一件事,一言祸乱天下。

公元192年,这一年贾诩四十五岁。在西凉军事集团当一名刀笔小吏。

东汉末年人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多岁。四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年过五十而死,也算长寿。

如果不是天下大乱,贾诩这种明哲保身、处世低调的人,在史书中恐怕难以留下只言片语。

世界偏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

司徒王允干掉了凉州军事集团老大董卓,并下令要杀尽西凉中高层干部。

西凉高级将领李榷等人吓坏了,打算解散大军,逃回老家。

贾诩听说这件事后,大惊失色。如果大军解散了,乱军之中,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书生。哪有命在?

他看着正在收拾行的李榷等人,发表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演讲:

如果你们解散大军跑路了,一个村里的民兵队长就能活捉你们。还不如,宣称朝廷要杀光凉州人!我们带着所有人马到长安干一票。成功了,天下就是我们的;失败了,趁乱逃跑才方便啊!

李榷等人一听,老贾说的有道理。一咬牙,干一票。

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天下大乱,东汉王朝终于彻底陷入祸乱。

贾诩,为求自保。

为自己赢得 乱国毒士 ,荣誉称号。

第二件事,善用逆反思维,多次打败曹操。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说,曹操用兵,仿佛孙吴。可惜,四十多岁曹操总是被年过五十的贾诩玩弄鼓掌之间。

公元198年,后院着火,攻打张绣的曹操大军开始撤退。

张绣想乘胜追击。贾诩说:将军不要追,追必败啊。张绣不听,丢盔卸甲,灰溜溜回来了。

贾诩这时候抱着一副铠甲,催促道:快麻溜的穿上铠甲,快追!追上,一定能赢。

张绣咬牙,老贾,我信任你。

大胜而归。张绣一脸崇拜的向贾诩请教。

贾诩清了清嗓子,发表了记载于史书的第二次演讲:老贾我最懂逆反思维。喜欢揣摩人心,换位思考。老曹撤退,怕我们追击,一定率领精兵强将亲自断后。将军追击,会中埋伏。老曹急忙撤退,一定是许都有事。再去追的话,他就没有防备了。

张绣:小张这辈子就服你老贾。

关于贾诩那些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精彩演讲,还有很多。至少还有七八次。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你们有兴趣,泡杯清茶。读读《三国志·贾诩传》,一定会被这位心理学大师所折服。

因为能洞察人心,所以贾诩每击必中。从不失手。

因为他坚信: 无论多厉害的人,一定有弱点;无论多完美的计划,一定有破绽;有弱点和破绽,必然能为我所用。

这种做人信念,是贾诩赖以进攻的“长矛”,那么他用来防守的“盾牌”是什么呢?

02.低调内敛,大巧所拙。

曹操手中,不乏聪明的谋士。

杨修,就曾自诩天下第一聪明人。在曹操诸子争宠的斗争中,上串下跳,非常活跃。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锋芒毕露。

可惜,曹操顺便找个理由,就剁了杨修脑袋。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为了美化主角,将很多贾诩做得事,安排到了司马懿头上,比如,曹丕的谋主,是贾诩,而非司马懿。

看着曹植、曹彰这些兄弟们表现抢眼,曹丕心里着里。求教于贾诩。

贾诩已经七十多岁。

虽然白发苍苍,可是 姜桂之性,老而弥坚。 他的计谋已经漏出返璞归真,大巧若拙的味道了。

老贾对曹丕的建议——不争为争。一脸微笑的为人处事,一丝不苟的埋头做事,对上孝顺父母,对下仁爱待人。王位就一定是你的。就那么简单。

一千六百年后,雍正就是这般在“十龙争嫡”中夺得帝位。

当今社会,靠自己能力当上领导的,也是这样干的。

做好自己,不整乱七八糟的事。

可见,高级的处事智慧大抵都是相通的。

七十多岁的贾诩,语言艺术,同样精彩,值得浮一大白。

建安217年,六十三岁的老曹和七十岁的老贾一起聊天。

两个满头华发的老头,喝着茶,伸着懒腰,晒着太阳。

曹操:老贾,你说,等我死了,谁能继承我的王位啊?

贾诩闭着眼睛,不说话。

曹操:老贾,想啥呢?问你事呢!

贾诩:我刚才再想袁绍和刘表呢。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很快就立曹丕为世子。

袁绍与刘表,因为喜爱小儿子,废长立幼。最终,身死族灭。

贾诩通过举熟人例子,表达自己观点。既明哲保身,又暗示曹操不要学两位失败者。一箭双雕。

贾诩的低调内敛,到什么程度呢?

诩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三国志》

第一,别说串岗,串门都不干。下班打卡后,就回家。

第二,不和同事们一起玩。

第三,子孙婚姻,不找领导干部家庭。

贾诩的最后官职是大魏太尉,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低调,到这种地步,挺无语的。

翻遍史书,晚年这么低调的名臣,一个是唐末郭子仪,另一个清末曾国藩。

胡策陌语:一个一流的谋士,工于谋国只是易,精于谋身难。

像贾诩这种人,以低调内敛安身立命,以洞察人性迈开脚步,如果要概括的话,那就是——人精。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