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尹包拯断案如神,但有一案件颇费他踌躇。
街民毛勤猝然死亡,族人因其死得蹊跷,便状告开封府。
包公将毛妻冬花传讯、冬花虽言词哀切,但面露妖冶,外着丧服,内套红袄,分明具有杀夫嫌疑,但她声称丈大系“气鼓症”死亡。
包公问道:“既患气鼓症,可曾请医治疗?”
冬花对答:“丈夫命薄,未及请医,已气绝身亡。”
包公便命仵作廖杰开棺验尸。廖杰经验丰富,但验尸结果,虽见毛勤死状异样,但并无查出谋害痕迹。回转家中,夜不成寐,不知如何向府尹汇报。
其妻阿英见他心事重重便问道:“你可曾验看那尸体的鼻子?”
廖杰反问:“验那鼻子何用?”
阿英说道:“那鼻子内大可作文章,倘从中钉上利钉,直通脑门,岂非能不留痕迹而致人死亡!”
廖杰将信将疑地连夜再去复验尸体,果见毛勤的鼻孔内有两根铁钉,于是真相大白,遂将冬花缉拿问罪。冬花抵赖不过,承认串通姘夫谋害亲夫。
事后,包公询问廖杰:“冬花作案手段奇特,你是如何想到验看尸体鼻孔的?”
廖杰回答:“此是小的妻子提醒的。”
包公说:“请你妻子来府,我要当面酬谢。”
第二天,廖杰高兴地带着妻子到府里领赏。包公像是熟人似的对阿英端详了一会,开口问道:“你嫁给廖杰几年了?”阿英答道:“我们系半路夫妻,只因我前夫暴病死亡,才改嫁廖杰为妻。”
“你前夫名字可叫路才?”
阿英面露惊异之色:“大人如何得知?”
“路才暴死一案由县衙呈送本府,我昨晚查阅卷宗,得知县衙已对此案作了正常病故的结语。但我觉得此种结语颇存疑问。”
阿英更是呈恐慌之色:“大人以为..”
“本府认为,路才系被人从鼻孔中钉钉谋害。”
廖杰奉命前往路才墓地,掘墓开棺,虽尸体已腐烂。但在鼻孔部位露出两根已锈的长钉。
包公继续审理路才案件。他对阿英说:“想你一个平常女子,如何懂得鼻孔钉钉的奇特方法,除非有过亲身经历,才能一语点破,”
阿英只得如实招供事实:原来她也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在与路才结婚之后,经常与人姘居,姘夫是个惯犯,与她合谋用铁钉钉鼻之法害死路才,后来那姘夫在斗殴中被人杀死,阿英才改嫁廖杰。
廖杰听了如梦初醒:“想不到此女这般蛇蝎心肠,若非大人明察秋毫,我也几乎作了她砧上之肉。”
阿英懊丧不已:“若不是我多言多语,此案也断不能破。”
包公正色道:“非也,作案之人,侥幸取巧,只能蒙蔽一时,不能长久隐藏,终有一天会暴露出来自食恶果。此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包公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是清正廉明的象征,接下来,我为您介绍了包拯破案的小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关于包公断案的小故事---牛舌被割案 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
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包拯破案的小故事:杀牛破案 宋仁宗年间,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一天县里的一个农民发现自己的`耕牛口里流血,大口喘气。仔细一看原来是牛舌被人割掉了,这个农民就跑到县衙门来告状。
包拯想:一定是这个农民的仇人干的,但是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抓人。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让这个割牛舌的人自己出来招认。包拯对那个告状的农民说:“没有舌头的牛反正不能存活,你回去把这牛杀了卖钱吧。”
农民说:“我来县衙告状是为了找到那个割牛舌的人,请大老爷给小民做主,惩治坏人。”
包拯假装生气地大声说:“一个牛舌,值得什么,也来告状,快出去吧。”
告状人一看知县生气了不敢再说话,只得忍气吞声地回去把牛杀了卖肉。没过几天,有人来县衙告状,说某人(指前次告状的农民)私宰耕牛(这在当时是违法的行为)。
包拯一听勃然大怒,厉声喝问道:“你为什么偷偷割掉他的牛舌,又来告他的状呢?”这人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包拯一眼就识破他的诡计,吓得赶快叩头认罪。
割掉牛舌并不是害人者的目的,加害于人才是他的目的。包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就故意让告状人做出违法的事来,以引诱想加害于他的人暴露出来,最终破了案。
1、《铡美案》
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了状元,又被仁宗皇帝招为驸马,娶公主为妻。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女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官差当作凶手抓捕。
陈世美与县令勾结,将秦香莲屈打成招,判以流罪,发配边关。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被展昭所救。包拯欲治世美但苦无实证。
陈世美假意接秦香莲回驸马府,回府后,他逼着秦香莲在休书上按了手印。展昭至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杀人灭口、杀妻灭子、欺君罔上之罪。
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坚不让步,仍将陈世美押上龙头铡下处死。
2、《真假状元》
雨夜,小乞丐苏乞儿拦下包拯轿子,替友“可怜人”喊冤。这个“可怜人”是一眼盲口哑手废的残疾,但他状告的竟是当今新科状元,王丞相爱婿周勤。究竟这个亦名“周勤”的可怜人与其有何过节呢?
原来两个周勤同为赴考举子,途中相遇,义结金兰。义兄因病无法赴考,知义弟高中状元后起了妒意,设计毁其声盲其目废其手,并借同名之便夺去义弟状元之位。
包拯为求真相,定下“敲山震虎”之计。周状元中计,派人刺杀可怜人,却被早有准备的展昭救下。
周状元近日行为颠倒,引起王丞相怀疑。包拯召周状元过府对质,周状元狡辩连连,拒不吐实,包拯苦于缺少有力证据,十分为难。可怜人当着王丞相面一字不差地默写下当日殿试的考卷全文,王丞相十分震惊。
不料周状元亦能将考卷倒背如流,案情重新变得棘手。包拯被苏乞儿一语点醒,想出以笔迹鉴别真假之法。展昭又找到了有力人证证明周状元并未参加过考试。
在确凿的证据之前,周状元终于认罪,羞愧自尽。真正的状元郎被皇上册封为“安祥侯”,并封苏乞儿为“安祥侯”之妹。二人劫后余生,终于过上了幸福日子。
3、《铡庞昱》
田起元之妻金玉娘上香时为庞昱看中,强抢进府,并诬陷田起元偷盗,强抓他修建庞的别墅,庞昱派杏花劝金玉娘屈服,要挟不成,田起元之家仆田忠告庞昱不下,被庞昱唆使家奴打成残废,丢到后山,幸为回乡祭典亡兄的展昭所救。
田忠及阿桂上开封府告状。包拯进宫请旨,仁宗令包拯赴陈州查赈。展昭潜入工地,救出田起元及其它工人。庞昱听闻怀恨在心。
庞昱接到庞太师传书,得知包拯前来查赈,图谋派人半路截杀,却被展昭听去。展昭救金玉娘和杏花出庞府,使之与田起元重逢。杀手冷孤独与包拯有杀父之仇,奉庞昱命令刺杀包拯。
展昭及时赶到相救,冷孤独却为包拯所放。庞昱手下跟踪上街的杏花到了田起元等栖身的山神庙,嫁祸田起元奸杀杏花。田起元被太守蒋完屈打成招。金玉娘探夫不成,昏倒在府衙门口,为庞福截走,幸遇返乡田忠和阿桂,田忠滚钉板再次告状。
田忠,阿桂和金玉娘探监,田忠欲代主人一死,打昏田起元与之调包。田起元返回牢房,欲换回田忠。蒋完令将二人收监,天亮处斩。冷孤独再次行刺,被展昭制住,再次被包拯所放,并得知乃父被杀真相而去。蒋完坚持行刑,田忠自杀。
蒋完感动,放走田起元,以田忠头代替向庞昱交差,却被庞昱识破。阿桂为救田起元和金玉娘装疯引开官兵而被杀。金玉娘与田起元失散,再次落入庞昱手中,假意答应庞昱亲事,身藏杏花牌位,准备暗中行刺。
冷孤独前来质问庞昱,中毒受伤,杀出重围,断臂自救。包拯来到陈州,得知金玉娘与庞昱成婚,前往软红堂。
金玉娘行刺庞昱失败,恰包拯来到。双方唇枪舌剑,包拯无功而返。展昭潜入庞府,救出金玉娘。公堂上庞福招出杏花之死的经过。庞昱逃亡中仍不忘金玉娘,派人刺杀田起元夫妇。
展昭在冷孤独的帮助下,捉到了庞昱。庞太师赶到,指责包拯。包拯回开封府审判庞昱。庞太师监审,庞昱拒不认罪,庞福也借机翻供,庞太师因此欲强行带走庞昱。
?冷孤独带庞昱手下刘奎赶到,公堂上指证庞昱唆使刺杀包拯,刘奎招认一切。包拯欲以龙头铡铡庞昱,庞太师以免死金牌抗争包拯的尚方宝剑。两人上殿面君,包拯陈述一切。庞妃得知,闹上御书房。
仁宗遂免庞昱死罪。冷孤独路上拦住包拯,斥责包拯软弱,世上没有公道,自杀而亡,包拯震动,再次进宫,要求铡庞昱。包拯顾忌庞家的免死金牌,仁宗却点醒包拯:“尚方宝剑,如朕亲临。”
庞昱在狱中得高僧点化,大彻大悟,认清自己的罪责,实不可赦,情愿死在铡刀下。
历史上的包公究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他在位几十年并没有因为刚直不阿而遭到大灾难?现在让我们轻轻揭开历史帷幕,看一看真实人物的面貌。 大奸必摧不畏权势 反贪官、除恶霸,是包拯一生中最为突出、最为后人称道的业绩。在历史上曾留下许多有名的包公戏。在戏里面不仅塑造了清官包拯,还塑造了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公孙先生、南侠展昭。这一帮人马团结一心,神通广大,铡贵戚、铡国舅、铡一切贪官污吏,包公手握尚方宝剑,甚至连皇帝的圣旨也可以对抗。什么狗头铡、虎头铡、龙头铡,什么阴阳镜,连阎王老子也要退让三分,什么妖魔鬼怪也都不在话下。这些带有神奇的情节,是人民创造的,人们看了心情舒畅,扬眉吐气,贪官污吏看了胆颤心惊。这些神奇的情节并不完全是事实,这是被夸大了的艺术形象,真实的包拯既无这么大的权力,也无这么大的神通。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应该说,这一切艺术创造又都是有其历史事实做根据的。在包拯30多年任职期间,在他的弹劾之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这个数字是惊人的,是亘古少见的!为了一个人,一个案件,包拯往往奏上三本、五本、七本,甚至连奏多本,像连珠炮,火力十分集中,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这些被弹劾者,都是有权有势有后台的人,是活老虎。其中有些人比包拯的官职还要高,权能通天,雄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包公敢于据理力争,不畏权势,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是出类拔萃、望尘莫及的。如6次弹劾张尧佐,弹劾宰相宋庠,7次弹劾王逵,都是震动全国的大案。其中特别是弹劾张尧佐,是很典型、很有代表性的。 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原来在基层任推官、知县、知州等小官。张贵妃得势以后,他进入京城,很快就当上了三司户部判官,户部副使。不久,他被擢升为天章阁待制、吏部流内铨(管理官员的任用),又晋升为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刚加上龙图阁直学士的职衔,又晋升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正式担任三司使。这种扶摇直上、一年之内晋升4次,简直是坐飞机式的升任,使许多人感到吃惊。 三司使是户部副使的顶头上司,包公任户部副使时,亲眼目睹了张尧佐的为人。当包拯踏入谏院,便着手整顿纲纪,端正朝风,和谏官陈旭、吴奎等人对张尧佐提出弹劾,展开抨击,指出张尧佐是个庸才,建议仁宗皇帝把他调离三司,降职使用改授其他闲散职务。 过了月余,张尧佐不但没有贬低,反而提升为比三司使还要高的宣徽南院使,并同时兼任另外三项重要任务,这次弹劾的结果,张尧佐的势力更大了。
现代破案技术有DNA技术、指纹面部和眼睛识别技术、测谎仪、监听器、法医以及完善的破案理论等等。当代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但就在这种条件下,杭州杀妻分尸案整整破了一个多月才有结果。
包拯是宋朝人,宋朝没有当代的先进技术,全靠经验推理和线索破案。但我个人认为,虽然宋朝破案条件没有当代先进,但也不代表他们的破案速度比现在慢。
技术只是辅助,主要还在于人。如果人不行,技术再发达也破不了案。我们破案太依靠技术了,推理能力已经退化,什么都得等鉴定结果出来才能得出答案。
包拯为人尽职尽责,经验丰富,被后人称为青天大人。按照以人为标准的准则下,包拯要略胜一筹。包拯在宋朝就屡破其案,最著名的就是狸猫换太子案和铡美案 、这些案子不仅在当时难破,放到现在也是很难的。
但就在什么现代技术都没有的情况下,包拯还是把案子给破了。但也确实用了挺久的,具体多长时间不清楚,但最少也得半年以上。毕竟牵扯皇室丑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处理丑闻上。
如果要让包拯破杭州杀妻分尸案,我猜他差不多要用三、五天左右,也许会更快。因为电视里经常演这类情节,一破案子皇帝就说给你三日期限。
首先这个案子不牵涉皇室背景,不用顾忌甚多。按包拯历来办案效率来看,都是打短平快策略,时间越短证据越不容易被破坏,证人也不会被灭口。
像这类毁尸灭迹的案子,包拯生前也破了不少,像《乌盆案》之类的。只要有蛛丝马迹,包拯就可以顺藤摸瓜查到真凶。还有包拯也善于审犯人,就凭包拯那份气场犯人都得害怕,没准这回包拯一审凶手就全交代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2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包拯陈州除贪官
下一篇: 包拯智斩鲁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