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米芾观画巧断案

佚名 2023-06-11 23:21:01

米芾观画巧断案

传说米芾在安徽无为县任县令时,曾巧断过这样一件案子。

有个做买卖的李老汉,上县衙哭诉三家邻居赊欠了他的货款,赖账不还:一个邻居叫侯山,说要进一批山货,将李老汉的银子全借走了;另外两个邻居叫马有德和朱进城,说要帮李老汉换货,将他店里的货物悉数拿走了。但都是银两有借无还,货物有出无进,搞得他身无分文。

米芾便把三个邻居找来对质,他们都异口同声:“生意人讲究的是货银两讫,即使赊欠,也有凭证,他无凭无证,纯属诬告。”

李老汉连声叫屈:“大老爷明鉴,这三个恶邻欺小人目不识丁,所立借据都是伪证。幸亏我旱作防备,记下账目,请大老爷审查。”说着呈上一卷画。

三个邻居也不相让,说道:“这种瞎涂乱画算得了什么账目?”

米芾拿过画卷一看,见几幅画虽然画得都很粗糙,但形象可辨。他端详了一会儿,就频频颌首,若有所思,对三个邻居说道:“这画卷,可是真凭实据,铁证如山,你们休得抵赖。”

三个邻居还是不认账。米芾指着一幅画说:“这里有只猴子背靠着一座大山在吃山货。难道不是你侯山赊欠他银子做山货生意嘛?”

然后,他指着另一幅画说:“这匹驮货的马,蹄下有个婴儿,但是马屈着腿没有往婴儿身上踩下去,这不就是马有德行吗?这马驮的货正是你马有德搬走李老汉的货物。”米芾又指着一张画说:“看这头猪在城门内拱食,这些食物都是人们吃的东西,明明指出你朱进城从李老汉店中搬走的货物。”

在审理此案时,米芾特地将李老汉的街坊邻居都找来旁听。其中不乏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以前他们觉得李老汉拿不出账目,又讲不出画中的内容,所以有话也不敢说。现见米芾一眼看透了事实的真相,也就纷纷出头作证,说他们曾耳闻目睹过三人向李老汉借过银两,搬过货物。而三人生意越搞越兴旺,李老汉却变成了个穷光蛋。

米芾对着侯山等人斥责道:“物证、人证俱在,你们还有何说?”

侯山、马有德、朱进城三人见抵赖不过,只得当堂将本息全数归还给李老汉。李老汉收回本钱,重整旗鼓,生意又兴旺起来。

苕溪诗帖 米芾 翻译

米芾《苕溪诗帖》白话释义:

我将要前往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戏作苕溪诗呈给各位朋友。襄阳漫仕(米芾自称,祖籍太原,因其祖父徙居湖北襄阳,曾在襄阳居住)米黻。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平日总是歌咏白雪,现在我要到那里创作采菱的歌谣。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缕缕的玉一样,橘子开满洲头绽放团团的金光。在这水宫的无限美景中,让我追随着前人谢灵运(旅圣)的足迹在这里尽情地游玩一番吧。

半年的时光可以依傍在修竹林里歇憩,三个时节能够欣赏美丽的花朵。慵懒地倾倒惠泉酒小酌,每每点杯壑源茶细细品尝。主人贤友良多,摆席开筵,环看四周的群峰,它们也被宴会的哗闹声打破了沉静。早起去朋友家归还书简,便不由得因思念家乡而嗟叹不已。

我在这里居住半年,接连与诸位胜友共饮。可是我因为身体有恙,每次相约自己只是制备菜饭漫谈而已,时常还向刘、李、周三位朋友借书。

喜好慵懒闲适的生活却无法推却朋友的盛情,自知穷困哪里希冀通达。贫穷并非道理的拙劣,得病才发觉养心的功效。农家小院可以留客,青冥的天空任凭鸿雁们自由飞翔。乘着秋帆追寻贺怀智的足迹,载着美酒乘船过江东。

厌倦从仕的生活到处流落,不断地驱车四处游玩。热的时候随便找个地方住下。快凉的季节就顺着河流往东边飘去。到了新的地方亲近或是陌生的人聚在一块,身处异乡感觉也像在家乡一样。看着又能穿暖又能食饱的自己,便觉得心中有愧于贫穷但博学的古贤人梁鸿。

旅游饮食都因得遇相知而小驻,像在水上飘来飘去的渔家一般只因有兴致便去游玩。诗句写满了游玩荆水的感闻,迈向时卞峰胸襟甚为豁然开朗,胜句连篇。渡过剡溪仿佛在追寻戴公的足迹,游览古梁国一定要赋上一篇。傍晚渔歌接连响起,情景如画,还有小船作陪,何等惬意!

与密友从春天分开,红薇已经开过,万物繁茂的夏天也将过去。成簇的枝头上鸟儿很是自得,似乎含情脉脉地看着我。漫野间兰花点缀出绚烂的颜色,漆黑的夜晚坐在船头只有岸边的石头与河水相碰对声,仿佛石头在与我对话一样。却看那可怜的皎皎明月,依旧洒满船中,凄清如许。

原文:

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缕会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苕溪诗》是米芾元祐戊辰(1088年)八月八日从无锡去往苕溪(今属浙江湖州)时所作的六首诗,是米芾的经意之作。诗题称“将至苕溪戏作呈诸友”,其中包括五律六首。从诗中的内容可知,这时侯米芾是在无锡,已经从春天住过夏天,到这八月(秋中)间才预备离开无锡到湖州去,此卷正是其将要离无锡时写的。

米芾自撰《头陀寺碑》里说道:“元祐戊辰,集贤林舍人,招为苕吾之游九月二日道吴门,以王维画古帝王易于龙图阁待制俞献可字昌言之孙彦文。翌日,与丹徒葛满、字季忧检阅审定。五日吴江舟垂虹亭题。”

这时候米芾已经离开无锡,正从苏州下船,经行江向西出发。到湖州约在重阳之前,其时应在书此卷之后不久。诗中又有“凉至逐缘东”和“句留荆水话”之句,那是指到江东——苏州、湖州之前,原曾旅居湖北。

林舍人是林希,万历《湖州府志》载,林希在元祐二年(1087年)就任湖州太守,到元祐四年(1088年)由吕温卿接任。

此卷写于元祐三年戊辰,正是林希知湖州时。唐颜真卿曾作湖州刺史,所以米芾以鲁公比林氏。这些就是米芾作此六首诗的情景。

米芾书《苕溪诗》时,年三十八岁,比他的另一个行书代表作品《蜀素帖》仅早四十余天,《苕溪诗》也是他的书法风格逐渐成熟时期的作品。

文章赏析:

《苕溪诗》中侧锋运用十分丰富,而且有些夸张,“看”中撇的笔画是夸张的侧锋运用,又有些飞白意味,毫无做作的嫌疑。

《苕溪诗》中横竖笔画大多重入轻收,以侧锋重按起笔,然后调为中锋,行笔迅速,显得痛快淋漓。

每个字笔画的长短粗细、屈伸正侧,乃至整篇各个组成部分所占空间的大小、疏密,都极富变化。总之就是“锋势郁勃,挥霍浓淡如烟云,变怪多态”侧锋的使用,给米芾的字增添了千般风流,万种仪态。那种爽利超逸的气质在笔锋的肆意挥洒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苕溪诗》中用笔方圆并用,变化跌出,米芾习惯在用笔之中方和圆结合在一起使用,方中有圆,圆中寓方,张力十足。

在《苕溪诗》中方圆的运用极为普遍,圆转处稳健雄厚,气势雄浑,颇有颜真卿风韵;方折处果敢迅疾,意趣天然。

每一个线条都刚柔并济,富有弹性。米芾用笔藏露变化十分明显,几乎每个笔画中都有藏露,信手拈来,非常自然,使鉴赏者能感受到极为强烈的韧劲。

书法家米芾的简短故事

从先前的“秀、瘦、雅、透”到清代郑板桥称米元章论石之“瘦、皱、漏、透”之说,都是对米公品石、相石经验的高度概括一方奇石,如果具备这“四字真言”,它必有那阳刚之谓,外形轮廓棱角毕现,刚硬修长,中躯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显然,也就是所谓的“瘦”,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给人清奇古怪,风骨嶙峋之感;如石之表面起伏跌荡, 纡回峭折,阴阳正背,石肤富于变化,又就有了皱的苍桑;加上石体玲珑多孔,左右上下宛转相通,布局自然,有路可循,四处通达,内部变化多端,这样就具备了”四字”的全部精 。


它们各有侧重,但又相互协调,相互掩映,给赏者以心灵震撼。也正是这种从外形到内在的极富变化的矛盾冲突又有着统一和谐,即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独特审美观,迎合了当时以米芾为代表的士大夫们为人处事的心态,他们陶醉其间,衷爱奇石,修身养性,我想这也就自然成了米芾的嗜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米芾收藏之《灵根》供石

北宋书画家米芾简介 米芾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米芾

别名:米黻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朝代:北宋

祖籍地:山西太原

出生地:湖北襄阳

出生日期:公元1051年

逝世日期:公元1107年

职业:诗人、书法家

其他成就: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其他作品:《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珊瑚帖》、《蜀素帖》等

宋仁宗皇佑三年(《晋太保谢安石帖后》有句云:“余年辛卯,今太岁辛已,大小运丙申丙辰,于辛卯月辛丑日,余于辛丑丙申时获之,此非天耶?”),米芾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祖父曾祖父等人都是武职。

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想而知,米芾一定自幼就受到了极好的教育。不过与祖辈都以武职入官场不同,米家人对于米芾的教导却更倾向于文字方面。

米芾《群玉堂米帖》自叙云:“余初学颜书,七、八岁作字,至大一幅,书简不成。”从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大概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字了。

《襄阳县志·古迹》:“襄州新学记碑:贞元五年卢群撰,罗让行书。……罗让字景宜,……让书襄阳学记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后乃超迈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于濮安懿王讳,故或称罗逊”。从这里可以知道,米芾七八岁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启蒙老师是当时襄阳著名的书法家罗让。

《米海岳年谱》:“五年庚子,手帖云:余年十岁米芾简介,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谓有李邕笔法,闻而恶之。”宋朝嘉佑五年,大概十岁的时候,米芾开始学习碑刻,以周越、苏子美为师。勤奋练习之后,不想自成一家,小有成就。

《米公祠及米芾族裔脉源考》:“自宋治平四年随母阎氏离乡到京都汴梁,其母内廷侍侧英宗高皇后,他自然邀幸得迁”

宋治平四年,米芾跟随母亲迁到京都汴梁,米母进入宫廷侍奉宋英宗高皇后。《全宋词》:“以母侍宣仁皇后藩邸米芾简介,恩补校书郎……”

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神宗熙宁元年戊申(1068年),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当在本年。”

大概是因为米母在宋英宗皇后还在潜邸的时候就侍奉在右,功劳颇高,米芾因为母亲得以恩荫入仕为秘书省校书郎。

虽然是因为母亲的恩德,才得以进入朝廷为官。但是并不代表米芾本人并没有才能,他最后凭借自己的能力,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虽然没有出将为相那样,位高权重,但是至少也不是六七品芝麻小官的品级。

米芾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官,没有什么大错,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一直到绍圣二十年的时候才去世,享年八十岁。

米芾小知识

1. 关于米芾小时候学习的故事
学书 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

一天,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

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 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很好,比先前写的字大有进步,于是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打断米芾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秀才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

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便出门上路赶考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的启蒙老师,并以此激励自己勤学苦练。

(故事亭中国名人故事 /mr/zg/)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勉之。”

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

米芾作书十分认真,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严谨。
2. 关于米芾小时候学习的故事
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

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于是对照字帖,用没蘸墨水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缉龚光夹叱蝗癸伟含连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如梦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我怕弄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

“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说完,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

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
3. 米芾学书主要讲了什么
米芾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善官场逢迎。

使他赢得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玩石赏砚钻研书画艺术,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他在别人眼里与众不同,不入凡俗的个性和怪癖,也许正是他成功的基石。他曾自作诗一首:“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

”他就是这样一个把书画艺术看得高于一切的恃才傲物人。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

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山这样的大家也莫不从米子中取一“心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如今。

米芾除书法达到极高的水准外,其书论也颇多。著有《书史》、《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评字帖》等。

显示了他卓越的胆识和精到的鉴赏力,对前人多有讥贬,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但过头话也不少,诮颜柳、贬旭素,苛刻求疵。
4. 米芾学书米芾买纸之后怎么做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他不但绘画有名,而且书法也很有造诣。

米芾小的时候,曾经跟村里的一位私塾先生学写字。这位先生拿出一本字帖给米芾,说:“你天天照着字帖写,写好送我批阅。”

米芾学字三年,不知写了多少张纸,可是字仍然写得平平常常。先生拿着戒尺指着他的脑袋责备说:“笨小子,还是回家放牛吧!”米芾只好停学回家了。

但是,米芾不甘心,总想学写字。一天,村里来了一个秀才,秀才是赶考路过这里的。

米芾听说这秀才的字写得很好,就跑去求教。秀才见他虽是个小娃娃,但十分好学,便答应教他试试。

米芾按原先的办法,照着字帖,写了厚厚一沓子纸,一清早,就当见面礼送给秀才看。 谁知秀才随便翻了翻,把纸一放,冷冷地说:“请我教你写字,有一个条件,得用我的纸才行。”

米芾感到莫名其妙。但为顺从老师,他满口答应说:“只要能写好字,怎么都行。”

秀才笑了笑说:“我的纸得五两纹银一张。” 米芾吓得目瞪口呆,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呀?这不是成心为难我吗?他犹豫起来。

“不买我的纸,就算了。” 一听秀才说算了,米芾急了,忙说:“我找钱去!”边说边拔腿就往家里跑。

可他家并不富裕,哪里舍得买这么贵的纸呢?但母亲经不住米芾的百般央求,只好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手饰当了五两纹银,给米芾拿去买纸。 秀才接过银子,把一张纸给了米芾,说:“你好好地写吧。

”然后把银子放进袖筒里走了。 米芾拿着五两纹银买的那张纸,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张普通的纸。

可他再也不敢轻易下笔,只是在那里认真地琢磨字帖,用手在书案上画来画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琢磨来,琢磨去,他便入了迷,把字帖上的字一个一个地都印进了自己的心里。

到了吃午饭时,秀才回来了。他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一字未写,便问:“怎么不写呢?” 米芾一惊,如同梦中醒来。

他喃喃地说:“纸贵,怕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你琢磨了这么半天,写一个字给我看看!” 这可奇了,米芾写了一个“永”字,既和字帖上的字一模一样,又好象不一样,可漂亮了。

秀才乐了,米芾自己也十分高兴。 秀才问米芾:“你说,为什么现在能写好?” “过去写字时,没有用心,因此总写得不好。

这次因为纸贵,我怕浪费了纸,先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捋着胡子说,“学写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是观其形,而且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

几天过去了,秀才要走了。米芾依依不舍地送别老师。

分手时,秀才送给他一个布包,说:“不枉师生一场,我送给你这包小小的礼物,但你千万要在回家后打开。”米芾目送秀才远去,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才回家。

回家后,米芾打开布包一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原来这包里装的正是那买纸的五两纹银。 后来,米芾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着这位苦心孤诣教他写字的秀才。
5. 米芾的成功在于什么
米芾的成功在于:他借助一种墨戏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文 人趣味。

米芾意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式和技术标准,才能达到一种新 的趣味目的。而苏轼关于绘画也有一套理论,他主张“出新意、寄妙理”的 豪放之风,这一点和米芾的见解有相近之处,但却仍有分别。

究其原因:米 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赏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 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 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文学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绘画,固然 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所以后人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而把 苏轼当做美术理论家来看的。

心中记住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 米家云山,尽管苏轼有画传世而米芾一无所有。作为历史研究,不能不指出 米芾的美术思想,远比苏轼更有超越时代的勇气和魅力。
6. 米芾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米芾的书法因为个性过于不羁、一味地追求“势”,终使他的书法偏失,现 存的米芾篆隶,的确不怎么工整。

因为他对唐人的草书持否定态度,所以草书也 写得一般。米芾作书十分的认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北宋四家之中,如果论体势骏迈,米芾当属第一。 米芾的成功完全来自后天的苦 练,丝毫没有取巧的成分,米芾每天临池不辍。

他的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 一也不忘写字。 米芾能书又能诗,诗称意格,高远杰出,自成一家。

尝写诗投许冲元,自言 “不袭人一句,生平亦未录一篇投豪贵”,别具一格为其长,刻意求异为其短。 米 芾画迹已经没有传世的作品,在他自著的《画史》记录了他收藏、品鉴古画以及自 己对绘画的偏好、审美情趣、创作心得等。

这应该是研究他的绘画的最好依据。 米芾的书法在宋四家中,列苏东坡和黄庭坚之后,蔡襄之前。

然如果不论苏东 坡一代文宗的地位和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领袖的影响,但就书法一门艺术而言, 米芾传统功力最为深厚,尤其是行书,实出二者之右。 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 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

从现存的近60 幅米芾的手迹来看,“刷”这一个字正将米字的神采活脱脱地表现出来。米芾的书 法影响深远,尤在明末,学者甚众,像文徵明、祝允明、陈淳、徐渭、王觉斯、傅 山都曾学习米芾,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