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太原有个女子叫粉莲,因受了丈夫李小牛的气得了病。李小牛请了许多医生都没治好,就去请傅山先生(思想家、书画家,又精通医学)。
傅山说:“这个病,不见病人也能治,只是我手头药味不全,你去捡一块鸡蛋大小的深色石头;用温火煎,水煎少了,再添上继续煎。啥时候煮软了,你来拿药。千万注意,不能让水干了,要人不离火。”
李小牛捡了一块鸡蛋大小的深色石头,但是添了七七四十九次水,石头还没软。妻子坐起来问:“是不是煎法不对?”
小牛说:“傅山先生就是让这样煎的。”
妻子说:“要不,我看着火,你看去问问。”说着下了炕。
小牛去问傅山先生:“已经煎了两天了,药引怎么一点也不见软?”
傅山反问:“现在谁替你看火?”
“我妻子看着呢。”
“她病已好啦。此病要治首先得消气。她见你那么没明没黑地煮石头,气就消了。气消则肝木苏,肝木苏则脾胃自然运谷。她能替你煮石头;说明病已好了。”
小牛回家一看,妻子病果然好了。
? “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合年”,初知他时,他是一位勇担民族大义,坚持反清复明的忠贞之士;“悬壶济世,不为名相,当为名医”,步入杏林,他是一位济世救人,在妇科疾病上有独到见解的仁爱之人。推开历史的大门,罗先生的大作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在这些冰冷的赞誉下我看见一个立在天地之间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一袭红袍,心中不忘柔情,眼中充满坚定,手中紧握仁心。
? ? ? ? ? ? ? ? ? 心中柔情唯予妻
? 他也曽遇到想要用一生去呵护的那个人—张静君。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幼年的孩童痴语竟成就了一生幸福的羁绊,成婚那天盖头下美得不可方物的静君也成了他心里永远忘不了的美好。此后琴瑟调和,傅山静心学问,妻子操持家务。不久之后,他们也有了爱情的结晶—傅眉,是举案齐眉的眉。但就在这时,上天仿佛和他开了个玩笑,带走了静君。过去的恩爱时刻像一把尖刀划过他的心头,微微一想起就疼的要命。他便缄口不言,一生也没有再娶妻纳妾。这深深的爱与思念也是他致力于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因。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很多人说爱你一生,但做到的人又有几个呢”。但他确实做到了,将内心的柔情只予一人。
? ? ? ? ? ? ? ? ? 眼中坚定忠义情
老师遇难,变卖家产,千里相随,即使面对的是强大的势力集团也毫不畏缩。这是你“明月共,漾孤篷”的义气;朝政昏暗,愤世抨击,拒官不做,即使面对的是天子的多次征召也坚持真我。这是你“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守;外族入侵,多次起义,不为当朝,即使面对的是无情的绞杀追捕也不忘复明。这是你“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忠心。新裤子在《生命因你而火热》中唱到:“勇敢的你,站在这里,面庞清瘦却骄傲。”在那些食不果腹,东奔西走的日子里,对老师,对国家深切的义与忠支撑着你的灵魂,也成就着你的骄傲。
? ? ? ? ? ? ? ? ? 手中仁心济天下
? 家人的纷纷离去,百姓的水深火热,在让你痛心的同时并没有压垮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你。背起行囊,问道五峰山,拜还阳真人郭静中为师,为医的念头一旦种下便根深蒂固。你与草药为友,与医书做伴 ,一边反清复明,一边治病救人。不收取医药费是你对患者的仁爱,致力于妇科疾病不仅是你对亡妻的思念,对古方的补充,还是你对妇女的尊重,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医书的特殊保护,是你的智慧,更是你想让后人免受病痛折磨的仁心大爱。此等大仁大爱是为医者与众人须永远学习并不断挖掘的思想宝库。
?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古代的中医》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傅青主,为他的忠义,他的深情,也为他的仁心。在他的身上我深深地明白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的含义,医者不但医人,更医人心,医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弊病 。“ 我不知道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我很庆幸在现在便知道了他和他的故事,这将使我的一生受益。
傅山自谓, “老庄二书,是我生平得力所在, 旋旋细字旁注, 当精心探索, 若省得一言半句, 便有受用, 可由入道” 。
傅山自称为道家,说:“老夫学老庄者也,于世间诸仁义事实薄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 卷 1 7《书张维遇志状后 》) 说明他不屑于称颂儒家的“仁义” ,并公开以“异 端”自命。在《霜红龛集》中,傅山多次提到“吾师庄先生”、“我本徒蒙庄”、“吾漆园家学”、“老夫学老庄者也”。无论是从生活形态、思想气质还是艺术追求上,傅山都刻意向庄子学习。他诗作中有这样两句:“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表明他的高风亮节和特立独行的精神。
“轩辕道士”的“轩辕”二字首先指的是黄老之学的两大始祖之一的黄帝,《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黄帝姓公孙,因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他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被诸侯尊为天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和老子的思想经过齐国与楚国的的大力发展,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汉初立国,崇尚的也是这种“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黄老学在汉代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统治者集团信奉黄老之学,由是黄老思想全面运用于汉初政治,达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从学术角度看,《淮南子》、严遵《老子指归》、河上公《老子章句》的许多观点都反映出黄老思潮的影响;受现实影响,西汉道家多以老子思想为依据批评政治,讨论国是。影响所及,如《史记·外戚世家》载汉景帝之母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景帝则“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敕令朝野,悉讽诵之”。黄老之书升格为经在汉武帝尊六经之前。这些都为其后在民间继续发展奠定了根基。汉初的“文景之治“就被认为是黄老之学的又一次成功的政治实践。而四子真经所代表的玄学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的学说。
从传说中的祖先炎、黄二帝,到20世纪新中国的缔造者们,从春秋战国时代空前活跃的百家争鸣,到当今现代思想、文化、科技熏陶下的一代风流——在漫长悠久而又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曾经在各个领域中涌现过多少杰出的人物,创造出多少丰硕的成果!他们就像绵延起伏的山脉上那一座又一座高峰,给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风光!而生活在17世纪的傅山,就是这些高峰中的一座。
傅山,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中国人的名字,往往带有时代色彩,并且寄寓着父母或者本人的理想与情操。如果说“鼎臣”这个名字具有浓厚的封建政治理想和传统礼教色彩,那么改名为“山”,就较为符合傅山的思想性格特点——用傅山的老师袁继咸的评语说,就是一种“山林气”,而改字“青主”,则更加突出了傅山自强不息、超凡脱俗的创造精神。傅山有两句诗就是“青主”的注脚:“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青羊庵三首》)从他一生的实践、创造和成就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确实称得上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界一座拔地凌空、多姿多彩的奇峰!
傅山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跨越了两个朝代,顽强地生活了79年。他生活在怎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又是怎样一种生活呢?“荡荡乾坤病,戋戋肺腑收”(《病发示眉仁》),这两句诗是傅山自己一生的切身感受,它形象而概括地描绘了一个矛盾交织、激烈动荡、天崩地裂的时代和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因此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灵魂!傅山的前半生,是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明王朝最后的37年。在中原和西南地区,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的烽火燃遍了全国。在东北,民族斗争愈演愈烈,民族战争连年不断。在明王朝内部,阉党和东林党之间在党争中互相消长,此起彼伏。而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思想文化界,充斥着性理的空谈、复古的迂论、陈腐的八股和柔媚的艺术作风。在傅山39岁这一年,即公元1644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甲申之变,先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旗帜插上了北京城头,崇祯皇帝吊死在万寿山;后是满清的铁骑跨过了山海关,旋即踏遍中原。这对傅山来说,不啻是天崩地裂——虽然也在预料之中。“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甲申集·甲申守岁》)以甲申为转折点,傅山的后半生,又赶上清王朝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最初40年,清军野蛮的镇压、屠杀和掠夺,汉族人民普遍的反抗,抗清义军的顽强战斗,南明王朝的苟延残喘,以及清廷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思想统治、文字狱和笼络收买……这又是一段血腥而动荡的历史!大矛盾,大动荡,包含着血与泪的大痛苦,却也孕育和锤炼着大人才!就在这样一个时代,在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李禺页、颜元、屈大均、吕留良、潘格平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他们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关心民间疾苦和民族兴亡,不同程度地具有初步民主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倾向,掀起了17世纪后半期的一股进步思潮,可以说形成了继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活跃局面。其中傅山与顾、黄、王、李、颜,被梁启超并称为“清初六大师”,这是仅就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而言的。如果从思想解放的程度、学术领域的宽广、艺术创作的成就、医道医术的造诣等多方面看,傅山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多才多艺,多所建树,气象万千,光彩夺目,确非其他人可企及。
在政治和社会舞台上,傅山一生有三件大事:早年,曾作为山西学生的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腐朽的宦党和黑暗的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持续半年,成为中国近代早期学生运动的先声。中年,曾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在49岁时被逮下狱,一年有余,几经严讯,备极拷掠,抗词不屈,绝食9日,抱定必死的决心,坚持斗争,终于获释。晚年,他主要从事著述,曾先后接待或拜访了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禺页、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番禺屈大均等一大批在野的文人、学者,以及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实际上成为在野的思想文化界的领袖和代表之一,并以73岁的高龄,绝食七日,坚持斗争,拒绝参加清廷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所举办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拒绝做清朝的官。这些壮举在他所处的时代确实够得上特立独行,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最为突出的。
在思想学术方面,傅山不仅堪与顾、黄、王并驾齐驱,而且比他们思想更解放,在反对以道统自居的理学说教、冲破儒家传统思想束缚方面,战斗精神和独创性更强。他博览经史子集,开创诸子学,精通音韵学与名学(逻辑学),擅长金石遗文之学,确实无愧于同时代人的这种评价:“学究天人,道兼仙释(《柳崖外编》),”“博极群书,时称学海”(郭《傅山传》)。
在文学艺术方面,傅山的诗文思想性、现实性极强,写作不拘成法,任性直率,古奥老拙,慷慨苍凉,奇思逸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草楷篆隶,无不精工,豪迈不羁,独辟蹊径,名满天下,当时评价“在王铎之上”(戴廷木式《与张尔公书》);绘画古雅入神,写意曲尽其妙,《图绘宝鉴》评论说:“其才品海内无匹,人不能尽识也。”
在医学方面,他精通医经脉理,擅长妇科及内外诸科,当时“人称医圣”(蔡璜《傅山传》)。
傅山在他的著作和书面题款上,也经常署名为公之它,亦作公他,又号石头、石道人、石老人、啬庐、随厉、六持、丹崖子、丹崖翁、浊堂老人、青羊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侨山、松侨老人、朱衣道人、酒道人、酒肉道人,或径称居士、傅道士、傅道人、傅子,又称老蘖禅、还阳真人、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化翁、观花翁、橘翁、大笑下士、西北之西北老人。用现代的话说,傅山也许算得上世界上“笔名”最多的作家之一吧,而这些笔名又无不体现了这座“奇峰”的经历、思想和性格。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茧麾焦土复影
下一篇: 毕矮巧骂吃素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