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好是商王武丁60多位妻子中的一位,即祖庚、祖甲的母辈“母辛”,生活于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据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和占卜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与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墓葬在1976年发掘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保存完好。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妇好墓所出玉石雕刻种类很多,形态各异,展示了当时很高的制玉水平,这些玉石雕刻品中的人像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了解研究商代雕塑艺术、商代人种、服饰制度、阶级关系、生活情态等方面的宝贵资料。这些雕刻作品供佩戴、插嵌装饰而用,非独立的雕塑,但所反映出的商代雕塑创作中已具备较准确地掌握头部五官位置和身体比例,并能在小型器上有意放大头部的写实能力;注重发式、冠式的服饰等已显示人物不同社会地位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而其中人物面部无表情、双目突出的特点又正是当时流行的雕刻装饰手法的体现(这在许多青铜器的兽面纹饰中较普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妇好墓的存在,证明着武丁最佩服的这个女子是真实存在的。武丁在位时任用贤能、勤于朝政、励精图治,商朝在武丁在位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样一个贤能君主,野心也不小,一直扩展着商朝的疆域,他统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国力得到空前的发展。而武丁最为人熟知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他有一个女强人妻子妇好,妇好原本是商朝周边部落的一位公主,周边部落一般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公主和我们以为的古代公主有很大的不同,妇好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的,她非常有谋略和胆识,部落的公主讲究一个能力出众,妇好有能力震慑住民众。而且妇好非常有勇气和智慧,成年后竟然能举起重九公斤的兵器,而且还能熟练的运用这些兵器,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妇好嫁给武丁之后,就在后宫中生活,很少外出打仗,当时北方边境有外敌入侵,武丁缺一位主帅,妇好听说了这个消息,主动向武丁请求带兵打仗。武丁想妇好毕竟是一介女子,实在不放心她上战场,可是妇好执意如此,还说自己一定能打胜仗,武丁只好答应了她的请求。妇好果真不负众望,她带领部队以少胜多,作战手法也非常老辣,令人非常敬佩。妇好一战成名,返回京都的路上,有许多百姓前来朝拜。自此以后,武丁对妇好有了新的认识,他觉得妇好是一位奇女子不过不幸的是,妇好并没有陪伴武丁太久,打了几次仗之后,妇好因为身体不好,不久就去世了。妇好去世之后,武丁心情非常悲痛,经常去妇好的墓前看她。
上文讲到妇好墓的发掘过程的发掘的意义,以及史学界对于妇好的研究成果。虽然关于妇好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学术界大部分人的认同,但在许多问题的认识上还是有不同的声音的,并以后辈学生的身份斗胆说一下本人的观点。 对于「 ”妇好”二字的释读是否准确? 「 ”妇好”二字最早并不是被发现于妇好墓中,早在妇好墓被发现之前的甲骨文里,妇好的名字就被提及200多次,并且被释读出来,其活动包含了军事、政治、祭祀各方面,称得上是武丁时代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妇好的艺术形象 在甲骨文中,「 ”妇”的写法是一位跪坐的妇女手持笤帚在收拾家务,所以说甲骨文也属于象形文字的范畴,甲骨文中也通常将「 ”妇”写作「 ”帚”;「 ”好”的写法是一位跪坐的女子手抱着孩子,甲骨文中「 ”女”和「 ”子”的位置是可左可右的。 甲骨文中「 ”妇”的写法及其演变 甲骨文中「 ”好”的写法及含义 「 ”好”字从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 在后来的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上也有「 ”妇好”的铭文,与甲骨文中的写法、字体结构相似;也有所区别,铭文中的「 ”妇好”有两种写法,一种共用「 ”女”字,一种共用「 ”帚”、「 ”子”二字,这就是甲骨文中的合文现象,也就是合体字。 妇好墓中的「 ”妇好”二字铭文拓印 妇好墓中的「 ”妇好”二字铭文拓印 综合来看,可以确定「 ”妇好”二字的释读是正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铭文中的「 ”妇好”二字在写法、字形结构与甲骨文中的「 ”妇好”一致,基本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字; 第二,与金文、小篆、隶书文字相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二字的渊源及演变关系,符合文字演变发展的规律; 第三,综合墓中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符合妇好商代高等级贵族、王后的身份; 第四,当时甲骨文和古文字领域的权威郭沫若、唐兰等人释读为「 ”妇好”,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 当然,对于「 ”妇好”二字的释读也是有不同声音的,民间学者璩效武先生认为「 ”妇好”二字在甲骨文的写法应当读作「 ”长儒”,是商朝时期主管王室子弟教育的官职,因犯罪被商王撤销此官职;他同时认为甲骨文不是商王的占卜记录,而是商王朝政府机构办事信息的记录。当然,这仅是他的一家之言,在学界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和认同。 璩效武先生 妇好墓中为何没有发现妇好的尸骨? 妇好墓埋葬在享堂之下,属于宫殿区的范围,而离王陵区较远,勘探之时墓上是一片高高的高岗,所以逃过了盗墓者的洗劫。妇好墓中发现了16具殉人尸骨、6具殉狗尸骨,而妇好墓没有被盗,但却唯独没有发现妇好本人的尸骨,这是为什么呢? 妇好墓发掘场景复原图 关于这个疑点,我查阅了许多资料一般有一下说法,并且说下我的判断: 1、被水腐蚀。 妇好的棺椁处于墓室的最地位,被地下水渗入并长期浸泡,尸骨被腐蚀;而其他殉葬奴隶则在较高位置,未被水浸泡,得以保存。 那么这个说法可靠吗?我认为是不可靠的。墓室封闭之后,室内空气基本稳定;地下水长期浸泡尸骨的话,尸骨的生物环境也是相对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尸骨保存几千年是没有问题的。 我认为,如果水腐蚀的说法可信的话,有这么一种可能:地下水时隐时现,有外部空气涌入,不断破坏相对稳定的室内环境,造成尸骨腐蚀。 2、朱砂导致尸体腐烂。 在墓室底层有许多朱砂,有人认为是朱砂导致尸体腐烂。 这种说法更是荒谬。朱砂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难溶于水,在古代常用来作为尸体的防腐剂。 3、「 ”衣冠冢” 也有人认为妇好作为将领,死在了讨伐异邦的途中,而尸体未能寻回。武丁为了缅怀和哀思自己的往后妇好,在宫殿的旁边为妇好设立了如后世「 ”衣冠冢”性质的陵墓,并予以厚葬,使奴隶殉葬。 我认为,这种说法固然合理,但缺乏史料支持。 最著名的「 ”衣冠冢”——黄帝陵 4、迁葬说 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甲骨文中的记载,武丁在妇好死后为她配阴婚,将妇好许配给三位商代先王商汤、太甲、祖乙。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妇好岂不是要被迁葬三次、下葬四次?而且这三位上网的陵墓都不在殷都,武丁会让自己王妃的尸骨长途跋涉、四次下葬,远葬外地吗? 关于此种说法,也缺乏直接的证据,我持怀疑态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妇好墓中之所以没有她的尸骨,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墓室环境不稳定,地下水时隐时现,墓室部分坍塌,外部空气涌入,尸骨被腐蚀殆尽。 另外,迁葬说和「 ”衣冠冢”的说法虽有道理,但都缺乏直接的史料支持。
河南省安阳市,即殷墟所在地。
妇好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五米多长,约四米宽,七米多深,无墓道,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4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潭如何印明月
下一篇: 秦王灭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