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大家都知道是造血的细胞,如果骨髓出问题的话,影响的就是整个身体了,对于骨髓纤维化的治疗,患者一定要坚持遵守治疗的原则。在治疗期间,饮食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一些食物对患者治疗是有帮助的哦。
适合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食谱:
1、人参炖瘦肉:红参或西洋参10克,瘦猪肉少许,加水200ml,文火炖2小时,加盐少许食用,大补元气,适用于气虚明显者。
2、乌鸡炖枸杞:干乌鸡半只,枸杞子10克,加水300ml,生姜2片,文火炖2小时,加盐少许食用,滋补肾阴,适用于肾阴亏虚者。
3、黑豆羊肉汤:黑豆一小把,生姜2片,羊肉50克,文火炖2小时,加盐少许食用,温阳补肾,适用于肾阳虚者。
4、黑豆塘虱汤:黑豆一小把,炒香,生姜2片,塘虱鱼1条,洗净,加水1000ml,文火熬1小时加油盐少许食用,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虚者。
骨髓纤维化患者的饮食宜忌:
1、加强营养,多补充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
2、可适当多进补肾、养血的食物,如核桃。红枣、花生等。适用于贫血、虚弱等症状及化疗后骨髓抑制者。
3、要注意勿进食过多煎炸、熏烤、过焦、胶制食物。
4、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针灸培训目前尚无一种西药能使基本病程逆转或得到控制,只能针对并发症治疗,采用雄激素、糖皮质激素、脾脏切除、化疗、干扰素和放射等疗法来缓解病情。所以一般会认为此病属于不治之症,但经过我们潜心研究,发现用利用中药治疗这一顽疾是很有效的。肝主两胁,肝脾肿大,中医称为胁下痞块,肝主疏泄而藏血,调理一身之气机,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郁滞,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致湿停痰生,气滞血瘀,痰瘀互结,结于胁下,而成积聚。
大量临床证实,该病从肝论治,采用化瘀消痞生血疗法治疗骨髓纤维化,可以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进胶原组织降解,早期病例多可达到完全缓解,晚期病例可以使肝脾明显缩小,血象改善,生活质量改善,并明显延长生存期。我们通过十余年的临床观察,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骨髓纤维化,使许多患者已经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活血化瘀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软坚消积。重点采用善于攻串的动物类药及咸寒坚石贝壳类药。该类药能破瘀血,散郁结,加速血液循环,消肿消栓,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调节失衡的免疫因子,抑制自主血细胞免疫损伤,部分成分有刺激造血细胞增殖作用。实践证明一般应用2周脾坚硬如石状会变软,胀痛减轻,3-4周会有一定回缩,使得脾栓塞、脾包膜破裂等危险几率大大降低,坚持治疗大多数可回缩消退。
2.显著的生血功效。根据辩证选用温补元阳,滋阴生津、填精生髓等治法,所用药多有动物血肉有情之品,培元补血,或富有造血原料,刺激造血的药物。该类组方大,较综合,有显著生血补血,刺激血细胞增殖、分化的功效。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饮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常见的恶性血液病,在治疗的同时,需要进行饮食的相关护理,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下面是洪思存为您介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忌口是每个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都应该做到的事情,主要忌食的主要包含水果和生冷蔬菜等凉性食物。
1、辛辣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饮食方面不可以吃辣椒、葱、蒜、酒等,由于这些食物性辛热、具健胃之功,可适用于调养脾胃虚寒、寒泻等患者食用。疔疮热毒、胃痛等病人不要吃辣椒、胡椒、大蒜等食物;风疹、皮肤瘙痒者须忌食生姜、韭菜、葱等食物;而贫血者还需忌食萝卜。
2、海鲜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还不可以吃一些海鲜之类的食物,如果对这些没有禁忌的话,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不能吃的食物主要包含带鱼、内河鱼、虾、蟹等水产品类食物,病毒性肝炎和糖尿病等疾病患者不可以吃海鳗、乌贼和鱿鱼等食物;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应忌食海藻、海带、紫菜等。
3、发物类
在我们生活中吃的一些发物类食物也是患者不可以吃的,这是因为这些发物类食物可能会引起患者病情加重或者是诱发旧疾,所以不要吃芥菜、南瓜、公鸡和海腥类等食物,关于荨麻疹、暴发火眼、一切外科疮疡等病人都应忌食。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和脚气病等病人都应忌食南瓜;哮喘等患者应忌食豌豆及芥菜等食物。这类食物偏热,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慎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诊断MDS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骨髓增生异常是否由克隆性疾病或其它因素所导致。病态造血本身并不是克隆性疾病的确切证据。
1、营养性因素,中毒或其它原因可以引起病态造血的改变,包括VitB12和FA缺乏,人体必需元素的缺乏以及接触重金属,尤其是砷剂和其他一些常用的药物、生物试剂等。
2、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如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DA)可引起红系病态造血。微小病毒B19感染可以引起幼稚红细胞减少,并伴有巨大巨幼样的幼稚红细胞。免疫抑制剂麦考酚酸酯也可以导致幼稚红细胞减少。
3、药物因素,复方新诺明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核分叶减少,易与MDS中的.病态造血相混淆。化疗可引起显着的髓系细胞病态造血。G—CSF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如胞质颗粒显着增多,核分叶减少;外周血中可见原始细胞,但很少超过10%,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一般正常,但是也可以升高。
了解临床病史包括药物和化学试剂的接触史很重要,鉴别骨髓增生异常时,尤其是原始细胞不高的病例,要考虑非克隆性疾病。若诊断困难,可在几个月后再行骨髓及细胞遗传学检查。
4、其他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与MDS鉴别。RA的网织红细胞可正常或升高,外周血可见到有核红细胞,骨髓病态造血明显,早期细胞比例不低或增加,染色体异常,而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上述异常。
PNH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但PNH检测可发现CD55+、CD59+细胞减少,Flaer可发现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GPI锚连蛋白缺失,Ham试验阳性及血管内溶血的改变。
自身抗体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也能见到病态造血,Coombs试验阳性和流式细胞术能检测到造血细胞相关自身抗体,而且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常于短期内出现较好的治疗反应。
5、甲状腺疾病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但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
6、实体肿瘤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和病态造血,可行相关检查排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简介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征为血细胞减少,髓系细胞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无效造血及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推荐的血细胞减少的标准为Hb<100g/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8×10^9/L,血小板(PLT)<100×10^9/L,但实际诊断MDS时,不要求一定达到这么低。多数MDS病例以进行性的骨髓衰竭为特征,并最终都会发展成为AML,但是不同亚型转白率也不同,某些患者的生物学特征是相对惰性的,病程较长,转白率很低。
在MDS定义明确后,诊断和分型中主要难点在那些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不增多病例上,尤其当病态造血不显着时;或与营养缺乏、化学药物、中毒、造血生长因子、炎症及感染继发的病态造血鉴别;以及骨髓低增生或伴随纤维化等情况,不能获得足够细胞分析可能的疾病过程。低增生性MDS及MDS伴骨髓纤维化诊断常常很困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97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肾炎不能吃哪些,要如何注意饮食
下一篇: 腔隙性脑梗塞怎样治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