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在中医上是一种病症,在入睡后出汗很多的现象,盗汗有轻重之分,轻微的盗汗量很少,如果严重的就会有大量的汗液出现,平时也会有心浮气躁的现象,要及时调理。
一、轻重分型
1、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2、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3、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二、防治盗汗的药膳
1、黑豆浮麦汤
材料: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
用法: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
2、黄芪二蜜饮
材料: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
用法: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
3、百合莲子饮
材料: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
用法: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
4、参苓粥
材料: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
用法: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
剂。
针灸培训盗汗可以根据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判断,包括汗液的量、颜色、质地和出现的时间等。
盗汗是指在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高温环境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大量汗液分泌的现象,其症状常伴随着体重下降、夜间盗汗、发热等。判断是否为盗汗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
1. 汗液的量:盗汗常表现为大量汗液分泌,而非一般的出汗量,如只是头部或局部出汗,可能不是盗汗现象。
2. 汗液的颜色和质地:盗汗出现的汗液颜色一般为浅黄色,质地较为清澈,如汗液颜色深,或者伴有异味可能是其他身体疾病的表现,需要及时检查。
3. 出现的时间:盗汗大多出现在夜间,从午夜到凌晨,而非白天固定时间出汗。
总体来说,判断是否为盗汗需要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不确定是否为盗汗,可以及时就医,并进行系统的检查以发现身体潜在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盗汗不是人体正常的出汗现象,如果持续出现可能代表身体产生了异常变化,建议及时就医。同时,判断盗汗的时候需要注意场景和自身的身体状态,如在高温环境或者强体力活动后出现的出汗就不属于盗汗现象。
晚上一睡着就开始流汗,醒来之后就会停止,经常这样的话,那就要小心是盗汗了。怎么治疗晚上盗汗的问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晚上盗汗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晚上盗汗的治疗方法
1、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2、黄芪二蜜饮
黄芪30克,糯稻根30克,麻黄根15克,蜂蜜30克。将上述三味药同放锅内,加水3碗煎煮,煮至l碗时,捞去药渣,加入蜂蜜溶化后分2次饮用,每日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3、龙眼人参饮
取龙眼肉30克、人参6克、冰糖30克。先将龙眼肉洗净,人参切薄片,然后与冰糖共放碗内,加水适量,置蒸锅内蒸一小时左右,取出后待凉即可食用,一天内分2次吃完,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4、参苓粥
取人参10克,白茯苓2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食盐、味精适量。先将人参、茯苓、生姜加适量水煎熬后,去汁取渣待用,然后将粳米淘洗干净,下入药汁内用小火煮粥。煮至粥熟时加入食盐、味精调匀,空腹分2次食用,每天一剂,适宜于气虚盗汗者。
5、百合莲子饮
百合20克,莲子30克,冰糖30克。先将百合、莲子洗净,放锅内加适量水,用小火慢慢炖至百合、莲子烂熟,加入冰糖溶化后即可食用,每天一次,连服数天,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6、黑豆浮麦汤
取黑豆50克、浮小麦30克、莲米15克、红枣10枚、冰糖30克。先将黑豆、浮小麦分别淘洗干净,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煮至黑豆熟透,去渣取汁,然后用上述药汁煮洗净的莲米和红枣,煮至莲米烂熟时放入冰糖溶化,起锅后即可食用。每天一剂,分2次吃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治疗盗汗的土方法
1、金樱子根末
处方:金樱子根12克,五倍子12克,桑螵蛸6克,鱼腥草20克。
用法:将药物研细末,调拌蜂蜜冲服,每日2次,连服7日。
2、水煎何首乌
处方:何首乌12克,糯稻根须10克,桑椹子10克,五味子3克。
用法: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3次。
3、水煎麻黄根
处方:麻黄根9克,桑树根6克,白及4克,车前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
4、桑叶浮麦水
处方:用经过霜后的桑叶,浮麦(淘洗小麦浮在水上的麦粒)各适量,不要太多。
用法:用水浸泡两小时左右,再用慢火煎好,适当温度后服用,一日两次,一天一煎。一般情况下三天就有效果。
5、浮小麦汤
处方:浮小麦15克,红枣若干。
用法:将浮小麦、红枣加适量水熬成汤喝,适用于治疗盗汗症状较轻者。
6、牡蛎汤
处方:牡蛎30克,蛤粉18克,红枣5枚。
用法:将牡蛎、蛤粉、红枣加适量水一同熬成汤,常常服用有效,适用于盗汗已久者。
7、豆豉米酒
处方:豆豉500克,米酒适量。
用法:将豆豉放入锅内,用慢火炒香,然后取出放入米酒内泡浸3~5天,再取出豆豉晒干,瓶装备用。剂量不限,随意服食,疗程不限。
8、乌梅汁
处方:乌梅15枚,小麦30克,大枣10枚。
用法:将上述3药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熬浓,去渣取汁。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数剂。
9、桑葚煮牡蛎
处方:桑椹30克,红枣10枚;乌梅7枚,煅牡蛎24克。
用法:将牡蛎打碎,用布包牢,与乌梅、红枣、桑椹放置锅内,加水适量,共煮至烂,除去渣滓。每日1剂,1次饮完,连服7~10剂。
10、木耳红枣水
处方:木耳15克,红枣15克,冰糖适量。
用法:上药加水1碗半,煎至大半碗,每日1剂分2~3次服。主治:小儿盗汗。
晚上盗汗的原因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现今不论是医生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盗汗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证。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 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盗汗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久患各种慢性病、体质虚弱之人更为多见。中医认为,盗汗多由于气阴两虚,不能收敛固摄汗液而引起,若盗汗日久不愈,则更加耗伤气阴而危害身体健康。而采用食疗方法,不仅能防治且可益气滋阴而健身,下面就介绍几则家庭容易制作的药膳六则,供盗汗患者选用。
猜你喜欢:
1. 治疗心烦失眠的食疗方有什么
2. 女性盗汗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3. 盗汗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4. 治疗盗汗的中药方
5. 睡觉盗汗怎么办
自汗主要是白天动不动就出汗,盗汗也称“寝汗”,主要是睡觉时出汗,醒后汗就停了,但两者均是由于皮肤腠理不固,汗液外泄失常所致。
引起皮肤腠理不固的原因主要分两种:肺气虚和营卫不和。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肺主皮毛,肺气盛我们的皮毛才能致密润泽,反过来肺气虚,皮肤腠理稀疏就容易动不动就出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虚不固。皮毛是我们抵挡外邪的第一大屏障,皮毛虚寒气风气更容易侵袭人体,出现怕风怕冷,还容易感冒。所以表虚不固的自汗常常还伴有怕冷怕风,容易感冒的表现,治疗上主用生黄芪大补肺气,益气固表,代表方就是玉屏风散,给我们的皮毛加一层屏障。
玉屏风散组成:黄芪,白术,防风
气虚厉害,动则汗出,重用生黄芪,加党参健脾补肺,如果怕冷明显,酌情加附子温阳。
营卫不和是什么呢?“气血在经,是谓营卫”,“营卫”说的是循行于经络四肢的气血,所以营卫不和其实就是气血不和。卫气降敛,营血温升,一收一散处于动态平衡,是营卫和,如果营卫不和,平衡打破,汗液有时处于易于外泄的状态也会引起自汗,这种自汗常常伴有发热,为什么呢?卫气和营阴不和,收强于散时会郁而发热,散强于收时会自汗。所以营卫不和引起的自汗多半有发热,治疗就要调和营卫,主用桂枝和白芍一收一散,敛阴和营,代表方是桂枝汤。
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汗出多加麻黄根,浮小麦,生牡蛎收敛止汗。
营卫不和以调和营卫为主,所以桂枝汤补的作用并不强;玉屏风散以补气固表为主,偏重于补肺气,两者常多合在一起,补气与调营卫共用。
引起汗出多的原因腠理不固是一大方面,另一方面主要是逼津外泄。为什么说“逼”呢?什么东西可以逼迫津液往外跑呢?主要是“火”。比如阴虚火旺、肝火郁发和湿热外蒸等,“火”性升散,逼津外泄,引起汗出多。阴虚火旺引起的汗出多以盗汗多见,自汗比较少,但也不是没有。这种汗出多半有明显阴虚发热的症状,比如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脸红烘热,口干,舌红等,这类汗出的治疗要以滋阴降火为主,代表方是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
潮热厉害,加秦艽,银柴胡退虚热。
湿热郁蒸引起的汗出多的特点是汗比较黏,伴有烦躁口苦,小便黄,大便粘,舌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治疗主要以清热化湿和营为主,代表方是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组成:栀子,黄芩,柴胡,龙胆草,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生地
里热比较重,加茵陈清退郁热,里湿较重,加薏苡仁,怀牛膝除湿。
自汗、盗汗虽然都是汗出多,病机不同,治疗也大不相同,这也是中医说的“同病异治”。除了比较多见的表虚、营卫不和以及各种“火热”,比较少见的瘀血也会引起汗出多的情况,根据不同的症候随证治之才是正确的治疗方向。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94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生姜治胃病,几个有效偏方
下一篇: 中毒肝损伤的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