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它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疾病,大多数都是由于患者出现了化脓性病变,中毒性病变或者是变态反应性病变。
1.化脓性病变
病原菌侵入咽部或其他部位,由于A组菌的M蛋白能抵抗机体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因而可在局部产生化脓性炎症反应,引起化脓性咽峡炎、扁桃体炎及邻近器官合并症,如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等;若细菌侵入血循环可致败血症。
2.中毒性病变
细菌毒素吸收人血后则引起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使皮肤和黏膜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殖与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退疹时表皮细胞坏死引起脱皮,口腔黏膜也出现充血或点状出血,形成黏膜内疹。
3.变态反应性病变 病程2~3周,少数病人发生变态反应性病理损害,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易冬春发病居多,人群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普遍易感染,感染后人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免疫。其发病以小儿较为多见,以2-10岁的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极少患有此病。
针灸培训现如今,各种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和幸福生活,像SARS,禽流感等病毒,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猩红热可应用青霉素治疗,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用药应不少于7天,经两次咽培养阴性后,再停药。 患儿应卧床休息,减少身体的消耗和心脏的负担,防止发生并发症。另外,还要多饮开水,给予富有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对高热患儿,应给予适量退热药物。 关于猩红热的知识介绍就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最后为您推荐两款少儿重疾保险,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缓解家庭重疾风险,少儿重疾险是您明智的选择。以下产品,仅供参考。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猩红热的病原学5猩红热的病理改变6猩红热的临床表现7猩红热的临床分型 7.1轻型7.2中毒型 8猩红热的并发症9猩红热的诊断 9.1典型临床表现9.2实验室检查 10需与猩红热鉴别的疾病11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11.1对症治疗11.2抗菌治疗 12猩红热的预防13猩红热的预后14参考资料附:1猩红热相关药物2治疗猩红热的中成药 1拼音 xīng hóng rè
2英文参考 scarlet fever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rosali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carlatin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概述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1]。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凡能产生红疹毒素的链球菌均可引起猩红热[1]。本病多发于儿童,特别可以在托幼机构和小学校园流行;本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冬春季节多发[1]。
猩红热属于我国乙类传染病,要报告疫情,患者需要隔离[1]。
4猩红热的病原学 为不同型的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由于病菌M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80型(type),各型可产生相应特异性抗体,没有交叉免疫。致热毒素有A、B、C三种,感染其中一种后,再遇到其它任一种,仍可发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猩红热,但这种机会很少。
5猩红热的病理改变 病原菌及其毒素等产物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主要病理变化是皮肤真皮层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表皮有炎性渗出,毛囊周围皮肤水肿、上皮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丘疹样鸡皮疹,恢复期表皮角化、坏死,大片脱落。少数可见中毒性心肌炎,肝、脾、淋巴结充血等变化。
6猩红热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4天,最短1天,最长7天。起病急骤,寒战、发热,体温一般为38~39℃,重者可达40℃以上。婴幼儿有发生惊厥或谵妄者。患儿全身不适,咽痛明显,影响进食。咽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亦可见脓性渗出物。舌质红, *** 红肿如扬莓,称杨莓舌。颈部及颌下淋巴腺增大,有触痛。
皮疹于发病后24小时左右迅速出现,最初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24小时内遍及全身。皮疹为弥漫猩红色约针头大的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如寒冷时的鸡皮样疹,疹间皮肤潮红,用手压可暂时转白。面颊部潮红、无丘疹,而口周围皮肤苍白,为口周苍白圈。于皮肤皱折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其间有针尖大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横行"帕氏征",(Pastia's sign)。口腔粘膜亦可见粘膜疹,充血或出血点。出疹期仍发热。
病程第一周末开始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首见于面部,次及躯干,然后到肢体与手足掌。面部脱屑,躯干和手足可能大片脱皮,呈手套袜套状。脱屑程度与皮疹轻重有关,一般2~4周脱净,不遗留色素沉着。
皮肤转白试验是通过皮内注射致热毒素抗体,观察患儿皮疹是否为致热毒素所致。狄克(Dick)试验是注射致热毒素,检测体内有为普通型,但临床轻重悬殊,尤其有了特效青霉素的治疗,猩红热的表现发生很大变化,严重感染极少发生。
7猩红热的临床分型
8猩红热的并发症 猩红热可并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炎、风湿热。
9猩红热的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较简单,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确诊需咽拭培养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阳性。无足够抗体。由于毒素不止一种,其诊断意义有限。
10需与猩红热鉴别的疾病 许多病原感染可引起咽炎,也有很多病出现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临床都应注意鉴别。如病毒性咽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喉;出疹性疾病麻疹、风疹、药疹、夏季痱子;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川畸病等。
11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急性期患儿应卧床休息,较大儿童用温淡盐水含漱;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皮肤保持清洁,可予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一般注射青霉素G,疗程7~10天,停药后做咽培养。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口服,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疗程不得少于7天。重者可静脉给药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
12猩红热的预防 目前猩红热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隔离患儿,至咽培养连续两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体弱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密切接触者,应服复方新诺明或注射青霉素预防。带菌者应接受10天青霉素治疗。
13猩红热的预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90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肾炎是什么情况,肾你怎么了
下一篇: 梅核气是怎么引起的,这些原因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