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这些症状你有吗

生活百事通 2023-10-12 01:58:49

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儿童经常会出现夜惊多汗等现象,骨骼生长发育也会较为迟缓,甚至也会有一些人出现条件反射慢的现象。

(一)精神神经症状

通常,患有佝偻病的儿童会出现夜惊、好哭以及多汗等症状。而且这种多汗跟气候和温度并没有关联,是由于汗液受到剌激所引起的。另外患儿经常会摩擦枕部,还有可能会引起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患者的牙齿生长会相对比较晚,有可能会延迟到1周岁的时候才会长出牙齿,也可能到3岁的时候才能长齐所有的牙齿。严重的患者牙齿排列会不争气以及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非常有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而且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骨盆畸形,即髋外翻。而且病情严重的女性患儿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导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

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

针灸培训

佝偻病有什么症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主要为骨骼的改变、肌肉松弛、以及非特异性的精神神经症状。重症佝偻病患者可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免疫系统,同时对小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影响。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初期、激期和恢复期,统称为活动期。
1.初期
多数从3个月左右开始发病,此期以精神神经症状为主,患儿有睡眠不安、好哭、易出汗等现象,出汗后头皮痒而在枕头上摇头磨擦,出现枕部秃发。
2.激期
除初期症状外患儿以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为主,用手指按在3~6个月患儿的枕骨及顶骨部位,感觉颅骨内陷,随手放松而弹回,称乒乓球征。8~9个月以上的患儿头颅常呈方形,前囟大及闭合延迟,严重者18个月时前囟尚未闭合。两侧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子,称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形似“鸡胸”,或下陷成“漏斗胸”,胸廓下缘向外翻起为“肋缘外翻”;脊柱后突、侧突;会站走的小儿两腿会形成向内或向外弯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患儿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因腹部肌肉软弱而使腹部膨大,平卧时呈“蛙状腹”,因四肢肌肉无力学会坐站走的年龄都较晚,因两腿无力容易跌跤。出牙较迟,牙齿不整齐,容易发生龋齿。大脑皮质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患儿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易并发感染、贫血。
3.恢复期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各种临床表现均消失,肌张力恢复,血液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也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经治疗或自然恢复后临床症状消失,仅重度佝偻病遗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佝偻病是身体里面缺乏一种元素导致的疾病。主要生这种病的人都是小孩子。为了及时发现病情。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症状一:首先可以从孩子的反应中观察出来。比如多汗,夜惊,好哭等精神方面的问题。多汗与气候无关,由于汗液剌激,患儿经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秃或环形脱发的身体方面的反应。


2.症状二:出现在脑袋的变化上。如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出牙晚,可延至1岁出牙,或3岁才出齐。严重者牙齿排列不齐,釉质发育不良。


3.症状三:出现在四肢上面的表现。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脊柱弯曲,可有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严重者也可见骨盆畸形(髋外翻),女性严重患儿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难产。


注意事项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家长们一定要多了解。了解的多了会判断了,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情,早治疗早康复。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相信大家对佝偻病有一定的了解,佝偻病是一种经常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病症,不同的病症有着不一样的症状。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佝偻病的早期症状的相关内容。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1 3-6个月的宝宝

会出现颅骨变薄、前囟边缘软的情况“”:在宝宝的额骨位置会出现逐渐变厚的现象。用手摸上去,会感觉到骨缝周围有“乒乓球”似的触觉。

7-11个月的宝宝

这个月龄的宝宝头围增长较为正常,但是头型却不正常,不是圆的,而是呈“方颅”状。另外,宝宝的胸廓肋骨和肋软骨交界的地方,会有像一串串珠一样突起的形状,被称为“肋串珠”。比较严重的宝宝,手腕以及足踝等部位会有圆形的鼓起。

1岁左右的宝宝

宝宝的胸骨和软骨附近会出现“鸡胸样”。比较严重的患者宝宝的胸廓下面会有凹陷,称之为肋膈沟或郝氏沟。

大于1岁的'儿童

在学习走路的时候,宝宝的两腿会呈现“O”形或者“X”形。同时,到了该出牙的年龄却没有长牙,出现长牙时间推迟。比较严重的患者宝宝会出现脊柱弯曲、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2 为什么会得佝偻病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内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异常,使钙盐不能正常地沉着在骨骼生长的部位而出现骨骼畸形。

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一条途径是内源性,即人体皮肤中含有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变成维生素D,这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时会被尘埃、煤烟、雾气、衣帽、玻璃所遮挡而影响了人体的照射。因此,不经常晒太阳者或晒的方法不妥,如戴着有沿帽,隔着玻璃晒等,均易患佝偻病。

另一条途径是外源性,即吃进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奶油、鱼子、蛋黄等,或是服用维生素D制剂。如果宝宝的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而且又没有服维生素D制剂,就容易患佝偻病了。

维生素D在体内储存于脂肪组织中,如果宝宝因经常生病而消瘦,特别是患有脂肪代谢性疾病,使体内维生素D耗损过多,均容易患佝偻病。此外,一些生长速度过快的孩子,因为需要维生素D的量较大,如果供应不足,也容易发生佝偻病。

膳食结构也很重要,如人乳中的钙比牛奶中的钙易吸收,谷类食物中的钙不易吸收。如果小婴儿以牛奶喂养为主,添加辅食时以谷类食物为主,便容易出现佝偻病。

婴儿处于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体内需要维生素D的量相对较高,如供应不足,极易发生佝偻病。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3 佝偻病的原因

1、日照不足。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需经波长为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始能转化为维生素D 3,因紫外线不能通过玻璃窗,故婴幼儿缺乏户外活动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亦会吸收部分紫外线;冬季日照短、紫外线较弱,容易造成维生素D缺乏。

2、摄入不足。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少,不能满足需要;乳类含出生素D量甚少,虽然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2:1,有利于钙的吸收,但母乳喂养儿若缺少户外活动,或不及时补充鱼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亦易患佝偻病。

3、生长过速。早产或双胎婴儿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且出生后生长速度快,需要维生素D多,易发生维生素D乏性佝偻病。生长迟缓的婴儿发生佝压病者较少。

4、疾病因素。多数胃肠道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如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脂肪泻、胰腺炎、慢性腹泻等;严重肝、肾损害亦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偻病。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每天加强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在饮食缺钙上,可给孩子补充乳酸钙或葡萄糖钙,但每日的量不得超过l克。如果小孩子的钙磷都缺乏是,可以磷酸钙与维生素D同服,并多吃蔬菜、水果及蛋黄等食物。

维生素D治疗

口服维生素D浓缩制剂、鱼肝油,持续一个月后,改服预防剂量。在夏天时,口服的鱼肝油可减量,但不宜完全停止。随地区和病情不同而适当增减。

在大量用维生素D时须注意防止中毒,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钙剂治疗

在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的同时,可适量的服用钙剂或骨粉。如口服葡萄糖酸钙,每天l一3克;或者元素钙每天500一600毫克。钙剂应长期服用,一般持续数月或者数年。

人工紫外线疗法

天然日光是维生素D最为经济的来源,但由于受季节气候的限制,人们无法享用阳光的沐浴。所以必要时,也可以使用人工紫外线治疗,如水银石英灯,每星期照射3次,每次5一20分钟。每一个疗程为4一6星期。注意,在有皮肤不良反应时,应暂停使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86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