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症状、危害及对策

生活百事通 2023-10-11 08:35:02

虽然每一个宝宝都要经历新生儿黄疸,但是若胆红素高到透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发展至胆红素脑病,造成的危害将是不可逆性。那么胆红素脑病的特点有什么呢?

一、黄疸的程度:

胆红素脑病患儿黄疸多较严重,全身皮肤粘膜呈重度黄染,若四肢及手、足心均黄,早产儿在胆红素水平较低时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和胎龄呈正相关。

二、最易发病的时间:

胆红素脑病多见于出生后1周内,最早可于出生后l~2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溶血性黄疸出现较早,多发生于出生后3~5天。早产儿或其他原因所致者大多见于出生后6~10天。发生胆红素脑病的血清胆红素阈值依生后日龄而异。也就是说发生越早,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阈值越低。

三、致病的高危因素

当存在早产、窒息、呼吸困难或缺氧,严重感染、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糖、低体温、酸中毒或体重低于1.5kg等高危因素时,血清胆红素低于临界值亦可发生胆红素脑病。

针灸培训

请教各位怎样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以及产生的原因?

什么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发生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时,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沉积于基底神经核、丘脑、丘脑下核、顶核、脑室核、尾状核、以及小脑、延脑、大脑皮质及脊髓等部位,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导致脑损伤,称胆红素脑病。过去称核黄症。
什么原因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一)血脑屏障的完整性。血脑屏障正常时,可限制胆红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当新生儿窒息、缺氧、感染、酸中毒、饥饿、低血糖、早产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可使血脑屏障开放或通透性增加,非结合胆红素得以进入脑组织而发生胆红素脑病。
(二)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浓度。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有什么症状
本病临床分4期,第1~3期出现在新生儿早期,第4期在新生儿期以后出现。
(一)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大多数黄疸突然明显加深。历时12~24小时。
(二)痉挛期:轻者仅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持续约12~24小时。
(三)恢复期:大都于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对外界的反应逐渐恢复,继而痉挛逐渐减轻、消失。历时2周左右。
(四)后遗症期:常出现于生后2个月或更晚。表现为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耳聋、智力障碍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严重黄疸的基础上出现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和肌张力减退,或两眼凝视,阵发性肌张力增高;重者两手握拳、前臂内旋,角弓反张、有时尖声哭叫。
如何治疗
在警告期根据病情及时采用换血、光疗、输注白蛋白等各种措施,尽快降低血中胆红素浓度。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必须及早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其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如注意保暖、纠正缺氧及酸中毒、供给足够的营养。避免输注高渗药物、不使用能引起溶血或抑制肝酶的药物等。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初期表现

说到胆红素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说到黄疸大家都认识,其实黄疸就是由于胆红素异常引起的,一般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慢慢消退,但是如果黄疸长久不退,就是胆红素病变了,那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初期表现有什么?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初期表现 宝宝出现全身黄疸,嗜睡的现象,如果怀疑是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原因导致的,可以通过血清胆红素的检查予以判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检查胆红素增高是非常明显的,早期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嗜睡、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反应低下、吸吮力降低、肌张力增高等临床症状。所以如果检查胆红素水平超过256,需要引起高度的注意。

1.警告期症状。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有不少,比如黄疸突然加深明显,表现为皮肤黄、巩膜黄、尿黄。再比如新生儿会出现吸允乏力、嗜睡、肌张力减退等症状。

2.痉挛期症状。这个阶段,胆红素脑病患儿如果病情比较轻,会出现双眼凝视的症状,而且肌张力呈现阵发性增高。如果病情比较重,患儿会双手握拳、尖声哭叫、前臂也会内旋。症状出现后,可维持12-24小时左右。

3.恢复期症状。进入胆红素脑病的恢复期之后,患儿的吸允力会慢慢恢复正常,而且痉挛症状也会慢慢的减轻甚至消失。这个阶段大概两周左右。

4.后遗症期症状。胆红素脑病患儿会出现智力障碍、手足徐动、耳聋、牙釉质发育不良以及眼球运动障碍等情况。这种情况常见于出生后的两个月或者更晚的时候。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怎么治疗 第一,换血治疗。早期胆红素脑病症状的患儿,不管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高低,都可以考虑换血治疗。

第二,光疗。光疗分为连续,以及间断照射。间断照射照6-12小时,中间暂停2-4个小时后再照。

第三,输血疗法。对于有明显贫血,以及心力衰竭的患儿,可用血浆来纠正贫血,以及心力衰竭。

第四,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第五,用药。常用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尼可刹米或者苯巴比妥等。

第六,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一旦宝宝诊断确实是患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家长们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这是有一定的康复可能。

新生儿总胆红素高的危害

说到总胆红素,相信大家都应该都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是因为每一次到医院去检查肝脏疾病的时候,报告结果当中就会出现总胆红素这一项,它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综合名称,是用来诊断有没患上了肝脏疾病又或者是胆道是否发生了异常。那么新生儿总胆红素高的危害是什么?

新生儿总胆红素高的危害 新生儿黄疸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孩子一般情况比较好,仅仅表现为皮肤、黏膜的轻度黄染,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远期没有后遗症。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病理性黄疸,急性期可以表现为皮肤、黏膜的重度黄染。孩子的精神反应也不好,肌张力减低,严重的表现为抽搐。胆红素脑病远期可能留有智力、运动、听力的障碍,还可以合并牙釉质发育不全。所以新生儿有黄疸,要及时监测黄疸值。病理性黄疸要积极进行干预,避免给孩子留有后遗症,就目前的医疗条件来说,留有后遗症的黄疸比较少见。

新生儿胆红素偏高的危害,根据你提供的情况来看,宝宝的黄疸指数是18.1,还是比较高,建议住院治疗,查肝功能,查明黄疸不退的原因。

宝宝高胆红素血症历经积极主动的医治,都是能够痊愈的,痊愈后不影响之后的身心健康的,高胆红素血症,通常能够应用茵栀黄口服液医治,相互配合欧度直射,可以静脉注射,奶粉喂养,丙种球蛋白医治等,详尽医治建议,也要融合临床表现和别的查验能够明确的。

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胆红素是肝胆功能检查的项目之一,它的升高分为生理性的增高和病理性的增高。其中生理性增高可以见于新生儿黄疸以及剧烈运动后、长期饮酒后等,大部分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病理性增高一般见于肝脏疾病、胆管疾病和溶血性疾病等。总胆红素分为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如果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多见于胆管疾病,如果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多见于溶血性疾病,如果两者都升高了,多见于肝脏疾病。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一般用来检测肝脏和胆道是否存在异常。 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一般用来检测肝脏和胆道是否存在异常。降低胆红素,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尽量清淡饮食,多吃高蛋白低脂的食物。不要饮酒,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适当运动。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79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