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当我们的身体患上疾病时,会在脸上不同的对应区表现出来。那么脾虚在脸上有什么表现呢?脸上不同的表现代表着什么不同的病症呢?
1、鼻头暗淡,脸黄色
脾胃不和。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之症。脾胃是营养的来源,如脾胃虚弱,便没有足够的营养滋润面部,从而出现面部发黄。脾胃虚弱的表现是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长期腹泻或便溏。如不注意,还会发展为体型消瘦或虚胖,甚至诱发黄疸等一些皮肤病,如痤疮、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等也可能是脾胃不和引发的。肝有疾病也可引起脸色黄,如急、慢性肝炎。
除了脸色,脾胃功能不好还会体现在鼻嘴唇舌上。鼻翼淡白,是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鼻翼淡红、干燥,是胃津液不足的表现;鼻翼红赤,是胃火亢盛的征象;嘴唇周围黄白无毛的部位被称为唇四白,如果唇四白不明显或特别干黄,说明脾胃功能肯定不好;嘴唇发暗、皱褶,意味着脾胃功能减弱;嘴角破裂说明脾胃疲劳引发内热,吃饭时就要细嚼慢咽,减轻脾胃的消化压力;舌苔太厚,是胃肠功能不良或饮食过量的表现。
2、脸色发青、眼白黄
肝不好。形容一个人生气时,我们常用到“青筋爆出”、“脸都绿了”这样的词。肝能反映人的情绪,所以面色偏青的人一般性格暴躁,要谨防肝病。肝不好会体现在眼睛上,常表现为眼睛灰暗无光或眼白发黄。此外,鼻梁骨最高点如果发红,可能是肝火偏盛,表现为易怒、眼睛发红、月经增多等;如果出现青黑色,则可能是肝硬化或肝癌等严重疾病。养肝很重要,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抑郁,否则容易诱发疾病。
3、印堂发黑、眼白红
肺不好。肺脏好不好,可以看两眉间,也就是印堂。印堂最好是白里透红,但如果特别红,就说明肺热、肺火旺;如果发白,是血虚或气虚;发青是血淤;印堂最忌讳发黑,这意味着可能患有重大疾病。
另外,眼白属肺,如果满眼出现异常,首要是治肝,但如果是眼白单独出现问题,就要治肺,比如眼白红了要清肺热。鼻子的表现也能说明肺部的问题,鼻孔干涩,呼吸带着热气,往往是肺热,而鼻塞一般是肺受风寒所引起。
4、人中起红疹
生殖系统疾病。看人中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生殖系统状况。人中宽、深、直,气色明亮、润泽、红润,说明肾脏精气旺盛,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相反,如果人中窄短,色泽干燥、晦暗,就说明肾脏精气虚亏,精气不足;人中呈红黄发亮或接近唇的地方潮红,是膀胱湿热的表现,常见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女性可能伴有白带异常;人中呈鲜红色,可能是火气亢盛,或将出现痈肿;人中色青是寒证,男性会有睾丸疼痛,女性则会痛经;人中起红疹,女性多有宫颈糜烂、附件炎,男性则可能有前列腺炎。
5、脸颊晦暗、黑眼圈
肾不好。肾位于腰部,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肾脏在脸上的对应位置就是两个脸颊。如果两颊内侧上下出现灰色、黑褐色,就是肾脏解毒功能减弱的表现;整个面色发灰、发黑,可能是慢性肾病的表现,还会伴有腰膝酸软、排尿失常、性功能减退;常见的黑眼圈也属于面色发黑,可能是肾虚导致水液代谢异常造成的,伴有身体异常症状的黑眼圈,可能是疾病的苗头,要引起重视。另外,瞳孔归肾所主,瞳孔出现疾病的征兆就要治肾,比如眼睑晦暗,黑睛少、白睛多,就有可能是肾虚。
针灸培训脾虚表现,是可以在表面上看出来的,面部发黄,气色不好,等等。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知道你身体的情况。
脾伤,没有先天性的。现代繁忙的社会,很多人因为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往往不能够或者不注意保养身体,不能够很少按时作息,经常忽视饮食,长久以往就容易造成脾胃不好,影响到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就出了问题,最终就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影响到生活质量,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平时就需要做好保养工作,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按时休息,规律饮食。
需要怎么关闭脾伤呢?需要按照时间吃饭,按照时间时间,按照时间锻炼。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证是指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比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临床表现。
1.脾气虚
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
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形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气陷临床表现,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
在脾气虚见症基础上,有慢性出血临床表现,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58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哪些是伤风感冒?伤风感冒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