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道医中医体质,这四种类型最常见

健康生活 2023-10-05 00:52:16

不同的人其体质类型是各不相同的,在传统的中医学中,其是将人们的体质分为不同类型,而以下四种类型就最常见。

1.平和质:

是最理想的体质,此类肥瘦适中,头发浓密有光泽,眼神明亮,舌薄而呈淡红色。平时较少患病。饮食、睡眠皆良好,大小二便正常,精力充沛,耐寒受热,活泼健谈,心情开朗。

2.气虚质:

体形矮小,肌瘦无力,目光无神,唇色苍白。个性内向,不善言语。冬季易受风寒入侵,经常感冒。中医认为这是元气不足的表现,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白天嗜睡,哈欠连连。气喘心慌,夜不能寐。」你是这样的人吗?

3.痰湿质:

身形肥胖,脂肪多,易出汗,易疲劳,大便常带酸臭味。个性温和,略带忧郁之貌。酷爱甜食和油腻食品,脸部、手脚发红发热,睡眠不好。易患高血压、糖尿病。

4.湿热质:

身形微胖,面色垢秽,有口臭和痘痘,大便黏滞,小便赤痛。喜吃辣,体内火气大,睡眠差。女性月经不调,有黄绿色分泌物。个性热情而暴躁,易患发烧、肝胆疾病。

针灸培训

中医常见的体质有几种

祖国医学认为,根据临床上的症候表现、脉象、舌苔,主要有以下八种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本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其具体养生方法如下:
-1.阴虚体质养生法
-2.阳虚体质养生法
-3.气虚体质养生法
-4.血虚体质养生法
-5.阳盛体质养生法
-6.血瘀体质养生法
-7.痰湿体质养生法
-8.气郁体质养生法
1.阴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消瘦、面色潮红、口燥咽干、心中时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脉细数、舌红少苔。若患病则上述诸症更加明显,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肾阴虚);或胁痛、视物昏花(肝阴虚)。
(2)养生原则。
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此体质之人性情较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故应遵循《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之养神大法。平素在工作中,对非原则性问题,少与人争,以减少激怒,要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
环境调摄:此种人形多瘦小,而瘦人多火,常手足心热,口咽干燥,畏热喜凉,冬寒易过,夏热难受,故在炎热的夏季应注意避暑。
饮食调养:应保阴潜阳,宜清淡,远肥腻厚味、燥烈之品;可多吃些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则应少吃。
节制性欲:因为精属阴,阴虚者犬当护阴,而性生活太过可伤精,放应节制性生活。
药物治疗:肺阴虚者,宜服百合固金汤;心阴虚者,宜服天王补心丸;肾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肝阴虚者,宜服一贯煎;其他滋阴生津中药女贞子、山茱萸、旱莲子亦可选用。
2.阳虚体质养生法
(1)体质特点。
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无华、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小便清长、大便时稀、唇淡口和、常自汗出、脉沉乏力、舌淡胖。其人患病则易从寒化、可见畏寒蜷卧、四肢厥冷、或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或身面浮肿、小便不利;或腰脊冷痛、下利清谷;或阳痿滑精、宫寒不孕;或胸背彻痛、咳喘心悸;或夜尿频多、小便失禁。
(2)养生原则。
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3)养生方法。
精神调养:《黄帝内经》中说:“肝气虚则恐”,意思是肝脏功能差的人,容易恐惧,又指出:“心气虚则悲”,这是说心脏功能低下者精神上易出现悲哀的情绪。中医认为,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故而阳气不足者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故必须加强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和喜怒、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阴虚质(D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痰湿质(E型)

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湿热质(F型)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

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血瘀质(G型)

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

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

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

判定方法: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全部问题,每一问题按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依标准判定体质类型。

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

平和质

1.您精力充沛吗?

2.您容易疲乏吗?*

3.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4.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5.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

6.您能适应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

7.您容易失眠吗?*

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气虚质

1.您容易疲乏吗?

2.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3.您容易心慌吗?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5.您比别人容易感冒吗?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8.您活动量稍大就容易出虚汗吗?

阳虚质

1.您手脚发凉吗?

2.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3.您感到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4.您冬天更怕冷,夏天不喜欢吹电扇、空调吗?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6.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怕吃(喝)凉的吗?

7.您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

阴虚质

1.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2.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3.您皮肤或口唇干吗?

4.您口唇的颜色比一般人红吗?

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6.您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吗?

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8.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

痰湿质

1.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2.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3.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4.您有额部油脂分泌多的现象吗?

5.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吗?

6.您嘴里有黏黏的感觉吗?

7.您平时痰多,特别是感到咽喉部总?有痰堵着吗?

8.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

湿热质

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2.您脸上容易生痤疮或皮肤容易生疮疖吗?

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5.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6.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7.您的阴囊潮湿吗?(限男性回答)

血瘀质

1.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

2.您的两颧部有细微血丝吗?

3.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

4.您面色晦黯或容易出现褐斑吗?

5.您会出现黑眼圈吗?

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7.您口唇颜色偏黯吗?

气郁质

1.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2.您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

3.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

4.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

5.您胁肋部或乳房胀痛吗?

6.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

特禀质

1.您没有感冒也会打喷嚏吗?

2.您没有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3.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

4.您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交替时、气候变化等)吗?

5.您的皮肤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

6.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瘀点、瘀斑)吗?

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

专家答疑

判断出体质后如何调理?

中医体质课题组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倪诚副教授:体质是可以调整的。体质既禀成于先天,亦关系于后天。体质的稳定性由相似的遗传背景形成,年龄、性别等因素也可使体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然而,体质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个体在生长壮老的生命过程中,由于因受环境、精神、营养、锻炼、疾病等内外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使体质发生变化。体质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动态可变性。这种特征是体质可调的基础。

药物及有关治疗方法可纠正机体阴阳、气血、津液失衡,是体质可调的实践基础。比如我们创制的化痰祛湿方能减少体内脂肪积聚,改变脂质代谢,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痰湿体质,使病理性脂肪肝得到逆转,并能防止肝纤维性变。

重视不同体质对疾病与证候的内在联系及对方药等治疗应答反应的差异是实施个体化诊疗、贯彻“因人制宜”思想的?具体实践,根据不同体质类型或状态,或益气,或补阴,或温阳,或利湿,或开郁,或疏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动静、失衡倾向,体现“以人为本”、“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干预体质的偏颇状态,进行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实现调质拒邪、调质防病及调质防变,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如阳虚体?质怕冷的人,在饮食上,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还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王琦,江苏高邮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学科带头人。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为国家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性学会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国际中医体质研究会主席。

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研究领域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男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体质学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医体质学说概念,主编《中?医体质学说》、《中医体质学》将中医体质学分化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主编我国第一部中医男科专著《中医男科学》、《王琦男科学》,奠定了中医男科学理论体系。并提出创立了许多男科病新的诊治理论,如“阳痿从肝论治”,男性不育的病因为“肾虚夹湿热瘀毒虫”,前列腺炎分期论治等,促进了男科疾病诊治的临床变革。研制发明了我国第一个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药新药“疏肝益阳胶囊”和治疗男性不育新药“黄精赞育胶囊”,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挽救了濒临失传的中医腹诊法,出版《中国腹诊》,使腹诊发展为一门系统的中医学科。主编《中医藏象学》,对中医藏象学作了理论的构建与完善,第一次将其从学说地位确立为学科地位。

附:9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

●平和质?特征:正常的体质。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阴虚质?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调节: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血瘀质?特征: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调节: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痰湿质?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调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湿热质?特征: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气郁质?特征: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易失眠。调节: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特禀质?特征:这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调节: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等。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

养生进补,先要分清是什么体质

中国人偏爱补,男的喜欢补肾女的喜欢补气血。但是要提醒大家,你是不是真的需要补?

不要跟着感觉走,比如说头晕、乏力,可能是虚,但也可能不是虚。因为气血亏可以乏力,肾亏可以乏力,体内湿气大也可以乏力。你虚不虚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即使是虚,还要分清楚是什么虚,有气虚、有血虚、有阴虚、有阳虚,还有两个一起虚的,所以说大家要分清楚。当然,还是找专业的中医大夫帮你诊断。

阳虚体质,中医有句话叫阳虚则外寒。最常见的表现是怕冷,即使是夏天有的人也不喜欢空调,到了冬天就更加怕冷,常见的手脚发凉、腰凉、脖子凉、肚子凉,这是最常见的表现。腰膝酸软、身体乏力,最常见的还是阳虚怕冷。

阴虚体质,阴虚的表现就像体内缺水,我们是缺的那种好水,能滋润我们的水。地里头缺水会干,我们人体缺水以后也会干。皮肤干、嘴巴干、眼睛干、鼻子干、嗓子干、大便干,最重要的是舌头干,上面一点舌苔都没有,甚至有裂纹。

湿热体质,最常见的表现他的症状会有一堆,总结的最常见的是三条。第一条,口干、口苦、口黏,就是嘴里头的问题;第二条,头迷糊,就像感觉头上像戴个帽子一样。《黄帝内经》说,因于湿,首如裹,像拿块布把你的头给裹住一样。第三条,身体很累叫身重,身体发沉,这是湿热的最常见表现。

痰湿体质,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区别就是湿气大的基础上,往往是身体肥胖,脸上都放油光。有的人当然也有有形的痰,咳嗽嗓子不舒服。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第一个字,累;第二个字,喘,上气不接下气走几步路爬几个楼梯就喘;第三个字,汗,阴虚盗汗、气虚自汗,有气虚的大白天也容易出虚汗叫气虚自汗。也有的人会面色晄白。

气郁体质,又叫肝郁气滞。肝郁的表现有很多,唉声叹气、嗓子不舒服,老是感觉有个东西一样吐不出来咽不下去,中医叫梅核气;女性两边的乳房发胀,男的也是一样,整个双侧的,这叫胁肋部发胀,甚至是头疼,还有肚子发胀,还可能会影响导致其他的问题。

淤血体质,也叫血瘀体质,血瘀的话中医用两个字概括,第一个字就是,暗。一旦有淤血的话身体很多地方会暗,比如说黑眼圈、黄褐斑、老年斑出现得早、月经发暗有血块、舌头暗,甚至舌头上面有黑点黑斑,中医叫瘀斑。第二个字很多人都听说过,因为淤血,气血不通,叫不通则痛。第二个字就是,疼。或者头疼、或者痛经、或者关节疼、或者肌肉疼、或者胸疼、或者背疼,总而言之,有可能身体某个地方会疼痛。

特禀体质,可以叫做过敏体质,从现代医学来讲,过敏体质往往和遗传家族有关系,也可以和自己的体质就免疫力差或者免疫力紊乱有关系,还可以和环境因素有关系。从中医来讲最常见的一个是虚,气虚就容易过敏,第二个是内热,这是最常见的。从表现不一样,从鼻子叫过敏性鼻炎,打喷嚏、流鼻涕、鼻子鼻塞不通气,这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更可怕,一上来后就胸闷气紧,这是过敏性哮喘。还有荨麻疹,皮肤瘙痒,此起彼伏,来回反复。

日常 养生 固然重要,但是要分清楚自己的体质状态,这样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切莫要徒劳无功,反受其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41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