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加味改良乌头汤功效

健康生活 2023-10-04 14:58:39

风湿性疾病,一直是危害人类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种,轻的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重则会造成瘫痪,长期卧床不起,所以关节性疾病对于人类的健康危害很严重,下面就介绍了加味改良乌头汤功效,可以选择这种方法治疗关节性疾病,而且效果不错,下面就做了具体介绍,你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下。

乌头汤:

生芪120克,当归30克,熟地30克,制川乌30克,制附子30克,黑小豆30克,麻黄15克,细辛18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防风30克,蜂蜜150克,鲜生姜45克,枣21枚,杞子30克,菟丝子30克,补骨脂30克,仙灵脾30克。

加冷水2500MI(七到八碗)文火煎三个半小时,煮取600ML(一碗半),日分3次,饭后服。七日为一个疗程。可连服一至两个疗程。

海蛇15克,泽泻9克,桂枝9克,乌头9克,桑枝24克(乌头先下药罐中,武火煨30分钟后次下海蛇待软烂时,另五味药依次下齐后改文火煨。一副药只服一天)海风藤12克,千年建9克。共七味水煎日服三次,忌大荤及生冷,辛辣。

加味改良乌头汤,主治,风湿,类风湿,骨变形等

加味改良乌头汤功效,可以说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骨变形等疾病方面,它起到的治疗作用是特别到位的,同时,选择这种方法治疗,不但能尽快的改善关节炎的病情,同时治疗以后复发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出现风湿,类风湿等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加味改良乌头汤。

针灸培训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有哪些?

坐骨神经痛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单侧为多。疼痛程度及时间常与病因及起病缓急有关。

(1)根性坐骨神经痛:起病随病因不同而异。最常见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常在用力、弯腰或剧烈活动等诱因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少数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_窝、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呈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咳嗽及用力时疼痛可加剧,夜间更甚。患者为避免神经牵拉、受压,常取特殊的减痛姿势,如睡时卧向健侧,髋、膝关节屈曲,站立时着力于健侧,日久造成脊柱侧弯,多弯向健侧,坐位进臀部向健侧倾斜,以减轻神经根的受压。

牵拉坐骨神经皆可诱发疼痛,或疼痛加剧,如Kernig 征阳性(患者仰卧,先屈髋及膝成直角,再将小腿上抬。由于屈肌痉挛,因而伸膝受限而小于130°并有疼痛及阻力);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征)阳性(患者仰卧,下肢伸进、患肢上抬不到70°而引起腿部疼痛)。

坐骨神经通路可有压痛,如腰旁点、臀点、国点、踝点及跖点等。

患肢小腿外侧和足背常有麻木及感觉减退;臀肌张力松弛,伸拇及屈拇肌力减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①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仰卧位,下肢直腿抬高70°可诱发坐骨神经痛。

②加强试验阳性:稍下降患肢,疼痛消失,背伸踝关节,出现放射性疼痛。

(2)干性坐骨神经痛:起病缓急也随病因不同而异。如受寒或外伤诱发者多急性起病。疼痛常从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射。行走、活动及牵引坐骨神经时疼痛加重。压痛点在臀点以下,Lasegue 征阳性而Kernig 征多阴性,脊椎侧弯多弯向患侧以减轻对坐骨神经干的牵拉。

乌头汤与独活寄生汤的区别

独活寄生汤是一味中药汤剂。
由独活三两,桑寄生(《古今录验》用续断,即寄生亦名,非正续断)、当归(酒浸.焙干)、白芍药、熟地、黄蓍(酒浸.蒸)、牛膝(去芦.酒浸)、细辛(去苗)、白茯苓(去皮)、防风(去芦)、秦艽(去土)、人参、桂心(不见火)、川芎、杜仲(制炒断丝)、甘草(炙),各二两组成。
为祛湿剂,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之功效。

乌头汤是一味中药汤剂。
由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组成。
本方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风湿性舞蹈病、坐骨神经炎、椎管狭窄、腰腿痛等属上述证机者。

求<中医内科学>所有方子的方歌!!最好按照章节中的顺序!!满意再加分!

1.月华丸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2.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3.桔梗杏仁煎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4.补肺汤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5.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6.加味桔梗汤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7.沙参清肺汤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8.如金解毒散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9.保真汤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10.大补元煎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11.驻车丸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12.芎芷石膏汤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13.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 14.通幽汤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15.通瘀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16.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17.地榆散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18.槐角丸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19.生姜甘草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 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 20.桑白皮汤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21.黛蛤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22.加减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23.平喘固本汤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 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24.秦艽鳖甲散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25.越婢加半夏汤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26.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板,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27.射干麻黄汤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28.己椒苈黄丸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29.香附旋覆花汤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 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30.神术散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31.枕中丹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32.柴枳半夏汤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33.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34.顺气导痰汤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35.养心汤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36.二阴煎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37.补气运脾汤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 38.五汁安中饮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39.生铁落饮 医学心悟铁落饮,二冬二茯胆南星,橘志蒲翘钩玄贝,更加朱丹可镇心。40.启膈散启膈散中郁金用,沙参丹参贝荷苓,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燥结通。41.蚕矢汤 蚕矢汤用苡木瓜,芩连栀通吴萸夏,加入豆卷清湿热,霍乱转筋甚相适。42.燃照汤燃照汤用芩滑石,半夏厚朴栀豆豉,白蔻省头草配入,清热避秽泄浊湿。43.正气天香散 正气天香出河间,理气止痛温中寒,乌药香附干姜入,紫苏陈皮效平凡。44.丁沉透膈散丁沉透膈丁沉香,藿香香附和木香,参术芽曲青陈夏,肉蔻砂果朴甘尝。45.人参养荣汤 四君四物八珍方,十全大补芪桂商,姜枣五味远陈配,去芎方名养荣汤。46.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金匮方,遂夏芍蜜甘草襄,饮留胃肠此方施,遂草相反义深广。47.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48.茜根散景岳全书茜根散,凉血止血滋阴擅,茜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全。49.无比山药丸 局方无比山药丸,六味地黄要去丹,苁蓉菟丝仲巴戟,牛膝五味石脂全。50.滋水清肝饮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少苔脉弦细,枣栀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51.四味回阳饮 四味回阳景岳方,人参附子草炮姜,阳气虚衰猝昏仆,面白汗出肢冷尝。 52.安神定志丸安神定志用远志,人参远志及龙齿,茯苓茯神二皆用,心虚胆怯用此治。53.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黄芩合成方,更有驻车归醋用,连胶姜炭痢阴伤。54.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有四君,山莲扁豆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55.化肝煎 化肝煎为景岳方,疏肝泄热和胃良,陈皮青皮与丹皮,芍药山栀泽贝匡。56.丁香散古今医统丁香散,草丁柿蒂良姜参,呃声沉缓脘不舒,温胃降逆散中寒。57.连理汤 张氏医通连理汤,人参白术草干姜,黄连茯苓六味共,温中清肠效非常。58.黄芪汤黄芪汤源金匮翼,益气润肠擅虚秘,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卓。59.六磨汤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六磨汤内加大黄,气滞便秘亦能医。60.加味四物汤加味四物金匮翼,养血调血四物力芩草菊花蔓荆入,血虚头痛此方医。61.茵陈术附汤 医学心悟茵术附,干姜甘草肉桂辅,健脾和胃温寒湿,阴黄此方病可除。 62.润肠丸润肠丸用归枳壳,生地桃麻两仁和,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卓。63.犀角散 犀角散中犀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清热解毒开机窍,急黄危重此方先。64.鳖甲煎丸鳖甲煎丸疟母方,庶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疾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65.调营饮 调营饮用元胡陈,芎芍莪黄当归身,瞿葶腹苓槟桑白,辛芷桂草姜枣斟。66.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身重,发汗升阳经络通。67.越婢加术汤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重肿自尔康。68.石苇散石淋宜用石苇散,石苇车前滑石临,冬葵瞿麦共相配,清除结石加三金。69.沉香散 沉香散出金匮翼,沉香石苇滑橘皮, 冬葵芍归草留行,气淋实证此方医。70.程氏萆薢分清饮程氏萆薢分清饮,黄柏白术菖蒲苓,莲子丹参车前子,湿热淋浊宜早图。71.膏淋汤 膏淋汤中山药参,地黄芡实补脾肾,白芍龙牡脂液固,虚证膏淋此方珍。 72.代抵当丸代抵当丸大黄硝,生地肉桂甲归桃,证治准绳奇方出,通瘀散结利水道。73.清肺饮 证治汇补清肺饮,黄芩栀子桑白群,苓麦木通车前子,功在上清下利因。74.五子衍宗丸五子衍宗枸杞子,覆盆菟车五味子,精气虚寒命火衰,传代衍宗此方治。75.耳聋左慈丸 耳聋左慈精亏方,小儿药证直诀倡,六味地黄磁柴并,滋肾降火鸣聋当。 76.益气聪明汤益气聪明汤蔓荆,参葛升芪黄柏并,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77.防风汤 防风汤中防麻黄,归桂秦艽葛根姜茯苓杏芩草枣配,祛风通络行痹方。78.乌头汤历节痛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维均,芪芍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79.薏苡仁汤 类证治裁薏仁汤,薏仁归芎麻桂羌,独防川乌苍姜草,着痹沉重此方匡。80.虎潜丸虎潜足痿是妙方,虚骨陈皮并锁阳龟板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偿。81.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82.拯阳理劳汤拯阳理劳用参芪,当归肉桂姜陈皮,白术大枣五味草,温通心阳功健脾。月华丸 甘草干姜汤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 甘草干姜出金匮,虚寒肺痿诚可贵,
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甘草四两姜二两,温肺复气功效倍。 桔梗杏仁煎 补肺汤
桔梗杏仁用甘草,银花连翘夏枯草, 补肺参芪与熟地,五味紫菀桑白皮,
红藤枳壳与贝母,百合麦冬与阿胶。 补肺益气且养阴,肺虚喘证病可愈。沙参麦冬汤 加味桔梗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沙参清肺汤 如金解毒散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黄芪太子参, 如金解毒景岳创,黄芩黄连黄柏藏,
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 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毒清肺消痈方。保真汤 大补元煎
保真参芪术草味,赤白苓芍天麦归, 大补元煎景岳方,山药山萸熟地黄,
生熟地柴朴骨皮,柏知莲陈姜枣随。 参草枸杞归杜仲,真阴方耗此方尝。驻车丸 芎芷石膏汤
千金传下驻车丸,两半归连重一般, 芎芷石膏金鉴方,川芎白芷石膏羌,
三两阿胶姜一两,阴虚久痢得灵丹。 菊花藁本共相配,风热头痛应审详。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通幽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草姜枣助, 通幽汤中二地俱,桃仁红花归草濡,
宣肺解毒消湿肿,湿热兼表黄疸瘳。 升麻升清以降浊,噎塞便秘此方需。通瘀煎 桃仁红花煎
景岳全书通瘀煎,活血顺气功效专, 桃仁红花括桃红,丹参赤芍归川芎,
归尾红花山楂泽,乌青木附香字含。 延胡香附青皮地,活血化瘀心络通。地榆散 槐角丸
地榆散方用多验,地榆茜根黄芩连, 槐角丸有地榆防,当归黄芩枳壳匡,
山栀茯苓六味配,清热化湿凉血专。 血热得凉自可止,擅治肠风及脱肛。生姜甘草汤 桑白皮汤
生姜甘草千金方,人参甘草大枣姜,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补脾助肺生津液,虚寒肺痿服之康。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黛蛤散 加减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咳逆痰粘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 参茯青陈五味入,加减泻白方名立。平喘固本汤 秦艽鳖甲散
平喘固本为验方,参味冬虫胡桃香,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磁坎苏款夏橘红,补肺纳肾化痰良。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越婢加半夏汤 nbsp; 补天大造丸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黄石膏配生姜, 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版,
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射干麻黄汤 己椒苈黄丸
仲景射干麻黄汤,细辛五味半生姜, 己椒苈黄治饮方,腹满便秘尿少当,
紫菀冬花大枣入,气逆痰鸣服之康。 此因水聚肠间起,前后分消病自康。香附旋覆花汤 神术散
香附旋覆出条辨,覆花香附苏夏添, 医学心悟神术散,苍术厚朴陈皮甘,
苡仁茯苓陈皮合,和络理气擅化痰。 藿香砂仁六味共,和中消导食厥先。枕中丹 柴枳半夏汤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 柴枳半夏用柴胡,枳壳半夏芩蒌辅,
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 桔梗杏仁青皮草,和解清热饮邪除。清金化痰汤 顺气导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验方顺气导痰汤,内括导痰汤全方,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生姜木香香附入,理气解郁化痰良。养心汤 二阴煎
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 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
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灯芯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神功。补气运脾汤 五汁安中饮
补气运脾有四君,黄芪陈皮砂仁群, 韭汁牛乳反胃滋,养营散瘀润肠奇,
生姜大枣半夏曲,运脾和胃此方论。 五汁安中姜梨藕,三般加入用随宜。生铁落饮 启膈散
医学心悟铁落饮,二冬二茯胆南星, 启膈散中郁金用,沙参丹参贝荷苓,
橘志蒲翘钩玄贝,更加朱丹可镇心。 杵头糠与砂仁壳,噎膈津枯燥结通。蚕矢汤 燃照汤
蚕矢汤用苡木瓜,芩连栀通吴萸夏, 燃照汤用芩滑石,半夏厚朴栀豆豉,
加入豆卷清湿热,霍乱转筋甚相适。 白蔻省头草配入,清热避秽泄浊湿。正气天香散 丁沉透膈散
正气天香出河间,理气止痛温中寒, 丁沉透膈丁沉香,藿香香附和木香,
乌药香附干姜入,紫苏陈皮效平凡。 参术芽曲青陈夏,肉蔻砂果朴甘尝。人参养荣汤 甘遂半夏汤
四君四物八珍方,十全大补芪桂商, 甘遂半夏金匮方,遂夏芍蜜甘草襄,
姜枣五味远陈配,去芎方名养荣汤。 饮留胃肠此方施,遂草相反义深广。葱豉桔梗汤 茜根散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 景岳全书茜根散,凉血止血滋阴擅,
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茜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全。无比山药丸 滋水清肝饮
局方无比山药丸,六味地黄要去丹, 滋水清肝肝郁气,舌红少苔脉弦细,
苁蓉菟丝仲巴戟,牛膝五味石脂全。 枣栀归芍北柴胡,六味地黄将阴济。四味回阳饮 安神定志丸
四味回阳景岳方,人参附子草炮姜, 安神定志用远志,人参远志及龙齿,
阳气虚衰猝昏仆,面白汗出肢冷尝。 茯苓茯神二皆用,心虚胆怯用此治。黄连阿胶汤 枕中丹
黄连阿胶鸡子黄,芍药黄芩合成方, 枕中丹出千金方,龟版龙骨远志菖,
更有驻车归醋用,连胶姜炭痢阴伤。 或丸或散黄酒下,开心定志又潜阳。化肝煎 丁香散
化肝煎为景岳方,疏肝泄热和胃良, 古今医统丁香散,草丁柿蒂良姜参,
陈皮青皮与丹皮,芍药山栀泽贝匡。 呃声沉缓脘不舒,温胃降逆散中寒。连理汤 黄芪汤
张氏医通连理汤,人参白术草干姜, 黄芪汤源金匮翼,益气润肠擅虚秘,
黄连茯苓六味共,温中清肠效非常。 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卓。六磨汤 &nsp; 加味四物汤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 加味四物金匮翼,养血调血四物力,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芩草菊花蔓荆入,血虚头痛此方医。
六磨汤内加大黄,气滞便秘亦能医。
润肠丸
茵陈术附汤 润肠丸用归枳壳,生地桃麻两仁和。
医学心悟茵术附,干姜甘草肉桂辅, 劳倦纳呆便秘涩,蜜丸嚼服功效卓。
健脾和胃温寒湿,阴黄此方病可除。
鳖甲煎丸
犀角散 鳖甲煎丸疟母方,庶虫鼠妇及蜣螂,
犀角散中犀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蜂窠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
清热解毒开机窍,急黄危重此方先。 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
疟疾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调营饮
调营饮用元胡陈,芎芍莪黄当归身, 羌活胜湿汤
瞿葶腹苓槟桑白,辛芷桂草姜枣斟。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越婢加术汤 湿气在表头身重,发汗升阳经络通。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 石苇散
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重肿自尔康。 石淋宜用石苇散,石苇车前滑石临,
沉香散 冬葵瞿麦共相配,清除结石加三金。
沉香散出金匮翼,沉香石苇滑橘皮, 程氏萆薢分清饮
冬葵芍归草留行,气淋实证此方医。 程氏萆薢分清饮,黄柏白术菖蒲苓,
膏淋汤 莲子丹参车前子,湿热淋浊宜早图。膏淋汤中山药参,地黄芡实补脾肾, 代抵当丸
白芍龙牡脂液固,虚证膏淋此方珍。 代抵当丸大黄硝,生地肉桂甲归桃,
清肺饮 证治准绳奇方出,通瘀散结利水道。
证治汇补清肺饮,黄芩栀子桑白群, 五子衍宗丸
苓麦木通车前子,功在上清下利因。 五子衍宗枸杞子,覆盆菟车五味子,
耳聋左慈丸 精气虚寒命火衰,传代衍宗此方治。耳聋左慈精亏方,小儿药证直诀倡, 益气聪明汤
六味地黄磁柴并,滋肾降火鸣聋当。 益气聪明汤蔓荆,参葛升芪黄柏并,
防风汤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防风汤中防麻黄,归桂秦艽葛根姜, 乌头汤
茯苓杏芩草枣配,祛风通络行痹方。 历节痛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维均,
薏苡仁汤 芪芍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类证治裁薏仁汤,薏仁归芎麻桂羌, 虎潜丸
独防川乌苍姜草,着痹沉重此方匡。 虎潜足痿是妙方,虚骨陈皮并锁阳。
补肝汤 龟版干姜知母芍,再加柏地作丸偿。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拯阳理劳汤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拯阳理劳用参芪,当归肉桂姜陈皮,
参苓白术散 白术大枣五味草,温通心阳功健脾。
参苓白术有四君,山莲扁豆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第二十三节癃闭1膀胱湿热证——八正散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 草梢瞿麦兼栀子,再加灯芯热淋蠲。2肺热壅盛证——清肺饮方歌一清肺饮方清水源,肺热癃闭需车前;云苓桑皮麦门冬,木通黄芩栀子寒。方歌二《证治汇补》清肺饮,桑皮车前栀木通;茯苓黄芩与麦冬,清肺利水肺热用。3肝郁气滞证——沉香散方歌一 沉香散将结石摧,橘皮白芍滑石飞;甘草冬葵和石苇,当归不留谁还追。方歌二 沉香散用滑石归,陈皮冬葵与石韦;白芍甘草王不留,利气疏导治气淋。4浊瘀阻塞证——代抵挡丸方歌一代抵挡可替抵当,药形平和体不伤;归尾山甲与硝黄,生地桂心桃仁光。方歌二硝黄归地桃甲桂,七味《准绳》代抵挡。5脾气不升证——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补中益气汤(黄芪君药)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春泽汤《医方集解》=五苓散+人参6肾阳衰惫证——济生肾气丸济生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车前、牛膝第二十四节阳痿1命门火衰证——赞育丹赞育苁蓉巴戟天,舌床韭子归二仙;熟地桂附杜仲炭,白术枸杞山萸肉。归二仙=当归和仙茅、仙灵脾2心脾亏虚证——归脾汤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3肝郁不舒证——逍遥散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肝郁血虚脾胃弱,调和肝脾功效卓。4惊恐伤肾证——启阳娱心丹四君归芍远志蒲,砂仁神曲药橘红;柴胡菟丝山药枣,启阳娱心平惊恐。5湿热下注证——龙胆泻肝汤(柴胡引经药)方歌一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同,肝经湿热力能排。方歌二 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本人长期坐电脑前面,常常颈椎的地方很痛,是什么情况啊?

总保持一个姿势对身体不利,希望您多锻练肩周炎的治疗有中西医服药治疗、外用膏药敷贴、药浴、药敷、外擦等多种方法,分别给予介绍如下:

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本病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左侧较右侧多见,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本病在中医学属“痹证”范围,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尤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沟为甚,少数呈肩周软组织广泛性压痛,无压痛点者少见。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
(6)X线及化验室检查:常规摄片,大多正常,后期部分患者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实验室检查多正常。

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
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
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

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
(1)风寒侵袭
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
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
(2)寒湿凝滞
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
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
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
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 10g,鸡血藤15g,桑枝20g。
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
(4)气血亏虚
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
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
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
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
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
(1)昆明山海棠片
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
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
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
(2)风湿寒痛片
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
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
(3)风痛安胶囊
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
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
(4)痹苦乃停片
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5)痹隆清安片
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
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
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
(1)肩贴灵
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
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
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
(2)肩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各型肩周炎。
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
(3)消散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 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
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
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
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
(4)五枝膏
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
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浴方法?
(1)洗剂Ⅰ号
药物组成:防己30g,威灵仙30g,五加皮30g,羌活30g,独活30g,川芎30g,赤芍30g,红花3 0g,木瓜30g,鸡血藤30g,千年健30g,海风藤30g,青风藤30g,桑枝30g,马钱子30g,伸筋草30g,透骨草30g。
功效:温经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肩周炎。
用法:将上药用冷水浸泡于铁瓷盆内,2小时后,文火煎熬20分钟,不去渣,待放置温度适宜后,用毛巾蘸药液热敷患处,或直接用药液洗浴患处,再次用时加温即可,加温前可续水。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可用1周。
(2)洗剂Ⅱ号
药物组成:伸筋草、威灵仙、续断、麻黄、桂枝各15g,当归、红花、川乌、草乌、木鳖子、乳香、没药、川芎各12g。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同洗剂Ⅰ号。
(3)漏肩风熏洗验方
药物组成:鬼箭羽15g,桂枝、红花、木瓜各9g,晚蚕沙15g,黄酒250g。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经和络。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属风湿痹阻型者。
用法:上药加清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加水半面盆,加黄酒煎沸后,趁热熏洗患处,冷则加热再熏再洗,每次熏洗15~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连用3天。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1)肩周散
药物组成:生半夏、生南星、生川乌、白芷、生草乌、细辛、红花、没药、乳香、生葱、生姜、白酒各适量。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主治:肩周炎各期。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再加生姜、生葱捣烂,兑适量白酒,一齐入锅内炒热,敷于患肩部,外包固定,隔日换药1次。如有皮肤对药过敏者,可用纱布蘸清油隔在皮肤上,再敷药。
(2)川乌散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樟脑各90g。
功效:温经散寒,通阳除痹。
主治:肩周炎。
用法:上药研末,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食醋将药末调成糊状,均匀敷于患处及压痛点,厚约0.5cm,外裹纱布,用热水袋压在局部热敷约30分钟,每日1次。
(3)吴薏盐散
药物组成:吴茱萸、薏苡仁、莱菔子、菟丝子、紫苏子、生食盐各30g。
功效: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祛湿止痛。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用法:诸药研为粗末,先将生食盐锅中炒黄,再加入中药末拌炒至微变色,然后倒布袋内,外敷患肩,边熨敷边活动肩关节直至药温已低为止。隔时复炒再敷,日3次。

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擦疗法?
(1)外擦验方
药物组成:生川乌12g,生草乌12g,干姜12g,细辛8g,威灵仙6g,凤仙花8g。红花6g,川芎4g,桂枝7g,独活8g,寻骨风6g,樟脑15g,松枝6g,大黄8g,仙茅6g,巴戟天6g,茴香6 g,丁香6g,三七6g,五加皮6g,牛膝4g,乳香12g,没药12g,全虫6g,土元6g,山茱萸10g ,麻黄9g,杞子9g,狗脊9g,桑枝6g,当归6g,秦艽6g,白酒1200ml。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各型。
用法:诸药粉碎为粗末,用55度白酒浸泡,夏季14天,春、秋季21天,冬季30天,过滤沉淀 5日而成。晚睡前用棉签蘸药液适量涂于疼痛处,用聚乙烯超薄膜(薄软食品塑料袋)覆盖,外用衣被覆盖10分钟左右,有发热感,温度升高(灼热感属正常),6小时后去掉覆盖物。每日1次。注意:药物要均匀接触皮肤部位,孕妇及酒精过敏、皮肤破损者禁用。
(2)消炎止痛液
药物组成:丁香、山茶各10g,木香9g,大黄12g,红花10g,当归12g,生地、赤芍、丹皮、白芷、川芎各10g,防风、乳香、没药、荆芥各9g,薄荷6g,樟脑10g。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肩周炎。证见肩关节疼痛难忍,难以入眠,手不能抬举转后者。
用法:上药除樟脑外,加入90%酒精(适量)浸泡24小时(酒精与药之比为1∶2),然后置水于锅中,用蒸馏法,收集蒸馏液200ml,药渣中残余液滤尽,把樟脑粉加入蒸馏液中搅匀,与滤液合并,制成350ml外擦液备用。用时先在病灶部位,用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器照射10分钟后,将本品涂擦患处,间隔5分钟涂擦1次。每次照射30分钟,每日2次。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37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