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老年人的疾病,一般多发生在45岁——65岁的老年人身上。尽管现在西医非常发达,但是中医更得中国人的喜欢,因为没有太大的副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医治疗高血压中成药的相关治疗方法,请看一下资料详情。
降压枕疗法
据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九卷记载“石膏亦称细理石,又名寒水石,其性大寒,主治中风寒热,有解肌发汗,除口干舌焦,头痛雅疼等功能,及袪瘟解热之良药”。据中医理论及民间使用证明:高血压属热症,石膏性大寒,用石膏枕头,以寒克热,能自然调节脑神经和人脑正常温度,使脑血管正常工作,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长期坚持使用,能将血压逐步降低至正常水平。
针灸培训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过食肥腻,阴浊内生(营养过剩、血液浑浊瘀滞)。现在的人营养摄入大大超过了所需,等到岁数增长之后,身体机能走向衰退,对营养的需要只会更少,如果继续过剩,囤积的营养物质便会进入血液,血液变粘稠,流动不再流畅,心脏难以将血液送上大脑,人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升高血压,所以营养摄入过剩是造成高血压的一大主因。
饮食起居无规律,劳逸失常,七情所伤导致衰老、肝肾不足。饮食起居无规律,劳逸失常,导致衰老、肝肾不足,阳虚生寒。凡所瘀滞,多属于寒,寒性凝聚、收引,因寒而凝,成阴浊,包括瘀血、痰饮、水湿等都是,导致血液运行瘀滞不畅,全身各脏器血液供应不足,人体代偿性血压增高,保证全身脏器血液供应。
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
中药汤剂治疗 中医的中药汤剂治疗,是需要辨证施治的,其中重要的一点,要始终注意维护人体正气、阳气,不要伤正。高血压,往往和肝肾不足、阳虚,以及寒邪内客相关。凡身体有一处阳气不到,即在此处出现阴浊凝聚。仲景之《伤寒论》,他所重视的也就是这个“寒”字,而治病之法,也需以祛寒为主。寒邪自外而入,邪之来路也即邪之去路,所以治诸寒证需重视培养阳气以祛除寒邪,若能阳气温通,则阴凝自散,血压正常平稳。
运动治疗、食疗 中医认为,动生阳,避免寒凝血滞。运动有利于消除营养过剩,避免血液浑浊瘀滞。可以打太极、散步、八段锦等等。同时高血压的人饮食要有规律,就是饮食的时间、食量、品种等都要规律、合理,顺应自然规律。
中医常用的预防保健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发现血压增高,怎么办?赶紧自我分析以前所有错误的生活、饮食、行为习惯,特别是过食生冷而伤阳、体胖少动而瘀滞、滥用药物而乱真、起居失常而损正,过劳疲累而耗精,找到了就马上改正,这是治愈高血压的根本保证。再配合正确的治疗,以汤药、针刺、艾灸、刺络、导引推拿等调之,多可治愈。
忌食肥腻和过度营养 凡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中风等,多与过食肥腻有关。中医来说,肥腻,多是湿热和生风之品,进食要适当。肥腻,一切肉的浓汁,都易引起痰浊内生,阻滞气机,风痰相乱,使血压增高,发生头痛、眩晕、耳鸣等症。首先要从调节饮食开始,有时饿着反而比过饱好。特别是晚上适当少吃点,可以让自己更 健康 。进食过多,营养过剩,容易血液浑浊瘀滞。
重视通便排浊 便秘,影响人体气机,便秘则肠中毒素内返,燥津伤正,为诸病之源。临床所见,高血压、中风、高血脂等,常见便秘。
中药治疗高血压,可治疗高血压的中药主要有钩藤、杜仲、罗布麻、夏枯草、决明子、石决明、吴茱萸、桑寄生、葛根、川穹、野菊花、黄芩等中药,由中药制成的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都可以治疗高血压。但是这些药的应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才能起效的,建议在患者出现了高血压症状时,尽快到医院进行就诊,不要自己盲目买药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另外,是药三分毒,特别是西药的毒副作用是相当大的,容易产生耐药性,特别是对肝肾和脾胃的伤害是非常大,采取中药治疗,毒副作用小,也不具备耐药性,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和眩晕,以及腰酸、背疼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中药还可以软化血管,清除血管里的垃圾,增强血管弹性,可以防止血管破裂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高血压采取中药缓解症状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37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腰肌劳损用针灸效果好吗?
下一篇: 经常喝普洱茶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