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某些疾病来说,用西医治疗方法见效是比较快的,而且西医的药物针对性比骄强,所以一般的疾病大家都会采用西医的方式来治疗。但是,西医治疗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药物发挥的作用过于强大,就有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而对于高血压这种病症来说,采用西医治疗真的不如中医治疗有效。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式是改善肾脏功能(血管有硬化),加强肝脏功能(血脂较粘稠),定向正骨复位颈椎压迫点(压迫血路),调节心脏功能(恢复心率)到达根治的目的。继发性的多为颈椎压迫造成的,只要定向准确复位压迫点,血压就会慢慢稳定。
1。足部按摩法:中医经络学指出,脚心是肾经涌泉穴的部位,手心是心包络经劳宫穴的部位,经常用手掌摩擦脚心,可健肾、理气、益智、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能防治失眠、多梦等,对高血压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培训我国是高血压大国,高血压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 健康 的慢性疾病,其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是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传统的降压治疗中,中医药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由于安全有效和副作用小,且经大量临床应用实践证明,其通过多个环节在预防高血压发生,改善高血压病症状和防治靶器官损害方面自有其独到之处且获得较好效果。
中医将高血压病归属于 “眩晕”“头痛” 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由于情志失调、劳逸过度、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与体质偏盛偏衰等因素导致的,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滞血瘀,升降失常,风火内生,痰瘀交阻而发病。现阶段临床医生多通过高血压病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通过理气、活血、祛瘀、通络、化痰、降火、滋阴、潜阳、补气等法祛除致病因素,从而改善症状而达到降压之根本目的,在成药的选择上也主要集中于 平肝息风,补益肝肾和活血化瘀类 药物。
中医药对高血压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认知,例如,我国的医学界将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进行了分类,根据卫生部颁发的《 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进行划分,高血压可以分为 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 4 种证型。近些年研究也发现,瘀血内阻也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主要在老年人中发病,因此在中医辨证施治中,瘀血内阻就被划为第 5 型高血压病。
抗高血压中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尤其在改善高血压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采用中药降压最大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注重患者症状和机体整体调节,方法灵活,可在有效减轻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同时有助于保持血压稳定。
此外,中医药对于防治高血压并发症。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医药通常从其具体病证出发,在“既病防变”上下功夫,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调整机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进行综合调理,在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害,防治严重并发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夏枯草 :夏枯草中含有的有效降压成分是大量的钾盐,研究发现采用夏枯草汤治疗 1、2 级高血压,结果出现的好转率为 92.5%。
银杏叶 :银杏叶当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及萜烯内酯等,可以很好的扩张冠状血管,对于人脑的循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葛根 :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能降低血浆内皮素和血小板表面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脂、胆固醇、血黏度并抗血栓形成;
决明子 :决明子中含有的大量蛋白质具有很强的降压作用,此疗效与蛋白质在肠道内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和多肽短链的吸收入血有关。决明子中还含有另一类具有降压作用的成分—低聚糖,该成分的降压作用与其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增殖有关。
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对于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还具有降血脂的功能。
黄芪防己汤: 此方是《伤寒杂病论》中补气健脾利水的代表方剂之一。从阳虚型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立法、治疗角度来看,选用黄芪防己汤为主进行加减治疗。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及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内风、血瘀、痰阻3个兼证。
阴虚阳亢型除具有一般阳亢症状外,还有心跳,怔忡,失眠,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治宜滋肾养肝为主,方剂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知母、黄柏、生龙牡、龟板等。若偏于心阴虚者,可加酸枣仁、桂圆肉、远志、女贞子等以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失眠,耳鸣,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治宜以滋肾养肝为主,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人参、当归、何首乌、杜仲等。
阴阳两虚型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伴乏力,腰酸,头痛,耳鸣,心悸,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育阴助阳为主,若偏于阳虚者,则选用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子、杜仲、山茱萸、肉桂、附子、菟丝子、当归、鹿角胶等;若偏阴虚者,则选用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牛膝等。
以上几型若兼内风者,可加潜降熄风药,如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珍珠母等;兼血瘀者,可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丹参、川芎、当归、桃仁、路丁、红花、地龙等;若兼痰阻者,可加豁痰利气之属,如胆南星、半夏、陈皮、远志、天竺黄、川贝等。总之,临床上应以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为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临证中往往是数型合并出现,故辨证用药要灵活多变,才能有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36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糖甘草茶有哪些功效?
下一篇: 胸前有白点什么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