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提到养生,往往就会想到中医上的一些养生的方法,药膳的调理对于身体的健康非常有好处,中医的按摩、针灸有时治疗许多疾病的方法,所以人们想要进行养生的话,对于中医的养生方法还是非常的推崇的。所以想要养生的人们,也应该对于中医养生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要采用中药养生,需要注意一下内容:
第一、中药种类有很多,养生用药也需慎重
中药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讲求以毒攻毒,但是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健康的人吃了过多的补药的话,也会出现上火的症状,同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而且有些患者属于虚病,如果按照实证治疗的话,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第二、食疗药物应适量,出现不适及时停药
为了提高患者的药物效果,并且辅助提高养生疗效的话,应该注意吃点对身体有益的药膳,例如如果女性经常出现痛经体寒的症状,可以放一些红糖、当归、枸杞、红枣熬成水,这样可以帮助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反应,如果患者需要排毒的话,可以配一副排毒的中药。
第三、中药养生有禁忌,并非人人适用
如果患者再用西药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和中药一起使用,并且如果是女性的话,怀孕期间或者生理期应该慎用药物,中药服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忌口,不要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要吃海鲜。中药如果过夜的话最好就不要喝了,如果出现酸味的话可能是有变质的可能。
采用中医养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所以我们在平时可以用一些中药来煲一些药膳,调理自己的身体,也可以服用一些养生的汤剂来缓解身体的伤痛。但是中药养生虽好,也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都可以适用的,上文中三点注意事项还需要多多的留心。
针灸培训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那么,有哪些呢?我带你去了解一下吧。
1、调节饮食。人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五脏六腑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衰弱现象,如果有时不注意就会出现伤害脾胃的情况。所以中老年人的饮食尽量要以软易消化为主,平时的时候也可以多煮一些滋补的中药粥。
2、生活起居。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在秋季的时候温差特别的大,老年人应该要注意保暖。因为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身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就特别的差,因此就很容易感冒,这样就会患上一些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心衰等疾病出现,所以在换季的时候要注意防寒保暖。
3、调养精神。经过许多的研究表明,不良的心理 *** 就会让人的机体免疫力功能下降,也会引起一些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紊乱的现象,从而就会有疾病发生。因此,老年人应该要注意精神保健,每天应该要尽量的多出去运动与人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愉悦心情,还能够强身健体。
以上的这些内容就是针对中老年人中医养生的详细介绍,同时大家也知道应该要注意这些问题。中老年人的健康是每个子女都十分关心的事情,所以平时的时候应该要尽量的多关心一下中老年人的健康。
中年人养生有助于长寿的方法
1、“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增寿两年
曾有研究显示,和住在只有一堵墙可看的病房里的病人相比,住在可以欣赏窗外美景的病房里,康复效率会大大提高,出院也更早。美景同样也能帮助人们改善情绪、消除抑郁、变得乐观。如果你的窗外的确难称“美景”,就用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照片装点一下房间吧。
2、杂务缠身 折寿一年
无论是财富太多需要打理,还是陷入钜额债务被人追债,繁杂的事务都会让大多数人感觉焦虑抑郁,这样的后果自然就是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同时产生的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喂养宠物 增寿1年
养宠物的人看病的次数要比常人少得多,而且也不容易受到抑郁症的侵扰。养个宠物陪在身边,人的心率和血压都会有所降低。美国一项高血压研究显示,性别不同的股票经纪人接受压力测试时,养宠物者的心率和血压明显比其他测试者稳定。
4、高质量的性生活 增寿4年
经常能享受性 *** ***至少一周两次***的男性早亡的机会要比常人少一半,特别是心脏病带来的死亡。较高的 *** 频率也可减少前列腺癌的风险。而因伴侣早泄、阳痿未能享受性 *** 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更高。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中医养生,历史悠久,渊源极深,人们常常把养生分为生理、心理、哲理养生三个层次,对于一般人,注重身体的健康,接触最多的就是生理养生。分享中医养生的方法。
中医养生的.方法1 1、气功养生法。 要注意练功的注意事项,切不可走火入魔。
2、神志养生法。 修德怡神、调志摄神;积精全神、四气调神。
3、行为养生法。 像膳食、起居、房事、运动、交际、休闲娱乐、旅游、沐浴等均可养生。
4、针推养生法。 使用针灸、推拿、刮痧等进行。
5、本草养生法。 即药物养生,应用着眼于补、泻两个方面医学教|育网整理。用之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寿延年的作用。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如果只依靠药物,而不靠自身锻炼和摄养,毕竟是被动的、消极的。药物只是一种辅助的养生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掌握如下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应辨证进补。另外,要注意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等。
6、审因施养法。 即因地(地理环境、居住环境)、因时(年月、四季、昼夜等)、因人(即因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职业人群、不同体表部位)区别施养。
中医养生的方法2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此外,捶背还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
经常浴面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浴面同时还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眼球转动为运睛。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保护好背部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男人多对肠胃进行按摩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除外,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中医养生的方法3 动形养生 、 中医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因此,古人在医疗及生活实践中摸索形成了诸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动形方式,以强身延年。当然,人若劳累过度,则容易引起“劳伤”,也称“五劳所伤”,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饮食养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俯功能失调而致病。
修身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如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从而维持身心健康。
静神养生 、 静神养生在传统中医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衡,可以保养天真元气,使五脏安和,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反之,则会导致情志内伤,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调气养生 、 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抗拒病邪、增强脏腑机能的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致元气虚、陷、滞、逆,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中医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
“少房事多运动重食疗选环境”这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法。孙思邈长期居住民间研究医学,为人疗疾,采种中药,著书立说,被人们尊称为“药王”。同时,孙思邈又是一位著名的养生学家,他提倡养生、食治和怡老,内容丰富,涉及到预防医学、心身医学、老年医学诸方面。由于他身体力行,活到了101岁,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能将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寿老人。具体地说:他的养生理论归纳有如下四点。
1.提倡抑情节欲
孙思邈认为情欲过度是罹疾早衰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倡要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并强调性医学保健的重要性,认为房事太过,不仅可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优生优育、波及下一代的身心发育。为此,他引用彭祖的观点:“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以说明节制房事的重要性。
2.主张“常欲小劳”
孙思邈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他认为运动比营养、休息更为重要,从而把按摩、摇动肢节等全身运动作为养生的重要内容。
3.强调食养重视药饵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药性者,不能以除病。”可见其对食养与药饵的重视。在饮食调养方面,他主张饮食清淡,少吃荤、腥,忌吃生、杂。他还力倡“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认为少食多餐有益身心健康。同时,他把服食具有滋补和防治老年病功效的中药作为养生的措施之一。
4.环境居处很重要
在住地方面,孙思邈强调要“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及“山林深处,固是佳境”。现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把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环境幽静处作为疗养胜地,可见药王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是有道理的。在住室方面他又指出:“但令雅素洁净,无风雨暑湿地为佳。”
总之,药王孙思邈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是非常丰富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名副其实。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34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雷公炮制药性如何?
下一篇: 应该怎么按摩涌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