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银柴胡的功效有哪些?

生活百事通 2023-10-03 10:31:18

大家对银柴胡的功效有什么还是需要多了解一下的,毕竟银柴胡属于一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具体的用途还是有很多的。我们可以发现不少解热的中成药里就有银柴胡这样的重要成分,足以看出它在清虚热方面的功效还是很好的,当然了此药还具有其他的作用,也要全面掌握。



功效


清虚热,除疳热。


传统应用


1.阴虚发热


本品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其性平和,为退虚热、除骨蒸之佳品。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等症,常与地骨皮、青蒿、知母等问用,如《证治准绳》清骨散。若温邪伤阴,阴虚潮热,身体枯瘦,肌肤不润,可与鳖甲配伍,如《温症指归》银甲散。


2.疳积发热


本品能消疳热。用于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胡黄连、鸡内金的功效与作用、使君子等同用;亦可与栀子、人参的功效与作用、薄荷的功效与作用等配伍,如《证治准绳》柴胡清肝汤。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对于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致热的家兔,银柴胡水煎醇沉液5.4g/Kg腹腔注肘具有解热作用,且作用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强,生长年限在二年或二年以下的银柴胡无明显解热作用。


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太平洋丝石竹内提取的三萜皂苷,给家兔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或以后每天内服,可降低血清胆甾醇浓度,使胆固醇/脑磷脂系数降低,并降低主动脉类脂质含星。有人认为皂甙作用于血浆脂蛋白,阻止胆甾醇酯化及其在血管壁的沉积,也另认为可以阻止胆甾醇从肠道吸收。


3.杀精子作用


银花丝石竹的皂素杀精子效果较好,1%水溶液在35分钟内即能杀死全部人情子,同时溶血指数较高,刺激性较小。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银柴胡的功效有什么也都很清楚了。平时在用药方面还是需要慎重对待的,既要正确用药,符合适应症的同时做到按时按量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正确用药,才能真正的恢复身体健康,也能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状态。


针灸培训

银柴胡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银柴胡的别名7来源8原植物形态9产地10采收与初加工11生药性状12性味归经13银柴胡功效与主治14银柴胡的用法用量15银柴胡的化学成分16银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品名16.2来源16.3性状16.4鉴别16.5检查16.6浸出物16.7银柴胡饮片 16.7.1炮制16.7.2性味与归经16.7.3功能与主治16.7.4用法与用量16.7.5贮藏 16.8出处 17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银柴胡的方剂2用到中药银柴胡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银柴胡 1拼音 yín chái hú

2英文参考 radices stellariae dichotomae [朗道汉英字典]

starwort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ellariae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anceolate starwort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tarwor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Stellari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tarwort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银柴胡

银柴胡为中药名,出《本草纲目》。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Radix Stellar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starwort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银柴胡的别名 牛胆根、沙参儿。

沙参儿、土参[2]。

7来源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 var. lanceolata Bge. 的干燥根[1]。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gypsophiloides Fenzl.的根[2]。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dichotoma L. var.lanceolataBunge的根。

8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簇生,数回叉状分枝,节稍膨大,密被毛茸。叶对生,披针形,上面疏被毛或几无毛,下面被短毛。聚伞花序,花梗细,有柔毛;萼片5,披针形,边缘白色,膜质;花瓣5,白色,与萼片近等长,先端2裂;雄蕊10;子房上位,花柱3,丝状。蒴果近球形,熟时先端6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干草原或石缝中。

9产地 银柴胡主产陜西、甘肃、宁夏、内蒙古[2]。

10采收与初加工 8~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11生药性状 根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1~2.5c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具孔状凹陷,习称“沙眼”。顶端有密集的疣状突起的茎痕,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12性味归经 银柴胡味甘、苦,性凉;入肝、胃经[2]。

13银柴胡功效与主治 银柴胡具有清虚热,除疳热的功效,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银柴胡具有清热凉血,退虚热的功效,治虚劳骨蒸,阴虚久疟,小儿疳热羸瘦,虚热引起的吐血、衄血、崩漏[2]。

14银柴胡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5银柴胡的化学成分 银柴胡含呋喃酸、6,8双C半乳糖基芹黄素(6,8-di C galactopyranosylapigenin)、汉黄芩素及6c 半乳糖基异野黄芩素(6 C galactopyranosyl isoscutellerein)等。性味性微寒,味甘。

银柴胡含皂苷、菠菜甾醇、银柴胡环肽Ⅰ、下豆甾烯醇葡萄糖苷等[2]。

16银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品名

银柴胡

Yinchaihu

STELLARIAE RADIX

16.2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1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16.3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和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栽培品有分枝,下部多扭曲,直径0.6~1.2cm。表面浅棕黄色或浅黄棕色,纵皱纹细腻明显,细支根痕多呈点状凹陷。几无砂眼。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折断面质地较紧密,几无裂隙,略显粉性,木部放射状纹理不甚明显。味微甜。

16.4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至10余列。栓内层较窄。韧皮部筛管群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至10余列细胞。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以射线细胞中为多见。

(2)取本品粉末1g,加无水乙醇10ml,浸渍15分钟,滤过。取滤液2ml,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亮蓝微紫色的荧光。

(3)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测定,在2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16.5检查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 K)。

16.6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甲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16.7银柴胡饮片

16.7.1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16.7.2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肝、胃经。

16.7.3功能与主治 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16.7.4用法与用量 3~10g。

16.7.5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6.8出处

哪些中草药有它们独特的功效?

常见中药的功效大全1.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2.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3.紫苏: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行气宽中 顺气安胎4.生姜: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5.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6.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 止痉止泻7白芷: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燥湿止带 消肿排脓8.细辛:散风寒湿 通窍止痛——温肺化饮9.苍耳子: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散风除湿10.辛夷:散风寒 通鼻窍 止头痛11.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12.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13.香薷: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14.薄荷: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清利头目 疏肝解郁15.牛蒡子: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滑利通便 解毒散肿16.蝉蜕: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17.桑叶: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18.菊花:疏散风热 平肝清肝明目——清热解毒19.柴胡:发表升阳——和解退热 疏肝解郁 升阳举陷20.升麻:发表升阳——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阳举陷21.葛根:发表升阳——解肌退热 发表透疹 升阳止泻 生津止渴22.蔓荆子:疏散风热 清利头目 驱风止痛23.淡豆豉:解表除烦24.浮萍: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25石膏: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收敛生肌26.知母: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滋阴润燥 27.芦根:清热生津——祛痰排脓 清胃止呕 利尿透疹28.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 排脓散肿 29.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生津止渴30.淡竹叶:清心除烦 清热利尿——渗湿泄热 31.夏枯草:清肝明目 降血压——散郁结32.决明子:清肝明目 降血压——润肠通便 33.栀子: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34.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凉血止血 除热安胎35.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除烦止呕36.黄柏: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37.苦参: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燥湿止泻 清热利尿38.白鲜皮: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清热解毒 祛风痛痹 39.龙胆草:清肝泻火 清热燥湿40.银花: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凉血止痢41.连翘: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消肿散结 清心利尿 42.蒲公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通经下乳 利湿通淋43.紫地丁: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清肝明目 解蛇毒44.野菊花: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泻火解毒 利咽明目 45.大青叶: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凉血消斑46.板蓝根: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利咽散结47.青黛:清热解毒 凉血散肿——清肝泻火 息风定惊 48.鱼腥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49.败酱草: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50.射干:清热解毒利咽——降气祛痰51.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泻火散肿52.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清肺止血 53.白头翁: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54.马齿苋: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凉血止血55.鸦胆子: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56.熊胆: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清肝明目57.牛黄:清热解毒 凉肝息风定惊——化痰开窍58.穿心莲:清热解毒 燥湿消肿59.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 解毒消痈60.土茯苓: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61.生地: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凉血止血62.玄参: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泻火解毒 消痈散结 63.丹皮: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退虚热64.赤芍:清热凉血 散瘀消痈——泻肝火 65.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66.青蒿:清热除蒸凉血——解暑截疟67.白薇:清热除蒸凉血——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68.地骨皮:清热除蒸疗疳——清肺降火 凉血止血 除烦止渴69.银柴胡:清热除蒸疗疳——70.胡黄连:清热除蒸疗疳——解毒除湿71.大黄: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解毒祛瘀除湿72.芒硝:泻火通便 清火消肿——润燥软坚 73.大黄: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降火止血74.虎杖:泻火通便 解毒祛瘀 除湿退黄——祛痰止咳75.番泻叶:泻下通便导滞——行水消肿76.芦荟:泻下通便导滞——清肝泻火77.火麻仁:润肠通便——滋养补虚78.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79.甘遂:泻水逐饮——善行经髓痰涎80.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水湿81.芫花:泻水逐饮——善除胸胁伏饮痰癖 杀虫疗疮 82.牵牛子: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 83.巴豆:峻下冷积 逐水退肿 祛痰利咽84.威灵仙:祛风湿 通经络 消骨哽 行痰水85.羌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雄而烈 上行达表86.独活:祛风寒湿痹 解表——气淡而缓 下行入里 87.蕲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88.乌梢蛇: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89.木瓜:舒筋活络 除湿和胃90.秦艽:祛风湿热痹 舒筋络 退虚热 清湿热91.防己:祛风湿痹痛——祛风清热 利水消肿92.防风:祛风湿痹痛——祛风却寒 止痉止泻93.五加皮: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利水94.桑寄生: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安胎95.藿香: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和中止呕96.佩兰:芳香化湿 解暑发表——化内湿 97.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98.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99.厚朴:燥湿运脾 行气消积 下气平喘 100.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温脾止泄 安胎101.白蔻:化湿行气温中——温胃止呕 102.草蔻:燥湿温中——止呕103.草果:燥湿温中——截疟104.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105.猪苓:利水渗湿——106.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 清热排脓107.泽泻:利水渗湿——泻热108.车前: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109.滑石: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清热解暑 清热收湿 110.木通: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血分利血脉111.通草:利水通淋 泄热通乳——入气分清肺热 112.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113.海金沙:利水通淋——利水消肿114.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115.萹蓄: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116.地肤子:清热利水 杀虫止痒117.萆薢:祛风除湿 利湿去浊118.茵陈蒿:清热除湿退黄——119.金钱草:清热除湿退黄——通淋排石 解毒消肿120.附子: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回阳救逆121.肉桂: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引火归元 温通经脉 122.附子: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补火助阳123.干姜:回阳救逆 散寒止痛——温肺化饮 124.吴茱萸: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125.小茴香:疏肝下气 散寒止痛——理气和中 126.青皮:行气除胀——降肝胃之气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127.陈皮:行气除胀——升脾肺之气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128.枳实: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破气除痞 除有形之实满129.厚朴:行气化痰 消积胀满——燥湿运脾 除无形之湿满 130.沉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温中降逆 温肾纳气131.檀香:行气调中 散寒止痛——宽胸利膈 132.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宣滞133.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调经134.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135.川楝子:行气止痛——疏肝泄热 杀虫疗癣136.荔枝核:行气止痛——疏肝祛寒 散结行滞 137.薤白: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138.山楂: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活血散瘀139.神曲: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酒谷陈腐之积140.麦芽:消食化积 和中助运——善消面麦痰气之积 疏肝回乳141.槟榔: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142.大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143.小蓟:凉血止血 散瘀解毒消痈——利尿 144.地榆: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解毒敛疮145.槐花:凉血止血 功擅下焦——清肝明目 146.侧柏叶:凉血止血——收敛止血 祛痰止咳147.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148.三七:化瘀止血——性温又善定痛149.茜草:化瘀止血——性寒又善通经150.蒲黄:化瘀止血——性平又善利尿151.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152.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153.炮姜:温经止血——暖中焦散寒止痛154.艾叶:温经止血——暖下焦散寒调经155.元胡:活血止痛——行气止痛156.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57.郁金:活血行气止痛——性寒能凉血清心退黄158.姜黄:活血行气止痛——性温能祛风散寒除湿 159.乳香: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行气活络160.没药: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散血化瘀161.川芎: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辛温行气 祛风止痛162.丹参:活血祛瘀 调经止痛——苦寒凉血 清心安神 163.桃仁:活血祛瘀通经——降泄下焦瘀滞 润肠通便164.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利血脉瘀滞 165.益母草: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苦寒清热166.泽兰: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辛散温通 167.穿山甲:活血通经下乳——通络搜风 消肿排脓 散结消癥168.王不留:活血通经下乳——利尿通淋169.牛膝:活血通经 补益肝肾 利水通淋 引血下行170.自然铜: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171.苏木:活血疗伤 散瘀止痛 172.水蛭:破血逐瘀消癥173.虻虫:破血逐瘀消癥174.半夏: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化脾胃湿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175.南星:燥湿化痰 消肿止痛——祛经络风痰 祛风止痉 176.桔梗:祛痰——升宣 开痰利咽能排脓177.旋覆:祛痰——下气 消痰行水能降逆 178.白前:降气化痰——温化寒痰179.前胡:降气化痰——清化热痰 宣散风热 180.川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润肺止咳181.浙贝: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清肺止咳 182.瓜篓皮: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清肺而利气183.瓜篓仁:清热化痰 宽胸散结——润肺而通便184.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185.竹沥:清热化痰——定惊利窍186.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187.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188.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189.苏子:降气行痰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190.白芥子:畅膈行痰 温肺利气 散结通络191.莱菔子:消食行痰 192.杏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宣降肺气193.桃仁:止咳平喘 润畅通便——活血祛瘀 194.百部: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195.紫菀: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196.款冬: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197.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清胃热降胃气止呕198.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清肺热降肺气平喘 199.桑白皮: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火200.葶苈子: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泻肺水201.白果:敛肺定喘 止带缩尿202.朱砂:镇惊安神——清心安神 清热解毒203.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204.琥珀:镇惊安神——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205.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206.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207.酸枣仁:养心安神——主心肝血虚又能敛汗208.柏子仁:养心安神——主心肾不交由能润肠209.远志: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210.合欢皮: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211.石决明:清肝明目——平肝潜阳212.草决明:清肝明目——润肠通便213.龙骨: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镇惊安神214.牡蛎: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215.代赭石:平肝潜阳——石属能重镇降逆而凉血216.刺蒺藜:平肝潜阳——草属能疏肝祛风而明目217.珍珠: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收敛生肌218.珍珠母:镇心定惊 清肝明目——平肝潜阳219.天麻: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通络220.钩藤:平抑肝阳 息风止痉——清热 221.羚羊角:平肝熄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 222.地龙:息风止痉——清热 通络 平喘 利尿223.僵蚕:息风止痉——祛风 止痛 化痰 散结 224.全蝎: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225.蜈蚣: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226.麝香:开窍醒神——性温 活血通经止痛催产227.冰片:开窍醒神——性寒 清热止痛228.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229.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230.人参:补气生津——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231.党参:补气生津——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232.西洋参:补气生津——清火养阴233.太子参:补气生津—— 234.黄芪: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疮生肌235.黄芪:补气 利水 固表——升阳 托毒236.白术:补气 利水 固表——燥湿 安胎 237.茯苓:健脾利水——渗湿 宁心安神238.白术:健脾利水——燥湿 止汗安胎239.白术: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 固表利水安胎240.苍术:燥湿健脾——运脾泻有余 祛风发汗明目241.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242.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243.白扁豆:健脾 化湿 消暑 244.甘草:益气补中 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调和药性245.鹿茸:补肾阳 益精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246.巴戟天: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247.淫羊藿: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248.仙茅:壮肾阳 强筋骨 祛寒湿 249.补骨脂: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纳气平喘偏于肾250.益智仁:温肾固精 暖脾止泻——开胃摄唾偏于脾 251.肉苁蓉:温肾阳 益精血——润肠通便252.锁阳:温肾阳 益精血——润燥养筋 253.菟丝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止泻 安胎254.沙苑子:补肾固精 养肝明目—— 255.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降压 安胎256.续断:补肝肾 强筋骨——行血 续筋 257.枸杞子:补肝肾 强筋骨——明目 润肺258.桑寄生:补肝肾 强筋骨——祛风 安胎259.蛤蚧:补肺肾 定喘嗽——温肾益精260.虫草:补肺肾 定喘嗽——止血化痰261.紫河车:补肺肾 定喘嗽——益气养血262.当归:养血调经——辛温 活血散寒 润肠通便263.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柔肝 和营止汗 264.赤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苦寒 凉血清热化瘀之品265.白芍:一补一泻 一散一收——酸寒 补血敛阴平肝之品 266.制首乌:补益精血 固肾乌须267.生首乌:截疟解毒 润肠通便 268.生地:苦寒 清热凉血 生津润燥269.熟地:甘温 补血滋阴 益精填髓270.阿胶: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271.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兼能化痰益气272.北沙参: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尤擅养阴生津273.山药: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固精止带274.黄精:平补肺脾肾 益气养阴275.女贞子:补益肝肾——退热 明目276.墨旱莲:补益肝肾——凉血 止血 277.龟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滋阴 又能健骨补心278.鳖甲:滋阴退热 潜阳息风——长于退热 又能软坚散结279.小麦:养心除烦280.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281.五味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滋肾且能生津282.五倍子:上能止咳敛汗 下能涩肠固精——敛肺降火且能止血283.乌梅: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生津安蛔284.诃子:敛肺止咳 涩肠止泻——下气开音 285.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涩肠止泻286.白豆蔻:温中行气开胃——化湿止呕287.草豆蔻:温中行气开胃——燥湿运脾288.桑螵蛸:固精缩尿止带——补肾助阳289.海螵蛸:固精缩尿止带——止血敛疮 制酸止痛 290.莲子: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养心291.芡实:益肾固精缩尿 健脾止泻止带——除湿

银柴胡与胡黄连

银柴胡与胡黄连
银柴胡与胡黄连都是很有名气的中草药材,银柴胡是一种直接采摘的中药植物,胡黄连是有经过加工的特殊中药材,很多的人都会将银柴胡与胡黄连的外表弄混,其实他们之间还是有相似的功效与作用的,那么银柴胡与胡黄连有什么联系呢。
银柴胡与胡黄连
1.银柴胡与胡黄连的共同功效
银柴胡与胡黄连二药共同功效是退热,对于小儿夜间容易发生的高热低烧都有很大的帮助。因为银柴胡与胡黄连都含有类似奎宁的功效,可以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同时对于咳嗽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银柴胡与胡黄连的不同
银柴胡与胡黄连有着不同的功效,银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又有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截疟的功效,用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及疟疾寒热;胡黄连能清虚热,除疳热。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所以在用药方面,他们两个都要区别对待,可以合理区分使用。
所以说,银柴胡与胡黄连都各自相通,又各自独立,在相对的病症中,可以区分使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26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