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患者虽然经过治疗,但其中风后留下的后遗症也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对于严重中风患者,即使在中风治疗后也会出现系列各不相同的后遗症,而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就是一种专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面对各种各样的中风后遗症,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也是大家十分关心的。
提及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是很多中风后遗症患者最常采用的一种较为安全的中医治疗方法,本文是专门为了帮助中风后留下后遗症所应进行的针灸治疗方法所做的讲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面瘫
症状:一侧眼睑不能闭合或抬起,嘴角下垂,伸舌偏向患侧,口角流涎。
取穴:太阳、四白、风池、地仓、颊车、合谷。
针灸方法:太阳可沿颧弓内缘进针,向颊车透刺。四白可直刺触及骨孔,有放电感出现。风池可刺向结喉,深达1.5~2寸。地仓与颊车可相互透刺。
失语
症状:不能回答问题或听不懂问话,不能讲话,不能正确叫出物品名称。
取穴: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通里、天柱、廉泉。
针灸方法:上星与百会可互相透刺,金津、玉液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廉泉可深刺向舌根,使酸胀感直抵舌根。
上肢不遂
症状:早期软弱无力,后期上肢拘挛,患肢不能自由屈伸。
取穴:极泉、尺泽、合谷、肩、曲池、外关。
针灸方法:针极泉应使放电感传至手指。刺合谷使针感传至手指。余穴可用平补平泻法。
下肢不遂
症状:患肢不能抬起,常伴足内翻,足掌不能着地。
取穴:委中、阴陵泉、昆仑、环跳、三阴交、阳陵泉、解溪、丘墟、照海。
针灸方法:针环跳、委中、三阴交时,均应使针感传至足。丘墟可透刺照海。余穴可施平补平泻法。
便秘
症状:便秘
取穴:天枢、丰隆、水道、归来。
针灸方法:均取捻转泻法,行针1分钟,留针20分钟,每间隔5分钟,运针1次。
尿失禁
症状:尿失禁
取穴:关元、气海、太溪、阴陵泉。
针灸方法:关元、气海施以毫针补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补法。阴陵泉宜用泻法。尿潴留可参照本组穴,加取中极,但诸穴均不宜针刺过深,防止损伤膨胀之膀胱。
偏瘫
症状:长期偏瘫伴肢体拘挛
取穴: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
针灸方法:可点刺出者,如太阳、曲泽、阳交、解溪、委中等,点刺放血,每穴出血量5~15毫升。隔7~10天一次。
看了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分析,相信大家对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各种症状及所应采取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建议中风后遗症患者一定要在平时多加注意,出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忌大意粗心而导致病情加重。
针灸培训很多来针灸科治疗的病人都会问针灸痛不痛。因为担心疼痛,有些特别适合针灸治疗的病人会放弃针灸,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而对于一些中风后遗症的病人,家属会认为针灸的时候越痛越好,表示病人的神经还比较敏感,针灸痛感越来越强,也是起效的征象。那么,针灸时痛点好还是不痛好呢? 针灸疼痛通常,针刺入人体的穴位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的感觉,有时它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感觉,有些病人会觉得舒服,可以说是一种舒服的痛,但有部分病人会把这种麻胀不舒服感误以为是疼痛。这种不舒服的痛是存在于“穴位”和“经络”里,部位不在表皮,通常比较深沉。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些感觉表示已经“得气”,是针刺穴位正确、手法有效的反应,如果这些感觉很微弱,针灸医生有时会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体质通过“捻转”、“提插”等运针手法,调整针刺“得气”的感觉,来增强针刺的治疗效果。 针灸疼痛针刺入皮肤瞬间,常会有短暂的“蚊子叮咬”般的疼痛感。手法熟练的医生,疼痛会很少,甚至感觉不到,当然也和病人心情有关系,越放松感觉越不明显。但是如果有存在于皮肤表层牵拉的刺痛,是针刺到毛孔或毛细血管的缘故,这种感觉从针刺入皮肤开始,一直到针拔出皮肤才会消失,针对这种情况,有时医生会选择重新针刺。 因此,针灸治疗时,一般无针灸疼痛,即使有也是轻微的蚊子叮咬般瞬间疼痛。而局部或者循经络产生的酸、麻、胀、重感觉绝大多数情况下能感觉到,也是针灸有效的反应。
中风后遗症的饮食疗法 中风后遗症的病因主要是因为脑血管意外之后,脑组织缺血或受血肿压迫、推移、脑水肿等而使脑组织功能受损。急性期后,偏瘫逐渐成为痉挛性,上肢屈曲、内收, 下肢呈直伸,腱反射亢进,运动能力可有恢复。因此,患者不仅要积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而且在平时也要注重中风后遗症的饮食疗法,以便加快缓解病情的步伐。 中风后遗症中正气欲脱的症状:目合口开,声嘶气促,舌短面青,自汗,手足逆冷,大小便自遗,舌质谈,脉沉细弱。 治法:滋阴益气固脱。 食疗方法: 独参汤 红参15g,煎服。 人参汤 人参10g,橘皮10g,苏叶15g,砂糖150g,加水30ml。煎水代茶饮。 五味子汤 五味子10g,紫苏叶18g,人参12g,砂糖100g,加水3000ml,煎至1500ml,滤去渣,饮汤。 牡蛎麦麸散 牡蛎粉、麦麸等分,每次服3g,1日2次。专家的建议——针灸疗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首选方法针灸对中风偏瘫的治疗历经几千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一直传承至今,在针灸科病房见到最多的病种也是中风偏瘫,目前WHO已向世界宣布把中风后遗症列为针灸的最主要适应证之一。接受针灸治疗的时间一般是越早越好。能康复锻炼:(1).肌力、关节活动度训练:是增强肌力、调节肌张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方法包括被动训练、主动锻炼、助力运动,个别不能活动的患者可采用意识锻炼。(2).平衡和步行训练:包括坐位、站位平衡,有支撑无支撑、静态、动态平衡等,患者平衡训练应根据瘫痪恢复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进行,当站立平衡后方可进行步行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不能运动过度,以免造成新的伤害。(3).日常生活训练:个人洗漱,行走动作、更衣等。作业疗法:患者有目的进行动作训练,尽可能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如下棋、珠算、桌球、阅读、书写、刺绣等。吞咽障碍训练:练习咀嚼动作和吞咽动作。言语治疗:口形训练和唇舌功能训练(如发音)。理疗:如针灸、电疗、磁疗、高压氧治疗等。心理障碍康复:心理护理是根据中风患者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进行的有效护理。家人应该用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往,了解患者,掌握患者适应能力、性格、不同阶段心理状态。通过针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物质帮助、宽慰、鼓励,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异常心理状态及行为。对患者任何一点微小进步要给以赞扬,给予精神鼓励。患者本身亦应注意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的稳定,正确对待疾病,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主动配合治疗,专心治病,排除杂念;还应根据病情坚持主动锻炼或被动锻炼,量力而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中风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注意事项患者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病情,密切配合医院的治疗,加强身体锻炼,以顽强的意志,信心百倍地与病魔做斗争,家人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气氛,这对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患者的家庭康复应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足够睡眠:睡眠可使人体得到充分休息,是防止发生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方法,因此,要按时睡、定时起,保证8小时以上足够的睡眠。充分休息:中风病人要保证充分的休息,以解除身心的疲劳,恢复体力以免中风复发。切忌体力或脑力劳动的过度。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关于中风5参考资料附:1中腑中风相关药物2古籍中的中腑中风3治疗中腑中风的穴位4治疗中腑中风的方剂5治疗中腑中风的中成药 1拼音 zhōng fǔ zhòng fēng
2英文参考 apoplexy involving fuviscer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概述 中腑中风(apoplexy involving fuviscera[1])是指邪入于腑,以突然昏倒,苏醒后可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困难,或伴有大小便不通等为常见症的中风重证[2]。属中腹脏。
中风·中脏腑(apoplexy involving zang and fuviscera[1])是指病在脏腑,以突然昏迷,不能言语,多有神志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中风证候[1]。分中腑中风、中脏中风[2]。
4关于中风 中风(zhòng众)(apoplexy[1][3])为病名[4]。又称卒中[4][5]。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是指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1][3]。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6]。
中风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7]。患者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6]。中风患者多在中年以上[7]。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7]。
中风属于脑血管病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7]。
针灸对中风疗效满意,近年研究证实针灸不仅擅治中风后遗症,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中风急性期,出现高热、神昏、心肺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及时抢救。[7]
详见中风条。
5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25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眼睛麦粒肿怎么办
下一篇: 细叶益母草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