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休克这种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它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损伤很大的,希望你们在生活中可以引起中暑。对于神经性休克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想要在生活中发现它就需要对于它的诊断标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有经常性出现休克现象的患者或者脑供血不足的患者。
神经性休克 强烈的疼痛刺激、延髓麻醉或创伤,使心搏出量不足或回心血量不足。神经性休克是指控制循环功能的神经调节本身,遭到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因的损害或作用所产生的低血压状态。在妇产科中,引起神经性休克的最重要原因是手术麻醉,尤其高位硬膜外麻醉。当交感神经受阻滞后,周围阻力下降,阻滞水平之下血液充盈,引起相对的血容量不足,静脉回流减少,心充盈及心搏出量下降,产生低血压。
诊断依据
(一)有麻醉或神经调节器官遭到损害史 如药物麻醉、腰脊髓麻醉、硬膜外麻醉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用降压药物等。
(二)临床特点 神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①休克的发生常极为迅速,口.具有很快逆转倾向;②在一般情况下,不伴有持续而严重的组织灌流不足以及微血管损害;③临床表现以脑供血不足,发生急剧的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
患者在出现焦虑,心悸、震颤、面色苍白之后,突然出现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血压下降、晕厥。检体时,心率快(高位脊髓麻醉时心率慢),血压降至9.3千帕(70毫米汞柱),总外周阻力、心输出量下降,静脉压下降或正常(高位脊髓麻醉时增高)。微循环障碍不明显,无渗出现象,尿量正常,循环血量也正常。
根据文章对于神经性休克治疗方法的介绍,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神经性休克患者在生活中应该要做好一些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一个人中午外出,这样很容易会导致你们出现休克的症状,而且你们要出去远的地方最好是要有人陪伴才好。
针灸培训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这时候病人是极度危险的。下面我们来看下: 一、病史 病史对于休克的病因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患者如果出现呕血或黑便,既往有溃疡病史,则应考虑溃疡病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而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若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应注意腹痛的部位、程度及性质等,如上腹部剧痛应怀疑为急性胰腺炎或胆道感染,全腹痛则可能为腹膜炎,女性患者下腹部疼痛时应高度怀疑宫外孕破裂腹腔内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 以发冷、发热为主要症状者应考虑为感染中毒性休克。儿童常见的病因多为中毒性痢疾、暴发型脑膜炎;育龄期妇女易患泌尿系感染和产道感染;老年男性则因前列腺肥大而易致泌尿系感染;若患者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长期留置导尿管、静脉切开滞留针等过程中出现休克,亦应考虑为继发感染而导致的感染中毒性休克,这种情况多见于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及一些慢性疾病体质虚弱的患者。 中年以上患者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且疼痛时间超过半小时者,应高度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此时若出现休克多为心源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接触致敏物质的过程中,起病迅速,如注射青霉素时,严重者在进行皮试或闻到青霉素气味时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另外,有外伤史如骨折、挤压伤、撕裂伤者应考虑为创伤性休克;有内分泌疾病史如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疾病者多为内分泌性休克;肺栓塞、夹层动脉瘤等可引起血流阻塞性休克;而强烈的神经刺激则可导致神经源性休克,如心包、胸腔、腹腔穿刺过程中发生的休克多属此类。 详细的病史不仅对于诊断十分必要,而且也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但切不可单纯依靠病史而延误诊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体格检查 无论何种类型的休克,患者一般都有烦躁不安、全身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口唇及肢端发组等表现,全身静脉多萎陷,血压下降。根据血压下降的程度不同,休克可分为以下三种程度:碰休克收缩压在7.98 kPa-12 kPa(60-90 mmHg)之间,中度休克指收缩压在 7.98 kPa(60mmHg)以下,而重度休克则收缩压常为零。但必须注意的是,休克早期血压并不下降,有时反而升高,但脉压差显著降低,可至3.99 kPa(3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未经特殊处理,血压较原来的水平突然下降3.99-6.65 kPa(30-50mmHg)以上,虽然此时血压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亦应警惕休克的发生。 另外,根据休克类型及原发病的不同,不同的休克又有其特殊的体征。如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可有颈静脉怒张、呼吸困难或肺底竣音;发生于心脏病基础上的休克可有心脏增大;心率在一般的休克病人常常是增快的,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休克患者其心率通常很慢。 因失血过多而导致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常有腹水征及腹壁静脉曲张,提示休克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或有严重的创伤造成大出血,查体可见明显的创伤面。败血症引起的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常有高热、昏迷,全身皮肤可出现瘀点及瘀斑等。 总之,休克患者可有各种各样的体征,在积极处理休克的同时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不仅有助于病因的诊断,还可以及早发现问题,避免后患。 三、实验室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休克的诊断。出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的患者血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减少,而过敏性休克上述三者增加。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的白细胞常明显增加,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白细胞亦可轻度升高。 各种类型的休克患者每小时尿量一般在20ml以下,尿相对密度多增高,尿肌配与血肌配之比大于20。 根据休克的类型及原发病的不同,可针对性地进行一些相应检查,如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可测定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疑为急性胰腺炎者可测定血尿淀粉酶;而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测定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十分必要。 四、器械检查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患心脏病的患者十分重要,而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是否有骨折、气胸、血胸及胃肠穿孔。对于一些X线不易发现的疾病还可进行CT扫描的。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对休克的诊珊处理均有重要的意义,正常值为 0.58-0.98kPa(60-100mmH2O),若中心静脉压降低,为血容量不足的表现,见于出血性休克,此时应大量补充血容量;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压升高,而心输出量下降,为心功能减退的表现,应同时降低周围血管阻力等等,这些检查措施对休克的诊断价值很大。 放心医苑网专家提示: ?看了以上介绍你对有了了解吧!
【答案】:D
本患者烧伤面积60%,属特重烧伤,主要病理改变是创面大、渗出多、组织肿胀,在最初24~48小时,会有大量体液丢失,患者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因此患者休克,应是低血容量性休克。补液1000ml,远不能纠正体液丢失量。因是伤后7小时,此时创面感染尚未形成,故不存在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休克。
烧伤早期低血容量性休克是最常见和需要及时、正确处理的主要并发症。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西医 3.1休克的临床表现3.2休克的分类3.3休克的诊断3.4休克的治疗 4中医 4.1诊断要点4.2针灸治疗 5参考资料附:1治疗休克的穴位2治疗休克的方剂3治疗休克的中成药4休克相关药物 1拼音 xiū kè
2英文参考 shock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choc [朗道汉英字典]
circulatory collap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西医 休克(shock)系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1]。根据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1]。
休克为病症名。指机体遭受体外或体内有害因素的强烈袭击,以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迅速产生生理机能严重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以出血、外伤、过敏、外科手术等种种损伤或 *** 为诱因发生一系列的机体反应.结果出现机体功能急剧降低甚至破坏的现象称为休克。休克是一种由于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身微循环障碍引起重要生命器官(脑、心、肺、肾、肝)严重缺血、缺氧的综合征。其典型表现是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降低、脉搏微弱、神志模糊。引发休克的因子主要通过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及外周血管容量增加等途径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剧减、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重要生命器官遭受严重的、乃至不可逆的损害。
休克期:随病情进展,患者出冷汗、四肢湿冷、皮肤很明显的苍白、尿少或无尿、皮肤黏膜出现明显发绀等症状[1]。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昏迷[1]。血压下降,甚至血压测不出[1]。
2、心原性休克:由急性心脏射血功能衰竭所引起,最常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达80%;
3、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主要见于严重的细菌感染和败血症,死亡率为30~80%;
4、过敏性休克:发生于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致敏原 *** 组织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常见者如药物和某些食物(波罗等)过敏,尤以青霉素过敏最为多见,严重者数分钟内不治而亡;
5、神经原性休克;剧烈的疼痛 *** 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导致急剧而短暂的意识丧失,类似于晕厥。有时虚脱与休克相仿,但虚脱的周围循环衰竭发生突然,持续时间短,尤在及时补液后可迅速矫正,主要发生于大量失水、失血和大汗时,休克的死亡多由于肾、心、肺功能衰竭所致。 在脊髓损伤之后,受损部位以下的脊髓反射出现暂时性的抑制或降低称为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这可以看作是由于急剧地解除了来自高位脑中枢的影响.使脊髓神经细胞发生功能失调所致。
6、创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traumatic shock),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
创伤性休克多见于一些遭受严重创伤的患者,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血浆或全血丧失至体外,加上损伤部位的出血、水肿和渗出到组织间隙的液体不能参与循环,可使循环血量大减,导致受伤组织逐渐坏死或分解,产生具有血管抑制作用的蛋白分解产物,如组胺、蛋白酶等,引起微血管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加,也使有效循环血量进一步减少,组织更加缺血[2]。
1.有休克的诱因;
2.意识障碍;
3.脉搏>100次/分或不能触及;
4.四肢湿冷、再充盈时间>2秒、皮肤花斑、黏膜苍白/发绀、尿量每小时<0.5ml/kg;
5.收缩压<90mmHg;
6.脉压<30mmHg;
7.原高血压者收缩压较基础水平下降>30%。
凡符合1、2、3、4中的两项和5、6、7中的一项者,即可诊断。
详见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条。
4中医 休克属祖国医学“厥证”“脱证”“亡阴”“亡阳”等范畴。本病的病因有:出血性、创伤性、脓毒性、心原性、神经原性、放射性等[3]。
①休克前期:主要有头晕,眼花,口干,恶心,心慌,精神紧张,呼吸增快,四肢温度正常或发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脉搏有力,血压正常或稍高等[3]。
②休克低血压期:主要有面色苍白,淡漠少言,口唇青紫,四肢厥冷,皮肤潮湿或干燥,脉搏细弱,收缩压降到90毫米汞柱以下,脉压缩小,尿量明显减少,甚至无尿[3]。
③休克后期:上述表现继续加重,呼吸变为表浅不规则,收缩压降到50毫米汞柱以下或测不出,脉搏多不能触及,心音微弱,无尿,瞳孔逐渐扩大,意识逐渐朦胧,呈现垂危状态[3]。
5
心衰与休克在临床上的临床症状表现,发病因素以及治疗方法都是完全不同的。在临床症状表现上,心衰的患者有可能意识清醒,但是心脏系统表现出疼痛,心悸,心慌的症状,休克的患者意识已经出现障碍,在发病因素尚心衰的发病因素主要与心脏系统疾病有关,休克的发病因素有可能是多种身体系统疾病导致的,在治疗方法上心衰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挽救心功能的障碍,休克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恢复身体的自主意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23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哪些是谷氨酰转氨酶
下一篇: 中毒性休克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