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推拿艾灸 >> 健康综合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及方法

生活百事通 2023-10-02 13:56:45

可能我们大家之前对于一些疾病的防治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没有接触过布鲁氏菌病防治防治知识吧,现如今,这种疾病在非洲大陆上扩展的非常快,我们周围这种疾病少见,但是少见并不意味着没有,我们需要加强防控意识,只有加强防控意识,才不会被这种病毒所威胁,那么怎么才能加强防御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布鲁氏菌病防治防治知识及方法。

知识及方法:

(一)治疗原则

①早治疗。诊断一经确立,立即给予治疗,以防疾病向慢性发展;

②联合用药,剂量足,疗程够。一般联合两种抗菌药,连用2~3个疗程;

③中医结合。中医包括蒙医、藏医和汉医;

④综合治疗。以药为主,佐以支持疗法,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

①休息。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除上厕所外,一般不宜下床活动;间歇期可在室内活动,也不宜过多。

②饮食。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

③出汗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

④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剂;中毒症状重、睾丸肿痛者可用皮质激素;关节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湿敷;头痛失眠者用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

⑤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树立信心。

(三)抗菌治疗 急性期要以抗菌治疗为主。常用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素族药物、磺胺类及TMP,另外氯霉素、利福平、氨苄青霉素也可试用。通常采用:链霉素加四环素族药物或氯霉素。链霉素1~2g/日,分两次肌注;四环素族类的四环素2g/日,分四次服;强力霉素较四环素强,仅需0.1~0.2g/日;氯霉素2g/日,分次服。第二为TMP加磺胺类药或加四环素族药。如复方新诺明(每片含TMP80mg,SMZ400mg),4~6片/日,分两次服。为了减少复发,上述方案的疗程均需3~6周,且可交替使用上述方案2~3个疗程。疗程间间歇5~7天。利福平为脂溶性,可透过细胞壁,抗菌谱较广,值得试用。

(四)菌苗疗法 适用于慢性期患者,治疗机理是使敏感性增高的机体脱敏,减轻变态反应的发生。方法有静脉、肌肉、皮下及皮内注射,视患者身体情况,接受程度而守。每次注射剂量依次为40万、60万、80万、200万、350万、1050万、2550万、6050万菌体,每天、隔日或间隔3~5日注射一次。以7~10次有效注射量为一疗程。菌苗疗法可引起剧烈全身反应,如发冷、发热、原有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出现休克、呼吸困难。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有心血管疾病、肺结核者以及孕妇忌用。菌苗疗法也宜与抗菌药物同时应用。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布鲁氏菌病防治防治知识及方法,我们应该都有所收获,以上的防治知识不仅只适用于布鲁氏菌病防治,还同样适用于我们身边各种病毒的防治,我们可以运用以上的知识减少自己患病的风险,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带来帮助。

针灸培训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

布鲁菌病治疗
一急性感染
1.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给予足量维生素b族和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高热者可同时应用解热镇痛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改善血症症状,但必须与抗生素合用,疗程3~4天。有认为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长期有睾丸肿痛者,均有应用激素的指征。
2.抗菌治疗利福平对本病有效,利福平600~900mg/天加多四环素(doxycycline)200mg/天,疗程6周,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羊、猪型感染者以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为宜,一般采用二个疗程,每次间隔5~7天,每一疗程为3周。四环素每日剂量为2g,4次分服。发热一般于用药后3~5日内消退,此时剂量可减为1.5g。链霉素的每日成人剂量为1g,分2次肌注。单用四环素的复发率为305,合用时可降至10%。smz和tmp合剂对本病也具一定效果,对四环素过敏者、孕妇等可以采用。疗程宜为4~6周,过短易有复发(复发率4%~50%)。链霉素也需同用,成人剂量每日1g,分2次肌注,疗程3周。
二慢性感染一般认为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有一定疗程,但四环素的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对脓性病灶可予手术引流。
布氏杆菌骨髓炎应予彻底清创,辅以长期抗菌治疗,除四环素及链霉素外,亦可试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疗程。脊柱炎或椎间盘感染一般无需外科引流。关节炎患者偶需作滑膜切除术。
布鲁菌心内膜炎宜用四环素治疗,疗程2~3个月。链霉素6周。四环素亦可与庆大霉素复方smz联合治愈本病。也可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利福平。但成功的治疗常需换瓣。

羊布氏杆菌病有何防治措施呢?

羊布鲁氏杆菌病症状: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防治方法: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只有加强预防检疫。定期检疫。羔羊每年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免疫接种。当年新生羔羊通过检疫呈阴性的,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饮服或注射。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疫苗注射,每只羊25亿菌,肌肉注射。人感染布鲁氏杆菌病:布氏杆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由几天至几个月不等,病发时会出现卫似感冒的病征,包括发热、畏寒、出汗、头痛、背痛、虚弱、体重下降及食欲不振等。布氏杆菌病也可引起反覆性发热、关节痛和疲倦等慢性病征。 感染人群,即在农牧区有病畜接触史人员;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乳品人群;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上述人群占感染者绝大多数,近年来城市发病率有所增高,也有因涮牛羊肉这一感染途径而致病的报道。该病的流行病学已经从一个主要是职业相关性疾病变成一个主要由食物引起的疾病。管理传染源,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盖应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zonghe/519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